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娟

作品数:31 被引量:70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指令性课题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显微硬度
  • 11篇生物力学
  • 6篇骨骼
  • 5篇人体骨
  • 5篇人体骨骼
  • 5篇维氏硬度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2篇代谢
  • 2篇形态学
  • 2篇压痕
  • 2篇腰椎
  • 2篇松质骨
  • 2篇体外
  • 2篇椎骨
  • 2篇肱骨
  • 2篇腓骨
  • 2篇髋臼
  • 2篇近端
  • 2篇骨科

机构

  • 31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南通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衡水市第四人...

作者

  • 31篇张晓娟
  • 25篇张英泽
  • 22篇殷兵
  • 21篇李升
  • 20篇王建朝
  • 18篇刘国彬
  • 15篇吴卫卫
  • 14篇胡祖圣
  • 4篇刘宽芝
  • 4篇付蕾
  • 3篇王战建
  • 3篇郭家良
  • 3篇刘雅克
  • 3篇周亚茹
  • 3篇娄萍萍
  • 3篇陈伟
  • 2篇宋庆芳
  • 2篇邱轩
  • 2篇张洁
  • 2篇吴卫卫

传媒

  • 8篇中华解剖与临...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华骨与关节...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中华肩肘外科...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10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体耻骨上、下支显微骨硬度分布特征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人体耻骨上、下支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由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3具新鲜冰冻成人尸体标本(标本A为62岁男性、B为45岁女性、C为58岁男性),取出耻骨支并剔除附着之软组织。使用微型台锯及高精慢速锯将耻骨上、下支各分成3等份,每份进行均分切割,将骨骼制成厚3 mm的骨组织切片,固定在载玻片上并进行标记。依次用800、1000、1200、2000、4000目碳化硅粒砂纸打磨标本。应用德国KB-5型显微维氏硬度仪测试标本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 gf力加载50 s、维持12 s的标准操作方法进行硬度值测定,每一个区域选取5个有效显微硬度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为该区域的硬度值。结果A、B、C 3具标本耻骨上支骨硬度值分别为(27.99±6.03)HV、(29.93±4.86)HV、(33.42±5.15)HV,耻骨下支骨硬度值分别为(33.99±3.10)HV、(37.95±5.39)HV、(36.19±3.87)HV,3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上支=9.540、F下支=12.890,P值均<0.01)。3具标本耻骨下支骨硬度值均高于上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3.432、tB=4.280、tC=3.874,P值均<0.01)。结论人体耻骨下支显微骨硬度高于耻骨上支。这一耻骨显微骨硬度分布特征的首次发现,可辅助阐释耻骨支骨折的损伤机制,为研发符合该部位骨硬度特点的内固定物,及相关生物力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为ChiCTR-TNC-17010818。
刘国彬殷兵王建朝李升张晓娟吴卫卫胡祖圣刘雅克张英泽
关键词:耻骨生物力学
人体距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人体距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自河北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标本库中,纳入年龄>40岁、既往身体健康、无慢性病史的新鲜冰冻尸体标本3具,取其右侧距骨。以距骨颈基底部为界将距骨分为距骨头颈和距骨体两部分,并将距骨头颈部纵向平分为内、外两部分,将距骨体分别沿横向和纵向平分为前、后两部分和内、外两部分。用慢速锯沿距骨长轴进行切割,将骨骼制成若干厚3mm的骨组织切片,并用砂纸打磨。应用维氏方法测量骨切片骨皮质和骨松质不同区域的硬度值。采用50g力加载50s、维持12s标准操作方法测定,同一区域选取5个有效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作为该部位的硬度值。结果本研究共制备18个骨组织切片,测量180个位点。三具标本距骨总体骨硬度为(36.70±5.77)HV。距骨头颈部硬度为(37.68±5.22)HV,距骨体硬度为(36.20±5.99)HV,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24,P>0.05);距骨头颈部内侧硬度为(38.60±5.17)HV,略高于其外侧的(36.76±5.19)HV,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6,P>0.05)。距骨体内侧硬度为(37.78±5.23)HV,高于外侧的(34.63±6.32)H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1,P<0.01);距骨体前、后两部位硬度值分别为(36.38±5.50)HV和(36.03±6.49)H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5,P>0.05)。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应用维氏硬度方法分析人体距骨维氏硬度的分布规律:距骨头颈部与体部硬度无明显差异,距骨体内侧骨硬度大于外侧,是匹配内侧的高应力的结果,符合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殷兵郭家良李升王建朝张晓娟刘雅克张英泽
关键词:距骨维氏硬度显微硬度骨骼
人体跖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人体跖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年龄>40岁(性别不限)、既往身体健康、无慢性病史的新鲜冰冻成人尸体3具,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取出全部右足,剔除软组织。用高精慢速锯于第1~5跖骨基底、跖骨干、跖骨头3个节段,垂直于其长轴进行切割,将骨骼制成若干厚3mm的试样,并用砂纸打磨。应用维氏方法测量标本跖、背、内、外侧不同区域的硬度值,在跖骨头和跖骨基底标本测量松质骨的硬度值,在跖骨干标本测量皮质骨的硬度值。采用50g力加载50s、维持12s标准操作方法测定,同一区域选取5个有效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作为该部位的硬度值。结果选取45个骨骼区域,共制备45个骨组织试样,测量900个位点。跖骨硬度分布规律基本保持一致,跖骨硬度为(36.35±7.43)HV,其中第三跖骨硬度最大为(38.95±9.01)HV;跖骨干硬度高于跖骨头和跖骨基底,分别为(40.95±6.65)、(34.86±6.68)、(33.25±6.64)H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831,P<0.01),而跖骨跖侧、背侧、内侧、外侧的硬度分别为(36.11±7.05)、(36.32±7.49)、(36.69±7.79)、(36.28±7.42)H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46,P>0.05)。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人体跖骨显微维氏硬度的分布特征;了解不同部位间的骨显微硬度差异,可帮助骨科医师在该部位骨折内固定手术中,正确选择钢板放置的位置,置钉的密度和方向等,从而获得更加合理的固定效果。本研究结果还可为未来设计硬度和弹性模量与人体生理特点更加接近的接骨板、螺钉、人工骨等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殷兵王建朝李升张晓娟刘国彬刘雅克吴卫卫付蕾张英泽
关键词:跖骨维氏硬度显微硬度骨骼
人体下腰椎显微骨硬度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人体下腰椎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三具新鲜尸体捐献者,取出L3~L5椎体后剔除软组织。按脊柱两柱理论将椎体分为椎体区和附件区,并使用高精慢速锯,于椎体区垂直上下终板切割4片,右侧附件区沿椎弓根长轴切割1片,左侧附件区沿上下关节突长轴切割(1片),将骨骼制备成若干厚约3mm的骨组织切片,并经砂纸打磨。9块椎骨共计产生54分骨组织切片(椎体区36片,附件区18片)。应用维氏方法测量骨切片不同区域骨皮质和骨松质的显微硬度值(单位:HV)。采用50g力加载50s、维持12s的标准操作方法测定,每一个区域选取5个有效硬度值,取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的硬度值。每块椎体选取11个区域,9块椎体共进行495次有效压痕实验并取得显微硬度值,观测不同部位显微骨硬度分布特征。结果:下腰椎硬度范围为20.7~48.8HV,其中皮质骨骨硬度为32.86±5.35HV,松质骨骨硬度为31.25±3.55HV;其中皮质骨平均硬度为32.11±5.17HV,附件区皮质骨平均硬度为33.46±5.43HV;椎体区松质骨平均硬度为30.41±3.07HV,附件区松质骨平均硬度为32.10±3.83HV,附件区皮质骨骨硬度/松质骨骨硬度均高于椎体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3~L5不同受试者下腰椎同一部位的骨硬度数值不同,但是部位之间的变化规律与整体一致。结论:下腰椎不同部位的显微骨硬度值存在显著差异,附件区皮质骨和松质骨骨硬度分别高于椎体区皮质骨和松质骨骨硬度。
张晓娟殷兵王建朝李升刘国彬胡祖圣吴卫卫张英泽
关键词:腰椎显微硬度生物力学
阿托伐他汀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10μ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初始剂量1片/次,1次/d,后续逐渐增加至4片/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以及眼底微动脉瘤数目。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2.22%,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底微动脉瘤数目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CAM-1、TNF-α、hs-CRP、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10和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清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且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张晓娟张洁许寅聪秦静娄萍萍周亚茹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片前列地尔注射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细胞间黏附分子-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桡骨显微骨硬度分布特征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人体桡骨显微骨硬度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与解剖结构、骨折流行病学等相关关系。方法将3个新鲜桡骨标本分为桡骨头、桡骨颈、桡骨粗隆、桡骨干1~9、桡骨远端、桡骨茎突14个部位,并垂直其长轴切取骨组织切片。于骨组织切片的前、后、内、外4个区域各选取5个测量位点,通过显微维氏硬度仪测量每个部位的显微骨硬度。结果桡骨硬度最硬部位位于桡骨干8,硬度值为(43.82±5.20)HV,硬度最小的部位位于桡骨头,硬度值为(33.30±3.60)HV。桡骨近端的硬度值为(34.15±6.48)HV,桡骨干的硬度为(42.54±5.59)HV,桡骨远端的硬度为(35.24±5.17)HV。结论桡骨最硬处位于桡骨干下段,桡骨近、远端硬度相近,都低于桡骨干。桡骨干的硬度值高于桡骨近端及桡骨远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桡骨近端与桡骨远端硬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骨前、后、内、外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骨远端骨折高发除与解剖外形和损伤机制有关外,此处硬度骤降也应视为因素之一。
吴卫卫殷兵李升刘国彬张晓娟张英泽
特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误诊1例被引量:3
2016年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以皮质醇缺乏为主要临床表现,可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代谢等多系统功能异常表现。临床工作中遇到较长期的乏力、恶心、呕吐,血压降低,皮肤色素沉着或缺失,低血钠、高血钾的患者时,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张晓娟周亚茹刘宽芝王战建
关键词: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特发性误诊皮肤色素沉着心血管系统内分泌代谢
人体下肢长骨负重关节软骨下松质骨显微硬度分布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人体下肢长骨负重关节软骨下松质骨显微硬度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3具年龄大于40岁的新鲜冰冻尸体标本,取出所有标本的右侧股骨和胫骨,分别于股骨头、股骨内髁、股骨外髁、胫骨内髁、胫骨外髁、胫骨远端距负重区关节软骨面1 cm处,垂直于下肢机械轴切下3 mm厚松质骨样本。使用维氏显微硬度测量系统测量骨组织显微硬度。比较不同标本、股骨与胫骨以及不同解剖部位软骨下松质骨的显微硬度差异,分析3具标本不同解剖部位软骨下松质骨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结果共制成18个标本,行180次显微硬度测量。3具标本的下肢长骨负重关节软骨下松质骨的总体显微硬度值为20.3~47.3(36.0±5.7)HV,3具标本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0,P=0.094)。股骨软骨下松质骨显微硬度小于胫骨,分别为(32.5±4.9)HV、(39.4±4.3)H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2,P<0.001)。股骨头软骨下松质骨显微硬度为(32.9±4.6)HV,股骨内髁(35.1±3.9)HV、股骨外髁(29.7±4.7)HV、胫骨内髁(40.8±4.0)HV、胫骨外髁(36.8±4.2)HV、胫骨远端(40.7±3.6)H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28,P<0.001),其中股骨外髁显微硬度最低,胫骨内髁显微硬度最高,内髁均高于外髁。3具标本不同解剖部位软骨下骨的显微硬度分布规律相似。结论人体下肢长骨负重关节软骨下松质骨的显微硬度存在较大差异,胫骨软骨下松质骨显微硬度高于股骨,膝关节内侧间室硬度大于外侧间室。
王建朝张晓娟殷兵李升刘国彬陈伟张英泽
关键词:软骨下骨生物力学显微硬度下肢长骨
构建骨科物理学体系推动骨科创新进展
2022年
物理学在医学实践的长期应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医学物理学这一交叉融合学科。物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在骨科损伤和疾病的诊治、预防中同样有着广泛深刻的应用。进一步推动骨科与物理学的交叉融合,构建骨科物理学体系,用物理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解释、解决骨科临床和研究中的问题,有助于提高研究水平和质量,以进一步促进对骨与软组织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促进骨科伤患致伤原因、致病机制的研究,促进精准微创诊疗技术的创新,促进骨科疾病诊治、预防能力的提高。
陈伟邢欣王娟朱燕宾张晓娟张英泽
关键词:物理学学科
人体下颈椎显微骨硬度体外测量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人体下颈椎C3~C7椎骨显微骨硬度的分布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具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分别为62岁男性(标本A)、45岁女性(标本B)、58岁男性(标本C),由河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取其下颈椎C3~C7段脊柱,剔除附着软组织.每个椎骨分为椎体区和附件区两部分,使用高精慢速锯分别经椎体中部垂直于椎体上下终板、右侧椎弓根长轴、左侧上下关节突长轴切割3 mm厚骨切片各1片,并用砂纸打磨,15块椎骨共制成45片骨切片.应用维氏显微硬度测量仪测量骨组织切片不同区域皮质骨和松质骨的显微硬度值,每一个区域选取5个有效显微骨硬度值,全体有效值的平均值作为该区域的硬度值.结果15块椎骨共计获得825个有效显微骨硬度测量值.C3~C7总体骨硬度值为11.10~47.80 HV,其中皮质骨为(26.04±4.84)HV、松质骨为(22.92±4.78)HV.椎体区皮质骨硬度值为(25.46±4.86)HV、松质骨硬度值为(21.10±4.97)HV,附件区皮质骨硬度值为(26.50±4.78)HV、松质骨硬度值为(24.75±3.80)HV,附件区高于椎体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0、4.978,P值均<0.05).3具尸体标本各自的下颈椎在不同部位的骨显微硬度值不同,但椎体区的皮质骨与松质骨骨硬度值均低于附件标本的皮质骨与松质骨骨硬度,其中松质骨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A=4.316、tB=2.364、tC=2.107,P值均<0.05);而皮质骨中,仅标本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8,P<0.05).C3~C7各椎骨不同部位的硬度值分布规律与总体一致:椎体区的骨硬度值均低于附件区;其中C3、C5、C6、C7松质骨的骨硬度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附件分区中,上关节突皮质骨骨硬度低于椎弓根、椎板、横突、下关节突皮质骨骨硬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590,P<0.05);椎体分区中,下终板皮质骨骨硬度高于上终板和外周终板皮质骨骨硬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365,P<0.05).结论下颈椎椎骨�
张晓娟李升李升殷兵王建朝付蕾殷兵
关键词:颈椎下颈椎维氏硬度显微硬度生物力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