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会明

作品数:14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7篇放疗
  • 7篇肺癌
  • 5篇细胞
  • 4篇食管
  • 4篇食管癌
  • 4篇晚期
  • 4篇化疗
  • 3篇晚期非小细胞
  • 3篇晚期非小细胞...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放化疗
  • 3篇非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调强
  • 2篇调强放疗
  • 2篇同步放化疗
  • 2篇推量
  • 2篇肿瘤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肿瘤...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淄博万杰肿瘤...
  • 1篇稷山县人民医...
  • 1篇万杰医院

作者

  • 14篇于会明
  • 5篇余荣
  • 4篇石安辉
  • 4篇朱广迎
  • 3篇姜蕾蕾
  • 2篇杨敬贤
  • 2篇刘邦
  • 2篇陈吉祥
  • 2篇尤静
  • 2篇杨丹
  • 1篇李永恒
  • 1篇吴昊
  • 1篇孙艳
  • 1篇张云波
  • 1篇李锦秋
  • 1篇刘俊启
  • 1篇张亚茹
  • 1篇朱向高
  • 1篇李庆瑞
  • 1篇郑丽萍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循证医学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转移性肿...
  • 1篇食管疾病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人员对肺癌CBCT图像配准误差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与分析不同人员对肺癌CBCT图像配准误差。方法随机抽取2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容积调强技术加CBCT引导放疗,由计划系统自带配准软件进行CBCT图像自动配准,再由三名医技人员进行手动图像配准,包括技师、主管技师与医生,比较配准误差情况。结果在左右(Lat)、进出(Lng)、升降(Vrt)3个方向上,自动配准误差分别为(0.23±0.13)mm、(0.23±0.10)mm、(0.24±0.09)mm,技师分别为(0.24±0.11)mm、(0.25±0.15)mm、(0.27±0.23)mm;主管技师分别为(0.10±0.08)mm、(0.11±0.07)mm、(0.13±0.09)mm;医生分别为(0.20±0.11)mm、(0.21±0.14)mm、(0.18±0.11)mm。自动配准误差频率分别为20.0%、10.0%、20.0%,技师分别为20.0%、20.0%、20.0%,主管技师分别为0.0%、0.0%与10.0%,医生分别为20.0%、30.0%、20.0%。主管技师手动配准误差值明显低于其他配准方法(P<0.05)。结论不同人员在肺癌CBCT图像配准中都有一定的摆位误差,主管技师手动配准能缩小误差,且能改善自动配准效果。
李庆瑞陈吉祥丁大庆刘邦于会明
关键词:肺癌CBCT图像配准摆位误差
同步推量调强放疗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19年
背景与目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标准治疗方案为放疗联合化疗,但其生存仍不令人满意。随着调强放疗技术的发展,同步推量(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SIB)技术成为局部晚期NSCLC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拟探讨局部晚期NSCLC采用SIB调强放疗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5年6月-2018年12月采用SIB技术进行放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疗效、生存及治疗相关毒性。结果研究纳入93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34.23个月,3年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53.0%、37.0%、50.5%和50.5%。3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5.4%,≥3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2.2%。结论局部晚期NSCLC采用SIB调强放疗技术安全有效。
尤静杨丹李东明姜蕾蕾余荣于会明徐博王维虎石安辉
关键词:肺肿瘤有效性
食管癌放疗过程中食管移动度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食管癌在放疗过程中位置的移动度范围。方法选取17例食管癌患者,通过定位CT和CBCT在隆突层面测量,以脊柱正中线与脊柱前缘水平线垂直点为零刻度点,测量食管左右和前后方向的移动度,分别比较差值。结果左右方向最大值为2.61 cm,最小值为-1.51 cm,最大差值为2.53 cm,最小差值为0.3 cm。食管位于最左侧均值为1.40 cm,最右侧均值为0.34 cm。两组比较差值为(1.069±0.577)cm,95%CI为0.771~1.365 cm,t=7.630,P<0.001。在前后方向最大值为1.93 cm,最小值为-0.63 cm,最大差值为1.22 cm,最小差值为0 cm。食管位于最前侧均值为0.98 cm,最后侧均值为0.57 cm。两组比较差值为(0.414±0.278)cm,95%CI为0.271~0.557 cm,t=6.153,P<0.001。结论食管在左右及前后方向移动度较大,在放疗靶区勾画及治疗定位需要考虑食管移动度。
张云波李敬郑丽萍李锦秋张建光于会明
关键词:食管癌放疗移动度
放疗患者耳温和腋温性别差异的比较研究
2015年
目的:比较红外耳温计和水银体温计在放疗患者中测得的体温差异,并分析性别对这一差异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红外耳温计和水银体温计,测量得到348组耳温和腋温,用SPSS软件分析比较不同性别的耳、腋温温差,评估0.5℃温差经验值在放疗患者中的适用性。结果348组体温数据显示腋温与耳温温差值平均为(0.19±0.41)℃,耳温高于腋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2,P〈0.01,95%CI:0.14~0.23),且与经验值(0.5℃)有出入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的温差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比对,男性组温差的平均值为(0.15±0.38)℃,女性组温差的平均值为(0.25±0.45)℃,方差齐性检查的结果是F=4.435,P=0.036,性别不同的两组温差数据的均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33,P=0.034),差异均值为(0.10±0.05)℃,95%CI为0.008~0.196℃。结论红外耳温计使用安全且操作简单方便,但在与传统腋温测量结果转换比较时应注意性别和个体差异。
王征张亚茹于会明吴昊
关键词:肿瘤护理水银体温计
立体定向放疗根治早期肺癌:新证据、新理论
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eter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SBRT)是20世纪5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技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直线加速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图像引导的放射治疗的出现解决...
朱广迎于会明
关键词: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毒副反应疗效评价
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评价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肺癌同步放化疗期间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149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预防组79例,包括初级预防组(全程同步放化疗中预防使用PEG-rhG-CSF)48例,次级预防组(出现粒细胞减少后的化疗周期中预防使用PEG-rhG-CSF)31例;未预防组70例。对比预防组和未预防组之间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同步放化疗完成率、放化疗剂量减量和治疗时间延迟发生率。结果:全组患者在放化疗中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为32.2%(48/149)。其中,初级预防组的发生率为6.3%(3/48),次级预防组的发生率为9.7%(3/31),未预防组的发生率为35.7%(25/70)。预防组(初级预防+次级预防)与未预防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1,P<0.001)。全组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发生率为3.4%(5/149),未在初级预防组出现。同步放化疗足量完成率在预防组为96.2%(76/79),明显高于未预防组的82.9%(5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0,P=0.007)。预防组放化疗剂量减量和治疗时间延迟发生率为19.0%(15/79),未预防组为40.0%(2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P=0.005)。结论:PEG-rhG-CSF的预防使用可以有效降低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更好地保证肺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按计划完成。
董昕余荣邓玮赵雨婷姜蕾蕾杨丹于会明石安辉王维虎
关键词:肺癌同步放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应用头部、胸部条件采集CBCT图像误差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对比头颈肩膜固定的患者,应用头部、胸部条件采集千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的误差。方法采用回顾性、便利抽样研究方法,选择放疗采用头颈肩膜固定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集CBCT图像条件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比两组患者左右(X轴)、进出(Y轴)、升降(Z轴)的摆位误差。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次/周的CBCT扫描且顺利完成放疗,摆位误差都不超过3mm,实验组X轴与Y轴的摆位误差都少于对照组(P <0. 05),两组Z轴放疗误差对比无显著差异(P> 0. 05)。实验组的放射性皮炎Ⅰ度、Ⅱ度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57. 8%和22. 2%,对照组分别为62. 2%和22. 2%,对照组都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头颈肩膜固定患者应用头部、胸部条件采集CBCT图像均可减少摆位误差,采用头部条件更有优势,且不会增加放射性皮炎的发生;不过胸部条件在某些条件下有优势,不可被取代。
刘国强陈吉祥刘邦杨敬贤于会明
关键词:锥形束CT摆位误差
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对比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系统评价新辅助放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索关于食管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研究文献,收集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运用Cochrace系统评价的方法,使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新辅助放化疗组460例,新辅助化疗组477例,病理类型为鳞癌和腺癌。在可切除率评价中纳入5篇文献,新辅助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相比较,RR=1.0,95%CI为0.94~1.05,Z=0.16,P=0.87。在R0切除率评价中纳入4篇文献,新辅助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相比较,RR=1.19,95%CI为1.09~1.29,Z=4.16,P<0.001。结论新辅助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相比在可切除率方面无差异。R0切除率方面新辅助放化疗优于新辅助化疗。
张云波李敬于会明冯志峰刘俊启郑丽萍张建光
关键词: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新辅助化疗
小檗碱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转分化过程中细胞外羟脯氨酸和细胞内平滑肌肌动蛋白、纤连蛋白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RC-5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小檗碱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确定适合的作用范围;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MRC-5细胞转分化过程中平滑肌肌动蛋白、纤连蛋白表达水平,确定适宜的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浓度。不同浓度小檗碱预处理的MRC-5细胞经转化生长因子β1刺激后,采用比色法测定细胞外羟脯氨酸水平,对于细胞内平滑肌肌动蛋白、纤连蛋白表达水平以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38 MAPK、SAPK/JNK、ERK1/2的磷酸化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进行检测。结果参考MTT法检测结果 ,选定小檗碱适宜浓度(20、40、80μmol/L)进行研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 ng/ml浓度转化生长因子β1可明显诱导MRC-5细胞转分化。小檗碱预处理的MRC-5细胞,较单纯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细胞,培养液中羟脯氨酸水平明显降低。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小檗碱预处理细胞较单纯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纤连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受到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38 MAPK、SAPK/JNK、ERK1/2磷酸化水平亦受到不同程度抑制。结论小檗碱预处理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MRC-5细胞转分化过程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小檗碱下调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任志涛游雪甫于会明杨信怡
关键词:小檗碱转化生长因子Β1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类
采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技术联合铂类为基础化疗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研究
尤静于会明余荣宋马小薇武亚娟朱广迎石安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