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跃峰

作品数:17 被引量:238H指数:10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流域
  • 5篇径流
  • 4篇闽江流域
  • 4篇降水
  • 3篇水文
  • 3篇太湖
  • 3篇太湖流域
  • 3篇土地利用
  • 3篇湖流
  • 2篇以太
  • 2篇实验流域
  • 2篇同位素
  • 2篇同位素特征
  • 2篇稳定同位素
  • 2篇稳定同位素特...
  • 2篇流域径流
  • 2篇降水指数
  • 2篇洪水
  • 2篇覆被变化
  • 2篇干湿变化

机构

  • 13篇南京大学
  • 5篇福建师范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福建省湿润亚...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水文水...

作者

  • 17篇王跃峰
  • 11篇许有鹏
  • 6篇李广
  • 4篇陈兴伟
  • 4篇邓晓军
  • 4篇项捷
  • 3篇高斌
  • 3篇陈莹
  • 3篇杨洁
  • 3篇徐羽
  • 3篇张倩玉
  • 3篇韩龙飞
  • 3篇王强
  • 2篇杨柳
  • 2篇章新平
  • 2篇吴雷
  • 1篇马倩
  • 1篇张立峰
  • 1篇宋松
  • 1篇高路

传媒

  • 3篇湖泊科学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地理学报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南沿海水库下游地区基于动态模拟的洪涝风险评估被引量:7
2016年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大多为一些中小流域,这些流域上游多建有水库工程,下游则为人口稠密的平原区,流域调蓄能力小,汇流时间短.同时,随着近年来城镇化快速发展,洪涝风险不断加大.因此,迫切需要开展水库下游不同暴雨重现期下的洪涝风险评估研究,以便为防洪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为此,本文利用遥感、GIS、水文水动力学模型等相关技术方法,建立洪涝动态模拟模型来评估洪涝危险性;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叠加法,从洪涝危险性和洪涝易损性两方面开展洪涝风险综合评估分析.研究表明,通过多学科与多技术手段相结合方法,来模拟预测不同暴雨重现期洪水动态淹没过程,再结合相关社会经济属性,可以有效地评估研究区洪涝灾害的风险,从而为水库调度及流域防洪减灾提供有力支撑.
张倩玉许有鹏雷超桂王跃峰韩龙飞
关键词:水库下游洪涝风险评估
1960—2011年福建省不同等级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8
2015年
基于1960—2011年福建省17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R/S方法分析福建省不同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1年期间福建省年均降水量增加,年均降水时间明显减少;各季节小雨、中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呈现减少趋势,大雨、暴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有增加趋势;各季节不同等级降水的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中部屏南—九仙山一线为小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高值区,东南沿海为暴雨的高值区。春夏冬3季的大雨、暴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将持续增加,极端降水概率增大,小雨和中雨的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将持续减少,发生阶段性干旱的可能性增大。
黄婕王跃峰高路陈兴伟
关键词:降水量
闽江流域降水径流时序变化特征与洪旱事件识别
降水是水循环过程的基本环节,也是地表径流的根源,其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往往会引起洪涝、干旱等灾害;径流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直接影响着防洪、灌溉、航运和发电等。五十年代以来,闽江流域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导致流域下...
王跃峰
关键词:标准化降水指数干湿变化闽江流域
文献传递
基于TFPW-MK法的闽江流域径流趋势研究被引量:17
2013年
为了寻找适合闽江流域径流趋势的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径流特征,基于闽江流域4个控制水文站近61 a(1950—2010年)的月径流资料,采用TFPW-MK法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径流演变趋势,并与MK、PW-MK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序列普遍存在自相关,TFPW-MK法比较适合闽江流域径流趋势检测,且序列自相关系数是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2)闽江流域近61 a径流演变主要趋势为年径流呈不显著下降趋势,汛期和春季径流以下降趋势为主,非汛期、夏秋冬季径流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趋势显著,月最大和月最小径流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且多数站点趋势显著,同时序列长度对趋势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
王跃峰陈莹陈兴伟
关键词:径流闽江流域
太湖平原区河网结构变化对调蓄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3
2016年
城镇化快速发展导致河网水系萎缩,连通性受阻,河网调蓄能力降低,加大了区域洪灾风险和洪涝损失。基于1960s、1980s、2010s的1:5万地形图水系及三个控制站的水位数据,选取河网密度(Rd)、水面率(WP)、盒维数(D)、水位Hurst指数(H),分析了近50年来太湖流域武澄锡虞地区的水系演变与河网调蓄能力变化;并借助代表性单元流域概念,以水位Hurst指数来表征河网调蓄能力,从河网调蓄的物理机理出发,探讨了河网调蓄与河网结构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1受快速城镇化影响,1960s-2010s武澄锡虞地区河网密度、水面率及盒维数分别下降了18.87%、24.59%、7.60%,且1980s至2010s各水系指标的衰减率均高于1960s-1980s;2 1960-2010年,研究区年均及汛期的水位Hurst指数呈下降趋势,其所反映的河网调蓄能力与该地区河网水系各指标变化同步,这表明城镇化引起的河流水系衰减导致河网调蓄能力发生明显下降,非汛期水位Hurst指数先增加后降低,表现出一定的不确定性;3基于REW概念与水位Hurst指数值,初步构建了河网结构参数与调蓄能力的关系式,并对关系式进行了验证,基本可行,可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城镇化下水系变化对河网调蓄能力的影响,从而为评价平原水网区河网调蓄能力提供了一种相对简便的方法。
王跃峰许有鹏张倩玉李广雷超桂杨柳韩龙飞邓晓军
关键词:调蓄能力城市化太湖流域
平原河网地区人类活动对降雨-水位关系的影响——以太湖流域杭嘉湖地区为例被引量:10
2019年
太湖流域快速城镇化、水利工程等一系列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文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以快速城镇化的杭嘉湖地区为例,基于1961—2014年逐日降雨、水位观测资料,构建了水位涨幅(ΔZ)、水位增长速率(k1)和退水速率(k2)等指标,旨在揭示变化环境下该地区降雨过程中水位的变化特征及可能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变化环境下杭嘉湖地区近54年降雨量呈微弱的增加趋势,但降雨过程中的水位涨幅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平均水位涨幅呈显著下降趋势,且于2000年左右发生明显变化;突变后水位涨幅下降主要集中在10~50 mm/d的降雨过程中,而大于50 mm/d的降雨过程中突变后水位涨幅较突变前有所升高. 2)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各站降雨量与水位涨幅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降雨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增加趋势东强西弱;大部分站点的水位涨幅却呈下降趋势,其中位于区域南部站点的平均水位涨幅下降趋势较东北部更为明显,水位涨幅呈显著下降站点的空间分布与杭嘉湖南排工程等水利工程的分布较为一致. 3)通过对杭嘉湖地区降雨过程中水位增长速率和退水速率的变化分析发现,突变后较突变前退水速率有所提高,说明近年来水利工程等设施的完善和有序调度使得杭嘉湖地区的排洪能力有所提高,该变化可能是导致杭嘉湖地区地区突变后一定强度的降雨过程中水位涨幅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杭嘉湖地区强降雨过程中水位涨幅依然较高,可能是该地区洪峰水位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该地区近年来起涨水位抬升明显,对洪峰水位的抬升也有一定影响.
王杰许有鹏王跃峰王强袁甲高斌项捷代晓颖
关键词:太湖流域
基于多时间尺度SPI的闽江流域干湿变化与洪旱事件识别被引量:10
2014年
为分析闽江流域气候干湿变化及其径流响应,以闽江流域25个气象站1960-2006年逐月降水资料以及竹岐水文站月径流资料为基础,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简称SPI)和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长时间尺度的SPI在分析气候干湿变化上更具实用性,更能清楚反映长期干湿变化特征;2.短时间尺度(1~3个月)SPI与径流存在高相关性,其中2个月时间尺度的SPI与径流的相关性最强;且短时间尺度上二者的相关性有季节差异,表现为春、夏季(R>0.75)相关性高于秋、冬季(R<0.7);3.2个月尺度SPI序列能够较精确地识别流域性的特大洪水事件和主要旱灾,对流域性特大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王跃峰陈兴伟陈莹
关键词:水文响应闽江流域
城镇化背景下中小流域洪水风险研究——以厦门市东西溪流域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以厦门市东西溪流域为例,对城镇化背景下中小流域洪水风险进行评价和研究,为该区有效实施防洪减灾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GIS空间分析作支持,将暴雨洪水频率分析与平原区洪水淹没模拟计算相结合,基于MIKE21平面二维水动力学模型进行洪水风险分析,对研究区洪水风险程度以及淹没状况进行模拟计算。[结果]绘制出厦门市东西溪流域动态洪水风险图,并根据洪水淹没区内的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变化等实际情况,调整不同频率洪水淹没范围,实现东西溪流域洪水风险图的实时动态更新。[结论]研究区洪灾风险主要分布在东溪、西溪、汀溪等主干流河段,总体上呈现随着洪水重现期增大,灾害风险由上游向下游,由近岸向远岸不断扩大的趋势。
项捷许有鹏杨洁李广王跃峰邓晓军
关键词:洪水风险洪水风险图
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不同重现期洪水的影响——以奉化江皎口水库流域为例被引量:15
2016年
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洪水过程产生显著影响,并导致设计洪水发生变化。为进一步指导流域防洪及水库洪水设计,以浙东沿海奉化江皎口水库流域为例,应用HEC-HMS水文模型模拟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对不同重现期暴雨洪水事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域内1985—2003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不同重现期洪水过程与洪水量级发生改变,其中,洪量和洪峰均增加,洪量较洪峰变化明显。LUCC对小洪水过程影响更明显,5年一遇以上洪水的洪峰和洪量分别平均增加3%和7.6%,而小于2年一遇洪水的洪峰和洪量分别平均增加5.41%和11.91%。同时,LUCC使100年、50年和25年一遇洪水重现期分别提前了15、6a和2a,即其对量级最高的特大洪水的重现期影响最大。此外,不同的土地利用转变方式对洪水的影响程度不一,其中,林地向裸地转变对洪水影响最大,林地向灌草地转变次之,林地向耕地变化对洪水影响最小,且这种差异性在低重现期洪水表现更明显。
雷超桂许有鹏张倩玉王跃峰李广
关键词:降雨径流洪水重现期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闽江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5
2016年
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是探究径流演变机制及水土流失防控的关键之一。采用Trend free prewhitening MK检验法分析闽江干流及3大子流域1960—2010年径流和气象要素的变化特征,并将经验判别法和气候弹性系数法相结合,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闽江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闽江流域的年径流、降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潜在蒸发量则为下降趋势,且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突变;闽江干流和3大子流域的气候变化导致径流增加,其中降雨量的增加和潜在蒸发量的减少是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主要起减流的作用;干流和3大子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高于人类活动,仅21世纪初建溪流域和沙溪流域除外。可见,气候变化是闽江流域径流增加的主要原因,但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
郭晓英陈兴伟陈莹王跃峰
关键词:气候变化径流闽江流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