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爱华

作品数:23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细胞
  • 14篇白血
  • 14篇白血病
  • 8篇急性
  • 7篇粒细胞
  • 6篇伊马替尼
  • 6篇慢性
  • 5篇血液系统
  • 5篇肿瘤
  • 5篇粒细胞白血病
  • 5篇疗效
  • 4篇血液
  • 4篇淋巴
  • 4篇慢性粒细胞
  • 4篇急性白血
  • 4篇急性白血病
  • 4篇恶性
  • 3篇血小板
  • 3篇血液系统恶性...
  • 3篇临床疗效

机构

  • 2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上海血液学研...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常熟市第一人...
  • 1篇哈尔滨血液病...
  • 1篇龙岩市第二医...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 1篇福建省龙岩市...

作者

  • 23篇王爱华
  • 19篇沈志祥
  • 14篇李军民
  • 7篇陈钰
  • 6篇陈颖
  • 5篇曾晓颖
  • 4篇陈瑜
  • 4篇游建华
  • 4篇周励
  • 3篇沈杨
  • 3篇胡炯
  • 3篇谢永欣
  • 2篇陈秋生
  • 2篇陈雪瑜
  • 2篇吴文
  • 2篇陈丽
  • 2篇王焰
  • 2篇陈竺
  • 2篇陈赛娟
  • 2篇王黎

传媒

  • 6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老年医学与保...
  • 2篇诊断学理论与...
  • 2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肿瘤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抗癌协会...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10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FLAG方案治疗复发和难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病例与方法采用FLAG治疗的为复发和难治性的18~60岁的AML患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除外。同时选择既往采用非FLAG治疗的患者作为历史对照组。FLAG方案,即:氟达拉滨30mg/m^2,d1~d5,Ara-C 2g,d1~d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 kg d0直到白细胞恢复超过>1.5×10~9/L。结果FLAG治疗组患者21例完全缓解(CR),CR率为53.85%;对照组患者8例完全缓解,CR率为24.24%;FLAG治疗组患者CR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0~17个月),中位OS为6个月(0~17个月)。21例CR的患者随访PFS,中位PFS为10个月(4~17个月)。结论FLAG方案是复发、难治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治疗的较好选择。
赵朴陈瑜王爱华王焰陈颖陈秋生李军民沈志祥
关键词:复发难治氟达拉滨
奈西雅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化疗药物所致胃肠反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观察奈西雅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治疗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30例和对照组另 39例化疗者 ,分别注射奈西雅和呕必停 ,观察化疗后 3天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情况变化 ,以及该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 :化疗后 18~ 2 4h ,治疗组对食欲不振的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 <0 .0 5 ) ;化疗后 18~ 2 4h ,治疗组对恶心的完全控制率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化疗后 12~ 18h和 18~ 2 4h ,治疗对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 :奈西雅是新一代 5 -HT3受体抑制剂 ,是安全、经济。
曾晓颖王爱华刘元芳陈颖沈扬沈志祥
关键词:淋巴肿瘤
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Ph染色体阳性(Ph+)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Ph+ALL患者资料。比较性别、年龄(以50岁为界)、诊断时高白细胞计数(〉30x109/L)、附加染色体异常、BCR.ABL转录本类型、伊马替尼治疗、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allo.HSCT)和治疗1个疗程获得完全缓解(cR)等因素对患者疗效和生存的影响。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72例Ph+ALL患者均为B系表达,中位年龄40.5(13~68)岁,中位随访时间为11(0.2~96)个月。伊马替尼联合化疗组38例患者的总体CR率达97.4%,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62.3%,P=0.019)。初诊时高白细胞计数和合并附加染色体异常对CR率无明显影响(P=0.392和P=-0.249);伊马替尼联合化疗组患者的2年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28.9±7.4)%和(25.0:k7.4)%,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3.4~3.4)%和(3.4~3.4)%,P=-0.000];allo.HSCT组患者4年OS率明显优于化疗组[(61.1m11.5)%对(5.6m3.1)%,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伊马替尼治疗[RP=0.413(95%CIO.237~0.721),P=-0.002]、allo.HSCT[RR=0.175(95%CIO.075~0.389),P=0.000]和治疗1个疗程获得cR[RR=0.429(95%C10.245~0.750),P=0.003]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allo.HSCT是Ph+ALL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尽早使用伊马替尼能够使患者及早获得并维持CR,减少复发,为患者接受allo—HSCT提供更多的机会;对无条件进行移植的患者,伊马替尼联合化疗能改善预后。
周励胡炯陈娟杜圣红王爱华游建华吴文沈志祥李军民
关键词:费城染色体白血病淋巴样伊马替尼预后
美罗培南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比较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 /西司他汀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的疗效。方法 :美罗培南组 2 1例 (男 11例、女 10例 ) ,美罗培南 1.0 g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静脉滴注 ,每天 2次 ,组 2 1例 (男 15例、女例 )亚胺培南 /西司他汀 1.0 g加入 5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静脉滴注 ,每天 2次。 结果 :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 /西司他汀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6.2 %和 72 % (P >0 .0 5 ) ,两组病例除少数病例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外 ,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 /西司他汀对血液系统并发感染均能取得良好疗效。
谢永欣曾晓颖陈颖王爱华陈钰李军民沈志祥
关键词:美罗培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疗效泰能抗生素
原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IPSS及染色体核型的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比较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WHO(2001)分型与FAB分型的IPSS染色体核型分析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经FAB标准确诊的原发MDS的患者重新按WHO标准分型,对2种结果的IPSS及染色体异常与各亚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按FAB分型各亚型的IPSS及染色体异常无显著性差异,按WHO分型的难治性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RCMD)与难治性贫血(RA)患者染色体异常率有统计学意义(66.6%,41.7%,P<0.01),RAEB-2高危组比例明显高于RAEB-1组(25%,0%,P<0.01)。结论:原发MDS的WHO分型与FAB分型相比,前者与预后的相关性更好。
罗晓鸿陈钰王爱华陈亚峰沈志祥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FAB分型WHO分型染色体核型
利妥昔单抗和RAD001对弥漫大B细胞株SUDHL-4和DB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利妥昔单抗、RAD001单独及联合用药对弥漫大B细胞SUDHL-4和DB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靶蛋白mTOR及该信号通路上下游分子、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分子的变化。结果:RAD001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弥漫大B细胞系SUDHL-4和DB细胞的增殖;利妥昔单抗可促进SUDHL-4和DB细胞凋亡,RAD001对SUDHL-4和DB细胞凋亡作用不明显,但可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蛋白印迹法显示,联合用药可使靶蛋白下游分子活性下降,下调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及抗凋亡蛋白,上调凋亡相关蛋白。结论:利妥昔单抗与RAD001联合用药可协同抑制弥漫大B细胞系SUDHL-4和DB细胞的生长,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促进SUDHL-4和DB细胞的凋亡。
王文方徐子真王爱华诸江李军民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RAD001MTOR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周期
伊马替尼联合白血康治疗进展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评估
目的:评估伊马替尼联合白血康(主要成分为四硫化四砷)治疗进展期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9例Ph染色体阳性的进展期CML患者进入本研究。最初3例患者接受伊马替尼400mg/d联合白血康150mg...
王爱华李军民沈志祥陈赛娟陈竺
文献传递
三氧化二砷单用或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础及临床研究
沈志祥陈国强陈赛娟陈竺王振义牛超沈杨胡炯唐纬李军民徐岚孙关林熊树民赵维莅吴文刘元昉陈钰曾晓颖陈瑜王爱华
本研究明确了三氧化二砷具有双重作用机制,低浓度(0.1~0.25mol/L)As_2O_3却可调变NB4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和CD33,表现不完全的诱导分化;高浓度(1~2μmol/L)的情况下,呈现药物浓度和作用...
关键词: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全反式维甲酸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单一头孢吡肟经验性治疗急性白血病低危粒细胞缺乏感染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回顾性评估单一头孢吡肟经验性治疗急性白血病低危粒细胞缺乏(粒缺)发热的疗效。方法: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发生低危粒缺感染的155例次入选研究,其中男95例次,女60例次,年龄19~72岁,中位年龄38岁。低危的判断标准参考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标准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所制定的12条标准,治疗方法为头孢吡肟2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每日2次,静脉点滴。结果:在入选的155例次感染事件中,128例次(82.6%)临床好转,27例次(17.4%)临床无好转,没有患者发生死亡。41例患者(26.4%)可获得细菌学资料,共检出52例次。检出的菌株中革兰阳性菌为20例次(38.5%),革兰阴性菌为32例次(61.5%)。在这41例患者中,35例(85.4%)获得痊愈,6例(14.6%)评判为无效,3例菌血症患者分别在治疗11、13和14d后症状、体征完全正常,细菌培养转阴。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单一头孢吡肟经验性治疗急性白血病低危粒缺感染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沈杨杨晨敏游建华王爱华李军民陈钰沈志祥
关键词:头孢吡肟低危
氟康唑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伴发真菌感染
2003年
李永辉曾晓颖姚宇红王爱华沈志祥
关键词:氟康唑血液系统疾病真菌感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