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小红

作品数:17 被引量:120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3篇沉积物
  • 12篇重金
  • 12篇重金属
  • 11篇污染
  • 11篇河床沉积物
  • 10篇重金属污染
  • 10篇金属污染
  • 7篇地球化
  • 7篇地球化学
  • 4篇洞庭湖
  • 4篇元素地球化学
  • 4篇重金属污染特...
  • 4篇污染特征
  • 3篇人为源
  • 3篇主量元素
  • 3篇自然源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页岩
  • 2篇元素地球化学...
  • 2篇土壤

机构

  • 17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天津大学
  • 2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7篇方小红
  • 14篇彭渤
  • 7篇谭长银
  • 6篇王欣
  • 5篇张坤
  • 4篇涂湘林
  • 4篇万大娟
  • 2篇肖瑶
  • 2篇刘静
  • 2篇肖瑶
  • 1篇戴亚南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地球化学
  • 2篇环境化学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地质论评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年份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湘江下游重污染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赋存特征被引量:12
2017年
湘江是我国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本次工作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及原子吸收法(AAS),对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中Cu、Zn、Pb、Cd等重金属的赋存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Zn、Pb主要赋存于铁-锰氧化物矿物相中、其次是以碳酸盐矿物的形式存在.二者加起来所占比例平均在70%以上.重金属Cd除赋存在碳酸盐矿物和铁-锰氧化物矿物相中之外,较高活性的可交换态比例也大.重金属Cu除赋存在碳酸盐矿物、铁-锰氧化物矿物相中之外,还以较高的比例赋存于有机质中.环境条件如发生变化,赋存于有机质中的Cu可释放转入水体.运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发现Cd处于极高风险级,并且4种重金属元素中Cd的毒性最大,由此可见,湘江下游Cd污染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肖瑶彭渤杨梓璇谢伟城方小红曾等志
关键词:赋存形态连续提取法重金属
湘江长潭株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源的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被引量:14
2017年
本次工作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湘江长沙-湘潭-株洲河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和铅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河床沉积物富集V、Cr、Mn、Co、Ni、Th、U、Cu、Pb、Zn等多种重金属,其中Cu、Zn、Pb等重金属于株洲段沉积物中达高度至极度富集。沉积物重金属的富集特征暗示沉积物存在较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以相对富Th铅为特征,具明显的人为源和自然源铅,其^(206)Pb/^(207)Pb值在1.1723至1.1855之间,^(206)Pb/^(208)Pb值在0.4760至0.4786之间。其中自然源铅主要为花岗岩铅,而人为源铅则为铅锌矿矿石铅和燃煤铅构成,即沉积物铅同位素组成为花岗岩铅、铅锌矿矿石铅、燃煤铅组成的三元混合铅。铅同位素比例估算显示,长沙、湘潭段沉积物铅锌矿矿石源铅比例平均依次为23%、32%,燃煤源铅比例平均依次为47%、23%,自然源铅比例平均依次为30%、45%;株洲段沉积物的自然源铅比例较低,平均为17%,而矿石铅和燃煤铅的比例较高,平均依次为34%和49%。V、Mn、Co、Cu、Zn、U等其他重金属与Pb一样,长沙、湘潭段沉积物人为源比例小于67%,株洲段沉积物人为源比例达70%。因此,湘江长潭株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问题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谢伟城彭渤匡晓亮肖瑶杨梓璇方小红曾等志吴蓓娟涂湘林王欣谭长银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铅同位素
黑色页岩土壤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韩国Okchon地区黑色页岩土壤及相应成土母岩的对比,得知黑色页岩土壤的重金属元素特征具有母岩继承性.并与发育于其他基岩(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上的土壤进行对比分析,概括了黑色页岩土壤的重金属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应用富集系数法(EI)对韩国、贵州、湖南3个地区的黑色页岩土壤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发现大部分黑色页岩土壤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复合污染.
吴蓓娟方小红
关键词:土壤黑色页岩重金属稀土元素
沅江入湖河床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内陆淡水湖泊。沅江是洞庭湖流域第二大入湖水系。本次工作对沅江入湖河段河床沉积物进行钻探取样(牛鼻滩YN、沅江大桥YJ、岩汪湖YW)。利用X射线荧光(XRF)、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等分析手...
方小红
关键词:洞庭湖流域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地球化学特征
文献传递
扬子地台西缘下寒武统黑色页岩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5
2020年
本文分析扬子地台西缘黑色页岩土壤(BSS)及其成土新鲜黑色页岩(FB)的主、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探讨黑色页岩土壤成土地球化学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黑色页岩土壤明显亏损MgO、CaO、Na2O、P2O5和LOI(有机质),而富集Al2O3和Fe2O3等主量组分;且明显亏损Ba、V、Ni、Cu、Zn和Sr等微量元素,但其他微量元素则不然。与成土母岩相比,黑色页岩土壤的化学组成相对均一。主量组分对黑色页岩与黑色页岩土壤之间化学组成有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与CaO、Na2O和MgO等碱质组分、LOI所代表的有机质等的淋滤释出,及Fe2O3和Al2O3等氧化物的次生富集有关,其影响程度顺序为:CaO>Na2O>LOI>MgO>Al2O3>Fe2O3>MnO>K2O>SiO2>P2O5。推断黑色页岩风化-成土过程中有机质、黄铁矿、方解石、钠长石、斜绿泥石等不稳定矿物的化学蚀变分解和长石等硅酸盐矿物的水解导致CaO、LOI、Na2O、MgO、K2O和SiO2等主量组分,以及V、Cr、Ni、Cu、Zn、Ge、Ba、Sr等微量元素的淋滤释出;而黏土矿物、铁-锰氧化物等次生矿物的次生富集,导致Fe2O3、MnO和Al2O3等主量组分,以及Pb、Cs、Co、Th、Sc、Ga、Rb、REE等微量元素在土壤中形成次生富集。故而黑色页岩可为环境重金属污染源,而黑色页岩土壤本身也可存在重金属污染。
周东晓彭渤王勤方小红邬思成赵亚方刘静陈丹婷王欣谭长银万大娟
关键词:主量元素
湘江下游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模糊评价被引量:21
2016年
对湘江下游株洲、湘潭和长沙段河床沉积物进行沉积柱取样,利用ICP-MS等技术手段分析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建立随机模拟与三角模糊数的理论耦合模型,修正地累积指数评价的修正系数K值,再利用改进的地累积指数法评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湘江株洲段河床沉积物中Pb、Zn为极强污染,Cu为强烈污染;湘潭段和长沙段Zn、Pb、Cu为中度污染.Mn在各河段河床沉积物中分布较均匀,为中度污染,并有向偏重度污染发展的趋势.而Sc、V、Cr、Co、Ni等重金属在河床沉积物中为轻度污染.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的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Mn、Cu、Pb和Zn,治理湘江下游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应主要针对这几种重金属.
匡晓亮彭渤张坤吴蓓娟曾等志方小红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地累积指数
沅江下游入湖段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被引量:12
2016年
对沅江入湖沉积物进行钻探取样,利用等离子质谱仪(ICP-MS)对沉积物重金属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Ba、Sc、V、Th、U、Cu、Co、Ni、Cr等在沉积物中含量变化相对稳定,分布相对均匀;而Mn、Zn、Pb、Mo、Cd、Tl、Bi等重金属的含量变化大,分布不均匀。重金属含量柱状剖面变化特征及富集系数(EF值)的计算结果显示:沉积物中Cd达显著富集,而Sc、V、Mn、Pb、Bi等为中等富集程度。沉积物中存在3个重金属富集层,即中下部Pb、Tl、Bi富集层;中上部Pb、Cr、Ni、Cu富集层;浅表部V、Cr、Mn、Ni、Cu、Zn、Pb、Cd、Tl、Bi等多种重金属富集层。地累积指数(Igeo)和综合富集指数(EI)评价结果显示:沅江入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自河床深部向浅部,污染程度趋于增强,污染元素组合趋于由Pb-Bi的单一元素组合向由V-Cr-Mn-Ni-Cu-ZnPb-Cd-Bi组成的复合元素组合变化。且自上游向下游,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趋于降低。这种重金属污染空间变化特征与区域人为活动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方小红彭渤张坤曾等志匡晓亮吴蓓娟谭长银王欣
关键词:重金属富集重金属污染河床沉积物
沅江入湖河床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演化地球化学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对沅江入湖河段河床沉积物进行钻探取样,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分析沉积物重金属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利用210Pb法测定沉积物沉积速率.同时,在分析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沉积物中Bi、Cd、Mn、Mo、Zn、Pb等重金属含量变化大、分布不均匀,而Sc、Tl、Rb、Cs、V、Co、Zr、Hf、Nb、Ta、Ga、Ge、Rb、Sr、REEs(稀土元素)等微量元素含量变化小,分布相对均一.微量元素富集特征(EF值)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中Cu、Sc、Tl、Rb、Cs、Th、U、V、Co、Zr、Hf、Nb、Ta、Ga、Ge、Rb、Sr、REE等微量元素主要为自然源,而Bi、Cd、Mn、Zn、Pb等重金属则既有自然源的影响,又有人为源的贡献.地累积指数(Igeo)评价结果显示,入湖段沉积物存在Cd-Mn-Zn-Pb-Bi等元素组合的重金属污染,且沉积物自下而上分布有中深部(204~192 cm)、中上部(96~64 cm)、浅表部(64~0 cm)3个重金属污染层.上述3个重金属污染层可能对应于3个期次的重金属污染事件,即早期(1913年前)的零星重金属污染、中期(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初期,1963—1979年)的中等强度重金属污染、近期(1979年至今)高强度重金属污染.且自早期到近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增强,污染元素组合趋于复杂化.沅江入湖河床沉积物的上述3期重金属污染可能对洞庭湖沉积物产生直接影响.
方小红彭渤张坤杨梓璇肖瑶肖瑶颜川云谢依婷谭长银谭长银万大娟
关键词:微量元素重金属富集河床沉积物
成土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化学组成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土壤有机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碳库之一,土地利用方式和成土母质是影响土壤总有机碳及其组分的重要因素。以湖南省花岗岩和玄武岩分布区的林地、旱地和稻田土壤(0~70 cm)为研究对象,采用H2SO4逐级水解法将土壤有机碳分为活性、半活性和惰性三个组分,探究土地利用方式和成土母质对土壤总有机碳及其各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母质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活性、半活性、惰性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与总有机碳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活性、半活性和惰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库的比例分别为31.38%~45.41%、3.68%~12.25%和40.83%~59.29%,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占比不发生显著变化;玄武岩地区,表层(0~20 cm)土壤活性、半活性、惰性以及总有机碳的储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占比不发生显著变化,而底层(20~70 cm)土壤活性、半活性、惰性以及总有机碳在稻田中的储量均显著高于林地;花岗岩地区,除表层土壤半活性有机碳以外,表层和底层土壤中总有机碳及各组分有机碳储量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成土母质显著影响表层土壤总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的储量,而土地利用方式则显著影响底层土壤活性、惰性以及总有机碳的储量。综上可见,土壤有机碳主要以惰性有机碳的形式存在,土地利用方式和成土母质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剖面分布有不同的影响。
覃智莲杨孝民宋照亮邬思成方小红彭渤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成土母质活性有机碳
洞庭湖“四水”入湖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地球化学研究
洞庭湖汇纳“四水”(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吞吐长江,是我国重要的内陆淡水湖泊。洞庭湖“四水”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集中区。矿产资源开采利用在为国民经济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给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严重挑...
方小红
关键词:湖泊重金属污染地球化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