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一
- 作品数:42 被引量:182H指数:8
- 供职机构: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 西安市2004~2009年沙门氏菌流行病学生态学研究
- 2011年
- 目的:了解2004-2009年西安市沙门氏菌流行病学生态学变化,为更加科学合理的预防沙门氏菌污染提供依据。方法:对1366份食品样品进行沙门氏菌检测。使用SPSS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2003。结果:2004-2009年沙门氏菌检出率分别为8.5%、12.8%、13.7%、0.8%、7.0%、2.9%。结论:2007年沙门氏菌检出率显著降低,从生态学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 石一颜虹岳永杰马国柱
- 关键词:沙门氏菌流行病学研究
- 陕西省2002~2006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被引量:38
- 2008年
- 目的了解陕西省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和高危食品种类。方法在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02-2006年采集8个监测点内的7大类市售食品共计2772份,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O157:H7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弯曲菌以及副溶血性弧菌5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2772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目标菌765株,总检出率33.67%。其中生肉类、水产品检出率最高,分别为55.31%(536/969)和43.50%(144/331),其次熟肉制品检出率17.57%(71/404)。监测的5种食源性致病菌均有检出,各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菌的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6.68%和9.15%;0157:H7检出率为0.66%;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高达30.15%;生猪肉、生禽肉中弯曲菌的检出率分别达14.81%和26.07%。沙门菌经血清学鉴定,分属11个血清群或亚群、29个血清型,并发现陕西省未曾报道过的新血清群和血清型。结论通过连续5年对陕西省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掌握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高危食品及5种食源性致病菌在不同食品中的分布情况。
- 张芳马国柱潘立刘长宏王安礼李雪梅连西兰石一
-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污染食品安全
- 2022年陕西省一起霍乱疫情调查及全基组溯源分析
- 2024年
- 目的对2022年陕西省城固县1起霍乱疫情调查溯源。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现场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收集当地气温及降水资料。采集病例、同餐人员及同期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样本,采集剩余食品、环境水体、水产品样本,进行霍乱弧菌核酸检测及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霍乱弧菌进行血清学和质谱鉴定,利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药物敏感试验指南进行药敏试验,提取菌株DNA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利用二代测序平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用测序拼接数据进行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预测,与既往分离的霍乱弧菌、pubMLST下载的国内外霍乱弧菌基因组序列进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析(cgMLST)及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cgSNP)。结果本起疫情从1例霍乱病例和1例带菌者中各分离到1株霍乱弧菌,均为O139群,携带ctxAB毒力基因,对磺胺类、碳青霉烯类、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药物均敏感,而对氯霉素、多粘菌素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有抗药性;cgMLST分析结果显示,菌株为大流行菌克隆株序列型(ST)69型,与陕西省既往霍乱菌株无关联。同餐人员及同期腹泻病例共106人均未检出霍乱弧菌。水体样本96份,鱼类样本35份,环境样本7份,畜禽粪便样本7份。经霍乱弧菌核酸检测阳性2份,分别为文川河某处采集的鱼类样本2份中检出霍乱弧菌hlyA、O139群基因核酸阳性,ctxAB毒力基因阴性。结论本起疫情为霍乱弧菌O139群引起的散发疫情,其病原为国内的大流行菌株,感染来源可能与水产品污染有关,高温、干旱等因素是霍乱发生的原因之一。
- 刘东立陈雅丽张振才丁全明张铮李斌白洋马琳石一
- 关键词:霍乱弧菌
- 陕西省炭疽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回顾分析陕西省历史炭疽疫情,分析其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探讨新形势下的防控对策。方法对陕西省1955-2015年炭疽疫情报告数据及有关调查资料进行汇总,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陕西省人间炭疽的三间分布规律,并对重点爆发疫情调查资料及实验室检测进行综合评估。结果陕西省1955-2015年共报告炭疽发病数3 849例,平均发病率0.21/10万,病死率3.14%。高发地区集中在畜牧业发达的渭南、咸阳等市,发病季节分布在7~9月,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实验室资料较欠缺。结论陕西省炭疽疫情虽在全国处于低发区,但局部暴发危险仍然存在,建议与畜牧部门紧密配合,建立炭疽监测系统,规范疫区处理,加强宣传教育,降低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今后我省炭疽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刘东立朱妮马国柱石一马琳李文涓张铮王安礼刘峰
- 关键词:炭疽流行病学研究
- 炭疽杆菌PA63蛋白原核表达及抗体检测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原核表达炭疽杆菌PA63蛋白,以此为包被抗原建立检测相应抗体的间接ELSIA方法,用于炭疽血清免疫学诊断。方法选择炭疽杆菌PA63为目的基因,合成全长序列,构建pCzn1-PA63质粒,克隆至E.coli ArcticExpress表达菌株,优化IPTG表达条件,通过包涵体变性复性,Ni柱纯化获得可溶性PA63蛋白。利用棋盘滴定法确定包被PA63蛋白的最佳浓度及血清最佳稀释度建立间接ELISA方法,对炭疽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进行检测,计算ROC曲线下面积,确定Cut-off值,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成功构建了pCzn1-PA63质粒,IPTG 37℃诱导表达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包涵体经变性、复性,纯化后获得PA63蛋白。用5μg/ml PA63包被酶标板,血清稀释度为1∶50建立的ELISA方法;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P<0.01),Cut-off值为0.2865时的灵敏度为91.18%(95%可信区间为76.32%-98.14%),特异度为94.64%(95%可信区间为85.13%-98.88%)。结论成功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重组炭疽杆菌PA63抗原蛋白,以此为包被抗原建立的间接ELISA检测炭疽PA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可用于炭疽的血清学诊断。
- 刘东立马琳张恩民石一李文涓
- 关键词:炭疽保护性抗原间接ELISAROC曲线
- TaqMan-LNA探针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炭疽芽胞杆菌的研究
- 目的 设计检测多个靶基因的炭疽多重荧光定量PCR反应系统,建立快速准确的基因诊断方法,解决蜡样芽胞菌群基因诊断交叉反应问题.方法 选择炭疽杆菌PX01毒素质粒基因pagA,PX02毒素质粒基因capB,以及染色体上的前噬...
- 刘东立李文涓石一张铮马国柱张恩民李伟
- 关键词:炭疽锁核酸前噬菌体
- 陕西省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为确定食品卫生监督方向,提高食品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对2003-2006年送检和抽检的食品样品3203份进行检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3203份样品中合格2866份,总合格率为89.5%,不合格率为10.5%。不合格的原因主要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酵母等指标超出国家标准规定范围,致病菌均未检出。不同年度间样品合格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2=41.87,P〈0.01);送检样品和抽检样品间合格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2=186.82,P〈0.01)不同种类食品间合格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2=410.14,P〈0.01)。〔结论〕(1)企业为追求利益,送检样品往往并不能代表整批产品的质量,抽检结果更客观可信;(2)肉类与速冻食品检验结果不容乐观,应加大市场抽检力度;(3)样品种类、包装、来源,采样地点等多种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所以仅以合格率评价卫生状况不够全面;(4)加大监督力度,抓好从原料、生产、运输、存储、销售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食品。
- 刘长宏王安礼连西兰李雪梅潘立石一
- 关键词:食品微生物污染
- TaqMan-LNA探针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炭疽芽胞杆菌的研究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设计检测多个靶基因的炭疽多重荧光定量PCR反应系统,建立快速准确的基因诊断方法,解决蜡样芽胞菌群基因诊断交叉反应问题。方法选择炭疽杆菌PX01毒素质粒基因pagA,PX02毒素质粒基因capB,以及染色体上的前噬菌体λBa03基因PL3作为靶基因,利用在线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软件设计、优化多重PCR引物以及相应的TaqMan探针序列,对探针进行LNA标记并优化荧光PCR反应体系,构建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系统。以3对引物PCR扩增并克隆靶基因的质粒标准品,倍比稀释后进行敏感度试验,以炭疽、蜡样芽胞杆菌、苏云金杆菌、蕈状杆菌以及常见肠道致病菌进行特异度试验,利用炭疽弱毒株污染土壤及奶粉进行模拟检测。结果 TaqMan-LNA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可迅速检出3个炭疽杆菌靶基因,常用的探针法荧光定量PCR反应液均适用;pagA、CapB、PL3基因克隆标准品序列正确;该方法对pagA、CapB、PL3基因的检出限分别为63、398、114copies/μl,且仅检出炭疽杆菌基因,其余4种蜡样芽胞菌扩增均阴性。土壤及奶粉样品检测均阳性,其中pagA近检出限为6.6×104/ml,PL3基因检出限为6.6×105/ml。结论 TaqMan-LNA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适用性广,检测迅速,灵敏度及特异度高等特点,能够将炭疽杆菌与蜡样芽胞菌群中其他细菌相鉴别,可试用于炭疽杆菌的感染检测。
- 刘东立李文涓石一张铮马国柱张恩民李伟
- 关键词:炭疽锁核酸前噬菌体
- 陕西省市售熟肉制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主动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掌握陕西省市售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陕西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和管理提供准确信息。方法:2002年-2008年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要求和方法,对陕西省监测点内的农贸市场、超市、饭店销售的熟肉制品中沙门菌、单增李斯特菌、O157:H7/NM出血性大肠杆菌开展主动监测。结果:采集样品522件,检出目标致病菌86株,检出率16.3%。3种致病菌都有检出,主要以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其次是沙门菌。结论:陕西省市售熟肉制品中存在有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主要是单增李斯特菌和沙门菌污染严重,应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监督管理。
- 李雪梅王安礼刘长宏马国柱石一张芳潘立岳永杰
- 关键词:熟肉制品致病菌
- 陕西省市售肉与肉制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7
- 2010年
- 目的:对陕西省市售生肉类(猪、牛、禽、羊肉)与非包装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趋势监测分析,为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加强食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GPM)和HACCP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监测点内农贸市场、超市、餐馆等市售生肉与非包装熟肉制品,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下称单增李斯特)、O157:H7出血性大肠杆菌(下称O157)及弯曲菌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结果:从采集的1175份四类生肉样品中,分离出目标致病菌633株,最高检出率79.02%,最低检出率32.12%,平均检出率53.87%。544份非定型包装熟肉制品样品中,分离出目标致病菌86株,检出率15.81%。二者均以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为高,沙门菌次之。检出的237株沙门菌经血清学鉴定,分属9个血清群或亚群、32个血清型,并检出陕西省未曾报道过的新血清群或血清型。结论:通过连续7年对陕西市售生肉类与非包装熟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主动监测,肉与肉制品的卫生状况堪忧,是导致食源性疾病或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检测和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 王安礼马国柱李雪梅刘长宏岳永杰石一孙亮
-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