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党辉

作品数:13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5篇染色
  • 5篇染色体
  • 5篇急性
  • 4篇遗传学
  • 4篇粒细胞
  • 4篇骨髓
  • 4篇核型
  • 3篇异常综合征
  • 3篇早幼粒细胞
  • 3篇早幼粒细胞白...
  • 3篇增生
  • 3篇增生异常综合...
  • 3篇综合征
  • 3篇细胞遗传
  • 3篇细胞遗传学
  • 3篇粒细胞白血病
  • 3篇急性早幼粒

机构

  • 8篇北京医科大学...
  • 6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兰州医学院第...
  • 1篇郑州铁路局
  • 1篇海德堡大学

作者

  • 13篇党辉
  • 10篇丘镜滢
  • 7篇王德炳
  • 7篇陆道培
  • 5篇洪波
  • 5篇洪波
  • 4篇史惠琳
  • 4篇师岩
  • 3篇柴晔
  • 2篇邱镜滢
  • 2篇单福香
  • 2篇谭家怀
  • 2篇何琦
  • 1篇江滨
  • 1篇任汉云
  • 1篇张玉琴
  • 1篇郭卫
  • 1篇冯传汉
  • 1篇范红
  • 1篇陈珊珊

传媒

  • 6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4篇1995
  • 1篇199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核型演变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发病机制被引量:5
1997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染色体异常及其演变在揭示MDS的发病机制、白血病转化和评估MDS预后中的意义。方法;77例MDS核型分析应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方法和染色体G显带技术。结果:77例中,40例(52%)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RAEB和RAEB-T的模型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2/20、10/14,明显高于RA和RAS(分别为15/37、2/5,P<0.05)。按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的多少依次为:+8、-7/7q-、5q-、-Y、20q-、+9、+21、dup(1q)、i(17q)和+19。核型异常者进展为白血病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生存期也明显缩短(P<0.05)。复杂异常核型者预后最差。结论:MDS的骨髓染色体分析对研究其病因、明确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价有重要的价值。
丘镜滢柴晔何琦党辉师岩洪波史惠琳王德炳陆道培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核型分析病理学
染色体原位杂交检测2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残留病变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应用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期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并探讨MRD的动态变化与复发的关系。方法:对28例具有t(15;17)的APL患者在CR期应用中期分裂相FISH方法,进行了监测。结果:11例在CR的不同时期检出了不同比例的t(15;17)细胞,其中3例复发。17例在追踪的标本中均未检出异常细胞,目前均持续缓解。观察时间分别为10~33个月和15~44个月。结论:FISH追踪MRD较传统细胞遗传学更加快速和敏感,并具有可定量的优点,可作为APL患者CR期监测MRD的常规手段。FISH检测到MRD有增长趋势时,更有预示复发的价值。
程淑琴邱镜滢陆道培洪波刘辉党辉何琪师岩王德炳
关键词: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性APL微小残留病
骨巨细胞瘤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5
1995年
骨巨细胞瘤(GCT)染色体的数目集中于二倍体,部分病例出现超二倍体或多倍体核型。末端缺失是GCT中最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由此导致端端易位,形成双着丝粒,甚至三着丝粒染色体。本组有8例GCT出现未端融合或双着丝粒染色体,6例发现有多倍体核型。与流式细胞DNA定量对比研究发现染色体数目畸变与DNA含量有一致的关系。在GCT中,其它可见的染色体畸变有环状染色体、标记染色体、双微体等。由于研究时间尚短,有关GCT中染色体改变与预后之间的关系尚不能确定。
郭卫冯传汉李贺平刘淑敏邱镜莹党辉
关键词:骨骼肿瘤染色体巨细胞瘤细胞遗传学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1997年
目的:探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联合检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临床意义。方法:将MIC技术用于35例M3患者的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价。结果:形态学检查28例M3a中2例和7例M3v中3例曾误诊为其它白血病,经核型分析确诊。免疫分型10例,多为HLA-DR(-)、CD14(-)、CD33(+)和CD13(+)。骨髓染色体分析,正常3例(3/35),31例(31/35)有t(15;17),1例(1/35)具有变异易位.可评价的21例中19例(19/21)达到CR,具有复杂枝型和变异易位各1例未能取得缓解。结论:MIC联合检测在M3的诊断、分型、评价预后等有重要价值。
丘镜滢谭家怀洪波陈珊珊何琪党辉范红陆道培王德炳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早幼粒细胞免疫学核型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杂合性急性白血病MIC分型及预后分析
1995年
对29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2例杂合性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发现,成人急淋白血病中日细胞表型多见,其次为T细胞表型,初诊时骨髓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65%,数目异常较儿童异常患者少见,结构异常中55%为Ph染色体,具有Ph染色体者完全缓解率低。杂合性急性白血病双表型、双克隆型各1例,均有复杂Ph染色体畸变。
党辉傅剑峰单福香史惠琳洪波丘镜滢王德炳陈珊珊吴萍娜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预后遗传学
应用形态学、核型和染色体原位抑制杂交方法联合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1996年
对42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简称M3)患者在形态学检测的基础上,采用骨髓染色体G显带检测结果:t(15;17)检出率93%,12例同时进行了染色体原位抑制杂交(CISS)检测,结果:10例初诊患者t(15;17)的检出率100%,在42例中,NN型(中期分裂相皆正常)3例,AN型(正常和异常克隆嵌合体)22例,AA型(中期分裂相皆正常)17例,简单易位[只有t(15;17)]36例,复杂易位(同时有附加异常)2例,变异易位t(5;15)1例,FAB分型M3a 37例,M3b 5例.通过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CISS(MCC)分析:形态学的确诊率88%,5例曾误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其他类型.另2例核型分析为NN型,后经染色体和染色体FISH分析确诊,5例误诊者4例为M3b(细颗粒型),MCC结合可明显提高确诊率,在临床资料可供评价的21例中19例达到完全缓解(CR),2例具有复杂异常核型和变异易位者未能取得缓解,分别进展为难治性白血病和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死亡,核型与其他一些临床参数如:患者初诊时的白细胞数、初诊时DIC发生率、全反式维甲酸(ATRA)综合征的发生率和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等无相关性(p>0.05).
丘镜滢谭家怀王德炳洪波何琪党辉史惠琳江滨吴萍娜陆道培SpeicherM
关键词:白血病形态学残留白血病
8号染色体三体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九例
1998年
细胞遗传学研究在恶性血液病中具有独特的诊断意义及预后判断价值。大约50%~70%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有克隆性、获得性染色体异常,其中获得性8号染色体三体是最常见的染色体畸变之一。我们在106例MDS中,发现9例8号染色体三体,并总结了其...
柴晔丘镜滢党辉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三体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核型及其预后意义被引量:12
1998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核型及其预后意义柴晔丘镜滢党辉何琦师岩洪波陆道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的克隆性疾病。其中位生存期为15~28个月,10%~35%的患者可转化为急性白血病(AL)。因而识别与病情有关的危险因素和准确估...
柴晔丘镜滢党辉何琦师岩洪波陆道培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核型预后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6号染色体畸变及其异常细胞形态学观察
1995年
报告近两年来我室从6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中检出的7例具有inv16(P13q12,de1(16q22)和t(16;16)的染色体畸变。对具有该畸变者的异常骨髓细胞形态进行了观察,并讨论了该畸变在ANLL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丘镜滢洪波吴萍娜党辉单福香王德炳
关键词:16号染色体白血病
自体血浆培养体系对改善白血病骨髓细胞染色体的研究被引量:47
1993年
对36例次急性、慢性白血病等患者,设计3种培养体系进行骨髓染色体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患者的细胞用自体血浆培养后,其平均中期分裂相指数和较长染色体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常规应用的含20%的小牛血清培养结果(P<0.01)。该法对改善白血病骨髓细胞培养效果肯定,可获得高质量的染色体,且简便易行,可作为常规培养体系之一。本文还报告了在部分白血病中检出的染色体畸变。
丘镜滢党辉任汉云王德炳段爱君
关键词:白血病染色体畸变细胞培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