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脊柱
  • 1篇腰椎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学
  • 1篇韧带
  • 1篇韧带重建
  • 1篇软骨
  • 1篇软骨终板
  • 1篇生物力学
  • 1篇手术
  • 1篇速康
  • 1篇退行性
  • 1篇退行性变
  • 1篇前交叉韧带
  • 1篇前交叉韧带重...
  • 1篇终板
  • 1篇椎间盘
  • 1篇椎间盘退行性...
  • 1篇组织学
  • 1篇组织学特征

机构

  • 6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6篇孙毅
  • 3篇闫景龙
  • 2篇吕松岑
  • 1篇祖佳宁
  • 1篇潘海乐
  • 1篇梁彦超
  • 1篇马欣楠
  • 1篇周磊
  • 1篇张翼飞
  • 1篇王昕
  • 1篇武峰

传媒

  • 2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快速康复理念在高龄患者脊柱手术的应用
目的:老年脊柱手术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具有较高的合并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针对影响患者术中死亡及术后康复的因素,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颈椎后路棘突悬吊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62例70岁以上老年患者随机...
周磊刘晓奇孙毅闫景龙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老年患者脊柱手术
成人腰椎软骨终板的组织学特征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腰椎软骨终板组织学特征。方法选取18具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死亡原因为车祸伤或意外,无腰椎外伤和糖尿病。从8个不同区域取材,制备软骨终板样本,利用高敏感测高仪测量软骨终板厚度,通过显微镜观察经HE染色后终板的组织学特征。结果不同区域软骨终板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终板厚度为0.696~1.045 mm,后区下部终板最厚,中央区上部最薄。HE染色结果显示,软骨终板的细胞密度比髓核和纤维环的细胞密度高,软骨终板中央区和侧区的胶原纤维分别比髓核和纤维环组织中的胶原纤维更加紧密。结论腰椎不同区域软骨终板厚度不同,其组织学特征与椎间盘的营养供应相关。
孙毅梁彦超武峰蒋安龙闫景龙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组织学
miR-187-5p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调控作用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利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分化模型,探讨miR-187-5p在成骨分化中的表达趋势及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切除雌性小鼠双侧卵巢构建小鼠骨质疏松模型;应用qRT-PCR技术检测组织和细胞中miR-187-5p的表达;应用基因转染技术观察过表达或敲减miR-187-5p对BMSCs向成骨分化的影响;应用茜素红和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BMSCs中矿化结节的数量和矿化区域的染色面积。结果qRT-PCR结果显示miR-187-5p在骨质疏松模型小鼠的骨组织及BMSCs中均表达下降。过表达miR-187-5p可提高ALP、Collagen-1、Runx2、BMP4、OCN和OPN等成骨分化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促进BMSCs向成骨分化;而敲减miR-187-5p降低ALP等成骨分化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抑制BMSCs向成骨分化。在体实验同样证实,过表达miR-187-5p可以显著促进骨质疏松小鼠BMSCs向成骨分化,改善小鼠的骨质疏松表型。结论过表达miR-187-5p促进BMSCs向成骨分化,敲减miR-187-5p抑制BMSCs向成骨分化。
孙毅张翼飞李娜王晓岩祖佳宁闫景龙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脊柱后凸畸形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脊柱向后异常凸出,使脊柱本身及其附属组织解剖形态改变的一种疾患,常导致患者无法直立行走,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生活。因此,治疗不仅仅是改善患者外观,更重要的是恢复人体的生理功能和劳动能力。该文分别从病因学、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总结脊柱后凸畸形的研究进展,以期进一步规范化诊疗此疾病。
张翼飞孙毅潘海乐
关键词:脊柱后凸畸形驼背
腰椎椎体终板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随着社会老龄化群体的日趋增多,慢性下腰痛是最常见的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骨骼肌疾病。近年来脊柱椎间融合术广泛应用于椎间盘性腰痛患者的治疗,但在手术中是否保留要腰椎椎体终板成为近些年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该文详细介绍了腰椎椎体终板的解剖结构、营养环境、生物力学特性以及椎体间界面融合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优缺点。
孙毅吕松岑
关键词:生物力学营养学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保留与不保留胫骨残端的Meta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对比分析关节镜下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保留残端与不保留残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2015年2月收录在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的临床研究,检索语种为中文、英文。纳入的随机或半随机的临床对照试验为关节镜下ACL重建保留与不保留残端的临床效果比较,由两名工作人员分别提取数据、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STATA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共包含1192例患者。两种术式在Lachman试验[RR=1.07,95%CI=0.99~1.16,P=0.07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轴移试验[RR=1.10,95%CI=1.01~1.19,P=0.024]、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KT-2000评分和Lysholm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关节镜下重建ACL保留残端有利于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孙毅马欣楠王昕吕松岑
关键词:关节镜前交叉韧带META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