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琳
- 作品数:26 被引量:140H指数:8
- 供职机构: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22年陕西省一起霍乱疫情调查及全基组溯源分析
- 2024年
- 目的对2022年陕西省城固县1起霍乱疫情调查溯源。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现场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收集当地气温及降水资料。采集病例、同餐人员及同期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样本,采集剩余食品、环境水体、水产品样本,进行霍乱弧菌核酸检测及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学和质谱鉴定,利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药物敏感试验指南进行药敏试验,提取菌株DNA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利用二代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用测序拼接数据进行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预测,与既往分离的霍乱弧菌、pubMLST下载的国内外霍乱弧菌基因组序列进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析(cgMLST)及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cgSNP)。结果本起疫情从1例霍乱病例和1例带菌者中各分离到1株霍乱弧菌,均为O139群,携带ctxAB毒力基因,对磺胺类、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药物均敏感,而对氯霉素、多粘菌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有抗药性;cgMLST分析结果显示,菌株为大流行菌克隆株序列型(ST)69型,与陕西省既往霍乱菌株无关联。同餐人员及同期腹泻病例共106人均未检出霍乱弧菌。水体样本96份,鱼类样本35份,环境样本7份,畜禽粪便样本7份。经霍乱弧菌核酸检测阳性2份,分别为文川河某处采集的鱼类样本2份中检出霍乱弧菌hlyA、O139群基因核酸阳性,ctxAB毒力基因阴性。结论本起疫情为霍乱弧菌O139群引起的散发疫情,其病原为国内的大流行菌株,感染来源可能与水产品污染有关,高温、干旱等因素是霍乱发生的原因之一。
- 刘东立陈雅丽张振才丁全明张铮李斌白洋马琳石一
- 关键词:霍乱弧菌
- 2012年-2016年陕西省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情况调查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污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监管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2012年-2016年在陕西省10个地市的流通、餐饮服务环节采集食品样品,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7类3 157份食品样本中检出蜡样芽胞杆菌469株,总检出率为14.86%,各类食品中均有蜡样芽胞杆菌的检出,乳与乳制品检出率最高,为20.00%,其次是婴儿食品,为15.57%。流通和餐饮环节的检出率分别为15.06%,14.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2016年各年份检出率分别为15.25%、15.58%、10.45%、19.05%及14.82%,不同年份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商洛市、西安市、榆林市及汉中市检出率高于平均检出率。结论陕西省食品中存在蜡样芽胞杆菌污染,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重视,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李文涓马琳张铮石一刘东立
- 关键词:食品蜡样芽胞杆菌食品污染
- 陕西省第三次人体重点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26个农村调查点和5个城镇调查点,每个调查点调查人数不少于250人。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21 734人,农村调查点共调查19 900人,城镇共调查1 834人。肠道寄生虫病总感染率为1.11%(241/21 734),其中农村居民感染率1.19%(237/19 900),城镇居民感染率0.22%(4/1 834)。共检出4种肠道寄生虫分别为蛔虫(0.99%)、鞭虫(0.02%)、蛲虫(0.09%)和带绦虫(0.01%)。城镇农村、不同地区、生态区、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之间肠道寄生虫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493、145.744、108.537、26.681、18.269、18.552,P均<0.0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5,P=0.197)。结论陕西省人体重点寄生虫病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感染人群存在明显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地区和生态区差异。降低土源性线虫病的感染率仍是今后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 曹磊曹磊张义马琳王安礼邓勇柴自超陈飒周体操
- 关键词:流行病学感染率
- 陕西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的分布及分子分型研究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食品中蜡样芽胞杆菌的毒力基因的分布及分子分型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对2016年本省不同地区不同食品中收集到的123株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的10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的方法对携带呕吐基因的蜡样芽胞杆菌进行分子分型,并用Bio Numerics软件对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23株蜡样芽胞杆菌均携带有毒力基因且均携带3种以上,最多携带9种。nhe基因和ent FM基因是本省的主要毒力基因。不同地区溶血素hbl基因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食品bce T基因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株携带呕吐基因的蜡样芽胞杆菌的PFGE结果显示没有聚集性。结论本省食源性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基因型多样,对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构成潜在的毒性威胁,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 李文涓刘东立马琳刘长宏马国柱
- 关键词:蜡样芽胞杆菌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
- 陕西省炭疽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回顾分析陕西省历史炭疽疫情,分析其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新形势下的防控对策。方法对陕西省1955-2015年炭疽疫情报告数据及有关调查资料进行汇总,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陕西省人间炭疽的三间分布规律,并对重点爆发疫情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陕西省1955-2015年共报告炭疽发病数3 849例,平均发病率0.21/10万,病死率3.14%。高发地区集中在畜牧业发达的渭南、咸阳等市,发病季节分布在7~9月,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实验室资料较欠缺。结论陕西省炭疽疫情虽在全国处于低发区,但局部暴发危险仍然存在,建议与畜牧部门紧密配合,建立炭疽监测系统,规范疫区处理,加强宣传教育,降低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今后我省炭疽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刘东立朱妮马国柱石一马琳李文涓张铮王安礼刘峰
- 关键词:炭疽流行病学研究
- 炭疽杆菌PA63蛋白原核表达及抗体检测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原核表达炭疽杆菌PA63蛋白,以此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相应抗体的间接ELSIA方法,用于炭疽血清免疫学诊断。方法选择炭疽杆菌PA63为目的基因,合成全长序列,构建pCzn1-PA63质粒,克隆至E.coli ArcticExpress表达菌株,优化IPTG表达条件,通过包涵体变性复性,Ni柱纯化获得可溶性PA63蛋白。利用棋盘滴定法确定包被PA63蛋白的最佳浓度及血清最佳稀释度建立间接ELISA方法,对炭疽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进行检测,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确定Cut-off值,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成功构建了pCzn1-PA63质粒,IPTG 37℃诱导表达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变性、复性,纯化后获得PA63蛋白。用5μg/ml PA63包被酶标板,血清稀释度为1∶50建立的ELISA方法;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P<0.01),Cut-off值为0.2865时的灵敏度为91.18%(95%可信区间为76.32%-98.14%),特异度为94.64%(95%可信区间为85.13%-98.88%)。结论成功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炭疽杆菌PA63抗原蛋白,以此为包被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炭疽PA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可用于炭疽的血清学诊断。
- 刘东立马琳张恩民石一李文涓
- 关键词:炭疽保护性抗原间接ELISAROC曲线
- 陕西省黑热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聚类分析被引量:16
- 2018年
- 目的分析陕西省黑热病流行病学和时空聚集特征及疫情长期流行的动态趋势,为疫情监测及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陕西省1953年7月—2016年12月黑热病疫情报告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黑热病的三间分布,并应用SaTScan 9.04和ArcGIS 10.2软件进行时空聚类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陕西省1953年7月—2016年12月累计报告黑热病发病41 990例,年均发病率为2.25/10万;死亡210例,年均死亡率为0.01/10万;总病死率为0.50%。陕西省黑热病在1950年代发病数、死亡数和病死率均较高,1960年代以后大幅下降,到2004年疫情有小幅回升,部分地区出现小的暴发点。黑热病发病高峰以夏秋季7—9月为主,占总发病数的36.98%;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93:1;职业以农民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总发病数的48.10%和34.18%。黑热病病例主要分布在陕西省10个地级市92个县(区);时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陕西省黑热病共探测到5个聚集区域,聚集中心分别为靖边县、勉县、武功县、蓝田县和澄城县;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950年代关中地区有多处黑热病高-高聚集区,1960-1990年代以陕北地区为主,2000年代在汉中市出现高-高聚集区,2010年代高-高聚集区为宜川县和韩城市等地貌特点为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交界地带。结论陕西省黑热病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近年局部有所回升,应针对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控制黑热病重新流行。
- 马琳曹磊邱琳朱妮王安礼刘峰张同军刘东立
- 关键词:黑热病流行病学特征
- 纳米孔测序技术鉴定陕西省首例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对1例严重感染性疾病进行病原学检测,查明感染来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了解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开展一般实验室检测。提取患者血样核酸,利用基于纳米孔测序的宏基因组分析技术,查询病原线索;利用真菌ITS通用引物、马尔尼菲青霉菌PCR以及利什曼原虫、组织荚膜胞浆菌PCR引物进行鉴别;对患者血样进行真菌双相培养确诊。结果患者曾有不洁同性及异性性交史,常去东南亚地区旅行,临床症状及体征符合HIV感染表现,HIV初筛及确证实验为阳性,利什曼原虫抗体阴性。利用纳米孔测序仪MinION实际测序时间3.5 h,共获得84000条Reads,序列长度均值7088.7 base,最长为87471 base,最短为562 base,总数据量为495 Mb。将basecalling所获数据上传EPI2Me,以WIMP workflow分析,有63617条为人类基因组数据,13条马尔尼菲青霉菌序列;真菌ITS扩增测序结果鉴定为马尔尼菲青霉菌,马尔尼菲青霉菌PCR结果阳性,组织荚膜胞浆菌PCR阴性;真菌双相培养在25℃为霉菌样菌落,37℃为酵母样菌落,经鉴定均为马尔尼菲青霉菌。结论该患者为中国陕西省首次报道的HIV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基于纳米孔测序的宏基因组分析技术可做为临床疑难感染性疾病快速诊断的一种指示方法。
- 马琳刘东立毛凌峰王益群丁龙王安礼
-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马尔尼菲青霉菌
- 检测利什曼原虫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利什曼原虫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以利什曼原虫动基体小环保守序列为靶基因,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利什曼原虫阳性患者骨髓样品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长83 bp。扩增产物连接至pESI-T载体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上进行BLAST比对,结果显示,其序列与婴儿利什曼原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序列一致性为100%。取测序正确的质粒梯度稀释至10^(2)~10^(7)拷贝/μl作为标准品进行qPCR,绘制获得标准曲线方程y=39.23-2.956 x,扩增效率为117.93%,R^(2)为0.994;当阈值循环数为35时,最低检测限为26.98拷贝/μl,理论上可检出小于1个利什曼原虫。用所建立的qPCR检测内脏利什曼病患者骨髓样品14份、血样26份,利什曼病病犬的骨髓、血液、脾、肺、淋巴结、肝、肾组织样品各1份,利什曼原虫阳性白蛉2份,患者和病犬骨髓培养物各1份,结果均为阳性;检测利什曼原虫血清抗体阳性犬骨髓9份,结果7份阳性;检测利什曼原虫血清抗体阴性人群血样56份,沙门菌、志贺菌、蜡样芽胞杆菌DNA各1份,疟疾患者血样4份,刚地弓形虫病患者血样、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样各1份,结果均为阴性。所建立的qPCR具有较高灵敏度及特异度,可用于利什曼病患者、宿主动物、传播媒介利什曼原虫感染与带虫状态的快速检测,可用于患者的疗效判定。
- 马琳张铮王安礼刘东立
- 关键词:利什曼原虫实时荧光定量PCR
- 一起不明原因群体性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分离及鉴定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调查了解一起不明原因群体性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方法通过流行病学分析,运用荧光定量PCR、ELISA、胶体金、VITEK2生化鉴定以及MALDI-TOF-MS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可疑菌进行鉴定,并将分离到的可疑菌与病例血清进行凝集试验。结果从环境标本中分离到2株浅白隐球菌,并与病例血清发生特异性凝集。结论此次肺部感染可能与浅白色隐球菌感染有关。
- 石一张义张铮史伟马国柱刘长宏雷金娥马琳曹磊张志成刘峰刘东立
- 关键词:PCRMALDI-TOF-MS血清凝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