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佳诺

作品数:23 被引量:184H指数:7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针灸
  • 6篇电针
  • 6篇针刺
  • 6篇脊髓
  • 6篇脊髓损伤
  • 5篇针灸治疗
  • 5篇灸治
  • 4篇信号
  • 4篇信号通路
  • 4篇中风
  • 4篇中风后
  • 4篇通路
  • 3篇失禁
  • 3篇尿失禁
  • 2篇选穴
  • 2篇选穴规律
  • 2篇中风后足内翻
  • 2篇透刺
  • 2篇透刺治疗
  • 2篇足内翻

机构

  • 23篇黑龙江中医药...
  • 13篇黑龙江中医药...
  • 6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鸡西矿业集团...

作者

  • 23篇李佳诺
  • 20篇孙忠人
  • 13篇尹洪娜
  • 13篇曾祥新
  • 3篇吕晓琳
  • 3篇郭玉怀
  • 2篇孙琦
  • 2篇李全
  • 2篇刘凌宇
  • 1篇马静雯
  • 1篇岳金换
  • 1篇刘慧慧
  • 1篇杨添淞
  • 1篇王迪
  • 1篇李全
  • 1篇崔扬

传媒

  • 6篇针灸临床杂志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山东中医杂志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7
  • 8篇201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iteSpace探讨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研究热点和趋势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通过CiteSpace分析针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方法:以CNKI中文数据中建库至2021年1月文献作为资料来源,将其数据导入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合作网络、关键词聚类、关键词共现等分析方法研究作者、机构、时间曲线、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结果:截止2021年1月,检索到针灸治疗CFS相关文献546篇,筛选后纳入493篇。作者可视化分析显示文献被引频次≥7次的共4位,发文量≥13篇的共10位。研究机构可视化分析显示发文频次≥5次的共10个,发文量≥45篇的共5个。针灸治疗CFS的主要研究热点包括CFS、针刺、艾灸、应激、免疫机制。自建库以来前10位爆发关键词分别为CF、拔罐、实验研究、电针、应激、随机对照试验、穴位埋线、灸法、腹针、改良长蛇灸。结论:主要研究趋势治疗方法为艾灸与腹针疗法,穴位为孙氏腹针、靳三针,病因病机为脑肠轴、肠道菌群、HPA轴等,共病为焦虑抑郁共病,同时缺少针灸防治CFS的相关研究。针灸治疗CFS的研究数据丰富、治疗方法多样、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比重平衡,但研究机构及研究者沟通交流较少。
曾祥新陶然刘慧慧杨添淞吕晓琳李佳诺韩名媛祁美慧吴月妮孙芳瑞孙忠人
关键词:针灸慢性疲劳综合征CITESPACE
针灸治疗青光眼的选穴规律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总结近15年针灸治疗青光眼的选穴规律。方法笔者通过检索CNKI 2000年至今的关于针灸治疗青光眼的相关文献,对其中的选穴、配穴以及归经进行了统计、归纳和分析,并对其中规律进行了总结和讨论。结果本研究中青光眼涉及11条经脉,5个奇穴和2个特定穴,其中每条经脉的选穴个数占本经穴位数量比例最大为肝经(21.4%),其次为脾经(14.3%);胆经(11.4%);心包经(11.1%),通过数量统计得出治疗青光眼的所有经脉以及奇穴、特定穴的主穴总频数为117次,配穴总频数为39次,主配穴总频数为156次,其中奇穴的主穴频数占所有经脉以及奇穴、特定穴主穴总频数百分比最高(27.4%),其次为膀胱经(18.8%);胆经经(15.4%);胃经(10.3%),肝经的配穴频数占所有经脉配穴总数百分比最高为(20.5%),其次脾经(15.4)、奇穴、胆经、大肠经(均为12.8%),主配穴频数占所穴位总数百分比以奇穴(23.7%)位列第一,第二是胆经(14.7%),第三是膀胱经(14.1%),第四是肝经(12.2%)。共统计主穴23个,配穴15个,其中主穴使用频次最高的前三个依次分别为:睛明穴17次(14.5%);球后穴14次(12.0%);太阳穴13次(11.1%)。配穴使用频次较高者为:合谷穴和太冲穴5次(12.8%);足三里、风池、三阴交、太阳穴均4次(10.2%),主配穴总频次前五名为:睛明穴和太阳穴均为17次(11.0%),风池15次(9.6%),球后穴11次(9.0%),合谷12次(7.7%),太冲穴11次,(7.1%)。结论选穴最多的是奇穴,膀胱经次之,睛明穴为运用频次最高腧穴其次为球后穴和太阳穴,一般遵局部取穴,辩证取穴和特定穴的选穴规律。
曾祥新孙忠人吕晓琳尹洪娜孙琦王迪李佳诺
关键词:青光眼针灸选穴规律
针灸治疗压疮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本文综述了针灸治疗压疮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临床研究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艾灸、电针、火针、针刺或相互配合共同治疗。实验研究目的以探究电针、火针、艾灸治疗压疮的作用机制和疗效为主。临床和实验研究均证实针灸治疗压疮疗效确切,并以围刺和傍刺的针刺手法为主,以悬起灸的艾灸方式最常用。
曾祥新孙忠人李佳诺张秦宏岳金换
关键词:针灸压疮
基于Cite Space探讨针灸治疗尿失禁研究趋势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通过Cite Space分析针灸治疗尿失禁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方法:以CNKI中文数据库作为资料来源,检索针灸治疗尿失禁相关文献,将数据导入Cite 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合作网络、关键词聚类、关键词共现等分析方法研究作者、机构、时间曲线、研究热点及未来趋势分析。结果:截至2021年1月,检索到针灸治疗尿失禁相关文献622篇,筛选后纳入433篇。作者可视化分析显示文献被引频次≥18次的共3位,发文量≥5篇的共8位。研究机构可视化分析显示发文频次≥4次的共10个,发文量≥19篇的共5个。针灸治疗尿失禁的主要研究热点包括尿失禁、针灸、压力性尿失禁、温针灸、电针、针灸疗法、尿动力学、中医、穴位、中风后尿失禁。自建库以来,前8位爆发关键词分别为尿动力学参数、穴位、中医、温针灸治疗、三阴交、针灸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混合型尿失禁。结论:针灸治疗尿失禁相关研究处于瓶颈期,需要拓展相关研究思路。近5年文献以临床观察及文献研究为主,研究趋势为相关基础研究,研究热点为混合性尿失禁。
曾祥新尹洪娜陶然吕晓琳崔扬孙晓蓓刘少鹏李佳诺孙芳瑞孙忠人
关键词:尿失禁针灸数据挖掘
高维滨电眼针及滞动针法治疗眼病临床经验介绍被引量:2
2022年
介绍高维滨运用电眼针疗法及滞动针法治疗眼病经验。电眼针及滞动针法治疗眼病的适应证包括眼外肌麻痹和视力障碍。高教授在眼肌眼球附着处另立新穴,提出上明、内明、下明、外明、提睑5个经验穴;根据不同病变眼肌进行取穴。治疗眼病常筋脉同调,以内明、上明、下明、球后为主穴,以风池、供血为配穴,注重滞动针法和电针(频率50 Hz密波)疗法的应用。
刘少鹏尹洪娜韩名媛孙晓蓓吕晓琳曾祥新李佳诺孙忠人
关键词:眼病电针名医经验
近五年针灸防治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21年
尿潴留是肛肠疾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52%,以排尿困难,排尿不畅,小便量少或仅点滴排尿为主要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术后疾病的恢复。针灸因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通过总结近5年相关文献,包括针刺、电针、艾灸、耳针、穴位贴敷等方面,探析针灸防治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并提出不足,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刘少鹏尹洪娜孙晓蓓韩名媛吕晓琳李佳诺孙忠人
关键词: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针灸
夹脊电针法对脊髓损伤大鼠相关因素影响的实验研究进展
2016年
查阅近10年来夹脊电针法治疗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实验研究的文献,从染色法、评分法、神经电生理、聚合酶链式反应、蛋白印迹法等方面对其疗效进行评价。认为夹脊电针法治疗脊髓损伤具有穴位和电刺激双重功效,电针的作用机制主要为减轻继发性损伤、促进轴突生长,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参考文献26篇。
李佳诺孙忠人郭玉怀孙琦曾祥新
关键词:脊髓损伤夹脊穴电针
针灸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进展
2023年
骨髓抑制是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常见毒性反应,而针灸对该疾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笔者收集整理近十年针灸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实验研究,从DNA修复、造血微环境及Notch信号通路3个角度出发,归纳和探讨针灸改善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相关作用机制,认为目前针灸对化疗后造血干细胞衰老相关通道的调节机制研究尚少,相关神经调控机制也尚处于初级研究阶段,且针灸对相关调控因子(如细胞黏附分子等)的调节作用也有待进一步明确,以期为今后临床和科研提供新的参考和借鉴。
孙晓蓓尹洪娜孙忠人李佳诺
关键词:针灸骨髓抑制DNA修复造血微环境NOTCH信号通路
中风后足内翻的针灸治疗概述被引量:4
2016年
关于足内翻的治疗,中医常选用针刺或针刺配合疗法,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取得了广泛的认可,现将针刺足内翻的相关机制从选穴、针法、针刺配合康复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
尹洪娜李佳诺孙忠人曾祥新
关键词:中风足内翻针刺疗法康复治疗
针刺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相关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9年
目前针刺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多以继发性损伤为主,包括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抑制线粒体功能障碍及氧化应激反应,促进神经元再生修复,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调节细胞凋亡、焦亡、自噬、程序性坏死等相关信号通路,文章将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机制研究进行总结汇报,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坚实、合理化的理论支持。
孙忠人李佳诺尹洪娜曾祥新李全李竹馨
关键词:脊髓损伤针刺信号通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