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子扬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玻璃体
  • 2篇代谢
  • 2篇血管病
  • 2篇血管内皮
  • 2篇血管内皮生长...
  • 2篇眼部
  • 2篇受体
  • 2篇息肉
  • 2篇息肉状
  • 2篇息肉状脉络膜...
  • 2篇脉络膜
  • 2篇脉络膜血管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 2篇抗血管内皮生...
  • 2篇黄斑
  • 2篇病变
  • 2篇病毒
  • 1篇代谢记忆

机构

  • 8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刘子扬
  • 4篇叶俊杰
  • 4篇陈有信
  • 2篇刘小伟
  • 2篇夏松
  • 1篇霍真
  • 1篇韩扬
  • 1篇彭清
  • 1篇徐海燕
  • 1篇董方田
  • 1篇耿爽
  • 1篇杨景元
  • 1篇刘晶晶

传媒

  • 3篇眼科新进展
  • 2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眼部糖皮质激素缓释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8年
由于各种眼内屏障的存在,传统的眼部给药途径很少可以在靶组织内达到或有效保持药物的治疗浓度。多种慢性眼部疾病尤其眼后部疾病需要更为有效的药物递送系统,以克服传统给药途径的缺陷。眼内药物缓释系统作为新兴的给药方式,由于可以有效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注射频次而受到临床关注。研究者致力于开发更为有效的眼内药物缓释系统,以期提高相关眼病的治疗效果。本文对眼部糖皮质激素缓释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刘子扬陈有信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释放系统玻璃体内注射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1年的视力预后与基线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经过连续3个月的每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治疗后1 a的视力预后与基线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PCV患者44例(44眼),所有患者在基线时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眼底检查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所有患者在确诊后均行连续3个月的每月1次抗VEGF(包括雷珠单抗和康柏西普)注射,随后按需治疗,记录第1次抗VEGF治疗后随访1 a的BCVA并与基线BCVA比较,依据BCVA变化分为BCVA提高组和未提高组,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BCVA预后与基线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CVA提高组比BCVA未提高组具有较短的发病时间、较小的病灶最大线性尺寸(P=0.045、0.037)。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脉络膜高渗透性和病灶最大线性尺寸是视力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回归系数为0.963和0.001;P=0.010、0.012;比值比为0.083和1.002;95%的可信区间为0.013~0.549和1.001~1.004μm)。结论合并脉络膜血管高渗透性可能是经抗VEGF治疗的PCV患眼视力预后不佳的预测指标,同时病灶的最大线性尺寸和发病时间也与PCV经抗VEGF治疗后的BCVA预后相关。
刘子扬夏松杨景元陈有信
关键词: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最佳矫正视力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并发玻璃体积血的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曾被称为"特发性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是一种多发的反复发作性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脱离伴脉络膜息肉样血管异常。PCV被分为两型:渗出型和出血型,其中出血型容易发生玻璃体积血。近年来,随着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在眼科的普遍应用,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逐渐深入。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对PCV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以及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后眼底、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的改变进行了综述。
刘子扬叶俊杰
关键词: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玻璃体积血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
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进展被引量:8
2015年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西方国家50岁以上老年人最主要的致盲原因,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可分为两种类型:萎缩型和渗出型。萎缩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针对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已有各种治疗方案涌现于临床,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局限性,其中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出现是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一场革命,大大降低了由其导致的视力损伤的发生率。本文即对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刘晶晶刘子扬彭清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光动力疗法
HIV病毒眼部储存库的研究
背景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可以成功将AIDS患者血浆中HIV病毒降至阴性,但是不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HIV病毒。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与感染科合作于2011年首次在HAART治疗后血浆中HIV病毒阴性的AIDS患...
叶俊杰刘子扬刘小伟
关键词:HIV
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PGC-1α表达和表观遗传修饰的变化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PPARGC1A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的改变,探讨糖尿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PGC-1α的变化趋势、表观遗传学修饰改变及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代谢记忆中的作用.方法 取清洁级6~7周龄雄性SD大鼠80只,其中60只采用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60只糖尿病模型大鼠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个组:血糖控制不佳组大鼠造模后4个月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血糖半控制组大鼠造模后2个月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2个月后维持正常血糖水平;血糖控制组大鼠造模后4个月内均保持正常血糖水平,每组各20只.对照组为周龄匹配的正常饲养大鼠20只.分离各实验组大鼠视网膜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GC-1α及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GC-1α及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蛋白的表达,应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BSP)检测PPARGC1A启动子区DNA甲基化状态的变化.结果 造模后4个月,对照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高于血糖控制不佳组、血糖半控制组和血糖控制组,血糖控制不佳组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血糖控制组、血糖半控制组和血糖控制不佳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PGC-1 αmRNA相对表达量依次下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血糖控制组PGC-1α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血糖控制不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血糖控制组、血糖半控制组和血糖控制不佳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SOD2 mRNA表达依次增加,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6、0.000、0.000);血糖控制组与血糖控制不佳组SOD2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糖控制不佳组、血糖半控制组�
耿爽陈有信姚翔徐海燕张古沐阳夏松刘子扬
关键词:代谢记忆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对2000年1月至2015年7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行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IMEM的患者51例(51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眼治疗前后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前节检查、眼底及OCT检查。黄斑前膜均经手术成功剥除,术后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5.8±3.2)个月。患者手术前后各指标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视力与黄斑厚度的相关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结果51只眼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由术前4.25±0.34提高至术后4.65±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12,P=0.000)。51只患眼平均黄斑厚度由术前(432.7±91.7)μm降低到术后(333.3μm±66.1)μm,与治疗前黄斑平均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65,P=0.000)。术前视力与黄斑厚度呈明显负相关(r=-0.452,P=0.001),而术后视力与斑厚度相关性更加明显(r=0.602,P=0.000),术后视力提高行数和黄斑厚度下降程度呈正相关(r=0.382,P=0.006)。12只眼在玻璃体切除术后3—6个月白内障进展,视力下降明显,均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视力均有显著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可以提高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
刘子扬叶俊杰陈有信董方田
关键词:视网膜前膜黄斑光学相干
泪腺作为潜在人免疫缺陷病毒储存库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背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但不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免疫缺陷病毒(HIV),目前认为是病毒潜伏于HIV储存库所致。研究证实HAART治疗后患者血浆中HIV载量检测阴性的AIDS患者的泪液中发现了HIV,因此探索其眼部储存库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探讨泪腺组织是否具有HIV储存库的分子基础以及HIV感染泪腺组织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因泪腺良性疾病行泪腺手术获得的泪腺组织标本14例,其中13例来自于HIV阴性患者,1例来自于HIV阳性患者。13例HIV阴性患者临床诊断为泪腺脱垂者9例和泪腺炎者4例,病理诊断为正常泪腺组织者12例和泪腺间质淋巴组织增生者1例。HIV阳性患者的临床诊断为泪腺炎,病理诊断为泪腺间质淋巴组织增生。将12例HIV阴性和1例HIV阳性患者的泪腺组织标本用石蜡固定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泪腺标本中HIV受体CD4及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分子的表达;1例HIV阴性患者的泪腺组织标本制备成新鲜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对泪腺标本中CD4及CXCR4和CCR5分子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HIV阴性患者泪腺组织CD4分子染色背景强,为可疑阳性表达;各例标本中多数泪腺上皮细胞可见CXCR4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少数泪腺上皮细胞不表达CXCR4;在各例标本中少数泪腺上皮细胞中CCR5呈局灶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多数泪腺上皮细胞不表达CCR5。HIV阳性患者泪腺组织中CD4分子染色背景强,为可疑阳性表达;CXCR4及CCR5在泪腺上皮细胞中为阳性表达;间质组织中可见大量散在淋巴细胞,其CD4
刘子扬刘小伟叶俊杰韩扬霍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