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肿瘤分期
  • 2篇CT
  • 1篇断层扫描
  • 1篇断层扫描术
  • 1篇多排螺旋CT...
  • 1篇序贯
  • 1篇血管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征象
  • 1篇灶性
  • 1篇脂肪
  • 1篇直肠
  • 1篇直肠癌
  • 1篇直肠肿瘤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神经网络模型
  • 1篇数字血管减影
  • 1篇体层摄影

机构

  • 6篇江南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江南大学
  • 1篇江南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贺锋
  • 5篇周江枫
  • 5篇陈林
  • 3篇葛宇曦
  • 2篇蔡炜
  • 2篇蔡毅
  • 1篇丁勇俊
  • 1篇吴娜静
  • 1篇杜晓庆
  • 1篇周心一
  • 1篇尤徐阳
  • 1篇徐巧玲
  • 1篇费伯健
  • 1篇高其忠
  • 1篇万卫星
  • 1篇米宝明
  • 1篇郁春景
  • 1篇李晓红
  • 1篇王子
  • 1篇徐鹏举

传媒

  • 3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小细胞肺癌的临床CT病理特点及其征象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分析4 0例小细胞肺癌(SCLC)的CT表现及其与病理的关系,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6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4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CT特征表现。结果中央型SCLC 35例,CT表现为肺门分叶状肿块或结节,增强扫描病灶以不均匀强化为主,内部不规则坏死16例、可见扩张血管14例,7例伴轻度阻塞性不张或炎症。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转移21例、远处转移8例。周围型SCLC 5例,病灶均为单发结节,边缘无明显毛刺,平扫CT值18-36HU,增强扫描2例为病灶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结论 SCLC患者的常规HE染色可见细胞较小,挤压变形、核浆比增大,CD56、Ki-67阳性率均可达100%。螺旋CT检查征象主要包括肺门区实性肿块,伴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早期血行转移,支气管阻塞征象出现较晚,可据此提出诊断或疑诊,确诊仍须依靠病理活检。
贺锋陈林葛雨曦蔡伟周江枫
关键词:小细胞肺癌中央型周围型CT
高分辨率T2WI联合合成双反转恢复图像判断直肠癌T分期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观察合成MRI(SyMRI)定量参数及高分辨率T2WI(HR-T2WI)联合合成双反转恢复(SyDIR)图用于直肠癌T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经病理证实直肠腺癌,将病理T1及T2期归为肌层未突破组、T3及T4期归为肌层突破组。由2名影像科医师(分别具有低及高年资)基于HR-T2WI及联合SyDIR图行直肠癌T分期,观察其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计算T分期诊断准确率;比较组间SyMRI定量参数值T1、T2及质子密度(PD)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HR-T2WI及其联合SyDIR图和T2值诊断直肠癌突破肌层的效能。结果79例中,病理T分期T1期3例,T2期32例,T3期27例,T4期17例。2名医师基于HR-T2WI判断直肠癌T分期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均较强(Kappa=0.626、0.784,P均<0.001),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95%(60/79)及86.08%(68/79);基于HR-T2WI联合SyDIR图判断直肠癌T分期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较强及强(Kappa=0.783、0.829,P均<0.001),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81%(67/79)及88.61%(70/79)。低年资医师基于HR-T2WI联合SyDIR图判断直肠癌突破肌层的AUC(0.940)高于基于单一HR-T2WI(AUC=0.843,Z=2.443,P=0.015);高年资医师基于HR-T2WI联合SyDIR图的AUC(0.954)与基于单一HR-T2W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C=0.943,Z=0.366,P=0.720),后者与低年资医师基于HR-T2WI联合SyDIR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08,P=0.918)。2名医师所测肌层未突破组T2值均高于肌层突破组(P均<0.001),其余定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T2值判断直肠癌突破肌层的AUC为0.812。结论SyMRI定量参数T2值对判断直肠癌T分期具有一定价值;HR-T2WI联合SyDIR图有助于提高低年资影像科医师判断直肠癌T分期的效能。
王子葛宇曦贺锋周心一窦维强胡曙东
关键词:直肠肿瘤肿瘤分期
肾转移瘤19例CT及MR诊断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肾脏转移瘤的CT和MR表现,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及活检证实的肾脏转移瘤的影像学资料,其中行CT平扫+双期增强19例,MR平扫+动态增强扫描6例。结果:肾转移瘤单发11例,多发8例,共发现病灶31个;直径为1.8~5.9 cm,平均(3.50±1.45)cm;实性肿块11例,囊性8例;CT表现双肾单发(11例,57.9%)或多发(8例,42.1%)类圆形低密度结节或肿块,其中15个(48.4%)病灶位于肾皮髓质交界处,无包膜19例,增强后出现渐进性强化17例(89.5%);6例行MR增强表现为双肾长T1等T2或短T2信号影,DWI明显弥散受限,in-phase,out-phase未见明显信号降低,增强后均显示明显渐进性强化,缺乏包膜。结论:肾转移瘤的CT双期增强及MR动态增强具有一定特征,可提高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正确性。
贺锋葛宇曦陈林周江枫蔡炜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术磁共振成像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基于增强CT影像征象在评估胃癌腹膜微转移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型,通过对增强CT多种征象分析,预测胃癌腹膜微转移情况,建立胃癌腹膜微转移预测模型。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胃癌患者12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增强CT检查。根据手术病理是否存在腹膜微转移,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观察测量治疗前增强CT的基本征象(肿瘤最大径、厚度、浆膜浸润、强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分站、有无远处转移),间接征象(腹膜周围积液,腹腔脂肪密度增高,腹膜增厚或可疑微结节,网膜浑浊)。首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建立ANN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判断腹膜是否存在转移。结果 :120例胃癌患者中,手术病理证实共86例存在腹膜转移,34例无腹膜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浆膜浸润、强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分站、有无淋巴结转移、腹膜周围积液、腹腔脂肪密度增高,网膜浑浊,腹膜增厚或可疑微结节在腹膜转移组及非转移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的总准确率为75.83%(91/120),总敏感度77.91%(67/86),总特异度73.53%(25/3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Logistic为0.853。ANN模型总准确率88.33%(106/120),总敏感度88.37%(76/86),特异度85.29%(29/34);ROC曲线示AUCANN为0.887。结论:ANN模型可通过对胃癌术前增强CT多种征象分析,为判断术前是否存在腹膜微转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其预测效能高于传统Logistic回归分析。
贺锋葛宇曦陈林周江枫蔡炜
关键词:胃癌腹膜转移人工神经网络
多排螺旋CT诊断布加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2015年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是由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阻塞引起肝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类疾病,临床上常以腹痛、肝肿大、压痛及腹腔积液或下肢水肿、下肢静脉曲张等为主要表现,临床较为少见,易误诊误治,预后凶险。病理上主要以肝细胞淤血坏死为病理基础的肝后型门脉高压征,可伴有下腔静脉高压征[1-3]。既往影像学数字血管减影(DSA)技术在此方面的研究有过报道[4,5].
周江枫贺锋李晓红蔡毅陈林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静脉回流障碍数字血管减影门脉高压征
肝脏局灶性含脂病变归类分析及MRI鉴别诊断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通过归类分析肝脏局灶性含脂病变的脂肪存在形式特征,结合病史、临床特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及周围征象,从而提高对肝脏局灶性含脂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率。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或典型表现及长期随访确定的肝脏含脂病变45例,均采用GE Signa Twinspeed 1.5T或3.0T全身磁共振检查仪进行多期相扫描,并分析病变的病史、临床特征、脂肪存在形式、MRI多期表现及周围征象,分析病变的特征性;并较脂肪成分归类+MRI特征分析结合方法与以往方法对诊断肝脏含脂病变的准确率。结果:肝脏局灶性含脂病变45例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12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of liver,AML)10例,脂肪瘤4例,肝癌术后病例9例,肝腺瘤5例,包膜假结节样脂肪浸润5例;脂肪形式:表现为细胞内脂肪成分的主要为含脂肝癌、肝腺瘤,表现为相对较大脂肪组织的主要有脂肪瘤、肝癌术后网膜脂肪填充及包膜下假结节样脂肪浸润;肝AML的脂肪存在形式无特异性。结论:通过对肝脏局灶性含脂病变的脂肪表现形式分析,结合病史、临床特征及MRI特征性表现,可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
周江枫丁勇俊贺锋陈林蔡毅徐鹏举
关键词:肝脏病变脂肪
18F—FDGPET/CT同机序贯增强CT在胃癌治疗前分期中的价值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18F—FDGPET/CT同机序贯CECT(PET/CT+CECT)在胃癌治疗前分期中的价值,并分析影响胃癌原发灶18F—FDG摄取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地选择经胃镜活组织检查病理证实为胃癌的未治患者28例[男23例,女5例,年龄(62.0±11.3)岁],常规18F.FDGPET/CT显像后,患者原位行腹盆部CECT。比较常规18F—FDGPET/CT与CECT在诊断胃癌原发灶、胃周淋巴结转移、腹盆腔脏器转移上的差异。数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Kappa检验、Mann—Whiteyu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配对疋。检验。结果28例患者中,12例为临床Ⅳ期,其中2例患者18F—FDGPET/CT发现CECT未显示的3枚较小肝转移灶。CECT发现了全部16例根治术患者的原发灶,其中15例胃癌原发灶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SUVmax3.15—19.99。16例胃癌患者原发灶体积与SUVmax有中度相关性(r=0.573,95%CI:0.108-0.832,P〈0.05)。CECT判断16例胃癌患者原发灶浆膜有无浸润与术后病理对比的一致性较低(k=0.143,95%CI:一0.338~0.624)。有无原发灶脉管和(或)神经浸润者,不同T分期,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原发灶SUV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27.00,H=4.79和1.99,均P〉0.05);16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共清扫淋巴结399枚,发现转移淋巴结81枚。CECT所示淋巴结转移与常规PET/CT所示转移淋巴结判断结果并不完全相符,两者之间有互补性。CECT判断胃周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PPV和NPV分别为10/10、1/6、11/16、10/15和1/1;PET/CT的相应值分别为6/10、6/6、12/16、6/6和6/10;PET/CT+CECT的相应值分别为10/10、4/6、14/16、10/12和4/4。结论常规18F—FDGPET/CT能够弥补CECT在较小肝癌转移灶诊断上的不足.18F—FDGPET/CT+CECT有助于提高胃痛治疗前分期的准确性.
尤徐阳贺锋徐巧玲高其忠吴娜静杜晓庆米宝明郁春景万卫星费伯健
关键词:肿瘤分期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脱氧葡萄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