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可嘉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气候
  • 1篇智慧型
  • 1篇碳排放
  • 1篇碳收支
  • 1篇碳吸收
  • 1篇气候变化
  • 1篇种植业
  • 1篇足迹
  • 1篇小麦
  • 1篇小麦生产
  • 1篇华北平原
  • 1篇碳足迹

机构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2篇王兴
  • 2篇张海林
  • 2篇赵鑫
  • 2篇薛建福
  • 2篇李可嘉
  • 2篇王钰乔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人口·资...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我国西部地区种植业碳收支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随着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碳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断变化。因此,评价西部地区种植业生产过程中碳收支情况,对于该地区低碳农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西部12个省份1997-2012年农业相关统计数据,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业生产系统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变化,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各省份种植业生产系统的碳排放量和碳吸收量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量分别为368.8万t CO2-eq和4 138.3万t CO_2-eq。西部地区各省份种植业的平均碳排放量和平均碳吸收量分别介于51.7万~3 314.7万t CO_2-eq和524.7万~28 715.1万t CO_2-eq。在总的碳排放构成中,化肥的使用是种植业生产系统投入品碳排放的最大构成部分,平均占到45.7%,其次为农用柴油和灌溉。总体上,我国西部地区种植业生产系统的碳收支处于碳盈余状态,但各省份间差异较大。
王兴薛建福王钰乔李可嘉赵鑫张海林
关键词:碳排放碳吸收碳收支气候变化
华北平原小麦生产的碳足迹变化动态的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华北平原是我国粮食的主产区,系统分析小麦生产碳足迹构成对于该地区农业的固碳减排和发展低碳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基于2004-2012年华北平原小麦生产投入产出数据,采用ISO 14067产品碳足迹计算方法,分析了华北平原小麦生产碳足迹及各农资投入的碳排放的构成。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产的碳足迹逐年升高,不同省份间小麦碳足迹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山西省小麦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排放最低,河北省小麦生产单位面积碳足迹排放最高。河南省单位产量碳足迹排放最低,山西省单位产量碳足迹排放最高。分析该区域小麦生产碳足迹及产量变化关系,未来该区应通过推广智慧型农业技术的措施,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促进土壤固碳,进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王钰乔赵鑫李可嘉王兴薛建福张海林
关键词:华北平原小麦碳足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