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揭伟

作品数: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疗效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减压术
  • 2篇梗死
  • 2篇大面积脑梗死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药性分析
  • 1篇硬膜
  • 1篇原菌分布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全身
  • 1篇全身免疫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蛛网膜
  • 1篇蛛网膜下
  • 1篇蛛网膜下腔
  • 1篇蛛网膜下腔出...

机构

  • 4篇四川省科学城...

作者

  • 4篇揭伟
  • 3篇张新平
  • 3篇卢鹏
  • 2篇杨伟
  • 1篇刘微波
  • 1篇卿泉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外周血NLR、LMR、PLR和SII值变化的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对血液学参数的影响及其与患者临床状态和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5月于四川省科学城医院神经外科治疗的62例颅内动脉瘤(IA)破裂急性期患者和55例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WBC)与淋巴细胞(LC)计数的变化,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LM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并分析血液学参数与患者临床状况和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A破裂组WBC、中性粒细胞(Ns)计数、NLR以及SII均明显升高,而LC计数和LMR降低。此外相比于临床状态恢复良好的患者,临床状态较差的患者LC计数明显降低,而NLR、PLR和SII值明显升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较低的患者CD3+、CD4-、CD8-细胞比例减少。此外,LC计数降低和PLR升高与较差的短期预后相关。结论 IA破裂后会导致全身免疫和炎症反应,LC计数、NLR、PLR和SII值可以作为临床状态及预后的标志物。
揭伟刘微波刘莎杨伟
开颅术后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开颅手术后危重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控制术后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6年6月医院行开颅手术患者584例,对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52例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感染患者的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全自动鉴定仪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法进行药敏检测,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4例开颅手术患者中52例患者发生术后颅内感染,感染率为8.9%;共分离出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6株,占69.2%,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分别占30.8%和26.9%,革兰阳性菌14株,占26.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均占11.5%,真菌2株,占3.9%;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最高,为78.6%,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低,为21.4%,肺炎克雷伯菌对氨曲南及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为81.3%,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为12.5%;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为100.0%,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率最低,为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率最高,为83.3%,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率最低,为0。结论开颅手术后有较高的感染风险,术后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革兰阴性菌对多种药物都具有耐药性,在术后治疗阶段需加强对病原菌的监控,从而进行有效干预,控制病原菌感染,保障患者预后。
张新平徐庆余卢鹏揭伟杨伟卿泉
关键词:开颅手术病原菌耐药性
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对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81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41)及观察组(n=40),分别实施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及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比较2组GCS评分、昏迷分级、脑梗死灶变化、中线结构变化及预后优良率。结果术后3d、7d及14d,观察组GCS评分分别为(4.72±1.16)分、(7.95±1.74)分及(10.24±2.0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15±1.23)分、(5.83±1.37)分及(6.45±1.43)分(P<0.05)。术后14d,观察组轻度昏迷及中度昏迷百分比分别为24.39%、41.4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12.50%(P<0.01)。此外,术后3d、7d及14d,观察组梗死灶范围更小,中线位移更小(P<0.05)。随访发现,观察组预后优良率56.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50%(P<0.01)。结论双侧额颞平衡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具有临床疗效好、预后佳等优点。
张新平徐庆余卢鹏揭伟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
标准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与颞肌黏覆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比较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与标准大骨瓣减压颞肌黏覆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34例。A组行大骨瓣减压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治疗,B组行标准大骨瓣减压颞肌黏覆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疗效、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 d,A组症状改善18例(52.94%),B组症状改善15例(44.1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3,P》0.05);术后7-10 d头颅CT复查,A组环池显示清晰且中线移位恢复正常位置23例(67.65%),B组为20例(58.82%),2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1.521,P〉0.05)。术后6个月,2组的预后良好、预后不良及病死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0.586,P〉0.05)。A组术后硬膜下积液、癫痫及脑膨出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2%、5.88%、8.82%,显著低于B组的26.47%、20.59%、20.59%(P〈0.05)。年龄、合并脑疝、术前GCS评分、术前NIHSS评分、中线移位及梗死体积大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手段,术中行硬膜扩大减张缝合术优于标准大骨瓣减压颞肌黏覆术。
张新平揭伟卢鹏
关键词: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