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瑛

作品数:63 被引量:273H指数:12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0篇苦参
  • 13篇当归
  • 11篇栽培
  • 10篇种子
  • 8篇直播
  • 8篇萌发
  • 7篇试剂
  • 7篇试剂盒
  • 6篇种子萌发
  • 5篇移栽
  • 5篇甘草
  • 5篇LAMP
  • 4篇叶绿
  • 4篇叶绿素
  • 4篇引物
  • 4篇育苗
  • 4篇生物量
  • 4篇物量
  • 4篇细菌
  • 4篇细菌DNA

机构

  • 36篇甘肃农业职业...
  • 25篇甘肃农业大学
  • 17篇山东出入境检...
  • 9篇甘肃中医药大...
  • 3篇甘肃省农业科...
  • 3篇西南大学
  • 2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河西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兰州农业职业...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 1篇黄岛出入境检...
  • 1篇济南出入境检...
  • 1篇重庆出入境检...

作者

  • 63篇纪瑛
  • 24篇蔺海明
  • 12篇张庆霞
  • 11篇吴兴海
  • 11篇封立平
  • 9篇王英超
  • 9篇厉艳
  • 8篇甘琴华
  • 8篇邓济承
  • 8篇杜彦斌
  • 6篇宋涛
  • 6篇李应东
  • 6篇邱黛玉
  • 6篇王简
  • 6篇王斌
  • 5篇邵秀玲
  • 5篇晋玲
  • 5篇尼秀媚
  • 5篇李秀丽
  • 4篇陈长法

传媒

  • 7篇草业科学
  • 5篇中药材
  • 3篇种子
  • 3篇甘肃农业科技
  • 3篇草业学报
  • 3篇植物检疫
  • 2篇植物保护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种业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成药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农业科技与信...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6篇2016
  • 10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6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能避免当归早期抽薹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避免当归早期抽薹的栽培方法,在栽种区深耕土地、施肥;春季当地表以下5cm土层温度达到6~8℃时进行播种,行距20~25cm,开深度2~3cm的浅沟,撒种后,覆盖湿土,再覆盖麦草;每公顷留苗密度45万株~...
纪瑛李应东邱黛玉蔺海明晋玲邓济承
文献传递
玉米细菌性萎蔫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快速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玉米细菌性萎蔫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快速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该试剂盒内有模板预处理反应液、恒温扩增反应液Ⅰ。检测玉米细菌性萎蔫病菌的方法包括细菌DNA的提取、模板预处理、LAMP恒温扩增、核酸检测。其优点...
封立平尼秀媚陈长法倪新厉艳纪瑛王英超吴兴海甘琴华
文献传递
氮磷钾配施对甘草生长动态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4年
为研究氮磷钾配施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生长动态和产量的影响,对其进行"3414"氮磷钾配施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对株高的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6月下旬之前的主茎快速生长期,对根干质量增加效应则主要表现在7―8月根粗和根长增加高峰期;中等水平氮(N2)、磷(P2)、钾(K2)对甘草生物量和产量促进效应最大;氮磷钾配施以N2P2K2时甘草产量最高,达6 500kg·hm-2,较不施肥增产39.3%。推荐施氮量171kg·hm-2,施磷量292.5kg·hm-2,施钾量49.5kg·hm-2。
纪瑛张佳杰王龙强蔺海明黄俊基陈珍新王昔泽陶永福
关键词:甘草
海拔高度对秋直播当归生产性状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对不同海拔高度秋直播当归新旧种子出苗时间、冬前叶片数、越冬率和单根鲜重及小区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当归新种子无休眠期或休眠期较短,新种子比旧种子出苗率高;高海拔区温度低出苗时间长,低海拔区温度高出苗快。秋直播当归低海拔区冬前有2片真叶越冬率高,高海拔区和中海拔区冬前都只有1片真叶越冬率低,随海拔升高秋直播当归越冬率降低且旧种子比新种子越冬率高;秋直播当归根系普遍比移栽的当归长,外观商品性状好看。当归小区产量:低海拔+旧种子>低海拔+新种子>中海拔+旧种子(ck)>中海拔+新种子。
许彩荷漆琚涛马占川王万胜蔺海明纪瑛李应东晋玲
关键词:当归海拔高度
不同处理方法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苦参种子萌发的影响。以苦参种子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和过氧化氢溶液浸种、浓硫酸拌种和浸种、热水浸种和沙搓处理,测定其对种子吸胀率、硬实率、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与对照相比较,98%浓硫酸拌种能显著促进苦参种子的萌发,其中浓硫酸拌种40 m in效果最好,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到82%和88%,分别较对照提高167.4%,97%。
张庆霞纪瑛杜彦斌彭涛
关键词:萌发硬实
日光温室苦参播种育苗技术被引量:4
2010年
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r)为豆科槐属植物,是我国传统药用植物。苦参的根为常用中药材,有明显的抗菌、消炎、杀虫作用。除在医药上被广泛应用外,近年来又被广泛用于生物农药的开发,随着对苦参中提取的苦参碱应用研究的突破,苦参用量逐渐加大。但是苦参种子一般于10月中下旬成熟,当年收获的种子,翌年春季播种时由于硬实率高、发芽周期长,导致出苗期不一致。
张庆霞纪瑛杜彦斌王斌李秀丽
关键词:苦参碱播种育苗技术日光温室杀虫作用生物农药春季播种
不同移栽密度对苦参生长动态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对不同移栽密度(25万、12.5万、8.3万和6.3万株·hm-2)对苦参(Sophora flavescens)生长动态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找出最适合的栽植密度,为苦参的大面积规范化栽培及提高产量提供参考和指导。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植株密度的减小,植株生长趋于健壮,表现为叶、茎和根干质量的增加,但密度处理在不同月份间表现不同,其中7-10月的单株叶数、叶鲜质量和叶干质量,8-10月的叶面积、株高、茎鲜质量、茎干质量、根直径、根鲜质量、根干质量,8月的根长与密度各处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10月时12.5万株·hm-2及以下密度的单株根干质量(68.9 g)显著高于25万株·hm-2密度下的根干质量(41.2 g)。综合分析表明,大田移栽苦参以12.5万株·hm-2的密度为佳。
张庆霞纪瑛高峰杜彦斌王斌
关键词:苦参生长速率生物量
当归种子形态特征及萌发率研究
:寻求未去除果翅的当归分果和去除果翅的当归种子千粒重、形态特征、发芽率和发芽势之间的差异,为当归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小粒作物种子千粒重测定方法测定千粒重,并观察描述其形态特征,通过萌发试验分别...
蔺海明邓济承邱黛玉纪瑛李应东晋玲
关键词:萌发率
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党参种子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党参种子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以期为制定党参种子繁育技术规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栽培方式为主区,密度为副区,栽培方式设吊蔓(D)与不吊蔓(D0)两种模式,试验设5个不同密度:M1(13.3万株/hm2),M2(16.7万株/hm2),M3(22.2万株/hm2),M4(33.3万株/hm2),M5(66.7万株/hm2)。结果:采用吊蔓栽培方式的党参单株果实数、产种子量以及果实成熟度均较未吊蔓的高;党参单株结果数、产种子量以及果实成熟度随密度增加呈降低的趋势,高密度下因个体种子量减少导致单位面积种子产量降低,低密度下虽然个体发育良好,但是由于单位面积株数减少导致产量较低,密度为22.2万株/hm2的中等密度下党参种子产量最高。结论:吊蔓能增加党参种子繁殖单位面积的密度容量,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党参种子繁殖推荐采用吊蔓栽培方式、密度22.2万株/hm2,其产量达319.5 kg/hm2,较常规的未吊蔓方式产量高。
纪瑛漆琚涛蔡伟张妍王万胜杜弢
关键词:党参吊蔓种子
NaCl胁迫对苦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苦参种子,观测NaCl胁迫对苦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NaCl(<5 g/L)胁迫有利于提高苦参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随着NaCl胁迫浓度升高,苦参种子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胚根、胚芽的生长量及幼苗单株鲜质量都显著低于对照,且高浓度的NaCl(>7 g/L)胁迫可明显抑制种子萌发.
程红玉方子森纪瑛高凌花
关键词:苦参NACL胁迫种子萌发幼苗生长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