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玮
- 作品数:48 被引量:164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大鼠心脏穿刺采血方法的改进被引量:8
- 2006年
- 在医学研究中,人们常用大鼠制作疾病模型,观察药物体内代谢的动力学或评价某一治疗方法的效果。统计表明,医学生物学的科学研究课题半数以上是用鼠类动物来完成的。大鼠作为医学研究中数量最多的实验动物,如何抽取血样成为科学研究中一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术和方法。已有的采血方法,如剪尾、眼眶后取血、舌下静脉、阴茎背静脉、心尖部垂直心脏穿刺等,往往因其操作问题导致溶血、采血量不够或不能重复采血而影响实验进程和结果。我们经过解剖,观察到大鼠在仰卧位时,心脏纵轴较横轴长,心脏正好位于胸骨下方,成年鼠心尖距剑突2.0~2.5cm。在此启示下,我们尝试并建立了从剑突下缘进针的活体心脏穿刺采血新技术。该方法创伤小,成功率高,采血量大并可重复采血。采血后动物无组织器官损伤,健康成活。
- 金玮杨安怀邢怡桥
- 关键词:大鼠心脏穿刺采血采血方法组织器官损伤实验动物
- 内眼手术及外伤术后迟发型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处理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迟发型脉络膜上腔出血(delayed suprachoriodal haemorrhage,DSCH)的手术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分步手术治疗DSCH的效果。方法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DSCH的10例(10眼)患者,收集并分析临床数据,包括眼底检查、眼部B超、手术方式的选择、术后视力和眼压等。结果 10例(10眼)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56.60±17.67)岁。8例患者行巩膜切开引流术或/和玻璃体切割术,另2例行保守治疗。随访时间为(15.2±4.3)个月。所有患者接受手术后眼压明显降低,视力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全身使用抗凝剂或溶栓剂及慢性肾病是DSCH的危险因素。一旦确诊为DSCH,早期进行手术干预将会为患者的预后带来更好的视力。
- 金玮杨安怀邢怡桥王文俊
- 关键词:早期干预
- 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分析感染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69例(71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致病因素、病原学检查、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眼手术后眼内炎35例(50. 72%),其中白内障术后27例,小梁切除术后3例,多次球内注药1例,玻璃体切除术后、角膜移植术后各2例;外伤后眼内炎26例(37. 68%),其中眼穿通伤22例,爆炸伤、球内磁性异物各2例;内源性眼内炎8例(11. 59%),其中7例具有全身易感因素。52眼行病原学检查,阳性率为23. 08%。6例(6眼)单纯行眼内注药,56例(58眼)行玻璃体切除手术(其中2眼最终行眼内容剜除术),9例(9眼)行眼内容剜除术,眼球保存率为87. 32%。术后平均视力为(2. 59±1. 41),较术前(1. 75±1. 26)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 321,P<0. 001)。结论:内眼手术和眼外伤是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合理选择眼内注药或玻璃体切除手术可以有效控制感染,挽救视功能。
- 张蕊金玮黄平平杨安怀
- 关键词: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
- 全反式视黄酸调控牛磺酸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感光细胞分化
- 金玮邢怡桥杨安怀杨燕宁艾明
- 全反式视黄酸对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影响
- 2010年
-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全反式视黄酸(ATRA)在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中对细胞形态、增殖、凋亡的作用并筛选其最适诱导浓度.方法 实验研究.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脐带MSC接种于24孔培养板,细胞贴壁后培养基更换为含ATRA的DMEM/F-12培养液.ATHA终浓度分别为0 μmol/L(对照组,A组)、0.25 μmol/L(B组)、0.5 μmol/L(C组)、1.0 μmol/L(D组)、2.0 μmol/L(E组)、4.0 μmoL/L(F组),诱导后1 h、24 h观察细胞形态,并应用MTT法监测ATBA的细胞毒性.另取对照组和经各浓度ATRA诱导24 h后的细胞应用Annexin-V/PI联合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凋亡细胞百分率和双标染色后的细胞着色情况,综合上述指标确定ATRA诱导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最适浓度.根据资料性质,对不同浓度ATRA作用24 h后各组间A值、细胞凋亡率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应用t检验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对照组和ATRA诱导组之间神经元样细胞阳性表达率的比较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TRA(0.25 μmol/L、0.5 μmol/L)对MSC形态、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均无明显影响(t=0.72,1.32;P〉0.05);高浓度(4.0 μmoL/L)加入后即刻可见部分细胞浮起,24 h后无贴壁细胞;≥1.0 μmol/LATRA诱导24 h后能极显著抑制细胞增殖(t=8.8,18.9,22.1;P〈0.01),且随ATRA浓度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诱导24 h后,2.0 μmol/L组细胞回缩较1 h更明显,大部分细胞由长梭形回缩至类圆形,细胞质内出现粗大颗粒,部分细胞漂浮;1.0 μmoL/L组中仅有少数细胞有形态改变;Annexin-V/PI联合FCM检测显示≥1.0 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8,19.95,31.6l;P〈0.01).结论 0.5 μmol/L ATRA是诱导脐带MSC向神经元样细胞转化的最佳剂量,≥1.0 μmol/L能明显抑制MSC的增殖,增加细胞凋亡率并诱导细胞发生明显损伤.
- 金玮邢怡桥杨安怀杨燕宁艾明
- 关键词:维甲酸间质干细胞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难治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20例合并白内障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角膜水肿程度及并发症,随访6个月。结果:20例合并白内障的难治性青光眼中,包括硅油取出术后高眼压(8例),多次滤过手术眼压仍不能控制者(4例),晚期先天性青光眼(3例),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5例)。患者术后眼压完全控制15只眼,部分控制2只眼,眼压失控3只眼。手术成功率为8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难治性青光眼是安全的、有效的。
- 张媛金玮肖璇杨安怀
- 关键词:难治性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
- 全反式视黄酸对诱导为神经元样细胞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和凋亡的影响
- 金玮邢怡桥杨安怀杨燕宁艾明
- 晶体透明状态下睫状体部非磁性异物的取出
- 目的:探讨晶体透明状态下睫状体部非磁性异物取出的适应症及手术方法。方法:我们收集了19例(19眼)睫状体部非磁性异物的病例,其中爆炸伤9例,敲击伤8例,枪弹伤 2例。按异物性质分玻璃7只眼,石头6只眼,铜2只眼,
- 杨安怀邢怡桥金玮黄琼项奕梅海峰
- 文献传递
- 18例内源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纳米孔技术测序结果被引量:1
- 2022年
- 内源性眼内炎(EE)诊断金标准为病原体培养[1]。但苛养微生物存在或接受抗生素治疗后其培养阳性率下降,目前感染性疾病中病原体培养阳性率为40%~70%[2]。纳米孔测序技术(NST)具有长读长测序、周转时间快、生信分析难度低、便携等优势,高覆盖读取深度能提供更精确的结果;不仅可以进行微生物物种鉴定,亦能提供毒力、耐药性、代谢、菌株等方面的信息[3,4,5]。本研究回顾分析了一组EE患者的临床特征和NST测序结果,初步评估NST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郝昕蕾袁满陈刘贵王文俊金玮杨安怀
- 关键词:眼内炎纳米孔疾病特征病原体培养
- 眼内液检测在眼部感染性疾病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病原学的精准判断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中十分重要。随着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和微量样本检测技术的发展,眼内液检测在眼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逐步升高。本文主要从眼内液的病原学检测、细胞因子检测、未来与展望等三个方面着手,介绍眼内液检测在眼部感染性疾病诊断与评估中的应用。
- 郝昕蕾金玮王文俊齐奇杨安怀
- 关键词:病原体细胞因子眼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