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秀薇

作品数:67 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3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1篇地震
  • 12篇地壳
  • 11篇震源
  • 10篇前兆
  • 9篇地下流体
  • 9篇流体
  • 7篇地震前
  • 7篇震前
  • 7篇P波
  • 6篇地震活动
  • 6篇地震前兆
  • 5篇地震序列
  • 5篇震源机制
  • 5篇三维速度结构
  • 5篇数字地震
  • 5篇双差
  • 5篇双差定位
  • 5篇前兆异常
  • 5篇环境剪应力
  • 5篇发震

机构

  • 66篇广东省地震局
  • 12篇中国地震局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福建省地震局
  • 2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上海市地震局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安徽省地震局
  • 1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南方科技大学

作者

  • 67篇叶秀薇
  • 15篇杨马陵
  • 12篇黄元敏
  • 11篇王力伟
  • 10篇闻则刚
  • 10篇王小娜
  • 9篇刘锦
  • 9篇胡秀敏
  • 7篇万永芳
  • 6篇吕作勇
  • 6篇刘吉平
  • 6篇叶东华
  • 5篇徐起浩
  • 5篇冯绚敏
  • 5篇康英
  • 4篇王莉娅
  • 4篇华卫
  • 4篇刘天佑
  • 4篇孙崇赤
  • 4篇任镇寰

传媒

  • 17篇华南地震
  • 6篇地球物理学报
  • 4篇地震
  • 3篇地震地质
  • 3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中国地震
  • 2篇国际地震动态
  • 2篇大地测量与地...
  • 2篇防灾减灾工程...
  • 1篇水文地质工程...
  • 1篇地震研究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农药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四川地震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6
  • 3篇2005
  • 6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2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深沪湾晚更新世沉积、古环境和地壳形变被引量:3
2006年
研究福建深沪湾多种相的晚更新世沉积,包括有冲洪积相的含砾砂黏土、湖相黏土、潮问带生物沉积相即大片的古牡蛎滩及滨海相河口潮滩砂黏土和风成老红砂等,研究了它们的沉积学特征和形成古环境及其可能反映的复杂的构造形变.沉积相特征表明,深沪湾地壳经历了距今约60000a以来早期的可能下沉(距今约28000a开始海浸)-距今约2500015000a的与水动型海平面上升速率大致相同的抬升(生成晚更新世古牡蛎滩)-距今约1500011000a的可能与古强地震相关的快速抬升(古牡蛎滩脱离海面形成古牡蛎滩台地,深沪湾地区生成多个陆地凹陷)-距今约11000-7000a的相对稳定(凹陷内生长古森林)-距今约7000a的古强地震快速下沉(形成漏湖、古森林沉溺)-相对稳定-微弱抬升(又一次成陆)距今约2400a的又一次古强地震快速下沉(形成海底古森林及潮问带古牡蛎滩遗迹)-相对稳定(海岸堤形成)的地壳形变及环境变迁过程.
徐起浩叶秀薇华卫万永芳叶东华
关键词:古环境
2004年阳江4.9级地震破裂方位角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在一维有限移动震源模式下,根据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多普勒效应利用s波或P波拐角频率的方向性来确定地震破裂面的方法,计算了2003年11月-2005年10月阳江地区13次ML≥2.5地震的发震断层走向,结果显示:利用s波、P波拐角频率得到的2004年9月阳江4.9级地震破裂方位角分别为167°和166°,地震序列以NNW为主要破裂方向。
叶秀薇闻则刚邱奕超杨马陵刘吉平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多普勒效应
广东新丰江地区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及活动构造研究
<正>1961广东新丰江水库6.2级地震是到目前为止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也是国内唯一的震级超过6级的水库诱发地震。新丰江6.2级地震震中距离大坝仅1km,库区精确的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可为研究6.2级水库诱发地震发震构造...
叶秀薇
关键词:地震学三维速度结构
文献传递
广东地区求解环境剪应力场不同方法的常数值的确定
2006年
陈培善等推导了多个求解环境剪应力场τ0的公式,利用广东数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广东及邻近地区1999年以来163个ML 2.0~5.2地震求解不同公式中的常数,假设广东地区环境剪应力场为5 MPa,求得C3=-5.707,C4=4.678,C5=-0.259、C6=-5.91、C7=-12.01,C3~C7依次代表利用地震波辐射能量、拐角频率、震源峰值加速度、震源峰值速度或震源峰值位移求解τ0时所用到的常数.与其它地区的计算结果比较,显示不同地区的C4~C7较为接近,而C3相差较大.
叶秀薇闻则刚孙崇赤康英
关键词:构造环境剪应力场震源参数数字地震记录
多地震活动性参数在粤闽交界及其近海地区的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根据最近38年的区域台网资料,利用空间扫描法对粤闽交界及近海地区进行b值填图,并利用多地震活动性参数值(b、a/b、姨E和n)组合分析方法,讨论了区内滨海断裂带各段落的现今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粤闽交界及海域地区b值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整个研究区域的平均b值为0.98。(2)滨海断裂带的东山-漳浦段是断裂带上的高应力积累区,为未来最可能发生强震的段落,漳浦-厦门段也具备发生强震的背景;(3)榕江-韩江断裂系在潮州至汕头段出现低b值,分析认为其地震活动水平为6级。
黄元敏杨马陵叶秀薇
关键词:地震危险性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力资料解释的深部断裂系统被引量:5
2011年
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布格重力资料系统处理、研究、解释,确认珠江三角洲地区地壳深部存在近EW向、NW向、NE向三组断裂。近EW向断裂是深部主要断裂,大部分断裂深及30km以上,其中有些断裂是以往很少为人们关注的。NW向断裂分布也比较广泛,但深度相对较浅,大都在10km左右,不超过20km。NE向断裂虽然地表出露最广,规模最大,但只有广州—恩平断裂可深及30km以上,大多数也相对较浅,特别是以往一些被称为深大断裂的只有10km左右深度,不超过20km。上述工作新成果同传统概念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深大断裂格局有较大改变。本文提出"新构造期深大断裂"的新概念和理论来解释这种格局的改变。
任镇寰叶秀薇韦明昌廖桂金孙崇赤刘天佑乔计花魏伟
利用重复地震观测粤闽交界地区地壳介质变化
2011年
利用粤闽两省数字化地震台网2007年6月~2010年5月的走时及波形记录对南澳地区ML≥1地震用双差法重新进行定位,根据定位结果挑选重复地震丛,并研究地震丛的P波走时经伪弯曲射线追踪技术及波形互相关校正后的走时差变化。经上述处理后,汕头台、潮州台记录的南澳地区地震的P波走时差在2008年6~8月间出现负异常,经与地震活动性及形变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认为该时段的负异常反映了区域地壳介质速度有所上升。
叶秀薇胡秀敏刘锦黄元敏
关键词:重复地震射线追踪地壳介质变化双差定位
东南沿海地震带20世纪第Ⅳ活跃幕的两个特征被引量:5
2013年
研究了东南沿海地震带20世纪第Ⅳ活跃幕的两个特征,包括该带中强地震与阳江地震窗的对应关系以及该带ML4地震长时间平静的震兆意义。结果表明:在第Ⅳ活跃幕中,阳江地区ML3地震(去余震)的活跃不仅与本区5级左右地震活动有关,还与东南沿海地震带5级以上强震活动有关,震前阳江地区ML3地震滑动3月频次出现升高现象,阳江地区ML3地震活动可作为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地震"窗口";在东南沿海地震带活跃幕期间,ML4地震发震间隔△T≥300d具有震兆意义,是5级地震的短期或中短期指标,而在平静幕期间,ML4地震的长时间平静并不具备震兆意义,只是区域应力场处于松弛状态下的正常表现。
叶秀薇杨马陵黄元敏
关键词:东南沿海地震带
基于重力资料从深部断裂系统讨论湛江湾地区的发震构造被引量:1
2018年
湛江湾地区的新构造基本都是推测断裂,地表并无较大规模的断裂构造显示,这给研究湛江湾地区的发震构造特征带来了困难。文中利用能够反映深部断裂的重力资料,通过解释、分析并结合地质构造与地震活动对湛江湾地区的发震构造予以讨论。湛江湾构造区位于粤桂琼交界沿海地区一条规模宏大的NEE向高重力梯度带内。经过逐图详细分析解释80多幅成果图像,得出湛江湾构造区就位于NEE向与NW向2个巨型断裂系内一个范围不大的交会区间,而规模亦较大的NE向断裂斜贯中部。这3组断裂带在重力资料成果图像中都有较明显的表现,尤其是NEE向断裂和NW向断裂,其重力异常等值线或梯度带明显,浓黑条带显著,重力结构好,规模大,切割深。NEE向断裂起区域控制性作用,具有明显的主导地位,切割NW向和NE向断裂的频次高,力度大; NW向断裂规模也大,活动性也强,但仍受NEE向断裂的控制,多被其截断; NE向断裂截切NEE向、NW向断裂仅限于局部段,频次低,深度浅。结合地质构造特征及地震活动分析认为,湛江湾地区以NEE向断裂为控震构造,发震断裂以NEE向断裂为主,NW向断裂为辅,两者共轭活动,其具备发生6. 5级地震的构造条件。
毕丽思任镇寰叶秀薇吴业彪刘天佑乔计花
关键词:深部断裂发震构造NW向断裂
地下流体地震前兆多层次跟踪法短期预测在粤闽交界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应用被引量:2
2001年
利用粤闽交界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连续10年左右的地下流体资料,研究利用 多层次跟踪法进行地震短期预测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法在粤闽交界及近海地区的应用 效果较好,但在珠江三角洲及近海地区暂不宜应用。
叶秀薇
关键词:地震预报地震前兆地下流体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