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地红

作品数:63 被引量:200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建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建筑科学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5篇建筑科学
  • 9篇航空宇航科学...
  • 6篇化学工程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7篇复合材料
  • 27篇复合材
  • 11篇树脂
  • 11篇混凝土
  • 8篇碳纤维
  • 8篇力学性能
  • 8篇层压板
  • 8篇力学性
  • 7篇纤维
  • 7篇孔隙
  • 7篇环氧
  • 7篇夹芯
  • 7篇层压
  • 6篇玻璃钢
  • 5篇水泥
  • 5篇芯板
  • 5篇聚酯
  • 5篇聚酯树脂
  • 5篇孔隙率
  • 5篇环氧树脂

机构

  • 45篇哈尔滨工业大...
  • 12篇北京建筑大学
  • 5篇哈尔滨学院
  • 4篇哈尔滨建筑大...
  • 2篇茨城大学
  • 2篇哈尔滨建筑工...
  • 2篇哈尔滨职业技...
  • 2篇黑龙江省林业...
  • 2篇哈尔滨玻璃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黑龙江省经济...
  • 1篇哈尔滨飞机工...

作者

  • 63篇李地红
  • 30篇张东兴
  • 12篇黄龙男
  • 8篇朱洪艳
  • 8篇陈玉勇
  • 7篇侯云芬
  • 7篇谢怀勤
  • 7篇王佳俊
  • 7篇丁明聪
  • 6篇张阿樱
  • 6篇顾大明
  • 5篇周文娟
  • 5篇肖海英
  • 5篇贾近
  • 4篇王光远
  • 3篇赵亚丁
  • 3篇刘为
  • 3篇韩兆祥
  • 2篇福泽公夫
  • 2篇吴德忠

传媒

  • 6篇哈尔滨建筑大...
  • 5篇材料科学与工...
  • 5篇玻璃钢/复合...
  • 4篇复合材料学报
  • 3篇中国机械工程
  • 2篇纤维复合材料
  • 2篇新型建筑材料
  • 2篇宇航材料工艺
  • 2篇哈尔滨建筑工...
  • 2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低温建筑技术
  • 1篇电站系统工程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林业机械与木...
  • 1篇武汉理工大学...
  • 1篇混凝土
  • 1篇材料工程
  • 1篇固体火箭技术
  • 1篇哈尔滨职业技...
  • 1篇北京建筑大学...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7篇1998
  • 3篇1995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玻木板的开发
2000年
李秀玮李地红
复合材料单向板本构预测软化模型被引量:1
2002年
复合材料单向板的本构预测在复合材料结构初步设计和预选方案中有着重要意义。复合材料本构预测的软化模型,概括了材料力学模型,预测精度可以通过模型自身调整,较以往的预测模型更加完善;定义了等效长度,进行等效长度回归,给出了相应的预测公式,并给出了两种预测方法。并首次在细观力学分析中引入软化模型,对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分析及对工程实践都有很大的意义。
李地红吕敏王光远
关键词:复合材料单向板
玻璃纤维栅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在玻璃长纤维两端上滴加环氧树脂制成栅栏,将玻璃纤维栅掺入混凝土,旨在解决纤维增强混凝土界面粘结性差、纤维两端应力集中及因此产生的两相滑移等问题。在玻璃纤维两端制作栅栏的方式使得纤维栅与混凝土之间产生嵌固效应,形成结构约束,有效控制了纤维两端的滑移。通过对比短切玻璃纤维掺加方式与玻璃纤维栅掺加方式制作的砂浆性能,结果证明,采用纤维栅方式增强,规避并解决了纤维粘结性差与纤维滑移的弊病,使得玻璃纤维栅增强水泥基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发展前景。
吴昊宇李地红侯云芬
关键词:界面层应力集中力学性能
孔隙率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合板湿热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针对某飞机上应用的典型铺层[(±45)4/(0,90)/(±45)2]S和[(±45)/(0,90)2/(±45)]S,研究了孔隙对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吸湿行为和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采用不同的热压罐固化压力制备了不同孔隙率的试样。采用显微图像分析技术对孔隙率和孔隙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孔隙主要分布于层间,且随着孔隙率的增大,孔隙的尺寸增大;2种层合板的吸湿率和最大吸湿量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增加;湿热老化和未经湿热老化的层间剪切强度都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下降。铺层[(±45)4/(0,90)/(±45)2]S未经湿热和湿热后的层间剪切强度随着孔隙率增加分别下降6%(孔隙率:0.6%-6.3%)和9%(孔隙率:0.4%-7.0%);铺层[(±45)/(0,90)2/(±45)]S未经湿热和湿热后的层间剪切强度随着孔隙率增加分别下降14%(孔隙率:0.4%-6.9%)和7%(孔隙率:0.2%-8.9%)。
朱洪艳李地红张东兴吴宝昌陈玉勇
关键词: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孔隙率环境退化
纤维原子灰
纤维原子灰,它涉及一种聚合腻子。本发明针对现有聚合腻子存在易龟裂、对较大孔洞需要补焊钢板后才能刮涂、修补的缺点,提供一种纤维原子灰,它由主体灰、固化剂两种组分组成,主体灰和固化剂的重量比为100∶2,其中主体灰由下述成分...
张东兴顾大明黄龙男李地红
文献传递
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压板的孔隙问题被引量:8
2011年
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压板孔隙的形成机理、检测方法、影响因素及孔隙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强度和疲劳寿命有不利影响,并且孔隙对水的渗透和环境因素非常敏感,孔隙的存在促进了水分的吸收,且吸湿可导致材料强度下降。提出湿热环境下孔隙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是未来研究方向之一。
张阿樱张东兴李地红肖海英贾近
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孔隙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组分-性能优化被引量:2
2003年
复合材料是由多组分构成的,其性能直接受其组分的性能、含量、配比、相几何等因素影响。提出了复合材料组分-性能优化,在材料设计过程中首先建立因素对性能的模糊影响关系,然后调整这些影响因素,使其既能充分发挥材料特性,满足使用要求,又能使之成本降为最低。这一设计思想是传统的复合材料结构优化的突破,把结构优化设计延伸到材料设计阶段。可以对复合材料的多项性能进行综合优化设计。
李地红吕敏王光远
关键词:复合材料
合金原子灰
合金原子灰,它涉及一种聚合腻子,本发明由主体灰、固化剂两种组分组成,主体灰和固化剂的重量比为100∶2,其中主体灰由下述成分按照重量比组成:不饱和聚酯树脂:100、促进剂:2~4、环氧树脂:4~6、端羧基丁腈橡胶:0.5...
黄龙男顾大明李地红张东兴
文献传递
孔隙率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压板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采用超声C扫描、显微镜分析及图像分析软件对碳纤维/环氧树脂层压板的孔隙含量、分布、形状、尺寸进行定量表征。讨论了孔隙率对层间剪切强度、纵向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铺层方式影响孔隙的分布;对于不同铺层,孔隙的长度、面积和纵横比都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孔隙率不断增大,层间剪切强度、纵向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不断下降;铺层方式影响纵向拉伸模量的变化。
张阿樱张东兴李地红朱洪艳肖海英贾近
关键词:碳纤维复合材料孔隙力学性能
非轴对称载荷下复合材料圆柱壳受力分析的有限环法被引量:2
1990年
本文提出了求解复合材料圆柱壳非轴对称问题的有限环方法。在轴线方向将壳体离散成有限环,在环向采用Fourier展开。用Pascal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在MC-68000计算机上对大口径玻璃钢管道实施了有限环计算。结果表明,该有限环法占内存小,运算快,简单实用,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和完备性。
李地红刘锡礼
关键词:非轴对称圆柱壳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