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惠颖

作品数:3 被引量:25H指数:2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血红蛋白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症状
  • 1篇症状性
  • 1篇双低
  • 1篇糖化
  • 1篇糖化血红蛋
  • 1篇糖化血红蛋白
  • 1篇头颈
  • 1篇头颈部
  • 1篇青年男性
  • 1篇无症状
  • 1篇无症状性

机构

  • 2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开滦总医院

作者

  • 3篇周瑞臣
  • 3篇惠颖
  • 2篇郭庆乐
  • 2篇李健
  • 1篇张仲慧
  • 1篇吴寿岭
  • 1篇李伟
  • 1篇赵静
  • 1篇董小波
  • 1篇高玉龙
  • 1篇张文艳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双低剂量在头颈部无迭代技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通过探讨双低剂量在头颈部无迭代技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应用中的可行性,实现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基础上减少对比剂使用量,以降低受检者辐射危害和对比剂肾病发病率。资料与方法选取51例行双低剂量头颈CTA检查的患者作为双低组[管电压100 kV,管电流300 m A,对比剂0.7 ml/kg碘佛醇(320mg I/ml)],51例行常规剂量头颈CTA检查的患者作为常规组[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50 m A,对比剂1.0 ml/kg碘佛醇(320 mg I/ml)]。测量两组患者血管内CT值和背景噪声,比较两组患者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图像质量主观评分、辐射剂量及碘负荷量。结果双低组与常规组容积CT剂量指数分别为18.00 m Gy、33.86 m Gy,有效剂量分别为3.85 m Sv/(m Gy·cm)、7.25 m Sv/(m Gy·cm),碘负荷量分别为224 mg I/kg、320 mg I/kg。双低组主动脉弓SNR及CNR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72、-1.783,P〉0.05);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SNR及CNR均低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1-1.739,P〉0.05)。双低组及常规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3.69±0.47)分、(3.70±0.4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13,P〉0.05)。结论采用双低剂量扫描技术在无迭代技术螺旋CT行头颈部CTA检查可以获得质量满意的图像。
张文艳赵静周瑞臣李健惠颖郭庆乐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颈动脉螺旋计算机
糖化血红蛋白对中青年男性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中青年男性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影响.方法 以2011年10-12月在开滦总医院健康查体的537名某单位在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经头颅CT扫描检出SC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A1c水平对中青年男性SCI的影响.结果 (1)537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48.68±5.74)岁.以HbA1c为6.0%为截点,将研究对象分为HbA1c正常组(HbA1c<6.0%)和HbA1c增高组(HbA1c≥6.0%),其中HbA1c正常组468例,HbA1c增高组69例;(2)537例研究对象SCI的患病率为11.2%(60/537),HbA1c正常组及HbA1c增高组SCI的患病率分别为9.4%(44/468)及23.2%(16/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16,P<0.05);(3)影响SCI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其他因素后HbA1c增高组发生SCI的风险是HbA1c正常组的2.242倍(95%CI:1.060~4.745,P=0.035).结论 HbA1c水平增高是中青年男性SCI的危险因素.
于秀艳柳治张文艳吴寿岭董小波惠颖周瑞臣高玉龙张仲慧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无症状性脑梗死
颅脑CT灌注参数定量分析的准确性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灌注图像减薄处理前后灌注参数的稳定性。方法连续选取28例接受颅脑CT灌注成像的患者,均采用Cine full 1.0s扫描模式,在50s内连续曝光扫描。按照所得图像是否经过剪薄处理分为两组,一组为未经剪薄处理的原始图像,为A组;另一组将原始图像进行1/2减薄处理,为B组。由2名影像诊断医师在基底节层面同时测量A、B两组灰质区、豆状核区及白质区的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脑灰质区、豆状核区及脑白质区MTT均低于B组,CBF均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两组脑灰质区、豆状核区、白质区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同的颅脑灌注扫描方式得到的灌注参数不同,以MTT及CBF更为显著。
周瑞臣李伟李健惠颖张文艳郭庆乐
关键词:灌注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