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天乐

作品数:16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荒漠
  • 9篇短花针茅
  • 9篇针茅
  • 9篇放牧
  • 8篇草地
  • 6篇草原
  • 5篇施肥
  • 5篇种群
  • 5篇荒漠草地
  • 5篇荒漠草原
  • 5篇放牧强度
  • 4篇植物
  • 3篇性状
  • 3篇土壤
  • 3篇种群年龄
  • 3篇割草
  • 2篇短花针茅草原
  • 2篇短花针茅荒漠...
  • 2篇叶性状
  • 2篇优势种

机构

  • 16篇内蒙古农业大...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呼伦贝尔学院

作者

  • 16篇王天乐
  • 14篇卫智军
  • 11篇刘文亭
  • 11篇吕世杰
  • 11篇张爽
  • 8篇白玉婷
  • 5篇代景忠
  • 5篇丁莉君
  • 5篇孙世贤
  • 4篇闫瑞瑞
  • 2篇乌仁其其格
  • 1篇王成杰
  • 1篇卢志宏
  • 1篇姚静

传媒

  • 4篇草原与草业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畜牧与饲料科...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10篇2017
  • 4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短期施肥对羊草草甸割草场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以呼伦贝尔羊草草甸天然割草场为研究对象,从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等指标,探讨土壤微生物对短期施肥的响应及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肥显著地增加了土壤真菌数量,随着施肥水平增加,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有增大的趋势,而细菌数量逐渐减小。施肥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熵,而对微生物生物量氮、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无显著性影响。施肥后土壤真菌数量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呈极显著正相关,细菌与放线菌呈显著正相关。低水平处理(N 3.5 g·m^(-2)+P 1.7 g·m^(-2))比较适合土壤微生物的繁殖。施肥后草地土壤微生物之间关系密切。微生物数量对短期施肥的响应最为敏感,其次为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其中,真菌的响应程度最高。
代景忠闫瑞瑞卫智军白玉婷张爽王天乐孙世贤
关键词:割草场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
施肥对羊草割草地植物群落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8
2017年
以呼伦贝尔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天然割草场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种类肥料和不同施肥量处理,探讨植物群落生产力、植物群落和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试图筛选出适合该地区草地生长的施肥种类与施肥量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2014年群落地上生物量呈上升趋势,H3(尿素10.5 g·m^(-2)+过磷酸钙5.1 g·m^(-2))的生物量最高(505.8 g·m^(-2));2015年群落地上生物量先增加后减少,施肥水平H2(尿素7.0 g·m^(-2)+过磷酸钙3.4 g·m^(-2))生物量最高(264 g·m^(-2))。2014年和2015年不同施肥处理下植物群落C、N和P含量差异不显著。2014年不同处理间植物群落C:N差异显著,H3施肥水平的C:N(29.28)显著高于其他水平(P<0.05),而2015年C:N随着施肥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与C:N变化趋势完全相反,2014年、2015年群落的C:P和N:P均随施肥水平增加而减少。2014年与2015年不同处理下土壤全C、全N和全P中,除2014年0~10 cm土层H2和H3的全N、H1的全P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他指标在不同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2014年3层土壤的C:N、C:P和N:P受施肥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变化范围分别为18.31~19.42、64.06~102.51、3.38~5.19。2015年3层土壤的C:N、C:P和N:P变化范围为11.33~12.51、25.59~53.49、2.17~4.41。对比2年比值的变化,2015年C:P和N:P较2014分别下降了47.8%~59.7%和15.0%~35.8%。研究结果表明:从植物群落和土壤的化学计量比角度来看,N可能是本地区限制植物生长的一个主要因素,P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在未来的N、P混施管理中,需降低或不添加磷肥,适量添加N素,才能使群落呈现适中的化学计量比。
白玉婷卫智军代景忠闫瑞瑞刘文亭王天乐
关键词:割草场施肥
荒漠草原优势种群特征对放牧强度季节调控的响应被引量:3
2017年
以短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放牧强度季节调控试验处理和对照处理,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季节调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优势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对照区外,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旋花、碱韭高度、密度、地上现存量、重要值春季不放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和春季不放牧+夏季适牧+秋季重牧两种放牧处理均高于其他放牧处理,是合理可行的草地利用方式。
王天乐卫智军吕世杰刘文亭白玉婷张爽丁莉君
关键词:短花针茅草原优势种
施肥对羊草割草地牧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5
2017年
以呼伦贝尔羊草割草地为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水平的氮磷钾配施对该地区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CH6(N3P3K3)产量最高(3579.73kg/hm2),显著高于CK(P<0.05)。该地区施肥量的最优组合为氮肥(181.96kg/hm2)+磷肥(321.84kg/hm2)+钾肥(47.01kg/hm2)。(2)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对不同施肥配比的响应不同,牧草的粗蛋白质含量CH3(N2P3K3)组合最优;粗脂肪含量的最优组合为CH13(N2P3K2);CH14(N3P2K2)、CH13(N3P2K2)分别是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优组合。(3)牧草营养物质含量对不同N、P、K施肥水平的响应不同,牧草粗蛋白质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分别在N4和K2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水平,酸性洗涤纤维在P2水平显著低于其他水平,牧草品质最优组合为N4P2K2。综合牧草产量、品质,呼伦贝尔天然割草地进行配方施肥时应保持N肥、P肥用量,减少K肥用量。
白玉婷卫智军闫瑞瑞乌仁其其格代景忠王天乐姚静孙世贤
关键词:施肥牧草产量牧草品质
放牧调控对短花针茅种群年龄及叶性状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草食动物对植物种群结构和功能的调控机制是放牧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的长期放牧控制实验为平台,通过研究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种群年龄动态与其相应叶性状,以期揭示荒漠草地放牧调控下植物响应机制。结果显示,1)短花针茅种群基径小于4mm部分植株存活数少;适度放牧处理短花针茅各年龄阶段频度与不放牧基本一致,重度放牧处理龄级Ⅲ的频度和比例分别下降了0.79,0.73;2)短花针茅种群龄级Ⅰ与龄级Ⅱ的短花针茅频度和比例较高,龄级Ⅲ相对较低,属于比较稳定的种群;Godron指数显示短花针茅年龄结构的稳定性重度放牧>适度放牧>不放牧;3)放牧调控下,叶高、叶长、叶干重、叶直立度、叶长宽比为年龄型敏感性状,自然叶宽、完全叶宽、叶卷曲度、叶干物质含量为年龄型保守性状;4)相关分析认为自然叶宽和叶干物质含量与各年龄型敏感性状基本呈协同变化;叶卷曲度与叶干重负相关(P<0.05),与叶直立度呈正相关(龄级Ⅲ、龄级Ⅰ)。研究认为,短花针茅种群在亚稳定下,通过控制种群年龄及叶性状,来完成其生活史对放牧调控的适应。
刘文亭卫智军吕世杰王天乐张爽海松
关键词:种群年龄叶性状放牧短花针茅荒漠草地
施肥对荒漠化草地产量及营养物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2014年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氮肥(N)、磷肥(P)、有机肥(A)配施对该地区产草量和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草最高产量的施肥组合为氮肥(15g/m^2)+磷肥(22.5g/m^2)+有机肥(1500g/m^2);(2)牧草的粗蛋白含量以N_3P_2A_3组合最优;牧草粗灰分最优组合为N_4P_2A_2;牧草粗脂肪含量最优组合为N_4P_3A_1;牧草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优组合为N_3P_2A_3;牧草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用价值最优组合均为N_3P_4A_3。本试验所测牧草营养成分含量与不同施肥种类和水平之间直观比较结果无明显规律性,说明该地区植物营养与氮肥、磷肥、有机肥之间的关系极为复杂,有待今后深入探讨。
白玉婷卫智军吕世杰闫瑞瑞乌仁其其格王天乐孙世贤肖嘉圃
关键词:荒漠草地施肥营养成分
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41
2017年
放牧干扰对草原植物多样性影响机制是放牧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的长期放牧控制实验为平台,系统研究了放牧调控下植物多样性随组织尺度转换的影响,为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尺度推绎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1)现存草地物种数未放牧最高,适度放牧次之,重度放牧最低,差异体现在多年生杂类草和一年生草本2个功能群上,且各功能群的权重基本不受放牧强度影响;2)群落尺度,放牧强度没有显著影响丰富度指数,未放牧小区的植物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大于适度放牧小区,显著大于重度放牧小区(P<0.05);功能群尺度,多年生禾草与一年生草本的多样性指数对放牧无显著响应,多年生杂类草的多样性指数未放牧小区最高,适度放牧小区次之。3)Godron群落稳定性指数显示,适度放牧的小区稳定性高于未放牧小区和重度放牧小区。研究表明,放牧强度的上升使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不同组织尺度植物多样性降低,但群落稳定性结果显示适度放牧的草地表现出了更高的稳定性,植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的权衡将是合理制定区域科学放牧强度的重要途径。
刘文亭卫智军吕世杰王天乐张爽
关键词:植物多样性放牧强度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稳定性
短花针茅种群高度对放牧调控的响应被引量:4
2017年
种群高度是植物行为策略的核心内容,也是解析植物种群对草食动物调控机制的潜在途径。本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的长期放牧控制实验为平台,通过研究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叶宏观性状、叶解剖性状与叶营养含量3个维度,以期揭示荒漠草地放牧调控下植物高度的响应机制。结果表明:短花针茅叶高可塑性指数(PI)较高,叶长次之;叶解剖结构显示,叶片厚度可塑性指数较高,重度放牧处理下叶性状可塑性指数大于适度放牧处理;叶C、N、P含量可塑性指数变化呈PIN>PIP>PIC;适度放牧短花针茅叶高大于不放牧处理,不放牧叶高大于重度放牧处理;重度放牧叶上表皮细胞面积低于其他处理,且放牧处理提高了叶片N含量;短花针茅叶高与叶长、叶宽、叶直立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叶卷曲度呈负相关,与上表皮细胞面积、上表皮细胞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卫智军刘文亭吕世杰王天乐张爽丁莉君
关键词:叶性状放牧短花针茅荒漠草地
短花针茅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对放牧强度季节调控的响应被引量:1
2017年
以短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放牧强度季节调控试验处理和1个对照处理,对不同放牧处理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影响较为明显,土壤容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全年重牧土壤容重上升较明显;土壤含水量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全年重牧土壤的0~20 cm土层下降显著(P<0.05)。各放牧处理对0~20 cm以及3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10~40 cm土层土壤全氮和速效氮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春季零放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处理土壤的0~10 cm土层速效氮含量显著提高(P<0.05);春季零放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处理土壤的10~20 cm土层全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其他土层在不同放牧处理下变化不显著(P>0.05);各放牧处理对土壤速效磷和全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0~20 cm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各项理化性质指标,春季零放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是最佳的草地利用方式。
王天乐卫智军吕世杰刘文亭白玉婷
关键词:短花针茅草原土壤理化性质
荒漠草地短花针茅种群年龄对放牧调控的响应机制被引量:8
2016年
种群结构是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对阐明草地生态系统种群特征、更新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的长期放牧控制实验为平台,通过研究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种群年龄结构,试图揭示荒漠草地放牧调控下植物响应机制。结果表明:(1)重度放牧处理使各年龄段短花针茅密度与生物量降低,放牧对A4-A9阶段(21 mm〈基径≤111 mm)短花针茅影响较明显,密度与生物量基本呈不放牧处理最高、适度放牧处理次之、重度放牧最低的规律;A1阶段(基径≤4mm)短花针茅密度与生物量较低,A3阶段(11 mm〈基径≤21 mm)、A4阶段(21 mm〈基径≤31 mm)、A5阶段(31 mm〈基径≤41 mm)阶段数值较高;(2)短花针茅种群密度与生物量表现出不同的回归关系模式,重度放牧处理短花针茅密度与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不放牧处理为线性关系,适度放牧则为单峰曲线;仅重度放牧各年龄阶段密度与生物量表现为单峰曲线;(3)短花针茅种子第3天开始发芽,第10天各处理种子发芽率达到50%以上,分别于第3-6、9-11天出现发芽高峰,之后发芽趋于平缓;(4)重度放牧处理下短花针茅稳定性最高,适度放牧处理次之,不放牧处理最低。研究认为,短花针茅种群采取提高产种数及缓慢萌发的方式弥补放牧草地幼苗的高损失,并通过调控各年龄段短花针茅数量维持种群稳定性以来完成其生活史。
卫智军刘文亭吕世杰张爽王天乐丁莉君
关键词:种群年龄放牧短花针茅荒漠草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