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群

作品数:21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脊柱
  • 8篇腰椎
  • 5篇椎间融合
  • 5篇疗效
  • 4篇融合术
  • 4篇术后
  • 4篇退变
  • 4篇退变性
  • 4篇椎体
  • 4篇后凸
  • 3篇腰椎退变
  • 3篇腰椎退变性
  • 3篇腰椎退变性疾...
  • 3篇手术
  • 3篇退变性疾病
  • 3篇脊柱融合
  • 2篇单节段
  • 2篇压缩骨折
  • 2篇腰椎管
  • 2篇腰椎管狭窄

机构

  • 21篇宁夏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戈朝晖
  • 21篇张建群
  • 16篇马荣
  • 15篇梁思敏
  • 12篇陈振
  • 10篇马宗军
  • 10篇吴鹏
  • 9篇丁小力
  • 6篇丁惠强
  • 4篇锁志刚
  • 2篇刘云宏
  • 1篇马秀才
  • 1篇黑龙
  • 1篇潘宗
  • 1篇马强
  • 1篇张瑞荣
  • 1篇马赫

传媒

  • 6篇宁夏医科大学...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宁夏医学杂志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6
  • 2篇201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角度测量仪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后凸截骨角度测量仪,在将固定杆通过螺纹固定帽固定于患者的脊柱后凸骨的根钉尾帽上后,调节滑动套在固定杆上的位置,接着将第一指针穿到第一指针安装套内,将第二指针穿到第二指针安装套内,将第一指...
张建群戈朝晖梁思敏刘晓印马荣陈振吴鹏
文献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α与破骨细胞形成的关系初探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破骨细胞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结核菌素(PPD)诱导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观察破骨细胞的形态并计数破骨细胞形成的数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细胞内TNF-α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TNF-α蛋白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TNF-α的表达量与破骨细胞形成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采用PPD成功诱导出具备特定形态学特征的破骨细胞,PPD诱导第1、4和7天,破骨细胞形成的数量分别是(1.500±0.550)、(7.500±1.870)和(17.330±2.070)个,TNF-α基因相对表达量分别是(4.267±0.737)、(13.600±0.648)和(14.070±1.013),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TNF-α蛋白相对表达量随PPD诱导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在第1、4和7天分别是(0.081±0.005)、(0.162±0.003)和(0.179±0.005),第4和7天均高于对照组的(0.066±0.004);TNF-α基因和蛋白与破骨细胞形成数量呈正相关(r=0.860、0.910,P均<0.001)。结论 TNF-α表达增高与破骨细胞形成之间关系密切。
马赫张建群梁思敏蔡则成马荣戈朝晖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破骨细胞结核菌素
斜外侧椎间融合结合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运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验证斜外侧椎间融合(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辅助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建立L1~S1三维有限元DLS模型(模型1),模拟L2~5连续三节段OLIF手术及其结合不同内固定方式,分别建立单纯OLIF(stand-alone OLIF)模型(模型2)、椎体钉棒固定模型(模型3)、单边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模型4)和双边椎弓根螺钉固定模型(模型5)。在直立、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工况下,记录并分析各模型融合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融合器及内固定的应力及其分布情况。结果 6种运动工况下,模型2~5融合节段整体ROM均小于模型1;与模型1相比,模型3、4的ROM降幅大于模型2、小于模型5;前屈和后伸工况下,模型4与模型5的ROM降幅相仿;左右侧弯工况下,模型3与模型5的ROM降幅相仿。在所有运动工况下,模型3、4融合器应力峰值大于模型5、小于模型2;其中,模型3的L2~3、L3~4、L4~5融合器应力峰值在左侧弯工况下较模型5增幅分别为5.52%、10.96%、7.99%,而模型4的L2~3、L3~4、L4~5融合器应力峰值在前屈工况下增幅分别为8.70%、7.00%、6.99%。在所有运动工况下,模型5的钉棒应力峰值均小于模型3、4,且在直立状态下模型3~5钉棒应力峰值最小。结论 OLIF附加单边椎弓根钉棒固定以及侧方椎体钉棒固定的两种辅助固定方式均能够提供手术节段的生物力学稳定。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OLIF技术治疗DLS提供一定参考。
杨树龙马荣王志强梁思敏陈振刘晓印张建群戈朝晖
关键词:退变性腰椎侧凸有限元分析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和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PKP治疗OVCFs 185例,共200个伤椎,男55例,女130例,中位年龄69岁,术前CT显示椎体后壁均完整。所有手术均在C形臂X线机引导下进行,术前、术后及最终随访时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及Cobb角测量,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及压缩椎体高度恢复情况,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2.2个月随访周期,L1椎体骨折是骨质疏松骨折的好发部位,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的(8.0±1.0)分下降至术后的(2.3±0.9)分,最终随访时为(2.1±0.9)分。术前伤椎前、中柱的平均高度由(14.4±2.0)mm增加至术后(24.5±1.6)mm,末次随访(24.5±1.8)mm,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由术前的(22.5±2.1)°,矫正到术后的(8.0±1.9)°,最终随访时为(8.1±0.9)°,术后与术前、最终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最终随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微创、安全、临床疗效良好的优点,能有效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
马宗军马荣锁志刚陈振丁小力吴鹏张建群戈朝晖丁惠强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脊柱骨折骨质疏松症
三种腰椎固定融合术式治疗腰椎术后邻椎病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分析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后路皮质骨轨迹(cortical bone trajectory,CBT)螺钉固定中线腰椎椎间融合术(midlin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DLIF)、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20年9月收治的60例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1例,女29例;年龄40~73岁(57.4±13.8岁),距首次融合固定术6~84个月(56.3±20.8个月)。融合邻近节段腰椎间盘突出26例,腰椎管狭窄23例,腰椎滑脱不稳11例。依据不同术式分为OLIF组16例、MIDLIF组20例和PLIF组24例。记录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情况。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和腰椎功能情况,在术前、术后3个月的腰椎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邻椎病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interbody disc height,IDH)、椎间孔高度(interbody foraminal height,IFH)及椎间孔面积(interbody foraminal area,IFA)。结果:3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变节段、术前VAS评分和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OLIF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25.6±14.5ml、92.3±13.5min、6.3±1.2d,MIDLIF组分别为220.4±15.2ml、120.6±11.4min、10.5±1.4d,PLIF组分别为218.4±12.5ml、115.4±10.7min、10.4±1.4d,OLIF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MIDLIF组和PLIF组显著性减少(P<0.05),而MIDLIF组和PLIF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10~32个月(20.5±5.8个月),OLIF组术后3个月时腰痛、下肢痛VAS评分、ODI分别为2.43±0.52分、2.37±0.63分、(20.47±3.10)%,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10±0.52分、2.05±0.31分、(14.14±2.41)%;MIDLIF组术后3个月时分别为2.84±0.67分、1.93±0.36分、(21.89±3.07)%,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94±0.55分、1.75±0.20分、(1
马宗军刘晓印张建群吴鹏陈振梁思敏马荣丁小力戈朝晖
关键词:脊柱融合手术方式临床疗效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腰椎管狭窄症斜外侧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术中体感诱发电位(SEP)监测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斜外侧椎间融合(OLIF)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采用OLIF联合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的92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手术全程给予SEP监测。随访时间15.6±1.8个月(12~23个月)。根据Lee等的腰椎管狭窄MRI分级将患者分为1级组(31例)、2级组(33例)和3级组(28例)。记录分析各组椎间隙处理前及融合器置入后的SEP波幅值;测量手术前、末次随访时责任间隙硬膜囊面积、椎间隙高度及椎间孔高度;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腰腿痛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影像学结果及临床疗效改善率与SEP波幅改善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椎间隙处理前与融合器置入后SEP平均波幅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级组、2级组和3级组SEP波幅平均改善率分别为(48.32±7.37)%、(112.34±18.67)%和(28.05±6.78)%,其中3级组有3例患者SEP波幅无任何变化。3组术后末次随访时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硬膜囊面积及腰腿痛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组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硬膜囊面积改变值大于1级组和3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改变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1级组、2级组和3级组腰椎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87.0±36.2)%、(85.8±35.3)%和(46.1±26.2)%,优良率分别为93.5%(29/31)、84.8%(28/33)和50%(14/28)。1级组和2级组SEP波幅改善率与末次随访时硬膜囊面积、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腰腿痛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的改善率呈正相关;3级组SEP波幅改善率与末次随访时硬膜囊面积、腿痛VAS评分和腰椎JOA评分的改善率呈弱相关。1级组优良病例SEP改善率均大于25.
杨树龙潘宗陈振刘晓印马荣梁思敏张建群马宗军丁小力戈朝晖
关键词: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体感诱发电位
Lenke-Silva分型在退变性脊柱侧弯治疗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并评估Lenke-Silva分型在国人退变性脊柱侧弯(DS)临床应用中的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DS患者58例。全部病例参照Lenke-Silva分型标准分级指导治疗:1级行单纯减压(7例);2级行后路减压并短节段融合固定(14例);3级行短节段固定并侧弯矫形(12例);4级行矫形恢复腰椎前凸(10例);5级行长节段融合固定至胸椎(9例);6级均行截骨矫形(6例)。对比患者手术前后矢状面平衡(SVA)、冠状面平衡(C7PL-CSVL)、腰椎Cobb角、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PI与LL匹配度(PI-LL)测量结果。比较患者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脊柱侧弯协会22项问卷表(SRS-22)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4年,平均15.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VAS、ODI均小于术前,SRS-22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影像学评估:1~2级患者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LL、PT、PI-LL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6级患者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Cobb角、PT、PI-LL均小于术前,LL大于术前(P均<0.05)。结论依据Lenke-Silva分型为指导制定手术方案的所有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该分型对于国人DS患者临床应用可行,对临床诊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刘晓印张建群马荣陈振梁思敏丁惠强吴鹏马宗军丁小力戈朝晖
关键词:临床疗效
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讨斜外侧椎间融合术(oblique lumbar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9年1月采用OLIF联合Wiltse入路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8例,女52例,年龄43~75(59.9±8.8)岁。责任节段分布:单节段L_(2)-L_(3)8例,L_(3)-L_(4)12例,L_(4)-L_(5)30例;双节段中L_(2)-L_(4)10例,L_(3)-L_(5)22例;3节段L_(2)-L_(5)8例,共138个手术节段。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SF-36评分量表评估临床疗效;术后3 d拍摄腰椎X线片和腰椎MRI,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和椎管面积变化;术后半年根据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定期随访拍摄腰椎X线片及MRI检查相邻节段退变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时间12~33(20.2±6.6)个月。手术时间(103.3±35.9)min,术中出血量(70.4±17.8)ml;腰痛和腿痛VAS和ODI分别由术前的(6.2±1.1)分、(6.1±0.9)分和(59.9±4.2)%下降至术后半年时的(2.7±0.5)分、(2.5±0.5)分和(31.3±8.8)%,SF-36量表由术前的(37.2±3.1)分增加到术后半年时的(54.9±6.1)分(P<0.05);术后3 d测量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间孔面积、椎管面积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CT检查3例融合欠佳,发生在单节段1例,多节段2例,余87例融合良好。总融合率96.7%(87/90),单节段融合率为98.0%(49/50),多节段融合率为95.0%(38/40)。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7.8%(16/90),其中一过性髂腰肌无力5例(5.6%),终板骨折2例(2.2%),腹膜损伤1例(1.1%),术后血肿1例(1.1%),邻椎病1例(1.1%),融合器沉降6例(6.7%)。3例患者术后随访复发神经根性疼痛,行翻修手术后症状缓解。所有并发症在随访期间得到不同程度地缓解或消失,无融合器移位、螺钉断裂等
王志强张建群梁思敏刘晓印郭伟马强戈朝晖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椎管狭窄
一种骨盆克氏针固定导向器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骨盆克氏针固定导向器,包括连接杆,连接杆为中空结构,连接杆的两端均可调节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呈弯曲设置,两个固定杆远离连接杆的一端均连接有第一横杆,两个第一横杆的中心轴线重合,且为中空结构,其内贯穿有套筒...
张建群戈朝晖梁思敏马荣刘晓印陈振
文献传递
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
2025年
背景:单纯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融合器沉降并发症率高,辅助后方的固定可以提供稳定的支撑,但术中体位变化、双切口都弱化了该技术的微创优势。斜外侧椎间融合术联合侧方钢板固定可以实现一期同切口完成减压,同时侧方内固定提供了稳定支撑。目的:分析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2年10月应用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20例;年龄41-72岁,平均(58.6±9.9)岁;腰椎滑脱症(Ⅰ度)1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7例,腰椎管狭窄症16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评估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腰痛及双下肢放射痛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测量并观察手术前后硬膜囊面积、椎间隙高度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1)34例患者随访14-36个月,平均(21.3±5.2)个月;(2)手术时间50-92 min,平均(68.5±11.1)min;术中出血量50-170 mL,平均(71.6±25.3)mL;(3)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最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改善近50%;(4)术后半年随访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1%(7/34),其中钢板移位1例、融合器下沉3例、术侧腰大肌无力1例、术侧大腿前侧疼痛2例;(5)提示斜外侧椎间融合联合侧方钢板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短期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提供一定稳定支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刘晓印张建群陈振梁思敏王志强马宗军马荣戈朝晖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腰椎退变性疾病内固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