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丹丹

作品数:7 被引量:50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小麦
  • 2篇低温冻害
  • 2篇冬小麦
  • 2篇冻害
  • 2篇性状
  • 2篇植株
  • 2篇植株性状
  • 1篇氮肥
  • 1篇需水
  • 1篇需水量
  • 1篇玉米
  • 1篇芝麻
  • 1篇芝麻品种
  • 1篇生长发育
  • 1篇水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含水量
  • 1篇气候
  • 1篇气候适宜度
  • 1篇渍害

机构

  • 7篇河南省农业科...
  • 3篇商丘市农林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李国强
  • 7篇陈丹丹
  • 5篇郑国清
  • 5篇张建涛
  • 2篇冯晓
  • 2篇胡峰
  • 1篇臧贺藏
  • 1篇张杰
  • 1篇周萌
  • 1篇吴士文
  • 1篇王猛
  • 1篇陈志君

传媒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5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低温对不同土壤湿度下小麦植株性状和产量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研究小麦在不同土壤湿度下经受低温冻害后植株性状和产量变化规律,以‘周麦22’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拔节期小麦在-6℃(植株体温度)低温环境下维持4 h,土壤重量含水量为26%、18%、10%时,小麦后期植株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土壤重量含水量的增加,低温冻害对小麦株高、最低茎高、穗下节长、倒二节长和生物产量的影响逐渐降低,土壤重量含水量接近10%时,小麦植株性状则显著降低。随着土壤重量含水量的增加,低温冻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逐渐减轻,土壤重量含水量接近18%时,小麦产量则显著降低,且低温对不同土壤重量含水量环境下小麦穗粒数影响大,对穗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小。低温处理后不同土壤湿度处理之间,处理W(土壤含水量26%)、处理M(土壤含水量18%)、处理D(土壤含水量10%)和CK潜蘖穗数差异显著(P<0.05),处理W、CK和处理M、处理D之间大穗产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处理之间均差异不显著。该试验为预防和降低小麦低温灾害及小麦生产提供技术帮助。
任德超李国强倪永静刘红杰陈丹丹胡新
关键词:小麦低温冻害土壤含水量植株性状
基于DSSAT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需水量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为定量评估河南省不同生态地点冬小麦需水量变化特征,应用DSSAT模型模拟了充分灌溉、雨养不灌溉条件下河南省15个地点连续10 a(2003—2012年)冬小麦产量、田间蒸散量、作物蒸腾量、土壤蒸发量等,分析了灌溉增产以及水分生产率的分布规律,并计算河南省不同地点平均需水量和缺水量。结果表明:充分灌溉条件下,河南省15个生态地点10 a间冬小麦平均产量介于7 847~9 565 kg/hm^2,作物蒸腾量介于319~380 mm,土壤蒸发量介于96~166 mm,田间蒸散量介于445~539 mm,水分生产率介于1.67~1.98 kg/(hm^2·m^3);雨养不灌溉条件下,15个生态地点10 a间冬小麦平均产量介于1 927~6 260 kg/hm^2,作物蒸腾量介于66~244 mm,土壤蒸发量介于120~195 mm,田间蒸散量介于209~370 mm,水分生产率介于0.79~2.17 kg/(hm^2·m^3)。15个生态地点10 a间灌溉增产介于1 594~6 698 kg/hm^2,总体呈中北部较高南部较低。15个生态地点10 a间需水量介于395~452 mm,河南省中东部及南部需水量相对较低;缺水量介于76~282 mm,整体呈北高南低。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冬小麦水分定量化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
陈丹丹李国强张杰臧贺藏胡峰郑国清
关键词:冬小麦需水量
基于DSSAT模型的河南省小麦生产潜力定量模拟与分析被引量:22
2016年
为定量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河南省小麦生产潜力和增产空间的变化特征,应用DSSAT模型估算了河南省15个生态点连续50年(1963-2012年)的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并分析了生产潜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为8 350~9 996kg·hm^-2,总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而气候生产潜力为2 590-7 943kg·hm^-2,总体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河南大部分麦区光温生产潜力变化范围为9 173-9 446kg·hm^-2,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43.5%。光温生产潜力高于9 447kg·hm^-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豫北麦区(安阳、新乡西北部)及豫中麦区(许昌、西华),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33.6%。河南省大部分麦区气候生产潜力变化范围为4 375-7 050kg·hm^-2,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59.5%。河南省15个地点的水分满足率为28%-91%,大部分地区水分满足率不到60%;河南小麦灌溉增产潜力变化范围为723-6 573kg·hm^-2,其中三门峡、郑州、开封、商丘等地以北地区的灌溉增产潜力在4 623kg·hm^-2以上,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49.4%,而驻马店以南及信阳地区的灌溉增产潜力低于2 673kg·hm^-2,约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17.5%。
李国强陈丹丹张建涛冯晓任德超郑国清
关键词:小麦DSSAT
渍害胁迫对不同耐湿性芝麻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为研究不同生育期渍害胁迫对不同耐湿性芝麻品种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在盆栽试验条件下,以郑芝13和郑98N09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初花期和盛花期不同渍水时长对芝麻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1)渍害延缓芝麻生长发育,使芝麻叶龄,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品种间差异显著,渍水时间越长,影响越大。(2)渍害抑制芝麻植株干物质的积累,使干物质向茎杆中转运比例增大,减少了向生殖器官的转运,容易形成秕籽,降低产量。(3)同一时期渍水时间越长,对芝麻产量构成的影响越大。渍水处理后,产量的降低主要是因为单株蒴数的降低引起的。不耐湿型品种郑芝13的受渍害影响程度均大于耐湿型品种郑98N09。【结论】渍害影响芝麻的正常生长发育,渍害时间越长,影响越大,耐渍性品种较普通品种在遭受渍害时生长更好。
张建涛李国强周萌陈丹丹陈志君郑国清
关键词:芝麻渍水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
两种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的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为比较DSSAT模型和模糊数学方法用于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评价的效果,利用河南省杞县和汤阴县1999-2013年的气象资料、冬小麦发育期及产量数据,采用DSSAT模型和模糊数学方法构建两种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并计算不同生育期和全生育期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检验两种方法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杞县和汤阴县的出苗至越冬期、返青至拔节期、拔节至开花期、开花至成熟期,模型法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与模糊数学法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呈正相关,而两个地点的越冬至返青期,两种方法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呈负相关。两个地点两种方法估算的全生育期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变化趋势与实测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两种方法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呈正相关。模型法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均高于模糊数学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但与模糊数学法相比,DSSAT模型估算的冬小麦气候适宜度与实测产量变化更接近。DSSAT模型可用于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评价研究。
张建涛李国强陈丹丹冯晓郑国清
关键词:冬小麦气候适宜度
不同低温处理对小麦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为研究小麦在经受低温冻害后植株光合特性和产量性状变化规律,以‘周麦22’为研究对象,于拔节前期和拔节后期,分别设置-1℃、-3℃、-5℃、-7℃、-9℃5个温度梯度及对照(CK),低温处理4 h后,测定小麦光合特性和叶绿素SPAD值,并在收获后测量小麦植株性状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于拔节前期和后期,随温度的降低,小麦光合速率A,胞间CO2浓度Ci,叶片蒸腾速率E和气孔导度和GH2O逐渐降低。但于拔节前期,-7℃处理较CK显著降低,且各低温梯度于7天后逐渐恢复正常。而于拔节后期,-5℃处理较CK显著降低,于各低温梯度于3天后逐渐恢复正常;在小麦拔节前期,温度低于-9℃时,SPAD值明显降低,而在拔节后期,温度低于-5℃时,SPAD开始显著降低;低温发生时间推迟,小蘖穗高降低,穗长缩短,粒数和千粒重则降低,而株高和单株成穗数增加。随温度的降低,小蘖穗高、株高降低和穗粒数显著降低。在发生低温冻害后,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降低。
任德超胡新陈丹丹张建涛倪永静刘红杰黄绍华李国强
关键词:小麦低温冻害光合特性植株性状产量性状
基于GIS的夏玉米氮肥精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5
2016年
为推动夏玉米精确施肥,以遥感监测技术为智能决策支撑,基于系统工程思想,在Microsoft.NET平台上,将GIS和夏玉米生长监测模型耦合与集成,建立氮肥精确管理系统。系统具有土壤肥力查询、作物长势反演、氮肥播前和追肥决策、专家知识咨询、系统帮助等功能。对系统功能在河南省延津县的测试与检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区相比,变量施肥区植株氮积累量提高2.67%、平均产量提高67.53kg/hm2,经济收入提高148.6元/hm2。系统界面友好,易于使用,是集夏玉米生长监测和氮肥精确管理调控的决策平台。
李国强王猛胡峰张建涛吴士文陈丹丹郑国清
关键词:夏玉米决策支持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