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丘镜滢

作品数:30 被引量:245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白血
  • 22篇白血病
  • 19篇细胞
  • 14篇急性
  • 10篇粒细胞
  • 10篇粒细胞白血病
  • 9篇慢性
  • 8篇染色
  • 8篇染色体
  • 6篇遗传学
  • 6篇早幼粒细胞
  • 6篇早幼粒细胞白...
  • 6篇急性白血
  • 6篇急性早幼粒
  • 6篇急性早幼粒细...
  • 6篇急性早幼粒细...
  • 6篇急性早幼粒细...
  • 6篇核型
  • 5篇急性白血病
  • 4篇髓性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
  • 11篇北京医科大学...
  • 8篇北京医科大学
  • 2篇兰州医学院第...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铁路局
  • 1篇海德堡大学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作者

  • 30篇丘镜滢
  • 18篇陆道培
  • 13篇王德炳
  • 10篇党辉
  • 7篇江滨
  • 6篇付家瑜
  • 6篇洪波
  • 6篇刘艳荣
  • 6篇秦亚溱
  • 6篇陈珊珊
  • 5篇常艳
  • 5篇李金兰
  • 5篇阮国瑞
  • 5篇卢锡京
  • 5篇单福香
  • 4篇史惠琳
  • 4篇王卉
  • 4篇江倩
  • 3篇洪波
  • 3篇柴晔

传媒

  • 8篇中华血液学杂...
  • 8篇北京医科大学...
  • 5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4篇1998
  • 5篇1997
  • 1篇1996
  • 4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60例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总结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经验,探讨如何降低治疗中的早期死亡率。方法:选择60例确诊为APL的患者,采用ATRA治疗。结果:53例(883%)达完全缓解。29例(483%)出现白细胞增多症,9例出现高白细胞综合征,加用小剂量三尖杉酯碱、羟基脲或米托蒽醌,8例症状消失。6例出现维甲酸综合征,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或地塞米松并用小剂量ATRA治疗后4例好转。结论:早期识别ATR毒副作用,尽早治疗,可以降低APL患者早期死亡率。
任新萍王德炳傅剑锋丘镜滢单福香卢锡京史琪段萱陆道培
关键词: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1997年
目的:探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联合检测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临床意义。方法:将MIC技术用于35例M3患者的诊断、分型及预后评价。结果:形态学检查28例M3a中2例和7例M3v中3例曾误诊为其它白血病,经核型分析确诊。免疫分型10例,多为HLA-DR(-)、CD14(-)、CD33(+)和CD13(+)。骨髓染色体分析,正常3例(3/35),31例(31/35)有t(15;17),1例(1/35)具有变异易位.可评价的21例中19例(19/21)达到CR,具有复杂枝型和变异易位各1例未能取得缓解。结论:MIC联合检测在M3的诊断、分型、评价预后等有重要价值。
丘镜滢谭家怀洪波陈珊珊何琪党辉范红陆道培王德炳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早幼粒细胞免疫学核型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_1-ETO融合转录产物被引量:14
1994年
应用一对引物(ETOU_1/ETOD_1)通过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1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AML_1-ETO融合转录本,12例初治患者(M_111例、M_41例)中一致性扩增到预期的200bp大小的片段,其中7例证实有典型t(8;21)或其变异型。扩增片段大小及其限制性内切醇谱提示t(8;21)易位的AML_1和ETO基因断裂点局限于一个内含子。5例M_2已完全经解2~38个月仍检测到相同的AML_1-ETO融合mRNA,提示体内仍残存少量t(8;21)异常克隆。AML_1-ETO融合转录本的检测是诊断和监测t(8;21)AML的有力手段。
乐晓峰陈珊珊付家瑜丘镜滢常艳
关键词:白血病聚合酶链反应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杂合性急性白血病MIC分型及预后分析
1995年
对29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2例杂合性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免疫学及细胞遗传学的研究结果发现,成人急淋白血病中日细胞表型多见,其次为T细胞表型,初诊时骨髓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65%,数目异常较儿童异常患者少见,结构异常中55%为Ph染色体,具有Ph染色体者完全缓解率低。杂合性急性白血病双表型、双克隆型各1例,均有复杂Ph染色体畸变。
党辉傅剑峰单福香史惠琳洪波丘镜滢王德炳陈珊珊吴萍娜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预后遗传学
应用形态学、核型和染色体原位抑制杂交方法联合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1996年
对42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简称M3)患者在形态学检测的基础上,采用骨髓染色体G显带检测结果:t(15;17)检出率93%,12例同时进行了染色体原位抑制杂交(CISS)检测,结果:10例初诊患者t(15;17)的检出率100%,在42例中,NN型(中期分裂相皆正常)3例,AN型(正常和异常克隆嵌合体)22例,AA型(中期分裂相皆正常)17例,简单易位[只有t(15;17)]36例,复杂易位(同时有附加异常)2例,变异易位t(5;15)1例,FAB分型M3a 37例,M3b 5例.通过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CISS(MCC)分析:形态学的确诊率88%,5例曾误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其他类型.另2例核型分析为NN型,后经染色体和染色体FISH分析确诊,5例误诊者4例为M3b(细颗粒型),MCC结合可明显提高确诊率,在临床资料可供评价的21例中19例达到完全缓解(CR),2例具有复杂异常核型和变异易位者未能取得缓解,分别进展为难治性白血病和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死亡,核型与其他一些临床参数如:患者初诊时的白细胞数、初诊时DIC发生率、全反式维甲酸(ATRA)综合征的发生率和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等无相关性(p>0.05).
丘镜滢谭家怀王德炳洪波何琪党辉史惠琳江滨吴萍娜陆道培SpeicherM
关键词:白血病形态学残留白血病
染色体原位抑制杂交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1998年
目的:将荧光染色体原位抑制(CISS)杂交法运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染色体畸变的检测,提高异常核型的检出率。方法:以生物素标记的人类15号染色体特异的DNA为探针,对10例APL患者骨髓中期分裂相进行杂交,所有病例均进行G显带分析。结果:CISS杂交法异常核型的检出率较传统G显带高或在G显带无法分析时,提供结果。结论:CISS杂交结果更全面反映白血病细胞的遗传学特性,在检测细微结构异常、复杂易位以及残留白血病细胞等方面,具有快速、敏感、特异及对嵌合细胞群体可定量分析的优点。
洪波丘镜滢史慧琳何琦谭家怀师岩党辉荣亿迎王德炳陆道培
关键词: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性遗传学染色体畸变核型
慢性髓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M-bcr/abl及m-bcr/abl融合转录子追踪观察被引量:4
2003年
为研究慢性髓性白血病 (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SCT)后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表达特征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测定 72例CML患者SCT后不同时间骨髓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的表达。结果显示 ,CML患者移植后 <6个月M bcr/abl阳性率 (79.2 % ,4 2 /5 3)显著高于 6 - 12个月(34.3% ,11/32 )及≥ 12个月 (35 .1% ,13/37) (P <0 .0 0 1) ,各时间段M bcr/abl阳性患者的临床复发率分别为1 9% (1/5 3) ,0 (0 /32 )及 16 .2 % (6 /37) ;6例临床复发患者中有 5例复发时M bcr/abl与m bcr/abl同时阳性。 14例遗传学缓解患者移植 6个月后M bcr/abl阳性的 17份标本无 1例m bcr/abl阳性。结论 :多数CML患者移植后M bcr/abl仍为阳性 ,一般在 6个月内转阴 ,移植后M bcr/abl阳性的患者不一定复发 ,同时追踪观察M bcr/abl及m bcr/abl融合转录子可能会有助于监测残存白血病。
秦亚溱刘艳荣李金兰付家瑜常艳阮国瑞王卉丘镜滢陆道培陈珊珊
关键词:慢性髓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复发性急性白血病的核型分析
1999年
尽管大量事实表明,常规染色体显带技术作为肿瘤研究的重要手段,对初治白血病患者的诊断、分型、治疗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探讨白血病机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有关白血病复发时核型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就复发时急性白血病的核型特征和核型演变予以讨论。1材料和方法1?..
谭家怀丘镜滢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复发核型
8号染色体三体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九例
1998年
细胞遗传学研究在恶性血液病中具有独特的诊断意义及预后判断价值。大约50%~70%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有克隆性、获得性染色体异常,其中获得性8号染色体三体是最常见的染色体畸变之一。我们在106例MDS中,发现9例8号染色体三体,并总结了其...
柴晔丘镜滢党辉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三体
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合并真菌感染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观察静脉用两性霉素B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人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 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男 2 7例 ,女 13例 ,中数年龄 35 5岁 ) ,出现真菌感染者使用两性霉素B ,剂量为 5~ 5 0mg/d ,用药天数为 5~ 85d ,中数 2 1d。结果 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5 2 5 % ,真菌清除率为 5 6 2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寒战、发热 2 5 % ,低血钾 12 5 % ,肝肾功能损害各为15 0 %。结论 两性霉素B因其抗菌谱较广 ,且疗效好 ,在治疗深部真菌感染中为高效药物 ,但因其不良反应较大 ,限制其使用。我们的研究表明 :只要合理用药 ,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
杨钟波江滨任汉云丘镜滢王贺王德炳
关键词:两性霉素B恶性血液肿瘤真菌病药物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