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
- 作品数:64 被引量:217H指数:10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生物学更多>>
- 社区干预对学龄前恶性肿瘤儿童远期生存质量的效果评价
- 刘洋莫霖石林王紫娟马琳玉袁理
- 不同年龄阶段恶性肿瘤儿童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5年
- 近年来,我国儿童恶性肿瘤的病死率逐年上升,占儿童疾病死亡的第2位,仅次于意外伤害。儿童常见恶性肿瘤按其发病率排列依次为: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恶性淋巴瘤和各种实体瘤[1]。随着诊疗技术不断进步、治疗手段不断更新和治疗方案不断完善,美国儿童恶性肿瘤的5年生存率已达到80%[2],我国也达到72%左右[3]。各种治疗所致的并发症如骨髓抑制、恶心、呕吐、智力降低、骨骼和生长发育迟缓等,均导致其生存质量降低[4]。
- 王紫娟刘洋石林莫霖
- 关键词:恶性肿瘤儿童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重建作用被引量:17
- 2008年
- 目的研究经不同处理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MSCs)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学习记忆功能重建的作用,探讨rMSCs移植优化方案与MSCs的作用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筛选法体外扩增rMSCs,Rice法构建新生Wistar大鼠HIBD模型,造模后5d经侧脑室植入不同处理条件的rMSCs(1~2×10^3/只),将HIBD新生鼠分为3组:①PBS对照组,②rMSCs组,③视黄酸(retinoicacid,RA)预诱导组。移植后14、42d取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植入的rMSCs的存活、迁移、分化及表达神经细胞标志蛋白的情况,鼠龄7周做穿梭箱实验检测各组模型鼠学习记忆能力。移植后14d,采用神经营养素与受体基因芯片检测各组损伤侧脑组织差异基因表达,用Real—time PCR对差异显著的部分基因进行验证。结果(1)在rMSCs移植后14、42d,RA预诱导组分别检测到少量植入细胞表达神经元中间丝蛋白重链(NF—H)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2)穿梭箱实验结果显示rMSCs组(74.60±29.21)次与PBS对照组(94.10±38.18)次比较学习记忆功能有较好恢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RA预诱导组(47.90±21.13)次与PBS对照组和rMSCs组比较学习记忆功能明显恢复(P〈0.05);(3)基因芯片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BS对照组IL-6(高达11.4倍)、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之一Fas、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明显上调;与PBS对照组比较,rMSCs组三种因子的表达同时降到较低水平,而RA预诱导组的IL-6和Fas下调后水平均高于rMSCs组,BDNF仍保持在PBS对照组水平。Real—time PCR结果显示,IL-6和Fas变化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一致,而RA预诱导组BDNF水平有明显下调,但下调后水平仍略高于rMSCs组。结论在促进HIBD新生鼠学习记忆功能重建中,rMSCs植入有一定作用,RA预诱导的rMSCs植入有明显作用,它们�
- 刘洋张萱代英舒畅瞿平刘友学杨莉李廷玉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基因芯片
- DEHP通过氧化应激损伤导致SD大鼠生精功能损伤
- <正>目的:DEHP导致SD大鼠生精功能损伤的氧化应激机制。方法:产后雌鼠随机分为玉米油对照组和DEHP暴露组,于子鼠出生后(postnatal day,PND)1-30天灌胃母鼠玉米油或DEHP 100 mg/kg b...
- 沈炼桔吴盛德彭金普王养才周玥曹希宁刘洋魏仪龙春兰林涛何大维魏光辉
- 文献传递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通过氧化应激损伤导致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
- <正>目的:采用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系TM3,阐明DEHP暴露导致间质细胞凋亡的氧化应激机制。方法: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DMSO溶剂对照组和DEHP暴露组,分别给予空白、DMSO或不同浓度的DEHP处理,收...
- 沈炼桔彭金普王养才孙茫周玥曹希宁刘洋龙春兰林涛何大维魏光辉
- 文献传递
- 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不良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 2023年
- 目的:构建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为提升其社会适应水平及远期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家三级甲等医院2021年7月—12月475例在院的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及主要照护者,以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训练集通过社会适应评定量表筛查出社会适应不良患儿,运用Logistic回归和XGBoost方法确定预测因素并构建模型;测试集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准确率、F1-分数、Kappa系数等指标验证模型的一致性和预测精度。结果: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不良的发生率为44.0%;XGBoost预测模型输出的社会适应不良风险因素重要性排序为一般家庭功能、年龄、平均网络使用时长、居住地、幼儿依恋关系、疾病阶段、家庭应对方式、是否复发。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准确率为83.9%,Kappa系数为0.826,F1-分数为0.857。结论:构建的学龄前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不良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和一致性,可甄别个体社会适应不良风险。
- 刘艺璇莫霖沈雨晴刘洋余璐
-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恶性肿瘤社会适应
- 阿瑞匹坦三联疗法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安全性及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系统评价阿瑞匹坦联合5-羟色胺3(5-HT_3)受体拮抗药和地塞米松三联疗法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收集阿瑞匹坦三联疗法(试验组)vs.5-HT_3受体拮抗药联合地塞米松(对照组)预防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RCT类文献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3进行质量评价;非RCT类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合计7 6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疲乏[OR=0.80,95%CI(0.67,0.95),P=0.01]、呃逆[OR=0.52,95%CI(0.34,0.82),P=0.004]、便秘[OR=0.73,95%CI(0.63,0.85),P<0.001]、其他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OR=0.79,95%CI(0.66,0.95),P=0.01]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恶心呕吐功能性生活指数的相关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OR=1.60,95%CI(1.41,1.83),P<0.001;MD=10.64,95%CI(8.10,13.1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瑞匹坦联合5-HT_3受体拮抗药和地塞米松的三联疗法能显著减少恶性肿瘤化疗中疲乏、呃逆、便秘、其他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 黄先巧莫霖李霞张萍王啟瑶刘洋
- 关键词:三联疗法恶性肿瘤META分析
- 治疗期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社会适应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索治疗期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关系及自我效能感和创伤后成长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简易方式问卷、社会关系网络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和Conners父母用症状量表对163名治疗期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进行调查。结果女性患儿的负性情绪水平相对较高而行为问题较少,权威型、专制型教养方式患儿的负性情绪水平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创伤后成长均与负性情绪和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中,肯定与支持维度、陪伴与亲密维度与负性情绪、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满意度维度与抑郁、品行行为和心身障碍维度呈显著负相关,冲突与惩罚维度与抑郁、品行行为维度呈显著正相关。链式中介效应分析表明自我效能感和创伤后成长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负性情绪、行为问题之间具有链式中介的作用。结论治疗期儿童青少年恶性肿瘤患儿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通过自我效能感或创伤后成长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自我效能感和创伤后成长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负向预测负性情绪或行为问题。
- 刘倩刘倩莫霖余璐刘洋
- 关键词:恶性肿瘤儿童社会适应
- 我国不同年龄阶段白血病儿童生存质量评价量表的初步研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研制符合我国国情的不同年龄阶段白血病儿童生存质量评价量表,为白血病儿童治疗、护理、康复方案的制定和个性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会议法拟定条目池,运用Delphi法对全国7个地区26名儿童肿瘤、心理和康复专家进行2轮函询,通过预试验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形成2-4岁、5-7岁、8-12岁、13-18岁年龄段白血病儿童生存质量评价量表;各年龄阶段量表的Cronbach′sα为0.929-0.959,内容效度为0.759-0.934。结论量表可操作性较强,适合评价我国不同年龄阶段白血病儿童生存质量,但需进行大样本调查进一步检验其信效度。
- 王紫娟莫霖刘洋石林
- 关键词:白血病儿童量表DELPHI法
- ADC差值法在子宫癌肉瘤与子宫内膜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差值(delta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dADC)法在子宫癌肉瘤(uterine carcinosarcoma,UCS)中的诊断应用,以及评估联合dADC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对鉴别诊断UCS和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s,EC)的效能。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且MRI资料完整的UCS患者病例28例及EC患者病例49例,测量两组病例中病灶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ean ADC,m ADC)、dADC,并绘制TIC判断其类型。对两组间的m ADC、dADC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应用χ;检验比较两组TIC类型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参数单独及联合应用鉴别UCS与EC的效能。结果 UCS组dADC值[(2.04±0.77)×10;mm;/s]明显高于EC组[(0.78±0.48)×10;m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S的TIC曲线类型多为Ⅰ型(71.43%),而EC多表现为Ⅱ型(59.18%,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dADC联合TIC鉴别诊断UCS与EC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66,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4%、95.9%、93.5%,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使用(P<0.05)。结论 dADC值对UCS诊断有一定价值,当dADC值大于1.112×10;mm;/s时诊断UCS可能性大,且应用dADC联合TIC可提高UCS与EC鉴别诊断的准确度,其诊断效能更高,可作为参考指标帮助临床选择合理方案。
- 刘宇航刘洋肖智博戴梦莹熊域霖
- 关键词:癌肉瘤子宫内膜肿瘤表观扩散系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