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致飞

作品数:34 被引量:123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病毒
  • 12篇基因
  • 11篇基因型
  • 9篇麻疹
  • 8篇疫苗
  • 7篇抗体
  • 7篇病原学
  • 6篇风疹
  • 5篇腮腺炎
  • 5篇流行性
  • 5篇麻疹病
  • 5篇麻疹病毒
  • 5篇抗体水平
  • 5篇脊髓灰质炎
  • 5篇肝炎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肝炎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流行性腮腺炎

机构

  • 34篇福建省疾病预...
  • 16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福建省立医院
  • 1篇南安市疾病预...
  • 1篇晋江市疾病预...
  • 1篇莆田市疾病预...
  • 1篇漳州市疾病预...

作者

  • 34篇陈致飞
  • 31篇杨秀惠
  • 25篇李东
  • 21篇周勇
  • 11篇潘伟毅
  • 6篇张红榕
  • 5篇黄丽芳
  • 3篇何爱华
  • 3篇吴瑞红
  • 3篇陈俊磊
  • 3篇王琴
  • 2篇林光灿
  • 2篇林志强
  • 1篇陈丹红
  • 1篇严冬梅
  • 1篇王东艳
  • 1篇祝双利
  • 1篇吴生根
  • 1篇郑奎城
  • 1篇梁晓峰

传媒

  • 10篇海峡预防医学...
  • 7篇中国疫苗和免...
  • 5篇病毒学报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福建省2013年乙型肝炎病毒高流行区育龄期妇女感染状况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了解育龄期妇女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基因分布特点。方法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原则,抽取泉州乙肝高流行区15~59岁育龄期妇女1 859人,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标本采集检测。结果检测1 859份血清标本,其中HBsAg、抗-HBs、HBe Ag、抗-HBe、抗-HBc阳性率分别为9.6%、65.8%、17.3%、63.7%、7.2%。HBsAg单阳性占8.0%,HBsAg、HBe Ag双阳性占7.4%;HBsAg阳性率沿海高于内地(P<0.05);15岁~组明显低于30岁~、40岁~组;医务人员及公共服务人员较低,干部较高。自诉接种过Hep B疫苗的占28.2%,免疫失败率为7.1%。接种Hep B疫苗的育龄期妇女HBsAb阳性率(73.1%)明显高于无免疫接种(60.3%)。179例HBsAg阳性血标本HBV-DNA载量阳性72例,其中载量>106拷贝/m L占16.8%。对HBV-DNA载量阳性进行基因分型,其中B型占66.7%,C型25.0%,D型1.4%,B/C混合型1.4%,基因未定型5.6%,未见A、E、F型。南安与晋江相比,B型占多数,C型较少。结论福建省乙肝高流行区育龄期妇女HBsAg携带率处于较高水平,小年龄组HBsAg携带较低,基因型以B型为主,Hep B疫苗接种预防效果显著,仍需继续落实HBV母婴阻断干预措施。
张苏晗杨秀惠陈致飞李东黄丽芳陈俊磊潘伟毅郑凝旋张红榕周勇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育龄期妇女乙肝表面抗原HBV-DNA载量基因型
福建省2015—2020年风疹病原学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通过福建省风疹病毒(RV)分子流行病学监测,了解RV基因型及基因特征,探索其变异变迁规律。方法依托国家疾控信息系统收集福建省风疹病例资料,分析其流行情况;收集福建省风疹网络实验室2015—2017年RV分离株信息及2018—2020年实验室风疹病例咽拭子标本,并对分离病毒基因测序。通过WHO推荐的13个RV基因型参考株靶基因序列进行鉴别,结合GenBank数据库的国内外流行1E、2B基因型RV株进行亲缘性分析。结果福建省2015—2020年共报告风疹2341例,年均发病率0.99/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发病率降至历史低值(0.13/10万,53例)。福建省2015—2017年分离69例疑似病例标本得到RV株13株,均为2B基因型;2018—2020年分离1417份风疹病例标本获得RV株480株,选择代表性毒株188株测序分析,其中1E基因型占93.1%(175株)、2B基因型占6.9%(13株)。26株2B基因型RV分离株均属于Cluster1分支;2018—2020年选取的175株1E基因型中,除平潭综合实验区外福建省9个设区市均有检出,均属于L5分支。亲缘性分析显示,1E基因型福建株与日本RV毒株(YoKohama.JPN/33.18、Lbaraki.JPN/8.20;GenBank号:LC422829、LC528258)、中国香港RV毒株(Hong Kong.CNA/11.19;GenBank号:MK803495)均位于L5分支,分支毒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7%~99.8%和99.2%~99.6%;与2009年福建流行株(L1分支)不同源(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4.6%~97.4%、86.1%~93.5%)。结论福建省2015—2017年未监测到1E基因型RV,主要流行2B基因型,2018—2020年1E基因型成为流行基因型。
张苏晗陈致飞杨秀惠李东郑凝旋
关键词:病原学疾病控制
福建省2005—201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分析福建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数据,防范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病例的输入。方法对福建省10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全省共报告AFP病例1 47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41/10万。各地市每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2.1∶1,<5岁占74.6%;OPV免疫≥3次占88.6%,占比逐年提高,未按程序免疫占2.3%。以省为单位,每年AFP监测系统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和WHO的要求;个别地市的AFP病例监测指标未达标。结论应继续坚持免疫与监测相结合的策略,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质量,及时发现高危病例和输入野病毒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维持无脊灰状态。
吴瑞红林志强萧剑雄陈致飞黄丽芳林光灿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
福建省健康人群A群和C群流脑抗体水平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健康人群A群和C群流脑抗体水平,为有效防控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分层随机抽样法采集15个年龄组健康人群1557人的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群和C群抗体水平。结果A群流脑抗体阳性率为88.3%,平均浓度为6.35μg/ml;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为50.7%,平均浓度为1.89μg/ml;不同年龄组A群、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及平均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群、C群流脑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最高均为6~11岁组,阳性率分别为97.3%和88.5%,抗体浓度分别为15.55μg/ml和8.12μg/ml;不同免疫剂次儿童的A群、C群抗体阳性率及平均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剂次多者其抗体平均浓度也较高,两群抗体阳性率均随免疫剂次增加而增高。结论福建省健康人群中A群流脑抗体水平维持在较高水平,C群相对较低。应进一步加强脑膜炎球菌疫苗免疫效果研究。
王琴杨秀惠陈致飞张海荣陈俊磊林志强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水平脑膜炎球菌疫苗
福建省2012~2014年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了解2012~2014年福建省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的变化。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2~2014年福建省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使用Vero/h SLAM细胞对疑似麻疹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扩增麻疹病毒核蛋白N基因羧基末端450核苷酸片段,测序获得序列后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 2012~2014年福建省共报告548例麻疹病例,包括1起麻疹爆发和1例麻疹疫苗相关病例。共获得64株麻疹病毒N基因羧基末端片段,经基因型鉴定1例为疫苗株A型,63例为野毒株H1a亚型。野病毒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1%~99.4%,在遗传图谱上分化成两个分支Lineage 1和Lineage 2,两支系之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6.7%~99.0%,氨基酸同源性为96.5%~99.1%。Lineage 1毒株主要分布于2012和2014年,Lineage 2毒株主要分布于2013年,同一年份存在两个分支病毒的同时传播。福建省与同时期中国地区麻疹流行株在N基因羧基末端核苷酸片段上有高度同源性。结论福建省流行的麻疹病毒基因型为H_(1a)亚型,并存在多地区两条麻疹病毒传播链交替流行的趋势。
陈致飞郑凝旋何爱华张苏晗杨秀惠
关键词:麻疹病毒核蛋白基因基因变异
福建省慢性HBV感染者HBV基因S区、基本核心启动子区和前C区基因变异特征分析
2018年
为研究福建省慢性HBV感染者HBV基因多样性及变异规律,了解该人群HBV-DNA的病毒学特征。收集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标本,通过巢式PCR法扩增其HBV基因序列,比对NCBI数据库中标准基因型序列,分析HBV基因S区,基本核心启动子区(BCP)及前C区的序列变异情况,并对这些变异可能造成的病毒抗原表达,疫苗逃逸,患者病症改变等情况进行探讨。最终成功扩增82例HBV全长基因序列,其中B基因型56例,C基因型26例。基因组特定功能区序列分析发现慢性HBV感染者HBV基因在S区(23.2%)、BCP区(61.0%)和前C区(29.3%)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主蛋白(HBsAg)主要抗原决定簇a决定簇45.8%位点出现了变异,这些变异位点中包括与肝炎重症化及免疫逃逸密切相关的位点(aa126、aa129、aa145等)。位点G1896A(19.5%),G1764A(11.0%)和A1762T(9.8%)依然是BCP/前C区的主要突变位点。而位点A1752G(25.6%)高突变率的出现在BCP区应引起关注。此外位点G1764A(χ2=5.742,P=0.030)、A1896G(χ2=14.392,P=0.000)以及A1762T/G1764A(χ2=7.289,P=0.012)的突变更容易发生在HBeAg阴性的样品中;而位点A1846T(χ2=11.882,P=0.003)、A1762T(χ2=6.561,P=0.038)和A1896G(χ2=6.958,P=0.030)的突变与HBV-DNA的病毒载量存在一定相关性。总之,福建省慢性HBV感染者在HBV不同基因功能区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一些与HBeAg表达情况、HBV-DNA载量、疫苗免疫逃避及肝细胞癌发生具有相关联的变异位点已经出现,BCP区A1752G位点的高频率出现应值得关注,对于这些变异位点的患者应加强监测。
李东杨秀惠陈致飞张苏晗郑凝旋潘伟毅周勇周勇
关键词:基因变异前C区
福建省2017-2019年出生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首剂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和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首剂乙型肝炎疫苗(First dose of hepatitis B vaccine,HepB1)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在福建省2个市6家医院选取2017-2019年出生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开展HepB1接种问卷调查,分析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HepB1接种率分别为95.34%(307/322)、99.00%(298/301),及时接种率分别为86.02%(277/322)、95.02%(286/3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早产儿HepB1接种率低;出生体重大(≥1.50kg vs<1.50kg)、乙型肝炎监测点的低出生体重儿HepB1及时接种率高。结论福建省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HepB1接种率高而及时接种率偏低,该人群HepB接种存在误区。应加强HepB接种知识培训和宣传,提高该人群HepB1及时接种率。
黄丽芳周勇吴瑞红张海荣陈致飞黄蓝青汤章彬郑琳陈文芳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2018年福建省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的病原学鉴定及基因特征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对2018年福建省漳州市1起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暴发疫情进行病原学鉴定,分析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的基因型特征。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RT-PCR对该起暴发中疑似流腮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MuV分离和型别鉴定;应用序列分析软件分析MuV分离株的SH和HN基因特征。结果从该起暴发的17例疑似流腮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获得5株MuV毒株基因序列。这5株MuV分离株同属于F基因型,与中国其他省份F基因型毒株、疫苗株(Jeryl-Lynn和S79)相比,在SH基因上分别存在2个、12个氨基酸位点差异,在HN基因上分别存在4个、29个氨基酸位点差异。分离株464位点的变异导致在464-466位上增加1个N-糖基化位点,位点121、122、123、279、287、336、356和442的变异发生在HN基因已知抗原的相关位点上。分离株在HN基因上出现3个新变异位点(M58T、S271F和I435M)。结论该起流腮暴发疫情是由F基因型MuV引起的,且该F基因型MuV可能出现了新变异。
李东陈致飞陈丹红潘伟毅周勇张海荣张苏晗郑凝旋杨秀惠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病毒HN基因
2015年福建省莆田市G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
2020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莆田市2015年G基因型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MuV)全基因组序列特征。方法选择福建省莆田市2015年分离得到的2株腮腺炎流行株进行研究,命名为MuV15-01和MuV15-23。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分离株全基因组进行扩增,并对产物进行测序拼接,结合GenBank下载的不同基因型腮腺炎参考株及现有疫苗株序列比对分析分离株基因序列遗传差异及抗原位点变异情况。结果福建省莆田市MuV分离株基因全长15384个核苷酸,与其它基因型毒株相比,全基因组核苷酸差异在3.7%~6.0%之间,其中与A基因型(疫苗株)的遗传差异最大,与N和B基因型的遗传差异最小;在基因组编码7种病毒蛋白核苷酸序列上,SH基因变异最大,M和L基因最为保守;在N基因和HN基因已知抗原相关位点上分别存在7和11个氨基酸位点变异;相比于疫苗株福建分离株在HN基因的464位点上多增加了一个N-糖基化位点。结论现流行于福建省莆田市的G基因型MuV与腮腺炎其他基因型及疫苗株之间在全基因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提示需要进一步加强腮腺炎流行株与疫苗株之间的遗传差异性监测,为更好的腮腺炎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张海荣潘伟毅杨秀惠陈致飞周勇李东
关键词:腮腺炎病毒全基因组
福建省2015年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福建省2015年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病原学特征及基因变异情况。方法通过Vero/Slam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小疏水蛋白基因片段进行病毒鉴定;应用序列分析软件对病毒基因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成功分离到9株腮腺炎病毒,均属于G基因型。9株分离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0%-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0%-100%;与国内其他省流行的F基因型代表株核苷酸与氨基酸差异均〉13.0%;与疫苗株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平均差异分别为15.3%和34.5%;同2003年流行于英国的G2亚型病毒代表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96.8-97.2%)。腮腺炎病毒分离株SH基因的核苷酸存在8个特异性突变位点,其中CNT68、ANT199、TNT271是新发现的突变位点;部分氨基酸保守位点也发生了变化。结论此起暴发是由G基因型腮腺炎病毒引起的。
李东杨秀惠陈致飞张苏晗郑凝旋张红榕周勇
关键词:腮腺炎病毒基因型基因特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