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晓颖

作品数:100 被引量:329H指数:8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肿瘤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5篇白血
  • 45篇白血病
  • 36篇细胞
  • 31篇急性
  • 22篇淋巴
  • 19篇疗效
  • 18篇恶性
  • 17篇急性白血
  • 17篇急性白血病
  • 15篇血液
  • 15篇粒细胞
  • 13篇淋巴瘤
  • 11篇粒细胞白血病
  • 11篇免疫
  • 11篇化疗
  • 10篇预后
  • 10篇肿瘤
  • 9篇疗效观察
  • 9篇慢性
  • 8篇血液系统

机构

  • 7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7篇复旦大学
  • 12篇上海第二医科...
  • 5篇上海第二医科...
  • 4篇上海血液学研...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常州市第四人...
  • 2篇贵阳中医学院...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常熟市第一人...
  • 2篇荆州市第一人...
  • 2篇上海市静安区...
  • 2篇盐城市第三人...
  • 1篇贵阳中医学院
  • 1篇昆明医学院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100篇曾晓颖
  • 71篇沈志祥
  • 34篇陈钰
  • 28篇李军民
  • 21篇李秀松
  • 15篇陈瑜
  • 15篇胡炯
  • 10篇吴文
  • 8篇张芬琴
  • 8篇李开春
  • 7篇王静文
  • 7篇陈玺
  • 6篇赵维莅
  • 6篇陈赛娟
  • 6篇周励
  • 5篇沈杨
  • 5篇吴方
  • 5篇唐曦
  • 5篇王爱华
  • 4篇王振义

传媒

  • 14篇临床血液学杂...
  • 12篇上海第二医科...
  • 7篇中华血液学杂...
  • 6篇白血病.淋巴...
  • 6篇肿瘤
  • 4篇中国新药与临...
  • 4篇老年医学与保...
  • 3篇临床内科杂志
  • 3篇白血病
  • 2篇中国乡村医生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上海医学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2篇中国抗癌协会...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临床药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上海医药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临床荟萃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5
  • 8篇2004
  • 4篇2003
  • 9篇2002
  • 15篇2001
  • 8篇2000
  • 7篇1999
  • 8篇1998
  • 6篇1997
  • 7篇1996
  • 5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碘化亚油酸及5-氟尿嘧啶酯抑制肝细胞癌生长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合成并评价碘化亚油酸(ILA)、碘化亚油酸5-氟尿嘧啶核昔偶联酯(IFU)在体内外对肝细胞癌的抑制作用。方法ILA和IFU均通过化学合成及纯化,并经’H核磁谱证实。用不同浓度的ILA、IFU、5-氟尿嘧啶(5-FU)和传统碘油分别处理两株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QGY-7703,检测72h细胞存活率,并计算50%抑制浓度(IC50)和90%抑制浓度(IC90)。经SMMC-7721肝癌细胞皮下接种成功的30只裸鼠随机分成5组:ILA组、IFU组、5-FU组、传统碘油组和二甲基亚砜(DMSO)组(对照组),并分别1次瘤内注射100ul的ILA、IFu、5-FU、传统碘油和DMSO,4周后计算抑瘤率。组间比较用t检验。结果对SMMC-7721细胞,ILA、IFU和5-FU的IC50分别为134.38μmol/L、17.55μmol/L、7.38μmol/L;IC90分别为192.88μmol/L、97.63μmol/L、大于200μmol/L。对QGY-7703细胞,ILA、IFU和5-FU的Ic50分别为109.55μmol/L、44.79μmol/L、98.06μmol/L;IC90三者均大于200μmol/L。对SMMC-7721和QGY-7703细胞,传统碘油IC50均大于400μmol/L。与DMSO对照组抑瘤率0比较,ILA组、IFU组和5-FU组的抑瘤率分别为31.90%、56.90%、31.04%,统计值t分别为2.37、4.91、2.59,P值均小于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IFU组抑瘤率高于ILA组和5-FU组,传统碘油组抑瘤率为0.87%,未见抑瘤活性。结论ILA和IFU均可在体内、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并且IFU的抑瘤作用强于ILA。
李开春曾晓颖匡春香江玉波戴兆云
关键词:肝细胞半数抑制浓度亚油酸氟尿嘧啶
妊娠期急性白血病3例临床分析
1998年
妊娠期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及治疗均较复杂。现将本院1995年3月至1996年4月收住的妊娠期AL 3例(早孕、中孕、晚孕各1例)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例1 傅××,女性,24岁,停经3月,皮肤瘀斑、乏力2月于1996年3月29日收入本院。患者曾于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1)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M_(2a)妊娠2月。给予DA方案及DHA方案各一疗程化疗。
沈志祥朱霞王纯斌曾晓颖张芬琴李秀松
关键词:妊娠期白血病
苯丁酸钠联合其他诱导分化剂治疗难治性白血病2例被引量:2
2005年
古国亚陈钰刘元昉陈瑜曾晓颖童建华胡炯陈赛娟沈志祥
关键词:白血病苯丁酸钠
氟康唑治疗血液系统疾病伴发真菌感染
2003年
李永辉曾晓颖姚宇红王爱华沈志祥
关键词:氟康唑血液系统疾病真菌感染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
1998年
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丛燕潘祖玉曾晓颖王鸿利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又称Castleman'sDisease(CD),是1种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纵隔最多,也可侵犯肺门与肺内,其他受侵的部位还有颈部、腹膜后、盆腔、腋窝以及软组织,因其临床表...
丛燕潘祖玉曾晓颖曾晓颖
关键词:淋巴结增生CD
奈西雅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化疗药物所致胃肠反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观察奈西雅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治疗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 30例和对照组另 39例化疗者 ,分别注射奈西雅和呕必停 ,观察化疗后 3天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情况变化 ,以及该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 :化疗后 18~ 2 4h ,治疗组对食欲不振的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 <0 .0 5 ) ;化疗后 18~ 2 4h ,治疗组对恶心的完全控制率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化疗后 12~ 18h和 18~ 2 4h ,治疗对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 :奈西雅是新一代 5 -HT3受体抑制剂 ,是安全、经济。
曾晓颖王爱华刘元芳陈颖沈扬沈志祥
关键词:淋巴肿瘤
原发于肠道的粒细胞肉瘤1例被引量:2
2001年
黎敏曾晓颖袁莹谢元芳杜心垿
关键词:粒细胞肉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Treg)比例的变化,初步分析其在肿瘤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CM法检测42例NHL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CD4+、CD4+CD25+Foxp3+/CD4+T细胞比例的变化,并与28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结果:NHL患者化疗前外周血中CD4+CD25+/CD4+T细胞的比例为(20.71±4.22)%,CD4+CD25+Foxp3+/CD4+T细胞的比例为(4.45±1.52)%,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P<0.01)。化疗后,NHL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4+T细胞的比例为(11.32±3.13)%,CD4+CD25+Foxp3+/CD4+T细胞的比例为(2.27±1.07)%,均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L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升高,可能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并推测与NHL患者的发病相关。
曾晓颖李开春韩韬杨博陈燕唐曦施展陈玺王静文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调节性细胞检测PERIPHERALCD4+
以尿崩症为首发表现的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
2008年
患者,女,30岁。2005年因口干、多饮、多尿,查尿相对密度明显降低,当地医院诊断为“尿崩症”,后患者出现停经、泌乳现象。当地医院查头颅MRI示下丘脑占位病变。曾服用去氨加压素治疗尿崩症,症状略好转,因经济原因服用一年余停药,症状复发。2007年1月复查MRI提示下丘脑占位病变明显增大,未予治疗。2007年3月起自觉左颈部肿大,可触及肿块,质硬,有隐痛。同时伴有吞咽稍困难。
陈玺李开春曾晓颖
关键词: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尿崩症首发表现头颅MRI症状复发去氨加压素
右丙亚胺对蒽环类抗肿瘤药心脏毒性防护研究
2009年
右丙亚胺是作用位点专一的心脏防护药物,能够有效预防蒽环类抗肿瘤药引起的心脏毒性。右丙亚胺已被广泛应用于接受蒽环类抗肿瘤药化疗的患者。临床研究表明,静脉应用右丙亚胺能够显著降低蒽环类抗肿瘤药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严重心脏意外。其不良反应非常小,患者易于耐受。到目前为止,是唯一有效地能够预防蒽环类抗肿瘤药引起的心脏毒性的药物,推荐临床使用。
李开春曾晓颖
关键词:抗肿瘤药蒽环类心脏毒性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