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晋才

作品数:169 被引量:824H指数:1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特色临床医学技术发展研究项目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3篇期刊文章
  • 46篇会议论文
  • 1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5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4篇腰椎
  • 50篇脊柱
  • 29篇椎管
  • 28篇退变
  • 28篇节段
  • 27篇融合术
  • 25篇椎管狭窄
  • 24篇手术
  • 20篇腰椎管
  • 19篇腰椎管狭窄
  • 19篇术后
  • 19篇椎管狭窄症
  • 19篇狭窄症
  • 18篇腰椎管狭窄症
  • 18篇椎间盘
  • 18篇疗效
  • 15篇椎体
  • 14篇退行性
  • 14篇侧凸
  • 13篇退变性

机构

  • 15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3篇沈阳医学院沈...
  • 3篇北京朝阳医院
  • 2篇山西省人民医...
  • 2篇北京老年医院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煤炭工业总医...
  • 1篇解放军第三○...

作者

  • 169篇杨晋才
  • 81篇海涌
  • 54篇关立
  • 53篇苏庆军
  • 44篇海涌
  • 39篇孟祥龙
  • 35篇周立金
  • 32篇刘玉增
  • 31篇鲁世保
  • 22篇康南
  • 16篇藏磊
  • 15篇康南
  • 14篇陈小龙
  • 13篇张黎明
  • 13篇刘畅
  • 12篇高春锦
  • 9篇王庆一
  • 9篇武连华
  • 7篇刘铁
  • 7篇李冬月

传媒

  • 15篇中国骨与关节...
  • 9篇中华医学杂志
  • 8篇中国脊柱脊髓...
  • 7篇脊柱外科杂志
  • 6篇实用骨科杂志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中华航海医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病案
  • 3篇北京医学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第9届北京国...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中国骨肿瘤骨...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骨科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年份

  • 7篇2023
  • 10篇2022
  • 9篇2021
  • 11篇2020
  • 14篇2019
  • 8篇2018
  • 7篇2017
  • 16篇2016
  • 16篇2015
  • 12篇2014
  • 6篇2013
  • 16篇2012
  • 7篇2011
  • 7篇2010
  • 6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0
1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微创椎间融合术的可行性论证
<正>目的:总结经皮内镜经椎间孔腰椎椎间减压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初步临床...
杨晋才海涌
文献传递
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的器械研发及可行性研究
杨晋才海涌
DHS支持钢板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被引量:8
2006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动力髋螺钉(DHS)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自1993年开始应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于2001年10月开始采用DHS系列支持钢板治疗该型骨折旨在防止过度嵌插及头颈部滑移。现将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杨晋才王庆一曲铁兵王志为荀宝通林源张晓冬
关键词: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DHS治疗钢板治疗动力髋螺钉疗效报告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的发生率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行颈椎前路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价,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1~77岁,平均(57.25±8.52)岁;单节段融合10例,双节段融合26例,3节段融合20例,4节段融合4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在颈椎X线上测量颈椎前凸角、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邻近节段骨赘大小;在颈椎MRI上测量邻近节段椎管矢状径及评估邻近节段椎间盘Miyazaki退变分级。统计并分析随访时ASD的发生率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随访2-7年,平均(3.93±1.76)年。末次随访时颈椎前凸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下位邻近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上、下邻近节段骨赘较术前有明显增大(P〈0.05);上、下邻近节段椎管最大矢状径较术前有明显减小(P〈0.05);上、下邻近节段椎间盘Miyazaki分级均有明显退变表现。按ASD诊断标准,ASD的发生率为50.0%(30/60),其中单纯上位邻近节段发生ASD 18例(30.0%),单纯下位邻近节段发生ASD 8例(13.3%),上、下邻近节段均发生ASD 4例(6.7%)。融合节段上位ASD发生率高于下位ASD发生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节段融合组(单、双节段)ASD发生率55.5%(20/36)与长节段融合组(3~4节段)ASD发生率41.7%(10/24)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融合术使ASD加速,ASD多发生于上位邻近节段,短节段融合患者与长节段融合患者ASD发生无明显差异。
潘爱星杨晋才海涌周立金陈小龙
关键词:颈椎颈椎病脊柱融合术邻近节段退变
Morphometry of Iliac Anchorage for Transiliac Screws:A Cadaver and CT Study of the Eastern Population
Objectives.To describe the morphometry of iliac columns for transillic screw and to testify the conformity amo...
海涌陈小龙杨晋才张杨璞刘玉增
术中脊柱牵引矫正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术中脊柱牵引矫正器,包括体位架、头部固定装置、胯部固定装置和多个机械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术中脊柱牵引矫正器,能够对患者进行轴向牵引,水平位左右挤压和从上往下的多角度挤压,所有机械手均能够在滑槽内部进行滑动,...
张耀申海涌张强杨晋才周立金
文献传递
肾后筋膜在腰椎侧位片上的投影线对椎间孔镜侧方穿刺的临床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肾后筋膜及壁腹膜在腰椎侧位片上的投影线对椎间孔镜侧方穿刺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半年内在我院行腹部增强CT检查的患者50例,年龄在26 ~ 47之间,平均37.06岁,其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测定平面L1...
杨晋才海涌周立金关立
关键词:腰椎微创外科脊柱内窥镜
改良一侧PKP联合对侧PVP与双侧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同椎体一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联合对侧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 对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8 年 5~12 月收治的 67 例胸腰椎 OCVFs 患者。其中试验组 (改良一侧 PKP 联合对侧 PVP) 31 例,对照组 (传统双侧 PKP) 36 例。统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前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水泥注入量和渗漏率、Cobb’s 角矫正情况以及椎体前缘和中部的高度变化,分析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试验组手术时间 (33.35±11.34) min,术前与术后 7 天 VAS 评分分别为 (7.60±2.34) 分和 (1.95±0.63) 分,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 (18.78±3.07) mm 和 (28.22±4.98) mm,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 (19.21±4.35) mm 和 (30.82±3.31) mm,Cobb’s 角分别为 (26.84±4.79) °和 (13.66±3.13) °;对照组手术时间为 (42.10±12.26) min,术前与术后 7 天 VAS 评分分别为 (7.85±1.87) 分和 (2.11±0.45) 分,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 (20.31±4.76) mm 和 (26.76±2.21) mm,椎体中部高度分别为 (20.88±3.16) mm 和 (29.79±1.96) mm,Cobb’s 角分别为 (25.13±3.02) °和 (13.38±1.21) °。两组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Cobb’s 角、VAS 评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所有患者两侧缘高度改善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手术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 (P<0.05),但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Cobb’s 角度、VAS 评分的恢复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共有 9 例发生骨水泥渗漏 (试验组 5 例,对照组 4 例),渗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改良一侧 PKP 联合对侧 PVP 与双侧 PKP 术式均能获得良好临床疗效。同时两种术式对疼痛改善程�
丁一海涌杨晋才尹鹏王云生刘畅张黎明许春阳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
退变性腰椎侧凸选择性短节段固定融合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42例以下肢症状为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其中男15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65.6岁。手术方式采用选择性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对患者术前、首次随访、终末随访时的Cobb角,腰椎前凸角度,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对比。结果术前与终末随访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优良率为76.2%,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9%。结论以下肢症状为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可通过狭窄节段椎管减压、短节段固定融合显著地减小手术创伤,获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孟祥龙海涌苏庆军鲁世宝关立杨晋才康南臧磊周立金
关键词:腰椎脊柱侧凸脊柱融合术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组织学与影像学实验及高压氧干预的研究
目的:建立激素诱导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了解模型动物股骨头的血供变化及形态学改变,观察高压氧干预治疗对模型动物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响,了解与分析其血供状况、形态表现及其病理变化特点。 方法:1、以家兔为对象,建立...
杨晋才
关键词:激素股骨头坏死组织学影像学高压氧干预
文献传递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