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力伟

作品数:32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核科学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6篇地震
  • 12篇震源
  • 7篇震源机制
  • 5篇双差
  • 5篇双差定位
  • 5篇M
  • 4篇地震触发
  • 4篇粤港
  • 4篇粤港澳
  • 4篇震源机制解
  • 4篇珠江口
  • 4篇库仑应力
  • 4篇发震
  • 4篇港澳
  • 3篇地壳
  • 3篇地震活动
  • 3篇台湾海峡
  • 3篇浅层
  • 3篇汶川地震
  • 3篇甲烷

机构

  • 26篇广东省地震局
  • 10篇中国地震局地...
  • 9篇中国地震局
  • 6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工程物理...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32篇王力伟
  • 11篇叶秀薇
  • 11篇王小娜
  • 6篇黄柳芳
  • 5篇陈棋福
  • 5篇吕作勇
  • 5篇吴国瑞
  • 4篇杨微
  • 3篇邓志辉
  • 3篇王伟涛
  • 2篇王宝善
  • 2篇杨选
  • 2篇张项
  • 2篇黄元敏
  • 2篇许卫卫
  • 2篇张云鹏
  • 1篇吕金水
  • 1篇夏少红
  • 1篇孟川民
  • 1篇杨向东

传媒

  • 8篇华南地震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地震研究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科技创新与应...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人工地震资料的珠江口地区最小一维P波速度模型被引量:2
2021年
珠江口地区位于南海北部大陆的边缘,具有洋陆过渡型地壳特征,且NE向滨海断裂带从其中穿过,强震风险不可忽视。文中基于2015年珠江口海陆联合三维人工地震探测数据,人工进行初至P波震相拾取,并使用VELEST程序分别反演了陆域和海域的最小一维P波速度模型(走时残差均方根最小)和台站校正结果。台站校正结果的空间分布与区域地形、地质构造和沉积厚度相关较好,正值多分布在珠江三角洲沉积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内,而负值多分布在花岗岩等基岩出露地区以及滨海断裂带北侧和北部断阶带内的部分隆起地区。新模型对人工地震走时的拟合精度较高,陆域走时残差均方根为0.07s,海域为0.21s。与华南模型相比,新模型对区域地震定位的效果更好,重定位后,陆域的P波地震走时残差降低了22.6%、S波降低了21.2%;海域的P波地震走时残差降低了25.7%、S波降低了15.6%。新模型可为区域地震定位、地震参数和三维成像研究提供参考。
王力伟王力伟王宝善张云鹏叶秀薇张云鹏
关键词:珠江口
广东阳江地区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及构造应力场研究
王小娜王力伟邓志辉刘锦
2018年台湾海峡MS6.2地震构造分析
经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测定,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6日7时57分,台湾海峡(23.28°N,118.60°E)发生MS6.2地震,震源深度20km,截止到2018年12月21日,共记录到余震97次,其中ML2.3—2.9...
王小娜叶秀薇黄元敏王力伟
关键词:地震活动地质构造震源机制台湾海峡
Collectors强震动台网数据处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被引量:3
2020年
介绍了"Collectors强震动台网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的整体设计思路和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统计了近2年所接入的近千个强震动台站的数据汇集及产出情况,重点统计了近2年云南、四川、新疆发生的5.0级及以上地震的地震事件记录回收及强震动参数产出的用时情况。结果表明:系统软件能7×24 h连续、稳定、可靠、高效地自动化运行,在处置地震事件时,一般能在2~10 min内陆续完成地震事件的自动回收和强震动参数的自动产出,速报能力由软件推广前的小时级别跃升至分钟级别。
吴华灯卢大伟廖一帆丁莉莎叶世山劳谦陈建涛黄晖赵贤任王力伟卢子晋吕仲杭
关键词:强震动观测台网数据接口数据处理
珠江口海陆联测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018年
目前国内人工深地震探测数据具有海量性、离散性且格式多样,同时数据未进行统一的存储及管理,不利于研究人员的后期研究工作。珠江口海陆联测数据管理系统将珠江口海陆联测项目数据进行统一格式存储,并能按用户需求批量下载,减少了研究过程中因数据错误、丢失、格式等产生的问题,方便研究人员对数据的后期处理工作。
叶佳宁王力伟王力伟
珠三角鼎湖—高明—金湾深地震测深剖面地壳构造与速度结构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为研究珠江三角洲及近海区域深部地壳结构,广东省地震局联合多家单位于2015年在珠江口区域实施了大规模三维人工地震测深实验.本文利用珠江口西侧NW向鼎湖—高明—金湾L1测线数据进行处理、解释,采用地震射线走时正演构建了该剖面二维速度模型.结果表明:沿剖面莫霍面深度从NW向SE,从30.0 km逐渐抬升到28.0 km,鼎湖至高明间存在莫霍面隆起;中地壳低速层非均匀连续,NW一侧速度低于SE一侧,且莫霍面隆起区之上为最显著的低速异常区域,中心最低速度为6.05 km·s-1;吴川—四会断裂、广州—恩平断裂可能为深部物质上涌的主要通道之一,两条断裂所围限的从珠江口西侧的鼎湖、高明往北东延伸到珠江口东侧的清远、从化区域为可能的连续莫霍面隆起区.
叶秀薇张项吕金水刘宝峰王小娜王力伟吕作勇谭争光熊成
关键词:地壳速度结构
香港国际机场地磁测量结果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广东省地震局地磁项目测量组分别于2010年和2015年对香港国际机场磁罗经校正场(CCP)地磁场总强度F、磁偏角D、磁倾角Ⅰ进行了科学、规范、准确的地磁绝对测量。利用肇庆地磁台高精度的数字地磁观测资料,将香港国际机场磁罗经校正场(CCP)内各个测点在不同时间的测量数据进行了通化处理。根据2010年和2015年的地磁测量结果及香港地区历史地磁观测资料,通过初步研究可以看出香港国际机场地磁场F、D、I三要素时间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与肇庆地磁台长期观测结果基本一致。香港国际机场地磁测量不仅是项严谨的工程项目测量任务,它还为香港地区地磁场变化的研究取得了第一手宝贵的观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地磁学研究价值。
邱杰王建格许大伟陆镜辉王力伟郑圣谈杨向东
关键词:香港国际机场地磁测量
基于甲烷气爆震源的城市地区断层结构探测
长期以来,使用人工震源地震被广泛应用于浅部结构探测、矿产资源勘查等领域。而在城市地区进行地震勘探时,除可控震源外,传统的炸药等爆炸类型震源普遍认为根本不可行的,认为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影响并对城市浅地表结构带来破坏...
徐善辉王伟涛王力伟杨微许卫卫
文献传递
CAP方法反演新丰江锡场地区ML4.0级以上地震震源机制解被引量:5
2018年
利用区域台网宽频带波形数据,采用CAP方法反演了锡场地区5次M_L4.0级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结合地震精定位和区域活动构造讨论了其发震构造。结果显示:2012年2月16日M_L5.2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351°、倾角84°、滑动角-23°,节面Ⅱ:走向83°、倾角67°、滑动角-173°,最佳震源深度10.39 km; 2013年2月22日M_L5.1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274°、倾角55°、滑动角-118°,节面Ⅱ:走向136°、倾角43°、滑动角-56°,最佳震源深度10.88 km。其它3个事件均以走滑为主,破裂类型与M_L5.2级地震相似。最佳拟合震源深度集中在上地壳底部的8 km和10 km。结合区域构造和地震序列精定位结果,认为2014年7月11日M_L4.5级地震NW向的节面Ⅰ为真实破裂面, 2012年的2次地震和2014年4月25日M_L4.4级地震NEE向的节面Ⅱ为真实破裂面, 2013年2月22日M_L5.1级地震真实破裂面是近EW向的节面Ⅰ, 2012年2次地震和2014年4月的1次地震活动可能与近EW走向的大坑南断裂有关,锡场地区可能存在多条相互交割的隐伏断裂。
王力伟王力伟吴国瑞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双差定位
甲烷气爆震源性能研究及其在粤港澳大湾区化龙断层探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针对近年兴起的甲烷气爆主动震源,设计了不同尺寸震源装置,分别在不同激发环境下,通过比较激发信号能量及频带分布进行了震源性能研究,实现了震源参数优化.同点甲烷气爆和炸药震源成像结果研究表明,甲烷气爆震源引起的地表振动速度更小,更符合安全环保的需求.将优化后的甲烷气爆震源用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化龙断裂浅部结构勘查,单炮记录结果可见高信噪比初至信号.对10炮激发记录进行初至走时拾取后进行走时层析成像发现,化龙断裂推测位置附近纵波速度在第四系下方200~400 m深度范围明显错断.基于横波/纵波波谱比分析结果(HVSR),根据经验关系推断了该地区沉积层厚度分布,发现与走时层析成像结果中的第四系沉积底界面位置吻合良好.以上成像结果与该地区已有钻孔及早期反射地震结果高度吻合,证明了此次采用的甲烷气爆主动震源作为炸药震源的替代品,在未来城市地下结构浅勘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徐善辉王伟涛许卫卫王力伟马晓娜王翔孟川民杨微
关键词:层析成像HVSR浅层速度结构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