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清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茂名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BOPPPS(导入bridge-in、学习目标outcome、前测pre-tes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ion、后测post-test、总结summary)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例,以全科住院医师为对象,借助BOPPPS教学模式将课程设计为课前准备阶段、课堂阶段以及课后阶段3个环节。课堂阶段包含小视频观看、典型案例学习、角色扮演以及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结果BOPPPS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授之以鱼”转化成火车头带动车厢,并驾齐驱的形式,能最大程度激发住院医师的主观能动性,既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也强化了医患沟通能力。结论将BOPPPS教学模式灵活应用于神经病学等难度较大的学科,对于培养优秀的全科住院医师,推动全科医学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 车秀娟邓晓清韩秀娟黎朝茂
- 关键词:神经病学临床教学
- 常规MRI与磁敏感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疗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常规MRI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60名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79例,SWI检查+常规MRI检查)和对照组(81例,常规MRI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微出血(CMB)检出情况、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CMB检出率和出血检出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常规MRI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明显低于SWI(P<0.05)。观察组的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病死率、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WI能够准确检测CMB,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邓晓清李成颖
- 关键词:MRISWI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
- 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分析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68例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病死率和脑卒中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治疗3个月后和治疗6个月后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和治疗前,病死率和脑卒中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并发症发生率8.8%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动脉溶栓治疗措施能有效改善急性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和再发脑卒中率。
- 邓晓清
- 关键词:颈内动脉系统脑梗死
- 普拉克索治疗不宁腿综合征临床分析
- 2015年
- 目的:对普拉克索治疗不宁腿综合征(RLS)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4年6月收治的32例不宁腿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普拉克索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SQI、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不宁腿综合征患者采取普拉克索,有显著临床疗效。
- 邓晓清
- 关键词:不宁腿综合征神经系统疾病
- 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究血管性痴呆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63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和H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和HDS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数据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血管性痴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和痴呆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邓晓清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阿托伐他汀钙临床疗效
- 数字医学技术辅助桡动脉掌浅支皮瓣设计在手部微型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 2023年
- 目的:探索分析数字医学技术辅助桡动脉掌浅支皮瓣设计在手部微型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手外科应用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进行手部微型皮肤缺损创面修复的患者2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13例,采用常规的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进行修复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13例,在数字医学技术的辅助下行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皮瓣危象发生率、皮瓣存活率,随访观察患者皮瓣的外观、感觉、功能及对供区的影响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皮瓣危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皮瓣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随访得知,观察组13例患者的创面均达到甲级愈合,供区瘢痕轻度增生,功能良好;对照组中12例患者的创面达到甲级愈合,7例患者皮瓣稍臃肿,该组全部患者的供区瘢痕增生明显且伸腕功能稍欠充分,1例患者发生血管危象,需再次手术,1例患者发生皮瓣坏死,脱痂后瘢痕形成。结论:将数字医学技术辅助桡动脉掌浅支皮瓣设计应用于手部微型创面修复中,通过术前精确的评估与设计,指导皮瓣的切取,不仅能有效减轻供区损伤,还能显著提高皮瓣存活率,使手部微型创面修复效果更好、患手功能恢复更理想。
- 李日绍李日绍邓晓清关术黄文华
- 关键词:数字医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