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云生

作品数:21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气工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4篇电气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4篇脊柱
  • 10篇脊柱侧
  • 10篇脊柱侧凸
  • 10篇侧凸
  • 5篇腰椎
  • 5篇融合术
  • 5篇内固定
  • 4篇早发性
  • 4篇早发性脊柱侧...
  • 4篇术后
  • 4篇肺功
  • 4篇肺功能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 3篇退行性
  • 3篇椎管
  • 3篇椎管狭窄
  • 3篇疗效
  • 3篇骨科
  • 2篇多裂肌

机构

  • 2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21篇王云生
  • 15篇海涌
  • 9篇孟祥龙
  • 6篇杨晋才
  • 6篇关立
  • 6篇刘玉增
  • 4篇陈小龙
  • 4篇张希诺
  • 4篇张黎明
  • 4篇海涌
  • 3篇刘铁
  • 3篇李冬月
  • 3篇刘畅
  • 1篇郭华
  • 1篇苏庆军
  • 1篇康南
  • 1篇陈龙

传媒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病案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骨科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长棒技术治疗重度早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生长棒技术应用于重度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诊断为重度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
王云生海涌孟祥龙
关键词:早发性脊柱侧凸肺功能并发症
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经椎间孔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合并严重肺功能不全腰椎管狭窄症1例被引量:8
2019年
腰椎管狭窄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然而严重的基础疾病以及较差的身体素质往往成为此类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和腰椎减压融合术的障碍。为了在得到充分减压与融合的同时降低麻醉以及手术并发症风险,笔者自主设计研发经皮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减压融合术式(PE-TLIF)以及手术相关器械[1].
丁一杨晋才尹鹏张耀申王云生刘畅张黎明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骨科实习临床考核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在医学生骨科实习临床考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学生经过对标准化病人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资料判读、病历书写、口试以及骨科基本操作共6个项目组成的OSCE考核,对2009级及2010级共127名实习的医学生进行临床考核,并对学生考核情况进行问卷反馈。结果 2009级及2010级学生总得分及各分站得分均取得满意结果,其中影像学资料判读得分比值最高,口试得分比值最低。65.9%的学生认为口试难度最大,48.8%的学生认为影像学资料判读难度最小,问卷结果与学生实际得分情况相符,学生对OSCE考核总满意度为91.1%。结论 OSCE适用于医学生骨科实习的临床考核,满意度高,值得广泛应用。
孟祥龙海涌刘铁王云生
关键词: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骨科标准化病人医学教育
单侧生长棒技术在大龄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治疗中应用的近期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单侧生长棒技术在大龄早发性脊柱侧凸患儿治疗中应用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收治诊断为早发性脊柱侧凸(EOS)并行单侧生长棒矫形术,且初次手术年龄大于10周岁的患儿22例 (男4例...
王云生
关键词:早发性脊柱侧凸
Coflex治疗L_(4~5)节段I度退变性滑脱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腰椎棘突间Coflex固定治疗L_(4~5)节段I度腰椎退变性滑脱的手术疗效。方法我院于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采用Coflex治疗17例L_(4~5)节段I度退变性滑脱的患者,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43~72岁,平均54.1岁。采用椎板间开窗神经减压加Coflex内固定。术后随访36~64个月,进行腰椎站立位的正侧位、屈伸动力位X线检查,测量L_(3~4)、L_(4~5)和L_5~S_1节段的手术前后椎间角的变化和矢状位位移情况。选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手术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3.4±26.2)min,平均出血量(127±84.5)ml;术前、术后1年和终末随访的VAS腰痛评分分别为(67.5±17.5)分、(21.3±9.8)分、(20.1±10.3)分,VAS腿痛评分分别为(41.2±15.1)分、(10.2±7.5)分、(8.5±6.9)分,ODI分别为43.5±9.5、14.3±7.5、12.5±6.7,VAS、ODI评分在术后1年、终末随访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和终末随访L_(4~5)节段椎间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_(3~4)、L_5~S_1节段椎间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腰椎滑移方面,L4~5节段终末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_5~S_1和L_(3~4)节段无明显变化。结论Coflex固定治疗L_(4~5)节段I度退变性滑脱,具有疗效良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低的特点,3~5年随访未发现明显的滑脱进展,相邻节段无明显退变加重。
孟祥龙海涌王云生
关键词:脱位内固定器脊柱融合术椎管狭窄
应用髂骨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骨盆倾斜的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髂骨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合并骨盆倾斜的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 年10 月至2014 年10 月我科应用髂骨螺钉内固定治疗的合并有骨盆倾斜的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患者21 例(男13...
王云生海涌刘玉增关立陈小龙
关键词:骨盆倾斜脊柱侧凸髂骨螺钉脊柱内固定
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 探讨腰椎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Coflex)治疗Ⅰ度腰椎退变性滑脱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38例L4~L5Ⅰ度退变性滑脱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椎板间开窗减压+Coflex棘突间动态内固定组(A组)和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组(B组).其中A组15例,年龄42 ~ 75岁,平均(56.3±9.1)岁;B组23例,年龄45 ~ 77岁,平均(58.2±11.2)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临床疗效.测量术前、术后手术节段及相邻节段椎间角变化,手术节段和相邻节段矢状位滑脱距离(SD).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VAS、ODI、手术节段和邻近节段的椎间角、手术节段矢状位SD等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36~ 68个月,平均随访(39±14)个月.A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均少于B组(分别为t=2.11、t=2.32,P<0.05).VAS评分: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VAS腰痛评分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分别为t=2.85、t=2.93,B组分别为t=2.78、t=2.82,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VAS腿痛评分均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分别为t=2.91、t=2.97,B组分别为t=2.86、t=2.91,P值均<0.05).ODI评分: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分别为t=2.34、t=2.53,B组分别为t=2.44、t=2.51,P值均<0.05);两组之间各个时间点VAS评分、OD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角:A组患者L4~L5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2.11、t=2.19,P<0.05);B组患者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与术前相比,椎间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3~ L4分别为t=2.15、t=2.
海涌孟祥龙李冬月张希诺王云生
关键词:脊椎滑脱腰椎内固定器融合术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后路长节段腰椎体间融合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危险因素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分析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ADS)经长节段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后近端交界性后凸(PJK)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长节段PLIF治疗的144例ADS患者,术后43例发生PJK(PJK组),无PJK组101例。收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和临床功能评分,包括年龄、性别、随访时间、体重指数(BMI),术前合并贫血、糖尿病、高血压病和心脏病情况,吸烟情况,既往手术史,住院时间,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JOA评分、VAS评分和末次随访时的腰椎僵硬性残疾指数(lumbar stiffness disability index,LSDI)评分;与手术相关的参数,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融合节段、减压节段、骶骨融合、后方韧带复合体(PLC)损伤、截骨术、螺钉松动、断棒、脑脊液漏、假关节形成、再手术、术前与末次随访Cobb角、术前骨盆入射角(PI)-腰椎前凸角(LL)、末次随访时的PI-LL、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矢状面垂直轴(SVA)。对比两组术后即刻影像学参数,包括骨盆倾斜角(PT)、PI、骶骨倾斜角(SS)、LL、PI-LL、胸椎后凸角(TK)、LL-TK、实际腰椎前凸角(RLL)、实际胸椎后凸角(RTK)、实际腰椎前凸角与实际胸椎后凸角匹配值(RLL-RTK)、上端椎坡度(UIVs)、上端椎倾斜角(UIVi)、SVA、UIV与C7垂线距离(UIVa)与UIV上终板前缘与椎体后缘垂线距离(UIVb)的比值(UIVa/b)。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One-Way ANOVA检验,然后再用SNK法进行多重检验;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而非连续数据的统计学显著性通过Pearson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以可疑危险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出现PJK作为因变量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将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代入Logistics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确定PJK相关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检验(r)用于评估骨盆与脊柱参数的相关性。结果:患者一般资料中,性别、BMI、糖�
张希诺海涌关立孙祥耀刘玉增刘铁王云生韩超凡
改良一侧PKP联合对侧PVP与双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同椎体一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联合对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对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8 年 5~12 月收治的 67 例胸腰椎 OCVFs 患者。其中试验组 (改良一侧 PKP 联合对侧 PVP) 31 例,对照组 (传统双侧 PKP) 36 例。统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率、Cobb’s 角矫正情况以及椎体前缘和中部的高度变化,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试验组手术时间 (33.35±11.34) min,术前与术后 7 天 VAS 评分分别为 (7.60±2.34) 分和 (1.95±0.63) 分,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 (18.78±3.07) mm 和 (28.22±4.98) mm,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 (19.21±4.35) mm 和 (30.82±3.31) mm,Cobb’s 角分别为 (26.84±4.79) °和 (13.66±3.13)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 (42.10±12.26) min,术前与术后 7 天 VAS 评分分别为 (7.85±1.87) 分和 (2.11±0.45) 分,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 (20.31±4.76) mm 和 (26.76±2.21) mm,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 (20.88±3.16) mm 和 (29.79±1.96) mm,Cobb’s 角分别为 (25.13±3.02) °和 (13.38±1.21) °。两组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Cobb’s 角、VAS 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所有患者两侧缘高度改善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手术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但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Cobb’s 角度、VAS 评分的恢复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共有 9 例发生骨水泥渗漏 (试验组 5 例,对照组 4 例),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一侧 PKP 联合对侧 PVP 与双侧 PKP 术式均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同时两种术式对疼痛改善程�
丁一海涌杨晋才尹鹏王云生刘畅张黎明许春阳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
双生长棒固定治疗重度早发型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分析应用双生长棒固定治疗重度早发型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估其临床应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重度早发型脊柱侧凸并行双生长棒矫形术治疗的患者25例(男12例,女13例),初次术前主弯Cobb角均大于80°且Risser征≤Ⅰ级。测量初次手术前、手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主弯Cobb角、T1~S1高度、矢状面最大后凸角,分析患者的矫形效果及脊柱高度变化。同时收集患者初次术前、初次术后6月及末次随访的肺功能指标及胸部CT,测量患者初次术前、初次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肺容积,分析患者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入组患者初次术前年龄7.8±1.4岁(5~9岁),随访时间40.3±13.1个月(22~54个月),撑开手术次数平均3.2次(3~7次)。冠状面主弯Cobb角初次术前为96.7°±15.5°,初次术后改善为50.7°±16.1°,至末次随访时改善为40.3°±10.9°;T1~S1高度由初次术前23.2±3.5cm增至初次术后31.1±3.8cm,而末次随访时增至36.5±4.2cm,矢状面最大后凸角初次术前为73.2°±18.9°,初次术后改善为47.7°±15.8°,末次随访时改善为41.2°±11.6°。患者末次随访时肺功能指标及胸廓容积较初次术前明显改善。入组患者共9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内固定相关并发症7例(8次),近端交界性后凸4例。结论:双生长棒应用于重度早发型脊柱侧凸患者的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有助于改善和维持患者肺功能,但仍存在一定的手术并发症风险。
王云生海涌孟祥龙李冬月
关键词:肺功能并发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