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久
- 作品数:9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真菌球型鼻窦炎的病变部位分布及CT影像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真菌球型鼻窦炎的病变部位分布及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1月收治的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病理学确诊为真菌球型鼻窦炎78例的病变部位分布和术前鼻窦CT表现。结果单侧发病66例(84.62%),双侧发病12例(15.38%),上颌窦发病率最高,为64例(82.05%),其他鼻窦发病14例(17.95%)。CT表现:病变鼻窦内软组织影中央见斑点状、线状或云絮状钙化灶58例(74.43%),病变鼻窦骨质增生硬化59例(75.64%)。结论真菌球型鼻窦炎多为单窦发病,以上颌窦受累最多见;病变中央钙化影、窦壁骨质增生是特征性CT表现,确诊依据病理学检查。
- 孙勇张凤久冯勃
- 关键词:真菌球CT扫描病变部位影像特征
- 乙肝病毒感染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间的关系分析被引量:14
- 2016年
- 目的探讨研究乙肝病毒(HBV)感染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4例资料完整的HBV相关肾炎(HBV-related glomerulonephritis,HBV—GN,)患者的血清病毒学、肾脏及肝脏病理学和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研究。结果124例血清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患者中,HBV-GN的发生率69.49%,男性发生率(45.0%)显著高于女性(24.49%),P〈0.05。血清HBeAg阳性组HBV—GN的发生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HBVDNA定量〉10^5copies/mL组HBV—GN的发生率亦显著高于定量〈10^5copies/mL组。HBV—GN患者血清HBeAg阳性与阴性组之间比较,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内生肌醉清除率均无显著差异。血清HBVDNA定量〉10^5copies/mL组与定量〈10^5eopies/mL组之间比较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内生肌酐清除率亦元显著差异。HBV-GN患者肾组织局部HBeAg沉积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较,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内生肌酐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BV感染及其复制状态与HBV—GN的发生密切相关;但HBV的复制状态可能并不明显影响HBV.GN患者肾、肝组织的病变程度。
- 王宏杰张凤久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抗原
- 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高糖模型糖浓度及培养时间的筛选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筛选Wistar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etin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RVEC)高糖模型糖浓度及培养时间。方法:取出生1~3d的Wistar大鼠,分离RVEC进行原代培养,Ⅷ因子抗体免疫组化鉴定细胞;设立葡萄糖浓度0mmol/L为正常对照组(C组),按不同葡萄糖浓度依次分为10mmol/L(A组)、15mmol/L(B组)、25mmol/L(D组)、35mmol/L(F组),分别在24、48、72h的3个时间点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OD值,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RVEC纯度达94%;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葡萄糖对Wistar大鼠RVEC的影响:培养24h,各组的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P=0.7411);培养48h,五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P=0.000),五组间两两比较,除A组、B组、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Q_(48AB)=44.0427,Q_(48AC)=36.4701,Q_(48BC)=27.7953,均P>0.05),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Q_(48CD)=11.0715,Q_(48AD)=14.0794,Q_(48AF)=12.2964,Q_(48BD)=23.4698,Q_(48BF)=12.7016,Q_(48DF)=10.2013,均P<0.05;Q_(48CF)=6.4701,P<0.01)。培养72h后,五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46,P=0.000),五组间两两比较,同样A、B、C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_(72AB)=27.7338,Q_(72AC)=25.0054,Q_(72BC)=33.3797,均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Q_(72AD)=13.4793,Q_(72BD)=12.7546,均P<0.05;Q_(72CD)=7.3743,Q_(72CF)=8.3465,Q_(72AF)=4.7455,Q_(72BF)=3.9471,Q_(72DF)=3.2649,均P<0.01)。不同浓度葡萄糖在不同时间点对RVEC凋亡率的影响:培养24h后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h后,五组间两两比较,Q_(48AB)=31.1704,Q_(48AC)=33.5947,Q_(48BC)=29.3968,Q_(48AD)=30.4097,Q_(48BD)=28.8164,均P>0.05;Q_(48CD)=12.5032,Q_(48AF)=11.7531,Q_(48BF)=14.1076,Q_(48DF)=13.9372,均P<0.05;Q_(48CF)=7.0953,P<0.01。培养72h后,五组间两两比较,Q_(72AB)=26.3392,Q_(72AC)=24.9142,Q_(72BC)=30.2976,均P>0.05,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Q_(72AD)=14.1983,Q_(72BD)=12.9356,均P<0.05;Q_(72CD)=6.8752,Q_(72CF)=7.6745,Q_(72AF)=5.0545,Q_(72B
- 张凤久张丽敏林安岭彭向东刘兵杨建玲于玲燕王海明
-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葡萄糖浓度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治疗外耳道胆脂瘤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显微手术结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填塞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的疗效。方法 34例(42耳)Ⅰ、Ⅱ期外耳道胆脂瘤患者耳内镜下行胆脂瘤清除术,然后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无菌纱条铺于鼓膜及骨性耳道表面,蓬松填塞外耳道。结果34例患者(42耳)治疗后即自觉听力好转;1周后耳痛、耳鸣症状消失,术后3周复查全部干耳,外耳道骨部上皮完整,无狭窄,鼓膜标志清,无穿孔,经纯音测听语言频率平均气导听阈为(13.15±7.34)d B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骨导差均小于1 0 d B,平均为(5.3 8±2.1 5)d B,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 5)。声导抗检查鼓室压力图A型曲线36耳,B型曲线6耳。所有患者随访半年未见复发,无外耳道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耳内镜下显微手术结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填塞治疗外耳道胆脂瘤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凤久
- 关键词:耳内镜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耳道胆脂瘤
- Wistar大鼠视网膜神经元高糖模型葡萄糖浓度和培养时间的筛选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筛选Wistar大鼠视网膜神经元高糖模型的葡萄糖浓度及培养时间。方法取出生1~3 d Wistar大鼠分离视网膜神经元进行传代培养,尼氏染色法鉴定细胞;实验分5组:A组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0 mmol·L^(-1)(正常对照组),B组浓度为10 mmol·L^(-1),C组浓度为15 mmol·L-1,D组浓度为25 mmol·L^(-1),E组浓度为35 mmol·L^(-1)。分别培养24 h、48 h、72 h后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OD值,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分离培养细胞,大部分细胞于接种24 h后贴壁,少数细胞长出较短的突起,并有向中央聚集生长的现象。2~3 d后长出突起的神经元数目增多,突起长度增加,约为自身胞体长度的1倍。培养5~7 d后神经元突起进一步增多、变长。经尼氏染色后细胞质呈蓝紫色,尼氏小体颗粒状结构清晰。非神经元细胞胞质基本不着色,细胞核呈淡紫色、圆形,核仁清晰可辨,神经元率达91%。各实验组在培养24 h后OD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培养时间延长OD值继续下降,48 h后各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组及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组OD值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下降更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2 h后各组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组及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组及E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各组在培养24 h后视网膜神经元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 h后各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B组及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组凋亡率明显升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凋亡率升高更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D组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72 h后各组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 张凤久张丽敏林安岭彭向东刘兵杨建玲于玲燕王海明
- 关键词:葡萄糖浓度
- EB病毒检测对鼻咽癌诊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 探讨鼻咽痛(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和血清中EB病毒DNA的分布及其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30例鼻咽癌患者(实验组)及30例鼻-鼻窦炎患者(对照组)鼻咽组织及外周血白细胞EB病毒DNA,同时采用免疫酶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EB病毒VCA-IgA抗体效价.结果 实验组30例中26例(86.67%)组织中EB病毒DNA扩增阳性.对照组3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中,4例(13.33%) EB病毒DNA扩增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30例研究对象中,13例外周血白细胞EB病毒DNA扩增阳性,阳性率为43.33%;对照组30例中2例阳性,阳性率为6.67%.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EB-VCA-IgA抗体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癌组织中检测出EB病毒DNA的阳性率较高,外周血白细胞中阳性率较低,血清中EB病毒DNA更低,说明EB病毒从癌组织-外周血白细胞-血清中逐渐减少,但血清EBV DNA定量检测仍是筛选NPC患者的便捷、敏感、有效的方法.
- 张凤久顾建华宋柏龙万会马智杰邱会军孙勇许栋岳
- 关键词:EB病毒鼻咽癌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呼吸道病毒的检测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呼吸道病毒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1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60例健康老年志愿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HSV)、腺病毒(ADV)、巨细胞病毒(CMV)、副流感病毒(PIV)、流感病毒A/B(FluA/B)特异性抗体IgM水平,对组间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AECOPD组患者中IgM阳性率依次为RSV>PIV> FluA/B>CMV>ADV> HSV.AECOPD组与对照组各病毒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感染是AECOPD重要因素,病毒感染参与了AECOPD病情的进展过程,在呼吸道病毒流行的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
- 王宏杰张凤久乌晶张晓玲朱晓敏郭亚萍扬淮茜王珊珊
- 关键词:呼吸道病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 发光二极管照射对高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元凋亡的光生物调节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3
- 2017年
- 背景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机制及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的发展,国际上利用光生物调节进行疾病防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关于光生物调节对DR的防治作用研究鲜见报道。目的探讨光生物调节对高糖环境下视网膜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光生物调节在DR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分离Wistar大鼠视网膜神经元并进行传代培养,采用Nissl染色法对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将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模型组和高糖+发光二极管(LED)组,正常对照组细胞采用Neurobasal培养基进行培养,高糖模型组细胞在Neurobasal培养基中添加25 mmol/L葡萄糖,高糖+LED组细胞造模后48 h在培养箱中用LED红光光源进行照射,光源波长为620 nm,最大功率为1 W,中心光辐射照度为6.67 mW/cm2。光源置于细胞上方2 cm处,光斑直径为2.0 cm,使光斑完全覆盖1个培养孔,每次连续照射300 s,12 h后重复照射1次,共照射3次。培养后48 h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内Ca2+浓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培养后2~3 d,倒置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呈多边形和椭圆形,可见细胞核及核仁。培养后5~7 d神经元突起增多,经Nissl染色后细胞质呈蓝紫色,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比例达91%。正常对照组、高糖模型组和高糖+LED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7.634±3.176)%、(33.642±9.315)%和(23.914±6.375)%,其中高糖模型组和高糖+LED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高糖+LED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高糖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可见高糖模型组和�
- 张丽敏张凤久林安岭彭向东杨建玲于凌艳王海明高世凯
- 关键词:发光二极管光生物调节作用视网膜WISTAR大鼠
- 耳内镜下显微手术结合药物填塞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是由于各种原因引发外耳道发生鳞状上皮增生脱屑,形成的胶质碎片聚集,角化上皮包裹所致的一种慢性炎性疾病。发病率为1‰^(1)。易与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外耳道耵聍及胆脂瘤型中耳炎相混淆,常常漏诊或误诊。
- 张凤久
- 关键词:耳内镜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胆脂瘤外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