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金龙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交通动脉圆锥的研究进展
- 2018年
-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现代医疗事业也不断进步,针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上展现出了越来越高的治愈率。其中,对于后交通动脉圆锥的研究也逐渐步入正轨,目前,针对后交通动脉圆锥部破裂动脉瘤急性期介入栓塞治疗方面研究较多。后交通动脉圆锥部也称为漏斗部,主要位置就是在后交通动脉自颈内动脉发起出,且后交通动脉自漏斗的颈部发出。在对多起动脉瘤患者的检验当中,发现动脉圆锥在颅内动脉中可发生在任何主要血管的分叉部位,最常见的是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的分叉部位,再就是前交通动脉、豆纹动脉起源部位、大脑后动脉起源部位等。在现代医学中,后交通动脉圆锥也通常是被认为功能性扩展或漏斗样增宽的解剖变异结构,通常在后交通动脉圆锥部也是发生动脉瘤的主要场所之一。本文就后交通动脉圆锥进行了研究分析。
- 张兵兵方兴根吴德刚袁金龙程少文吴丹徐善水
- 颅内动脉瘤形态学参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6年
-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s,IA)形态学的改变,可以反映其发生、生长、破裂的过程,但对IA破裂的预测价值尚存在争议。形态学参数可以分为二维参数和三维参数。二维参数是指能直接采集,不需要三维重组的指标,包括大小、
- 袁金龙徐善水李真保方兴根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 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
- 2018年
- 目的回顾总结颅内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0月于本中心接受治疗的颅内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方法和结果,结合其随访结果作回顾总结。结果 33例患者中,载瘤动脉闭塞治疗15例,采用一侧闭塞方法治疗10例、两端闭塞方法治疗5例,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完全闭塞;支架辅助栓塞治疗15例,术后即刻造影提示9例动脉瘤不显影、6例瘤体部分显影,无支架内血栓病例;2例单纯弹簧圈栓塞,动脉瘤不显影;1例未能接受介入治疗。随访载瘤动脉闭塞病例中仅单侧载瘤动脉闭塞法后1例再通,其余稳定;支架辅助治疗者动脉瘤稳定或显影好转,4例残留部分瘤颈显影;单纯栓塞者1例动脉瘤稳定。平均随访时间(22.6±10.6)m。有2例失访。入院时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9例,4例因病情重死亡;3例存活,预后不良者modified Rankin Scale(mRS)≥3分。结论闭塞载瘤动脉及支架辅助栓塞均为治疗破裂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但入院GCS评分低者预后仍差。
- 方兴根李真保吴德刚赖年升吴丹袁金龙赵心同刘佳强
- 关键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弹簧圈
- 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7年2月采用血管内方法治疗的25例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15例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1例A_1段宽颈动脉瘤合并烟雾综合征予以球囊辅助栓塞,1例微小动脉瘤使用2枚enterprise支架重叠释放置入,3例行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结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Raymond分级Ⅰ级19例,Ⅱ级5例,Ⅲ级1例;无弹簧圈突入载瘤血管、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17例,1分5例,2分1例,4分2例。16例术后临床和影像学随访3~24个月,未出现再出血和脑缺血并发症,m RS评分0分11例,1分3例,2分1例;2例复发,均为单纯弹簧圈填塞的动脉瘤,继续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无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方法治疗大脑前动脉A_1段动脉瘤安全有效,为保证成功栓塞,需要结合各种辅助技术和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随访。
- 吴德刚李真保赵心同袁金龙秦飞云盛斌张兵兵方兴根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疗效
- 壁面切应力和颅内动脉瘤复杂的相互关系被引量:9
- 2016年
-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壁的病理性突出。以影像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已经预示着血液动力学和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关系。高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导致颅内动脉瘤的产生。高或者低WSS都能导致动脉瘤的生长和破裂。低WSS会启动炎症细胞介质通路,导致大的、厚壁动脉瘤的生长以及破裂,而高WSS以及正壁面切应力梯度会触发壁细胞介质通路,导致小的薄壁透明型动脉瘤的生长和破裂。
- 袁金龙徐善水李真保方兴根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液动力学
- 保持载瘤动脉通畅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附28例报告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保持载瘤动脉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0月28例接受保持载瘤动脉通畅治疗的颅内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中,未破裂12例,破裂16例,平均年龄(51.8±7.5)岁。28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5例未破裂患者采用单纯2枚及2枚以上支架植入,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内造影剂滞留,随访造影发现动脉瘤消失或动脉瘤明显变小,Raymond分级Ⅰ级3例(3/5),Ⅱ级例2(3/5)。另外23例患者采用2枚重叠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Raymond分级Ⅰ级11(11/23)例,Raymond分级Ⅱ级5(5/23)例,Raymond分级Ⅲ级7(7/23)例,其中19例(19/23)获随访(14.5±7.9)个月。随访造影发现动脉瘤Raymond分级Ⅰ级16例(16/19),Raymond分级Ⅱ级3例(3/19),无Raymond分级Ⅲ级病例。16例破裂患者中,2例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或术后穿支事件,给予溶栓治疗后消退。预后mRS评分≤2分27例(27/28),≥3分1例(1/28)。结论:保持载瘤动脉通畅,多支架或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
- 方兴根程少文吴丹李凯李真保吴德刚赖年升赵心同袁金龙刘佳强
- 关键词:椎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