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晓伟

作品数:5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金华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脑损伤
  • 2篇盆骨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 2篇骨盆
  • 2篇骨盆骨折
  • 2篇骨折
  • 1篇多发伤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介入
  • 1篇血管介入栓塞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液动力
  • 1篇血液动力学
  • 1篇盐水
  • 1篇严重多发

机构

  • 4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5篇倪晓伟
  • 3篇黄明伟
  • 2篇张德意
  • 2篇王健
  • 1篇陈钢
  • 1篇兰杰
  • 1篇胡维君
  • 1篇谢文林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创伤性脑梗死的预防及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创伤性脑梗死(TCI)的风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金华市中心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神经外科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277例,所有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根据术后是否并发有创伤性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6例、对照组251例,应用单因素分析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是否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入院时高血糖、有无合并伤、有无脑梗死病史、手术方式、颅脑损伤类型、脑梗死类型、GCS评分、是否合并脑疝及是否合并恶性脑水肿,并进一步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并发创伤性脑梗死的风险因素。结果共有26例患者术后并发脑梗死,发生率为9.4%,术前高血糖、硬膜下血肿、行大骨瓣减压术、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恶性脑肿胀与颅脑损伤术后发生相关(P<0.05),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创伤性脑梗死风险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前高血糖、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合并恶性脑肿胀可增加颅脑损伤术后发生创伤性脑梗死的风险(P<0.05)。结论术前高血糖、GCS小于8分、合并脑疝及合并恶性脑肿胀可增加颅脑损伤术后发生TCI的独立风险因素,在颅脑损伤后的TCI防治中应加强干预。
倪晓伟孔来法黄明伟
关键词:颅脑损伤创伤性脑梗死
3%高渗盐水与20%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高压效果比较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比较3%高渗盐水(HTS)与20%甘露醇(MT)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的效果。方法 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HTS组(观察组)和20%MT组(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3%HTS降压,对照组予20%MT降压,观察和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及3h的ICP及脑灌注压(CPP),并记录降压持续时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尿量(UV)及心率(HR)。结果治疗后1及3 h观察组ICP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降压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及3h观察组CPP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MAP明显高于对照组,UV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HTS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ICP,有利于改善患者脑灌注,对机体循环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倪晓伟陈峰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压甘露醇高渗盐水
严重多发伤226例诊治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的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2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188例,非手术治疗38例。结果本组患者中,肺部感染、肺不张46例(20.3%),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41例(18.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35例(15.5%),应激性溃疡伴出血19例(8.4%)。抢救成功198例(87.6%),死亡28例(12.3%)。早期死亡原因主要是重型颅脑损伤,后期主要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EICU 在综合治疗严重多发伤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可明显提高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
黄明伟陈钢孔来法张德意倪晓伟王健谢文林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血管介入栓塞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评价血管介入栓塞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18例;年龄28~54岁[(39.2±10.3)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9例,高处坠落伤9例,挤压伤7例。受伤至入院时间均为3h内。损伤严重度评分(ISS)(25.3±8.1)分。骨盆骨折按Tile分型:B型32例,c型13例。入院后及时给予抗休克治疗、骨盆带或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骨盆,在排除其他部位损伤出血后急诊行血管介入栓塞止血。观察患者血管介入治疗情况、治疗后生命体征变化、预后等情况。结果入院至介入治疗的时间为1.2~2.7h[(1.9±0.8)h],介入治疗时间1.6—3.2h[(2.3±0.6)h]。表现为造影剂外溢38例,血管形态异常5例,未见明显出血征象1例,血管造影静脉期见造影剂外渗1例。造影剂外溢涉及的责任血管包括阴部内动脉26例,闭孔动脉16例,臀上、下动脉各4例,腹壁下动脉1例,髂外动脉1例,合并两处8例,延迟出血1例。45例均早期止血疗效良好,应用介入栓塞技术后,生命体征好转,术后心率(105.2±14.8)次/min,动脉压(79.0±10.6)mmHg,中心静脉压(5.1±0.8)cmH2O,休克指数1.1±0.5,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3d腹胀加重,髂外动脉分支出血,予以栓塞后好转。41例生存患者ICU治疗时间为(14.5±5.4)d,总住院时间为(35.2±12.8)d,医疗费用为(96755.3±20568.1)元。结论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急救,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快速、微创、止血确切的优势,在有条件的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黄明伟孔来法张德意胡维君王健倪晓伟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骨盆骨折栓塞治疗性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早期救治策略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早期救治策略,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85例,对其临床诊断、临床治疗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早期救治策略进行总结。结果 85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中,ISS评分为27~70分,平均(38.7±11.4)分;患者在入院后,医护人员立即对其进行了生命体征评估,进行了相应控制性复苏策略的制定,急诊抢救室有48例行气管插管,18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5例患者急诊直接送入手术室行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通过骨盆外支架固定术、介入治疗或腹膜外填塞等方式对骨盆出血进行控制,术后采取针对性对症处理措施。术后24小时内,4例患者由于出血性休克死亡,术后10天内,5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为10.6%;生存患者住ICU平均时间为(14.8±4.7)天;术后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根据GOS评分判定,45例恢复良好,占53.0%,18例轻度残疾,占21.2%,7例重度残疾,占8.2%,6例为植物生存状态并自动出院,占7.1%。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临床应积极评估患者全身状态,对相应的控制性复苏策略进行制定并实施,采用综合方式对患者骨盆出血情况进行控制,以使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
倪晓伟孔来法兰杰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血液动力学骨盆骨折救治策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