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世杰

作品数:121 被引量:660H指数:15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0篇农业科学
  • 25篇生物学
  • 7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5篇草原
  • 50篇荒漠
  • 44篇荒漠草原
  • 39篇针茅
  • 37篇短花针茅
  • 35篇放牧
  • 19篇短花针茅荒漠...
  • 19篇植物
  • 17篇放牧强度
  • 16篇群落
  • 16篇种群
  • 14篇草地
  • 11篇土壤
  • 11篇苜蓿
  • 9篇黄花苜蓿
  • 8篇短花针茅草原
  • 8篇针茅草原
  • 8篇物种
  • 8篇空间异质性
  • 8篇建群种

机构

  • 120篇内蒙古农业大...
  • 38篇内蒙古林业科...
  • 20篇中国农业科学...
  • 13篇内蒙古师范大...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呼伦贝尔学院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赤峰学院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滨州学院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铜仁学院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内蒙古财经大...
  • 1篇通辽市林业科...

作者

  • 120篇吕世杰
  • 48篇卫智军
  • 47篇刘红梅
  • 20篇张爽
  • 19篇刘文亭
  • 17篇吴艳玲
  • 14篇孙世贤
  • 11篇王天乐
  • 10篇刘清泉
  • 10篇王俊杰
  • 9篇白玉婷
  • 8篇运向军
  • 8篇丁莉君
  • 7篇闫瑞瑞
  • 6篇云锦凤
  • 6篇王玉芝
  • 6篇王玉芝
  • 6篇米智勇
  • 6篇刘丽英
  • 6篇苏金梅

传媒

  • 18篇中国草地学报
  • 10篇草原与草业
  • 9篇内蒙古农业大...
  • 9篇生态环境学报
  • 8篇草地学报
  • 8篇内蒙古农业大...
  • 6篇生态学杂志
  • 5篇干旱区资源与...
  • 5篇畜牧与饲料科...
  • 4篇内蒙古林业科...
  • 3篇草业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中国沙漠
  • 2篇内蒙古草业
  • 2篇统计与管理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兽类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7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12篇2019
  • 5篇2018
  • 17篇2017
  • 21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11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教学质量管理中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的调查分析——以2013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教学管理质量年基础课教学方式调查结果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教学质量管理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管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并督促学生有效学习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本研究以教学质量管理年为契机,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学生角度分析教学质量管理应注意的问题,结果如下。首先,在教学媒介方面,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或板书教学均不利于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将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其次,在学生管理方面,需要在保证学生走入教室的同时,课上让学生听明白授课内容并做好笔记,课下督促学生完成课后习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第三,在教师管理方面,切实改善教师授课的方式方法,细化演绎推理过程,保证授课信息传递的完整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米智勇高月霞童建明敖特根巴雅尔吕世杰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教学方式
天然梭梭林主要物种基本数量特征及其种间关联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为维护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探讨巴丹吉林沙漠塔木素地区天然梭梭林中主要优势物种的基本数量特征关系及其种间关联性,以巴丹吉林沙漠东缘塔木素地区的"野生肉苁蓉及梭梭产籽基地"为试验区,划分4个间隔尺度,采用样线法测定2014-2016年间试验区内梭梭、白刺和红砂的高度和冠幅直径,得到的结果如下:一是2014年天然梭梭林中主要优势物种的平均高度和平均冠幅直径均显著高于2015和2016年,这是由塔木素地区2015年频繁出现的扬沙与沙尘暴天气所导致。二是随着间隔尺度的增加,物种的种间关联性不断减弱,且在降水等气候的综合影响下,物种间的协同作用增强,对资源的竞争作用减弱,表现出较强的亲和性。三是较小的间隔尺度主要表现为负联结,即物种间竞争激烈;而较大的间隔尺度以正联结为主,即物种间亲和性较强。
侯娜吕世杰苏金梅刘红梅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梭梭种间关联
黄花苜蓿个体水平耐牧性的形态学成因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为揭示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耐牧性的形态学成因机制,探索其耐牧型品种选育的新途径。以从耐牧性鉴定中获得的耐牧性强和弱的2组黄花苜蓿个体植株为材料,对其放牧前后的相关形态指标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形态指标与耐牧性强弱的显著性相关程度依次为根颈宽度>根颈入土深度>茎数>株高,对黄花苜蓿耐牧性的促进作用大小依次为根颈入土深度>根颈宽度>茎数>株高>株丛茎>植株投影盖度。根颈入土深度可单独增强黄花苜蓿的耐牧性,其他性状则通过相互协同作用促进其耐牧性。具有根颈粗大且入土深、单株茎数多且株丛大的黄花苜蓿植株耐牧性强,可作为耐牧育种材料早期选育的形态学指标。
王俊杰吕世杰王明涛王丹巴达拉呼蒋立宏朝克图
关键词:连续放牧黄花苜蓿形态学
放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种群生态位及生态属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以内蒙古高原荒漠草原植物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由放牧(CG)和围封(CK)两个试验处理,对植物种群生态位及生态属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尺度上,建群种短花针茅、优势种无芒隐子草、碱韭的总生态位宽度均明显高于其他植物种群,其在群落中依然占主导地位。在时间尺度上,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围封区草地的退化特征明显,采用适度自由放牧可在一定程上延缓群落退化。总生态位宽度与围封区和自由放牧区生态位宽度构成直角三角形关系。自由放牧使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生态位宽度增加,而碱韭的生态位宽度下降。生态属性可反映植物种群在群落中的演变方向,基于时间尺度探讨生态响应速率有助于理解和反映植物种群在时间轴上的发展和消亡过程。
吴艳玲卫智军运向军吕世杰
关键词:荒漠草原植物种群生态位生态属性
荒漠草原优势种群特征对放牧强度季节调控的响应被引量:3
2017年
以短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放牧强度季节调控试验处理和对照处理,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季节调控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优势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对照区外,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旋花、碱韭高度、密度、地上现存量、重要值春季不放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和春季不放牧+夏季适牧+秋季重牧两种放牧处理均高于其他放牧处理,是合理可行的草地利用方式。
王天乐卫智军吕世杰刘文亭白玉婷张爽丁莉君
关键词:短花针茅草原优势种
短花针茅草原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特征对放牧强度季节调控的响应
2019年
在探究荒漠草原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特征对放牧利用方式的响应规律时,不仅可以明确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的变化规律,亦可以探讨作为荒漠草原群落重要组成部分的主要植物种群变化特征和规律,二者结合有利于掌握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形式。试验选取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6个放牧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个区组,即3次重复),选取主要植物种群(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和碱韭)、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密度和现存量为研究指标,运用最优母序列关联度分析方法,探讨主要植物种群、群落在放牧处理间、放牧季节间的关联序。结果表明,春季休牧+夏季重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的SA1处理区可以作为草地可持续利用的首选,其次是全年适度放牧的SA5处理区。采用最优母序列关联度评价草地具有简单便捷的特点。
刘佳卫智军吕世杰张爽李泽卻国萍
关键词:荒漠草原植物群落
放牧强度与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高度的对应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探讨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植物高度的影响,以植物种群及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与草地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高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短花针茅、冷蒿和无芒隐子草种群高度受不同放牧强度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群落高度在不同放牧强度处理间差别不大。Q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高度的总体变化规律为:零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R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受各放牧强度综合影响,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高度的总体表现为植物群落>短花针茅种群>冷蒿种群>无芒隐子草种群。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增加会导致主要植物种群及群落高度下降,其中,短花针茅和群落高度变化对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响应敏感,冷蒿和无芒隐子草高度变化对零放牧和轻度放牧响应敏感。
殷国梅吕世杰丁海君薛艳林王海明赵和平刘永志
关键词:放牧强度荒漠草原
春季休牧后放牧强度变化对短花针茅草原植物种群种间关系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为探讨春季休牧后放牧对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植物种群种间关系的影响,于2013年8月对苏尼特右旗荒漠草原进行调查研究,试验设2种放牧方式,分别为春季休牧+夏季重牧+秋季适牧(SA1)和春季休牧+夏季适牧+秋季重牧(SA2),分析物种数、物种频度差异,种对关联及群落总体关联性,得到如下结果:春季休牧较对照(全年禁牧)能够显著增加单位面积的物种数,且SA1>SA2;不同植物种群出现频率对春季休牧后不同放牧方式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P<0.05)。春季休牧后,主要植物种群短花针茅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主要表现为无关联性,短花针茅与碱韭(Allium polyrhizum)主要表现为负关联性。无芒隐子草和碱韭受春季休牧影响,种间关联由对照处理的正关联转为负关联,且负关联程度SA1较SA2强。春季休牧后,无论放牧强度变化如何,正关联种总数较对照均减少,但物种总体种间亲和作用增加。
吕世杰吴艳玲刘红梅卫智军
关键词:休牧短花针茅草原种间关联
关于完全学分制的探索被引量:2
2012年
学分制教学改革一直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学分制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优点出发,探讨了我国目前实施学分制教学改革的现状,并分析了当前实施学分制的现有条件和面临的一些问题,最后,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探索了由学年学分制逐步过渡到完全学分制的几点策略。
米智勇李艳吕世杰敖特根巴雅
关键词:高校学分制完全学分制
土地利用方式对荒漠草地生物量分配及碳密度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草地生态系统群落生物量的分配模式对于研究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解内蒙古荒漠草地群落生物量垂直分配格局,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着手探讨群落生物量不同成层性分配规律并估算荒漠草地生物量碳密度。结果表明:(1)人工灌溉草地灌木层生物量明显高于放牧和原生草地,草本层生物量表现出灌溉草地〉原生草地〉放牧草地,而凋落物层表现出灌溉草地〈放牧草地〈原生草地,地上生物量集中在草本层(60%以上),地下0~10cm生物量大于其他层生物量(P〈0.05)。(2)灌木层生物量、草本层生物量、凋落物层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P〈0.0001);地下各层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0.0001);且灌溉草地与原生草地群落地上层生物量与地下层生物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故可以建立生物量成层性分配模型。(3)生物量碳密度原生草地〈放牧草地〈灌溉草地。
刘文亭卫智军吕世杰孙世贤代景忠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生物量碳密度荒漠草地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