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艳春

作品数:31 被引量:108H指数:7
供职机构: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原虫
  • 17篇疟原虫
  • 11篇疟疾
  • 9篇基因
  • 7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 7篇病例
  • 6篇间日疟
  • 6篇恶性疟
  • 6篇恶性疟原虫
  • 5篇突变
  • 5篇间日疟原虫
  • 4篇实验室
  • 4篇输入性
  • 3篇蚊虫
  • 2篇多态性分析
  • 2篇疟原虫子孢子
  • 2篇青蒿
  • 2篇青蒿素
  • 2篇种群

机构

  • 31篇云南省寄生虫...
  • 8篇大理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盈江县疾病预...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1篇徐艳春
  • 23篇董莹
  • 23篇陈梦妮
  • 22篇邓艳
  • 16篇毛祥华
  • 12篇王剑
  • 7篇孙晓东
  • 6篇张苍林
  • 6篇孙艾明
  • 5篇林祖锐
  • 3篇周耀武
  • 2篇杨恒林
  • 2篇周红宁
  • 2篇魏春
  • 2篇李春富
  • 2篇赵晓涛
  • 2篇周克梅
  • 1篇杨中华
  • 1篇郭祥瑞
  • 1篇朱垚吉

传媒

  • 11篇中国寄生虫学...
  • 9篇中国病原生物...
  • 4篇中国血吸虫病...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省恶性疟原虫青蒿素耐药性相关基因K13 kelch结构域序列多态性的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 分析云南省恶性疟现症病例中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K13基因kelch结构域的序列多态性,为掌握云南省恶性疟青蒿素耐药性提供依据。 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12月,从云南省16个州(市)收集恶性疟现症病例的滤纸血样和相关信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判定其感染来源,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疫情登记确认病例发现地。使用巢式PCR扩增恶性疟原虫K13基因kelch结构域并测序,与恶性疟原虫标准株3D7(PF3D7_1343700)序列进行比对。使用Mega 5.04分析序列多态,计算序列间变异位点、遗传距离等,计算氨基酸突变位点构成比并进行χ^2检验。 结果 2013-2015年共收集恶性疟现症病例血样202例,190例为输入性病例,12例为云南本地感染病例,各年的病例构成比分别为30.7%(62/202)、34.2%(69/202)和35.1%(71/202),呈逐年增多趋势。192例血样K13基因kelch结构域巢式扩增阳性,190例测序成功,66例存在K13基因错义突变,突变率为34.7%(66/190)。各年的突变病例检出构成比分别为40.9%(27/66)、37.9%(25/66)和21.2%(14/66),呈逐年减少趋势。共检出F446I、A578S、N458Y、P574L、A676D、G449A、C469Y、V566I、E556D和S16L等10种突变型,突变率最高的为F446I,占72.7%(48/66)。F446I突变型在18~56岁、农民、感染地为东南亚等病例中的检出比例分别为58.3%(28/48)、70.8%(34/48)和91.7%(44/48),高于同组其他病例的41.7%(20/48)、29.2%(14/48)和8.3%(4/48)(χ2=4.633、5.556、5.152,P<0.05)。190例K13基因kelch结构域的同源性片段为248 bp,其中保守位点占94.8%(235/248),变异位点占5.2%(13/248),简约信息位点占2.0%(5/248),单态位点占3.2%(8/248)。190例DNA序列间遗传距离为0.000~0.036,平均为(0.001±0.001)。 结论 云南省恶性疟现症病例的K13基因kelch结构域存在10种突�
孙艾明董莹陈梦妮徐艳春邓艳毛祥华王剑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青蒿素耐药性多态
云南省不同感染来源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多态和种群结构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不同感染来源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Pvcsp)基因序列,揭示当地Pvcsp基因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2014-2017年报告的云南省本地和输入性间日疟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及血样。提取血样中疟原虫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并测序。采用MEGA 5.04、Arlequin 3.5.2.2软件进行单倍型、期望杂合度(He)分析,DnaSP 5.10计算核苷酸多样性(TT)、同义置换率(Ks)、错义置换率(Ka)及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结果共检测间日疟病例血样969份,扩增获得650~750 bp大小的目的条带759份,包括云南本地感染者血样39份、非洲16份、缅甸688份、老挝13份、柬埔寨2份、巴基斯坦1份。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759条Pvcsp基因序列存在90个单倍型,其中29个为PV-I型温带族(类似VK210型),50个为PV-Ⅰ型热带族(类似VK210型),11个为PV-Ⅱ型(类似VK247型);3种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1.4%(390/759)、41.1%(312/759)、7.5%(57/759),分布于云南本地感染、缅甸输入性病例中,但非洲、老挝及其他地区的输入性病例只表现为PV-Ⅰ型。PV-Ⅰ型、PV-Ⅱ型氨基酸序列突变分别发生在29、10个位点。759份病例血样的He为0.224,π为0.075,Ka/Ks为0.48。除去柬埔寨和巴基斯坦,Pvcsp基因在老挝输入性病例中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e=0.422,π=0.03),云南本地与非洲输入性病例中的遗传分化最高(Fst=0.082),与缅甸输入性病例的遗传分化最低(Fst=0.002);Pvcsp基因在非洲与东南亚地区输入病例中属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在东南亚地区输入病例中遗传分化很小。结论云南省不同感染来源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存在3种基因型,以PV-Ⅰ型温带族为优势虫株,不同基因型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分化不同。
徐艳春董莹邓艳毛祥华陈梦妮张苍林江陆斌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多态性种群结构
云南省一类疟区间日疟原虫IgG抗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监测云南省一类疟区人群的间日疟原虫抗体(Ig G)水平,为云南省消除疟疾行动的流行预测和防控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4年在云南6个一类疟区县(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采集居民滤纸血膜,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间日疟原虫特异性抗体,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检验,变量间相关性进行Pearson分析。结果共检测腾冲、盈江、耿马、瑞丽、孟连、盐津6县(市)的7 050份血样,间日疟原虫抗体(Ig G)阳性率为9.05%,各县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5个边境县的平均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内地县盐津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的阳性率9.98%显著高于男性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的阳性率10.79%显著高于居民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少年儿童、青壮年和中老年组的阳性率分别为9.52%、7.59%和9.4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省合计及6个县(市)2013年和2014年的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省一类疟区的人群间日疟原虫抗体(lg G)水平能反映前期的疟疾流行强度,女性、学生人群间日疟原虫抗体水平高的现象值得重视。
王剑林祖锐吕全李建雄赵晓涛许时燕徐艳春孙晓东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IGG抗体血清学
老挝北部蚊虫种群组成及孳生习性调查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了解老挝北部蚊虫种群组成及孳生习性,为蚊虫分类、防治及生物资源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和2015年8-10月,在老挝北部5个省的7个县设置调查点,利用夜间诱蚊灯诱捕成蚊和日间捞捕蚊幼虫两种方法采集蚊虫,对捕获蚊虫进行分类鉴定并调查孳生环境类型。结果共捕获成蚊5 921只和蚊幼虫3 526条,隶属于3亚科15属19亚属82种(亚种);其中诱蚊灯通宵诱捕法捕获成蚊2亚科10属11亚属37种共5 921只,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66.29%(3 925/5 921);幼虫捞捕法捕获蚊幼虫3亚科12属17亚属59种共3 526条,三带喙库蚊占捕获总数的21.30%(751/3 526);共调查蚊幼虫孳生积水环境7类636处,其中竹筒、树洞积水162处和轮胎积水153处,占总积水数的49.30%(315/636),为主要孳生地。结论老挝北部蚊虫种类丰富,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银足按蚊、微小按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埃及伊蚊为当地次优势种。幼虫孳生地复杂多样,不同蚊种有其特殊孳生习性,但各蚊种共生现象普遍存在。
王剑董学书郭晓芳李春富姜进勇杨中华Sorchampa Somphath孙晓东林祖锐徐艳春周红宁
关键词:蚊虫种群孳生习性
不同感染来源间日疟原虫抗叶酸类药物相关基因的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不同感染来源间日疟原虫抗叶酸类药物抗性相关基因二氢叶酸还原酶基因(Pvdhfr)和二氢叶酸合成酶基因(Pvdhps)的突变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6年12月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登记报告的云南省间日疟病例血样和流行病学史等信息。提取疟原虫DNA,巢式PCR扩增Pvdhfr和Pvdhps基因并测序,测序序列与Gen Bank中的间日疟原虫Pvdhfr(登录号为X98123)、Pvdhps基因(登录号为PVX_123230)参比序列比对。用MEGA 5.04、Arlequin 3.5.1分析Pvdhfr和Pvdhps基因的单倍型、期望杂合度(He)、遗传分化指数(Fst)等。用Network 4.6.0、Arc Gis10.1构建单倍型网络进化图和突变型分布图。结果 共收集1 203份疟疾病例血样,缅甸、非洲、云南本地感染病例血样分别为1 060、79和64份。Pvdhfr、Pvdhps基因PCR扩增产物分别测序成功272份和708份。分析结果显示,Pvdhfr基因的272条序列存在53种单倍型,He为0.243,其中云南本地分离株群体的He最高,为0.667;12个位点均为野生型的频率是8.1%(22/272),其余52种单倍型在12个位点上存在单点或双重、三重、四重、五重、六重错义突变的不同突变型。Pvdhps基因的708条序列存在35种单倍型,He为0.153,其中缅甸感染分离株群体的He最高,为0.142;5个位点均为野生型的频率是36.2%(256/708),其余34种单倍型在5个位点形成29种错义突变,产生单点、双重、三重、四重等多种突变型。Pvdhfr及Pvdhps基因均以野生型为起始,再按单重突变到多重突变的路径逐步进化。Pvdhfr基因的野生型和突变型血样中,Pvdhps基因突变型的比例分别为18.2%(4/22)和65.6%(147/224)。Pvdhps、Pvdhfr基因突变型的血样分别分布在14和9个州(市),且以缅甸感染血样占多数,分别占97.3%(440/452)和95.4%(144/151)。结论云南省不同感染来源间日疟原虫抗叶酸类药物抗性相关基因Pvdhfr、Pvdhps的突变率、突变程度均高。
董莹邓艳陈梦妮徐艳春毛祥华王剑孙艾明薛靖波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抗性相关基因突变
云南省疟疾报告病例恶性疟原虫PfKelch13基因突变与青蒿素耐药性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对缅甸境内恶性疟病例的Pf Kelch13基因突变与青蒿素耐药的关联性及Pf Kelch13基因在种群间的分化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疟疾报告病例Pf Kelch13基因序列中,单倍型共有13种,He为0.0481,错义突变序列占34.7%(66/190),F446I的突变率最高,为25.3%(48/190);缅甸境内病例基因序列中,单倍型共有19种,He为0.0440,错义突变序列占58.8%(114/194),F446I的突变率最高,为43.3%(84/194),云南恶性疟种群Pf Kelch13基因kelch结构域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两个种群的遗传分化指数Fst=0.0410(P<0.05),群体内、群体间的变异分别占95.90%和4.10%,以缅甸境内病例推算的青蒿素耐药性产生与Pf Kelch13基因kelch结构域446位点突变的OR值为1.640(95%CI:1.284~2.095),与12种位点突变的OR值为1.840(95%CI:1.412~2.398)。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疟疾报告病例与缅甸境内病例的恶性疟原虫分离株种群在Pf Kelch13基因kelch结构域上的分化程度低,以缅甸病例分离株推算出的Pf Kelch13基因突变与青蒿素耐药性产生的遗传关联程度适用于云南报告病例的恶性疟原虫种群。
孙艾明孙艾明王剑董莹陈梦妮徐艳春邓艳
关键词:关联性分析
云南省疟疾疫情病例疟原虫镜检疑难形态的鉴定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云南省疟疾参比实验室镜检疟原虫疑难血样。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4月云南省疟疾疫情报告病例中疟原虫形态学鉴定疑难血样,对其18srRNA基因进行巢式PCR扩增和产物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和Mega6.06软件与4种疟原虫参比虫株序列(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KC906781;间日疟原虫P.vivax:X13926;三日疟原虫P.malariae:M54897;卵形疟原虫P.ovale:L48987)进行相似性和同源性分析。结果38份疑难血样中,采自缅甸感染、云南感染、非洲感染者的血样分别为81.58%(31/38)、15.79%(6/38)和2.63%(1/38)。12份P.malariae及感染红细胞的镜检形态特点为:疟原虫体积占红细胞的体积>1/4,可见不同发育期的疟原虫形态,但同时可见"带状"滋养体、"梅花状"裂殖体典型形态的仅有4例,占33.33%(4/12),"带状"滋养体、"梅花状"裂殖体单独可见的比例分别为83.33%(10/12)和75.0%(9/12),100%(12/12)的疟原虫感染红细胞体积不胀大或略为缩小。5份P.ovale及感染红细胞的镜检形态为:疟原虫体积占红细胞的体积>1/4,可见各期疟原虫,红细胞体积正常或缩小的发生率为100%(5/5),红细胞呈伞矢状、拖尾、红细胞边缘呈刺突变形的比例分别为80%(4/5)、100%(5/5)和80%(4/5)。11份可疑为P.vivax的形态仅剩疟色素样或疟原虫细胞核样物体。10份P.falciparum的形态不同于以往云南省常见的疟原虫胞浆、胞核纤细、致密的恶性疟原虫,胞浆粗大,虫体占红细胞体积的三分之一。上述血样经18S rRNA基因PCR扩增和DNA测序分析,阳性符合率为100%(38/38),4种疟原虫的18SrRNA基因DNA序列与4种参比序列的相似性在81%~100%之间,也与各自的参比序列聚类成彼此分离的进化分枝,即序列分类与形态识别结果吻合。结论云南省的输入性三日疟、卵形疟病例时有发生,对疑难形态疟原虫的虫种鉴定须借助分子生学技术加予验证。
陈梦妮毛祥华邓艳王剑徐艳春董莹
关键词:疟原虫疑难分子生物学
云南省恶性疟原虫氯喹及青蒿素抗性相关基因的联合突变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恶性疟原虫抗氯喹转运蛋白(Plasmodium falciparum chloroquine resistant transporter,Pfcrt)基因和青蒿素抗性相关(K13)基因的联合突变特性。方法收集2012年8月-2015年12月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登记和报告的云南省恶性疟病例滤纸血样和流行病学史等相关信息,提取疟原虫DNA,巢式PCR扩增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exon2区和K13基因kelch结构域并测序,测序序列与2655199、PF3D7_1343700参比序列进行比对,用MEGA 5.04、Arlequin 3.01软件分析Pfcrt基因exon2区、K13基因kelch结构域的单倍型、单倍型间期望杂合度(He)及其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等,用Network 4.6.0软件制作单倍型中介网络进化图,采用Epi 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恶性疟病例血样234份,Pfcrt基因exon2区、K13基因kelch结构域巢式PCR扩增产物同时成功测序192份。其中,云南省本地感染病例血样12份,自非洲、缅甸感染的病例血样分别为30和150份。218份血样的Pfcrt基因exon2区DNA序列有7种单倍型,He为0.238 5,错义突变序列占83.0%(181/218),72~76位点呈单重突变(CVMNT)、双重突变(SVMNT)、三重突变(CVIET)的比例分别为1.8%(4/218)、6.4%(14/218)和74.8%(163/218),7种单倍型以氯喹敏感型CVMNK为起始,再按单重、双重及三重突变的路径逐步进化。192份血样的K13基因kelch结构域DNA序列有21种单倍型,He为0.044 9,错义突变序列占35.9%(69/192),在16、446、676等9个位点均只发生单重突变,F446I的突变率最高,为25.0%(48/192),21种单倍型的中介网络图显示"星状"布局。云南省本地恶性疟原虫种群与缅甸种群间的Fst最小,为0.020 3。Pfcrt基因的氯喹敏感型CVMNK血样中,K13基因kelch结构域位点突变的比例为20.6%(7/34),氯喹抗性型CVMNT、CVIET血样中的检出比例分别为1/4和36.4%(51/140)。结论云南省疫情报告病例中恶性疟原虫的氯喹、青蒿素相关抗性基�
董莹孙艾明邓艳陈梦妮徐艳春毛祥华
关键词:氯喹抗性联合突变
云南省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exon2区72~76编码序列多态性的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 分析云南省恶性疟病例中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转运蛋白(Plasmodium falciparum chloroquine resistant transporter, Pfcrt)基因exon2区72~76 编码(简称72~76编码)序列的多态性,为了解云南省抗氯喹恶性疟的流行现状提供依据。 方法 2012年8月至2015年9月,从云南省除迪庆、文山、昭通以外的13个州(市)收集恶性疟病例的滤纸血样和相关信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判定感染来源地,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疫情登记确认病例发现地。用巢式PCR扩增患者血样中的恶性疟原虫Pfcrt基因exon2区并测序,用MEGA 5.04分析72~76编码序列的多态性,计算变异位点、序列间遗传距离等。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软件对分类变量72~76编码多态在各人群中的构成比进行分析。 结果 从2012年8月至2015年9月,共收集恶性疟病例血样232份,病例感染来源地有云南、非洲、缅甸等流行区。其中210份血样巢式PCR扩增阳性,序列分析显示,72~76编码序列存在CVMNK氯喹敏感型和CVIET、SVMNT、CVMNT氯喹抗性型,所占比例分别为15.2%(32/210)、76.2%(160/210)、6.7%(14/210)和1.9%(4/210)。氯喹敏感性型CVMNK在19~55岁、农民、感染地为东南亚(缅甸161例、柬埔寨1例)等病例中检出的比例分别为100%(32/32)、46.9%(15/32)和59.4%(19/32),高于同组其它病例的0、31.3%(10/32)和37.5%(12/32)(χ^2=13.674,8.478,6.292,P〈0.05); 氯喹抗性型CVIET、SVMNT在感染地为缅甸和柬埔寨的病例中的比例分别为81.3%(130/160)和78.6%(11/14),高于云南感染病例的6.3%(10/160)和21.4%(3/14)(χ^2=6.519,6.620,P〈0.05);非洲感染病例中的CVIET比例为12.5%(20/160),未检测到SVMNT型。210条Pfcrt基因exon2区DNA序列的同源位点为145 bp,保守位点占95.2%(138/145),变异位点占4.8%(7/145),序列间遗传距离为
朱垚吉陈梦妮徐艳春毛祥华邓艳董莹
关键词:恶性疟原虫氯喹抗性基因型多态
云南省疟疾病例地理聚集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疟疾病例的地理分布特征,为疟疾消除工作提供借鉴。方法收集2012-2015年云南省疟疾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分析病例聚集情况。结果 2012-2015年云南省共计报告疟疾病例2 586例,其中本地感染274例,占10.60%,境外输入2 311例,占89.37%,外省输入1例,占0.03%;按照来源地与病例所在地分别统计境外输入病例数与本地病例数,算术均数分别为96.29和10.96,标准差分别为421.18和19.12,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26,P>0.10)。境外输入区域与本地感染区域的聚集性均可以群集数5来初分,均具备地理聚集的特点。境外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的赫尔芬达尔-赫希曼指数分别为8 121和1 598。结论云南省境外感染病例与本地感染病例分布差异不显著,防治工作需要并重进行;境外输入病例的不均匀度比本地感染病例高,但在防治上均可以划分为5个重点集群。
毛祥华魏春唐烨榕董莹邓艳王剑陈梦妮徐艳春孙晓东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病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