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祖圣

作品数:15 被引量:51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显微硬度
  • 6篇生物力学
  • 5篇人体骨
  • 5篇人体骨骼
  • 3篇骨骼
  • 2篇腰椎
  • 2篇肱骨
  • 2篇腓骨
  • 2篇髋臼
  • 2篇维氏硬度
  • 2篇近端
  • 2篇骨折
  • 2篇3D打印
  • 1篇胸腰椎
  • 1篇压痕
  • 1篇压痕硬度
  • 1篇医院感染
  • 1篇远端
  • 1篇人体脊柱
  • 1篇松质骨

机构

  • 15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胡祖圣
  • 14篇殷兵
  • 14篇李升
  • 14篇刘国彬
  • 14篇王建朝
  • 14篇张英泽
  • 14篇张晓娟
  • 12篇吴卫卫
  • 2篇付蕾
  • 2篇吴卫卫
  • 1篇刘雅克
  • 1篇程桂娥
  • 1篇刘仙玲
  • 1篇吴金凤
  • 1篇张林
  • 1篇邹琼

传媒

  • 4篇中华解剖与临...
  • 3篇中华骨与关节...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年份

  • 3篇2020
  • 8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通过对重症医学科(ICU)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了解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薄弱环节,为制定ICU医院感染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1月-12月在院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结果 2015年重症医学科共监测患者606例,发生医院感染30例,共39例次,医院感染率为4.95%,例次感染率6.43%,患者日医院感染率为5.9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为10.21‰,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为0.86‰,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为0.48‰;呼吸机使用率为46.62%,尿道插管使用率为91.87%,中心静脉插管使用率为83.14%;共检出35株医院感染病原菌,排名前两位的是鲍氏/溶血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通过目标性监测发现重症医学科感染率较高,主要为3种导管相关的感染,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较高,应针对相关的感染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刘仙玲程桂娥胡祖圣张林邹琼吴金凤许颖芳汪文怡
关键词: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
人体耻骨上、下支显微骨硬度分布特征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人体耻骨上、下支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由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3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标本A为62岁男性、B为45岁女性、C为58岁男性),取出耻骨支并剔除附着之软组织。使用微型台锯及高精慢速锯将耻骨上、下支各分成3等份,每份进行均分切割,将骨骼制成厚3 mm的骨组织切片,固定在载玻片上并进行标记。依次用800、1000、1200、2000、4000目碳化硅粒砂纸打磨标本。应用德国KB-5型显微维氏硬度仪测试标本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 gf力加载50 s、维持12 s的标准操作方法进行硬度值测定,每一个区域选取5个有效显微硬度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为该区域的硬度值。结果A、B、C 3具标本耻骨上支骨硬度值分别为(27.99±6.03)HV、(29.93±4.86)HV、(33.42±5.15)HV,耻骨下支骨硬度值分别为(33.99±3.10)HV、(37.95±5.39)HV、(36.19±3.87)HV,3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上支=9.540、F下支=12.890,P值均<0.01)。3具标本耻骨下支骨硬度值均高于上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3.432、tB=4.280、tC=3.874,P值均<0.01)。结论人体耻骨下支显微骨硬度高于耻骨上支。这一耻骨显微骨硬度分布特征的首次发现,可辅助阐释耻骨支骨折的损伤机制,为研发符合该部位骨硬度特点的内固定物,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为ChiCTR-TNC-17010818。
刘国彬殷兵王建朝李升张晓娟吴卫卫胡祖圣刘雅克张英泽
关键词:耻骨生物力学
人体下腰椎显微骨硬度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人体下腰椎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三具新鲜尸体捐献者,取出L3~L5椎体后剔除软组织。按脊柱两柱理论将椎体分为椎体区和附件区,并使用高精慢速锯,于椎体区垂直上下终板切割4片,右侧附件区沿椎弓根长轴切割1片,左侧附件区沿上下关节突长轴切割(1片),将骨骼制备成若干厚约3mm的骨组织切片,并经砂纸打磨。9块椎骨共计产生54分骨组织切片(椎体区36片,附件区18片)。应用维氏方法测量骨切片不同区域骨皮质和骨松质的显微硬度值(单位:HV)。采用50g力加载50s、维持12s的标准操作方法测定,每一个区域选取5个有效硬度值,取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的硬度值。每块椎体选取11个区域,9块椎体共进行495次有效压痕实验并取得显微硬度值,观测不同部位显微骨硬度分布特征。结果:下腰椎硬度范围为20.7~48.8HV,其中皮质骨骨硬度为32.86±5.35HV,松质骨骨硬度为31.25±3.55HV;其中皮质骨平均硬度为32.11±5.17HV,附件区皮质骨平均硬度为33.46±5.43HV;椎体区松质骨平均硬度为30.41±3.07HV,附件区松质骨平均硬度为32.10±3.83HV,附件区皮质骨骨硬度/松质骨骨硬度均高于椎体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3~L5不同受试者下腰椎同一部位的骨硬度数值不同,但是部位之间的变化规律与整体一致。结论:下腰椎不同部位的显微骨硬度值存在显著差异,附件区皮质骨和松质骨骨硬度分别高于椎体区皮质骨和松质骨骨硬度。
张晓娟殷兵王建朝李升刘国彬胡祖圣吴卫卫张英泽
关键词:腰椎显微硬度生物力学
人体腓骨体部骨组织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人体腓骨体部骨组织显微硬度分布特征.方法纳入3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62岁男性、58岁男性、45岁女性),均排除骨骼慢性疾病病史.取右侧腓骨体部,垂直于腓骨体部长轴将其切割为6等份,再使用高精度低速锯于每段标本中部取骨组织制成3 mm厚的骨骼标本,并将每个标本分为前侧、内侧、后侧、外侧4个区域.应用维氏硬度测量系统对每个区域进行5次有效显微硬度测量并取得硬度值,分析腓骨体部不同层面及同一层面的前侧、内侧、后侧、外侧4个区域的显微硬度分布特征,比较不同层面、不同区域的显微硬度差异.结果3具腓骨体部标本共制备18个骨骼标本,选取72个区域共计测量了360个位点的有效硬度值.3具腓骨体部标本前侧、内侧、后侧、外侧区域总体硬度值分别为(46.81±4.51)HV、(49.69±4.05)HV、(51.19±4.19)HV和(50.44±4.10)HV,其中前侧皮质硬度最低,后侧皮质硬度最高,不同区域总体显微硬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90,P<0.01);腓骨体部1~6层面总体显微硬度分别为(48.63±4.88)HV、(49.66±4.19)HV、(49.50±4.67)HV、(51.07±4.08)HV、(49.96±4.24)HV、(48.39±4.63)HV,其中腓骨体部第4层面硬度最高,第6层面硬度最低,不同层面间总体显微硬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30,P<0.05).同一区域不同层面间显微硬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一层面内,1~4层面不同区域间显微硬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第5、6层面不同区域间显微硬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腓骨体部不同层面和不同区域骨组织显微硬度分布存在差异.了解不同区域、不同层面间骨显微硬度差异,可帮助骨科医生在自体腓骨移植中,正确选择腓骨植入时放置的方向,减少移植物疲劳骨折的发生,还可以为制造更高精度的3D打印仿生骨提供数据支持.
王建朝刘国彬张晓娟李升殷兵胡祖圣吴卫卫刘雅克张英泽
关键词:腓骨皮质骨显微硬度生物力学
人体骶骨显微骨硬度分布特征研究
2020年
骨组织作为非均质其各部分的硬度也不相同。本实验中取三具新鲜冰冻标本的骶骨,按Denis分型将骶骨分为Ⅰ、Ⅱ、Ⅲ区,每区三份,行骨硬度测定。旨在通过对骶骨骨硬度的测定明确骶骨骨硬度分布特征,为梯度弹性模量人工骶骨的3D打印、更符合骶骨骨硬度特点的移植物的研发及后续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制作出更符合人类骶骨梯度弹性模量的人工骨及移植物,以有效避免因后期受力不均而造成的人工骨或移植物的断裂、塌陷。
刘国彬殷兵王建朝李升张晓娟吴卫卫胡祖圣刘雅克张英泽
关键词:骶骨骨折
胫骨近端松质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胫骨近端松质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取3个新鲜胫骨标本,行X线摄片及CT扫描,除外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及其他影响骨骼质量的疾病。依照Heim方块法截取胫骨近端,每个胫骨近端分为内髁、外髁、髁间区3个部位,再将每个部位分为近、中、远3个节段,共9个区域。使用高精度低速锯于每个区域切取3 mm厚骨骼标本,固定于纯平载玻片打磨处理,采用维氏显微硬度仪测量骨组织显微硬度。每个区域行10次有效测试,测量压痕对角线长度并使用硬度仪自带软件计算显微硬度值。采用方差分析和Tukey法比较不同部位、节段和区域松质骨显微硬度值的差异,分析胫骨近端骨组织显微硬度分布特征。结果全部胫骨近端标本共行270次有效测量并取得显微硬度值。3个胫骨近端标本的平均显微硬度值分别为(40.98±3.44) HV、(34.92±4.64) HV和(39.49±3.86) H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87,P=0.000)。3个胫骨近端标本不同部位显微硬度比较,均为内髁>外髁>髁间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21,8.236,10.877;P=0.000,0.001,0.000)。3个胫骨近端标本不同层面显微硬度比较,均为远段>近段>中段,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20,17.140,6.142;P=0.000,0.000,0.003)。3个标本不同区域硬度的分布规律相似:显微硬度最高的区域位于远段的内髁区,硬度值最高达(44.87±3.25) HV(范围39.2~49.7 HV);最低的区域位于中段的髁间区,硬度最低为(29.41±4.53) HV(范围24.8~36.2 HV)。结论胫骨近端靠近关节面的松质骨显微硬度较小,可分散负重以保护脆弱的关节软骨,向胫骨干的移行区硬度较大。胫骨内髁松质骨显微硬度大于髁间区及外髁,可能与其承受的应力较大有关。
王建朝殷兵李升刘国彬张晓娟胡祖圣吴卫卫张英泽
关键词:胫骨生物力学
人体骨骼显微硬度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骨骼主要是由骨细胞和钙化的细胞外基质构成的致密结缔组织,是人体最坚硬的组织之一。骨密度和骨强度通常被用来评价骨骼生物力学性能,临床上常用骨密度及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来评价骨质量及预测骨折风险,但其在全身广泛应用方面仍有一定局限性。
殷兵胡祖圣李升王建朝吴卫卫张晓娟刘国彬付蕾张英泽
关键词:骨骼
锁骨显微压痕硬度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
2019年
目的探讨锁骨不同节段和不同层面骨显微压痕硬度的分布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具中国人新鲜尸体标本中的右侧锁骨,参考Allman分型将锁骨分为近段、中段、远段三节段。使用慢速锯垂直于各节段长轴等距精确切割,制备成15层厚约3 mm的骨骼试样(近段3层,中段7层,远段5层),并将每层试样划分为前、后、上、下四个方位。应用维氏显微硬度测量仪测量锁骨不同层面不同方位的显微压痕硬度值,测量单位为HV(kgf/mm2)。记录并分析锁骨硬度分布规律。结果锁骨皮质骨共测量180个部位,900个测量值;松质骨共测量45个部位,225个测量值。结果显示:(1)锁骨皮质骨整体硬度为(35.9±8.1)HV,其中近段为(33.8±6.1)HV,中段为(41.3±6.8)HV,远段为(29.7±5.4)HV,中段硬度大于两端(P<0.05);(2)松质骨整体硬度为(30.7±6.2)HV,其中近段为(29.2±2.9)HV,中段为(34.5±5.5)HV,远段为(26.3±5.1)HV,三节段硬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皮质骨硬度最大层面为中段第5层,硬度值为(44.8±8.6)HV,硬度最小的层面是远段第4层,硬度值为(28.0±3.5)HV(P<0.05);(4)松质骨硬度最大层面为中段第5层,硬度值为(36.8±5.1)HV,硬度最小层面为远段第5层,硬度值为(23.0±4.4)HV(P<0.05);(5)锁骨三节段不同方位的骨硬度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骨不同节段、不同层面的骨显微压痕硬度差异较大,但皮质骨与松质骨变化规律一致,中段骨硬度明显高于近段和远段,呈现由中段向两端逐步减小的梯度分布规律。该数据能够指导设计符合生理状态下锁骨应力传导特性的3D打印内置物,并对模拟生理状态下锁骨建模及有限元分析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
张晓娟王建朝殷兵李升刘国彬胡祖圣吴卫卫张英泽
关键词:生物力学人工关节
人体髋臼前后柱骨硬度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人体髋臼前柱和后柱的硬度分布特征,探索骨硬度分布的科研价值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本研究所用两男一女3具标本均由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选取3对髋臼前后柱样本,取出全部髋骨后剔除软组织,运用微型台锯将髋骨分割为髋臼前柱和后柱,后用高精慢速锯将髋臼前后柱切割成若干厚3 mm的骨组织切片,固定在载玻片后用砂纸打磨。使用维氏硬度仪测试骨组织切片不同解剖区域皮质骨和松质骨的硬度值。本研究采用50 g力加载50 s、维持12 s标准操作方法测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本研究在人体髋臼前柱和髋臼后柱随机切取骨片,代表了髋臼前后柱纵向的不同位置,测量共计450个有效值,3个样本髋臼前柱总体硬度范围在18.9~33.8 HV,均值(25.2±3.1)HV;髋臼后柱硬度范围在23.1~39.1 HV,均值(31.9±3.8)HV。男性捐献者髋臼前、后柱总体硬度范围分别为18.8~33.8 HV及23.1~39.1 HV;女性捐献者髋臼前、后柱总体硬度范围分别为19.4~33.8 HV及24.6~38.9 HV,所有标本中后柱平均骨硬度值均大于前柱,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02、4.724、5.487,P<0.01),研究数据表明男性和女性髋臼前柱与后柱均存在硬度分布差异。结论人体髋臼前后柱骨硬度值个体间存在差异,但均为后柱骨硬度大于前柱。骨硬度值的研究可为髋臼骨折内植物的置入位置、置钉长度及方向等提供参考,同时为研发符合人体梯度弹性模量的内植物及骨盆髋臼假体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刘国彬殷兵王建朝李升张晓娟吴卫卫胡祖圣张英泽
关键词:髋臼骨骼
人体骨骼显微硬度及其相关因素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人体骨骼是一种由无机质和有机质构成的复合材料,骨组织按照成分分类主要是由矿物质、Ⅰ型胶原蛋白和水组成的结缔组织,前两者决定了其硬度和韧性。骨骼的生物力学性能一直是研究的重要课题。骨骼硬度指的是骨骼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1]。骨骼硬度一直被认为是评价骨骼质量的重要指标。早在1929年Lexer首次描述人体骨骼宏观硬度这一重要概念,
胡祖圣李升刘国彬王建朝殷兵张晓娟吴卫卫张英泽
关键词:骨骼显微硬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