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喆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3篇视网膜病
  • 3篇视网膜病变
  • 3篇病变
  • 2篇早产
  • 2篇早产儿
  • 2篇早产儿视网膜
  • 2篇早产儿视网膜...
  • 2篇早产儿视网膜...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产儿
  • 1篇低出生体重
  • 1篇低出生体重早...
  • 1篇动力疗法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筛查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机构

  • 7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7篇吕喆
  • 6篇沈丽君
  • 3篇陈亦棋
  • 3篇毛剑波
  • 2篇陶继伟
  • 2篇廉恒丽
  • 1篇赵士鑫
  • 1篇陈茹茹
  • 1篇陈君虹
  • 1篇吴明远
  • 1篇吴素兰
  • 1篇林丽
  • 1篇吴少娟
  • 1篇吴西施
  • 1篇李亮
  • 1篇陈立锋

传媒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2篇2017
  • 5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和初步验证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 建立并初步验证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DR)风险预测模型预测2型DM(T2DM)患者DR发生的可行性。 方法 检查确诊的T2DM患者315例63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2例264只眼;女性183例366只眼。平均年龄(67.28±12.17)岁;平均DM病程(10.86±7.81)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模型组、检验组,分别为252例504只眼、63例126只眼。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DM病程、学历;测量身高、体重。均行免散瞳眼底彩色照相、眼轴长度(AL)测量,以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肌酐、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尿蛋白等实验室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R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回归方程即风险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方程的曲线下面积,以约登指数最大为标准确定回归方程的诊断临界值。检验组评估预测模型的可行性。 结果 模型组504只眼中,DR 170只眼;非DR 334只眼。检验组126只眼中,DR 45只眼;非DR 81只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β=–0.196,比值比(OR)=0.822,P<0.001]、年龄(β=–0.079,OR=0.924,P<0.001)、DM病程(β=0.048,OR=1.049,P=0.001)、HbA1c(β=0.184,OR=1.202,P=0.020)、尿蛋白(β=1.298,OR=3.661,P<0.001)与DR呈显著相关。其回归方程简化为P=7.018–0.196X1–0.079X2+0.048X3+0.148X4+1.298X5,其中X1=眼轴,X2=年龄,X3=DM病程,X4=HbA1c,X5=尿蛋白。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0,诊断临界值为–1.485。将检验组患者相关因素代入预测模型,其敏感性为84.0%,特性为59.0%,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 结论 T2DM患者AL、年龄、DM病程、HbA1c、尿蛋白与DR呈显著相关;检验组验证风险预测模型的灵敏性为84.0%,特异性为59.0%,ROC曲线下面积为0.756,提示�
吕喆陈亦棋沈丽君林丽陈立锋李亮吴韩飞黎楚岚毛剑波
康柏西普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随访一例被引量:2
2017年
患者,女,59岁,于2014年9月15日因右眼视力下降1年余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2014年6月于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黄斑区光凝治疗,原因不详。否认全身其他病史。
毛剑波褚梦琪沈丽君陈亦棋吕喆
关键词:光凝治疗光动力疗法视网膜随访视力下降
内界膜剥除术对比不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单纯黄斑前膜剥除术与黄斑前膜剥除联合黄斑区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方法循证医学研究。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对纳入文献进行Downs & Black评分。连续变量以加权均数差(WMD)作为效应尺度,分类变量以比值比(OR)作为效应尺度,提取各组相应资料后运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并进行合并分析。用倒漏斗图对发表偏倚进行检测。结果共纳入8项对照研究,共417眼,其中黄斑前膜联合黄斑区内界膜剥除术200眼(联合组),单纯黄斑前膜剥除术217眼(单纯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治疗后3个月,单纯组术后BCVA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16,95%CI(0.02,0.29),P〈0.05];治疗后半年以上[WMD=-0.06,95%CI(-0.15,0.03),P〉0.05]和1年以上[WMD=0.04,95%CI (-0.02,0.09),P〉0.05],2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半年以上视力无下降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37,95%CI(0.40,4.76),P〉0.05]。②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治疗后3个月[WMD=20.42,95%CI(-1.50,42.35),P〉0.05]和1年以上[WMD=12.37,95%CI(-11.29,36.04),P〉0.05]2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半年以上时,联合组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大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26.43,95%CI(8.12,44.75),P〈0.05]。③黄斑前膜复发率:单纯组高于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20,95%CI(0.07,0.61),P〈0.05]。结论与单纯黄斑前膜剥除术相比,黄斑前膜联合黄斑区内界膜剥除术用于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在改善术后视力及黄斑中心凹厚度方面并无优势,但可以显著�
吕喆陶继伟王奇骅许维馨吴素兰吴少娟沈丽君
关键词:视网膜前膜内界膜黄斑玻璃体切除术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评分预测模型的建立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以及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的相关风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建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的风险评估系统,并初步检验其可行性。医...
吕喆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新生儿筛查
文献传递
粘小管成形术对比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粘小管成形术对比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荷兰医学文摘、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共纳入7篇临床对照试验,共390眼,其中粘小管成形组218眼,小梁切换组172眼。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然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术后眼压值:治疗后6、12个月,粘小管成形组眼压值均高于小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61,95%CI(2.69~0.52),P<0.05;WMD=2.60,95%CI(3.92~1.27),P<0.05]。(2)手术成功率:治疗1年后,粘小管成形组眼压控制成功率低于小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84,95%CI(0.74~0.94),P<0.01]。(3)住院时间:粘小管成形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小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5.30,95%CI(-6.05^-4.55),P<0.05]。(4)并发症:粘小管成形组术后早期前房积血发生率高于小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7.79,95%CI(2.82~21.50),P<0.05]。粘小管成形组术后早期低眼压发生率低于小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24,95%CI(0.06~0.89),P<0.05]。粘小管成形组术后脉络膜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小梁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16,95%CI(0.04~0.58),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和粘小管成形术在术后6个月及1年均能显著降低青光眼患者的眼压值,粘小管成形术的降眼压效果及控制眼压成功率不及小梁切除术。但粘小管成形术术后低眼压、脉络膜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相对更安全。
张赟陈君虹吕喆王奇骅沈丽君陶继伟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青光眼
增强深部成像OCT手动测量健康儿童视盘旁脉络膜厚度的可重复性和再现性
2016年
背景目前关于脉络膜结构变化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成人和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但鲜见应用增强深部成像(EDI)-OCT技术测量儿童视盘旁脉络膜厚度及其重复性研究的报道,且OCT成像的手动测量结果是否可靠是影响结果判断的主要因素。目的对EDI-OCT测量儿童视盘旁脉络膜厚度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估,探讨其在相关儿童眼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诊断试验可靠性评价方法,采用EDI-OCT技术对2015年2-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的49名矫正视力正常的7-12岁儿童进行视盘旁脉络膜厚度测量,受检者平均年龄(9.9±1.3)岁,均任意选择一侧眼作为受检眼。由同一位有经验的医师用Spectralis OCT的EDI模式对受检眼进行以视盘为中心、直径3.4mm区域的环形扫描,测量指标包括测量区全周脉络膜厚度以及颞侧、颞上、鼻上、鼻侧、鼻下和颞下各分区的脉络膜厚度。采取下列3种方法对测量进行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1)同一测量者2次测量结果的测量者内重复性分析;(2)不同测量者测量结果的再现性分析;(3)同一检查者对2次检测图像测量的检查者内重复性分析。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对重复测量的变异性进行评估,采用Bland-Altman分析对重复测量的一致性进行评估。结果测量者内重复测量结果、测量再现性结果和检查者内重复测量的平均全周及各分区脉络膜厚度的平均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测量者内重复测量值、再现性测量值和检查者内重复测量值的ICC分别为0.971-0.993、0.827-0.982和0.974-0.991,测量者内重复测量、再现性测量和检查者内重复测量的全周平均视盘旁脉络膜厚度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12.4-9.7μm、-15.2-11.6μm和-16.3-19.1μm,这些差值临床上均可以接受。结论EDI-OCT手动测量健康儿童视盘旁�
吴西施陈茹茹赵士鑫廉恒丽吕喆沈丽君
关键词:脉络膜厚度儿童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增长率与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观察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率与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严重ROP发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出生体重〈1500g、进行ROP筛查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257例纳入研究。分析出生体重、出生孕周、吸氧史、输血史、1~10minApgar评分、胎数、分娩方式、是否为试管婴儿、有无其他系统疾病以及出生后1~6周体重增长率与ROP严重程度的相关性。ROP程度以ROP国际分类法为标准。接受治疗者为严重ROP(严重ROP组);无需治疗者为轻度或无ROP(轻度或无ROP组),分别为18例和239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严重ROP的相关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0c)确定临界值,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相关因素对严重ROP的预测价值。结果严重ROP组、轻度或无ROP组患儿间出生孕周(t=-4.835,P%0.001),出生体重(t=-5.192,P〈0.001),吸氧史(X2=6.001,P=0.009),总吸氧时间大于10d者占有吸氧史患儿的比例(X2=10.019,P=0.002),出生后1(t=3.663,P〈0.001)、2周(t=3.425,P=0.001),体重增长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孕周(p=0.858,P=0.008)、出生体重(p=0.005,P=0.010)、出生后2周体重增长率(β=-8.745,P=0.035)与严重ROP呈显著相关。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出生后2周体重增长率预测严重ROP的临界值分别为28.41周、1241.96g、12.80%。AUC分别为0.836[-95%可信区间(CI):0.752~0.920,P〈0.001]、0.826(95%CI:0.947~0.903,P〈0.001)、0.744(95%CI:0.598-0.891,P=0.001)。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2周体重增长率与严重ROP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其对严重ROP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吕喆毛剑波陈亦棋褚梦琪廉恒丽吴明远沈丽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