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磁共振
  • 2篇肿瘤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2篇梗死
  • 2篇核磁
  • 2篇核磁共振
  • 2篇MRI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血性
  • 1篇抑郁
  • 1篇抑郁症
  • 1篇抑郁治疗

机构

  • 5篇湖州市第三人...
  • 5篇浙江省湖州市...
  • 2篇湖州市第一人...
  • 2篇湖州市中心医...
  • 1篇宁波市第二医...

作者

  • 10篇熊敏荣
  • 4篇钟丽琴
  • 4篇孙云峰
  • 3篇邵永良
  • 2篇陆莉萍
  • 2篇朱建英
  • 2篇孙云峰
  • 1篇翁卿吉
  • 1篇陈焕林
  • 1篇周胜华
  • 1篇胡碧波
  • 1篇李清波
  • 1篇沈伟强
  • 1篇吴世勇

传媒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19
  • 2篇201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轻中度抑郁症首次发作后接受短期抗抑郁治疗任务态fMRI特征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轻中度抑郁症首次发作后接受短期抗抑郁治疗任务态fMRI特征变化情况。方法纳入首次发作后接受短期抗抑郁治疗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疾病组)和同期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各28例均行任务态fMRI检查,分析负性面孔情绪刺激下激活差异脑区。结果疾病组负性面孔情绪刺激治疗前左侧颞下回、右侧颞中回及额中回激活程度均强于健康组(FDR校正P<0.05,K>10);疾病组负性面孔情绪刺激治疗后双侧顶下缘角回激活程度均强于治疗前(FDR校正P<0.05,K>10);疾病组负性面孔情绪刺激治疗后右侧枕下回、左侧梭状回及左侧枕上回激活程度均弱于健康组(FDR校正P<0.05,K>10);疾病组负性面孔情绪刺激治疗后右侧额内侧回、右侧颞中回、右侧后扣带回、右侧内侧核旁扣带回、左侧颞下回、左侧颞上回及左侧顶下缘角回激活程度均强于健康组(FDR校正P<0.05,K>10)。结论轻中度抑郁症首次发作后接受短期抗抑郁治疗后fMRI检查所显示负性情绪相关脑区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但仍可见程度不一的功能损伤,fMRI可作为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估的客观影像学指标。
熊敏荣顾国强钟丽琴孙云峰
关键词:抑郁症FMRI
CT与MRI诊断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0例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患者的CT与MRI影像学资料,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60例盆腔内神经鞘膜源性肿瘤患者均为单发肿瘤,有50例神经鞘膜瘤,多为较小的偏圆形;3例神经纤维瘤,多为直径较大的椭圆形,且边界清晰;7例恶性神经鞘瘤,呈椭圆形及不规则形,且边界模糊。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采用CT检查结果符合率为80.00%,显著低于MRI检查结果符合率的93.33%(P<0.05)。CT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密度;MRI平扫T_1WI为等低信号,T_2WI均为略高或高混杂不均匀信号,病灶越大则越明显。结论 CT与MRI诊断盆腔内神经鞘膜肿瘤的准确率均较高。
邵永良熊敏荣陆莉萍胡碧波吴世勇
关键词:盆腔磁共振成像
肿瘤周边MRI征象在高级别胶质瘤与脑转移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肿瘤周边MRI征象在脑高级别胶质瘤(HGG)与脑转移瘤(BM)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接受常规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BM患者37例和HGG患者26例。比较BM和HGG患者的瘤周水肿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肿瘤附近的皮层信号改变(SAAC)征和肿瘤边缘强化(PRS)征的差异,利用ROC曲线分析上述征象对BM和HGG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BM患者与HGG患者的瘤周水肿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P>0.05)。HGG患者中有61.54%出现SAAC征,高于BM的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0,P<0.05)。HGG患者中有30.77%出现PRS征,低于BM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P<0.05)。SAAC征鉴别诊断BM与HGG的曲线下面积为0.73(P<0.05),灵敏度61.54%,特异度83.78%;PRS征诊断BM与HGG的曲线下面积为0.73(P<0.05),灵敏度75.68%,特异度69.23%。结论肿瘤周边MRI征象SAAC征与PRS征对BM与HGG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自南朱建英钟丽琴熊敏荣沈伟强
关键词:高级别胶质瘤脑转移瘤磁共振
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鉴别诊断基底节区脑出血和脑梗死价值比较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CT和MRI检查用于基底节区脑出血和脑梗死鉴别诊断临床价值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收治基底节区脑出血和急性脑梗死患者共80例临床资料,均行CT和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基底节区脑出血和急性脑梗死患者影像学特征。结果①MRI: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病灶类圆形和点状比例显著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病灶胼胝体和不规则比例显著低于脑梗死患者(P<0.05);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低信号和混杂信号比例显著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高信号比例显著低于脑梗死患者(P<0.05);②CT:脑梗死患者CT值为60~80Hu,中位CT值为70.0Hu,病灶呈圆形,密度不均匀或均匀增加,病灶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3~5天可见占位效应。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CT值为60~90Hu,中位CT值为75.0Hu,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降低,局部可见脑水肿,3~9天可见占位效应。结论CT和MRI检查可准确鉴别诊断基底节区脑出血和脑梗死,其中MRI检查可通过病灶形态和DWI序列信号鉴别;而CT检查则能够通过CT值、病灶密度、形态、脑水肿及占位效应鉴别。
孙云峰邵永良顾国强熊敏荣陈焕林
关键词:MRI基底节区脑出血脑梗死
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及脑囊液细胞学检查在原发性颅内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成像(MRI)及脑囊液细胞学(CFC)检查对原发性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原发性颅内肿瘤患者78例,均进行MSCT、MRI及CFC检查,分析三项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颅内肿瘤78例中,经病理检查诊断星形胶质瘤46例(59.0%),脑膜瘤18例(23.1%),室管膜肿瘤9例(11.5%),髓母细胞瘤5例(6.4%)。MSCT检查灵敏度92.9%(39/42),特异度77.8%(28/36),诊断符合率85.9%(67/78);MRI检查灵敏度95.2%(40/42),特异度83.3%(30/36),诊断符合率89.7%(70/78);CFC检查灵敏度85.7%(36/42),特异度61.1%(22/36),诊断符合率74.4%(58/78)。结论MSCT、MRI及CFC检查各有特点,但MRI对原发性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更高。
陈自南朱建英钟丽琴熊敏荣姚剑英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原发性颅内肿瘤
MSCT动态扫描在rt-PA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4D扫描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脑部血流灌注及病灶血管成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患者共62例多层螺旋CT动态4D扫描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病灶边缘区局部脑血流量(r CBF)、局部脑血容量(r CBV)、达峰时间(TPP)及平均通过时间(MTT)。结果全部62例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55例局部动脉血管分支减少,7例脑血管成像未见明显异常;rt-PA静脉溶栓后60例梗死区局部血管分支增多,2例脑血管成像未见明显异常。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r CBF、r CBV、TPP及MTT水平分别为(20.73±5.44)、(1.21±0.30)、(19.37±3.70)、(6.52±0.77);静脉溶栓后r CBF、r CBV、TPP及MTT水平分别为(37.66±8.10)、(1.96±0.41)、(18.98±4.25)、(6.55±0.81);静脉溶栓后r CBF和r CBV水平显著优于静脉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TTP和M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4D扫描可准确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前后脑部血流灌注及病灶血管情况,可为溶栓疗效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邵永良周胜华翁卿吉陆莉萍熊敏荣
关键词:螺旋CT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
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对脑胶质瘤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研究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对脑胶质瘤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浙江省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脑胶质瘤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组采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疗效、生活质量评分、中位生存期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0. 9%(30/33)比62. 5%(2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患者中位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18. 4±3. 3)个月比(14. 2±2. 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8. 2%(6/33)比65. 6%(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在脑胶质瘤患者中应用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顾国强熊敏荣孙云峰李清波
关键词:脑胶质瘤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萎缩CT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9年
精神分裂症为双重精神障碍性疾病,具有病程缓慢、复发性、致残性等特点。目前具体病因不明,但多数患者伴有脑部结构器质性异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脑室扩大、脑回缩小、脑皮层萎缩、脑沟增深及脑部两侧结构不对称等。随着病情的进展,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从早期的智力正常、意识思维清晰,逐渐发展至出现感觉、思维、行为、情感以及精神活动等方面的异常,严重者可发展至精神残疾。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CT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但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萎缩的发生率、CT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至今仍存在争议。
熊敏荣顾国强孙云峰钟丽琴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患者CT特点脑萎缩精神障碍性疾病病因不明脑室扩大
联合应用CT、MRI和B超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探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CT、MRI和B超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术后病理确诊为直肠癌的70例患者,术前均进行CT、MRI和B超检查,比较分析CT、MRI、B超及联合应用对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联合应用CT、MRI和B超对直肠癌患者T分期、N分期及M分期的诊断准确性均显著高于单独应用CT、MRI和B超检查(P<0.05)。结论联合应用CT、MRI和B超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顾国强熊敏荣孙云峰
关键词:直肠癌彩色多普勒超声
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及MRI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及MR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80例,按照卒中后认知功能评定及VaD诊断标准分为非VaD组(对照组)42例和VaD组(观察组)38例。两组患者选取合适的头部专用线圈,行MRI检查;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MRI结果,根据梗死病灶部位分为皮层组和皮层下组,根据梗死病灶大小分为大梗死、中梗死、小梗死和腔隙性梗死;观察MRI下脑组织形态学变化,评价是否存在皮质萎缩、脑沟增宽、海马内侧脑脊液池增宽及白质稀疏等改变;行MMSE、HIS及MoC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MRI下梗死部位比较,观察组中额叶及颞叶皮层、额叶及颞叶和顶叶皮层下、半卵圆中心、侧脑室体旁白质、内囊和丘脑等部位的缺血性梗死灶发生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大梗死、中梗死人数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MMSE与MoCA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HIS评分较对照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中存在皮质萎缩、脑沟增宽、海马内侧脑脊液池增宽及白质稀疏等改变的人数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VaD患者在MRI影像下可见皮质萎缩、脑沟增宽及不同部位的梗死病灶等临床特点,MRI可作为早期诊断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顾国强熊敏荣孙云峰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痴呆核磁共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