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晶

作品数:30 被引量:176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广播学院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文学
  • 8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艺术

主题

  • 11篇审美
  • 7篇美学
  • 5篇艺术
  • 5篇诗学
  • 4篇诗歌
  • 4篇古典
  • 3篇中国古典
  • 3篇自得
  • 3篇文学
  • 2篇代文
  • 2篇娱乐
  • 2篇哲学
  • 2篇中国古典诗词
  • 2篇神思
  • 2篇审美范畴
  • 2篇审美观
  • 2篇审美观照
  • 2篇诗词
  • 2篇诗学理论
  • 2篇王夫之

机构

  • 24篇北京广播学院
  • 4篇中国传媒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语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华书局股份...

作者

  • 28篇张晶
  • 2篇张振兴
  • 1篇蒋寅
  • 1篇邓绍基
  • 1篇张海明
  • 1篇李淑辉
  • 1篇周雪梅
  • 1篇钱志熙
  • 1篇傅璇琮
  • 1篇刘石

传媒

  • 4篇现代传播(北...
  • 3篇吉林大学社会...
  • 2篇河北大学学报...
  • 2篇哲学研究
  • 2篇文学评论
  • 2篇社会科学辑刊
  • 2篇中国文化研究
  • 2篇湖南社会科学
  • 1篇文学遗产
  • 1篇求是学刊
  • 1篇文艺研究
  • 1篇文史知识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天府新论
  • 1篇殷都学刊
  • 1篇中国出版
  • 1篇民族文学研究

年份

  • 5篇2004
  • 7篇2003
  • 8篇2002
  • 7篇2001
  • 1篇200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机”论的历史脉络与美学品格被引量:1
2001年
“天机”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充满哲学思辨和生命感的实体性概念。它是既存在于主体创作构思之中 ,又勃动于作品文本中的精神实体 ,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天机”的最早提出是在《庄子》中 ,而真正以“天机”来论艺术创作的是陆机的《文赋》。而后从唐代到明清 ,“天机”论存在于许多著名的诗画理论著述之中。“天机”论所指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创作灵感 ,而是指创造出最佳、最独特的作品的契机。获得“天机”的主体条件决非刻意的追求 ,而是自由自得的舒展胸臆。与西方灵感论相比 ,“天机”论不是仅在主体方面考察其源 ,而是在主客体的感应触遇中解释“天机”的原由。
张晶张振兴
关键词:天机灵感
诗学与心学中的陈白沙被引量:2
2002年
明代前期的著名哲学家陈献章 (白沙 )也是一位重要的诗人与诗论家。在他的哲学思想与诗论及诗歌创作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白沙是明代心学的开创性人物 ,他提出“天地我立 ,万化我出 ,宇宙在我”的著名命题、“静中养出端倪”的方法以及“以自然为宗”的为学宗旨。白沙不事著述 ,却长于以诗表达思想。他不同意“诗为小技”的观点 ,高度重视诗的功能。认为诗应“率情为之”,反对“饰巧夸富、媚人耳目”的人为雕琢之风 ,提倡“浩然自得”,以诗人的独特体验形成自己的自家面目。但他又反对粗豪为诗、“恣意横为”,主张对诗的艺术法则一一理会。白沙诗作出于性情 ,发乎自得 ,在“鸢飞鱼跃”的物象中生发哲思。他的诗论与诗作 ,对于明代前期的复古拟古之风是一种反拨 ,同时对后来的文学解放思潮有重要的影响。
张晶张振兴
关键词:陈白沙诗学心学自得
中国古典哲学与美学中的“自得”思想被引量:3
2002年
“自得”无论在中国哲学史还是在美学史上 ,都是有着普遍性意义的方法论范畴 ,它是认识论的 ,也是价值论的。它体现出中国哲学与美学的特殊品格 ,也体现了与西方哲学不同的思维特征。“自得”有着非常复杂的思想史背景 ,不同的哲学派别都以“自得”为其方法论、认识论的重要命题 ,却又有着颇为一致之处。从哲学而言 ,“自得”即是不通过普遍性概念逻辑推演 ,不依赖于教育家的外在传授 ,而是以主体的独到体验 ,直接观照 ,获得属于自己的亲知 ,从而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在美学方面 ,“自得”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哲学 ,却又有着殊异之处。它意味着审美体验的超越前人 ,不依古人藩篱 ,更意味着个性的扩张 ,破僵硬的外壳的既定模式 ;还意味着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融接 ,拆除其间的障蔽。“自得”也是属于价值论的范畴 ,是艺术精品的创造契机。
张晶
关键词:古典哲学美学审美体验价值论
“逸”与“墨戏”:中国绘画美学中的主体价值升位被引量:7
2002年
在中国古代绘画美学中 ,“逸”与“墨戏”是两个颇能体现民族特色的审美范畴。它们有着相当密切的内在联系与共同之处 ,其根本点在于主体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逸”格在画论品评中的定位的变化及“墨戏”在宋元文人画中举足轻重的分量 ,都是以画家的主体为其皈依。从“逸”到“墨戏” ,创作主体的游戏态度不仅得到认可 ,而且成为文人画的一种主要的艺术精神。超越庸常的画法蹊径 ,出乎自然 ,变化无穷 ,而又有着源于造化的生命感 ,这是逸格与墨戏画的共同特质。感兴 ,是这类作品的创作契机。
张晶
关键词:感兴皈依审美范畴中国绘画
惊奇的审美功能及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呈现被引量:6
2004年
“惊奇”无论在中国美学或西方美学中都是一个可以成为重要美学范畴的概念。它在审美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是审美心理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命题。中国古代文论 ,虽然并未在哲学层面对“惊奇”有系统的研究 ,但在文学的创作和评论中 ,“惊奇”是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惊奇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多称为“惊人”、“惊心动魄”、“惊天动地”等 ,往往表现为一种艺术价值目标的追求 ,有时是在对诗词审美价值的高度评价中提出的。对“惊奇”效果的获得 ,有人主张刻意求取 。
张晶
关键词:审美功能古典诗词审美心理审美价值
朱弁“体物”的诗学思想与其诗歌创作被引量:3
2001年
朱弁是南北宋之际的诗论家、诗人 ,他的《风月堂诗话》是一部在中国美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都有重要理论价值的诗论著作。《诗话》作于朱弁羁留金朝期间 ,多是记载作者南渡前在新郑时与友人谈诗的回忆 ,借以寄托作者的故国之思 ,其中颇富论诗独见。朱弁论诗宗旨 ,首在于自然浑成 ,不以用事为高 ,而主张诗人以“体物”的方法在大自然和客观事物中直接获得审美体验 ;朱弁还非常崇尚雄奇刚健的诗歌风格 ,而又认为应该达到浑涵汪茫的艺术境界。他评价黄庭坚所说的“用昆体功夫 ,而造老杜浑成之地” ,是在诗学史上颇富理论创见的命题。朱弁在诗歌创作上也有重要的成就。从长期羁留北国的宋朝士人的角度出发 ,朱弁诗有着“亲历”、纪实的特点 ,同时又深刻细微地呈现了诗人内心那种深沉而勃动着的精神天地。从艺术上看 ,他的创作极少使事用典 ,得之自然 ,多用白描手法 ,但句律严整 ,下字坚实 。
张晶
关键词:朱弁诗学理论诗歌创作艺术特色
“自得”:创造性的审美思维命题被引量:6
2003年
张晶
关键词:思维方式哲学渊源美学创造性思维
审美静观论被引量:7
2003年
"审美静观"是关于审美态度的核心要素,其实质是审美的无功利性。在西方美学史上,康德是最深刻、最系统地论述审美静观的美学家。叔本华、鲍桑葵、布洛、闵斯特堡等美学家都从不同的侧面发展了审美静观说。中国古代美学史上也有许多审美静观的思想资料。如老子的"涤除玄鉴",《易传》中的"观物取象"说,宗炳的"澄怀味象",苏轼的"无厌空且静",王国维的"无我之境"等,都展示了静观说中国美学中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中西的"审美静观"说有着不同的特点。
张晶
关键词:审美静观审美态度虚静澄怀味象
审美物化论被引量:4
2004年
"物化"是中国美学中一个渊源有自又有深厚的中国哲学背景的范畴,对于中华民族的艺术创作和理论都有深刻的影响。"物化"与西方美学中的"移情"说有接近之处,却又有其不同的美学内涵;与中国美学中的"感物"、"感兴"等范畴有密切联系,但又并不等同。"物化"是指主体进入审美体验和审美创造的高峰时,在感觉和意识中与客体完全融合为一、无法分辨物我关系的至高境界。在中华传统艺术领域中,"物化"是诗词书法艺术家审美体验中物我两忘、而将主体的灵性和对象的物性化而为一的极致之境。
张晶
关键词:物我合一
“神不灭”论与魏晋南北朝文艺美学中的重“神”思想被引量:8
2004年
关于“形神”关系的不同辩难 ,与关于“神灭”论同”神不灭”论的论争 ,是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思想界的一个焦点。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看 ,“神灭”论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 ,而“神不灭”论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这是不容置疑的 ;而从美学的意义上看 ,这场论争则大大提高了当时的思辨水准 ,深化了人们对精神现象的超越性、丰富性和广延性的认识 ,并直接强化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艺美学中的重“神”倾向。深入分析慧远、宗炳等人的“神不灭”论思想 ,可揭示出其与顾恺之、宗炳和刘勰等人在文艺领域里对“神”的重视与“神不灭”思想的内在关系。
张晶
关键词:形神关系以形写神神思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