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肝炎
  • 8篇慢性
  • 7篇病毒
  • 6篇乙型
  • 5篇慢性乙型
  • 4篇双环醇
  • 4篇病毒性
  • 3篇毒性肝炎
  • 3篇药性分析
  • 3篇乙型病毒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慢性乙型病毒...
  • 3篇耐药
  • 3篇耐药性
  • 3篇耐药性分析
  • 3篇胶原
  • 3篇病毒性肝炎
  • 2篇血液
  • 2篇乙肝
  • 2篇乙型病毒性肝...

机构

  • 1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济南市传染病...
  • 1篇潜江市中心医...

作者

  • 16篇易建华
  • 8篇罗端德
  • 5篇曾令兰
  • 3篇蔡淑清
  • 3篇李伟
  • 2篇沈贵月
  • 2篇熊英
  • 2篇翁志宏
  • 1篇王华
  • 1篇吴正学
  • 1篇朱祥珍
  • 1篇杨玉秀
  • 1篇胡翠兰
  • 1篇姜伟超
  • 1篇张树林
  • 1篇王耀宗
  • 1篇祁丹
  • 1篇王晖
  • 1篇张继明
  • 1篇韦嘉

传媒

  • 7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肝博士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2篇200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观察双环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以及肝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2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以双环醇75~150mg/d治疗24周,治疗前后分别肝活检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察双环醇治疗前后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经双环醇治疗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环醇治疗可以减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炎症反应,同时明显降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内TGF-β1和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易建华李伟曾令兰罗端德
关键词:双环醇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转化生长因子Β1胶原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评价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0.5μg/kg每周一次联合利巴韦林750~1050 mg/d,或普通干扰素α-2b 3 MIU每周3次联合利巴韦林750~1050 mg/d。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53.8%,而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58.1%,两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相当(P=0.966)。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而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3)。但是没有与干扰素α-2b聚乙二醇化相关的特有的新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罗端德易建华蔡淑清张继明张树林王耀宗韦嘉杨玉秀
关键词:聚乙烯二醇类干扰素Α-2B利巴韦林
血浆置换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液学指标的影响
2005年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治疗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内环境的影响以避免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应用血浆置换治疗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2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标肝肾功能和电解质、免疫学指标血清补体及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常规血液学指标外周血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形态以及反映凝血功能状态的国际标准化指数INR。结果血浆置换治疗后,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和ALT、AST水平明显下降,前白蛋白水平明显上升。血清钠水平上升而钙水平降低,提示血浆置换治疗可以纠正低钠血症并应注意钙剂的补充。血清补体C3、C4水平上升而补体活性CH50则无明显变化,细胞因子TNFα和IL-6水平明显降低。凝血功能状态明显改善,而外周血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形态则不受血浆置换治疗的影响。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可以改善重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和凝血功能状态,减轻异常免疫反应,维持内环境稳定。
易建华翁志宏王晖朱祥珍罗端德
关键词:血浆置换重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补体
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有效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在妊娠晚期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性。方法在万方数据库、Sinomed、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根据主题词检索2007年1月~2014年6月的替比夫定阻断HBV母婴传播文献,提取合格文献中数据资料后,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纳入文献数据整合后经分析,替比夫定组共纳入孕妇731例,对照组共纳入孕妇868例,共1599例受试者。替比夫定组孕妇分娩时血清HBVDNA定量水平较入组时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加权均数差)=-4.26,95%CI:-4.78~-3.74,P〈0.01],且低于对照组孕妇分娩时HBVD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4.05,95%CI:-4.50--3.61,P〈0.01);替比夫定组新生儿出生后24h内,血清HBVDNA水平、血清HBsAg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5,95%CI:0.24—0.46,P〈0.01;OR=0.16,95%CI:0.09~0.29,P〈0.01);随访至婴儿6个月龄时,替比夫定组婴儿血清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5,95%CI:0.04~0.58,P〈0.01);随访至婴儿12个月龄时,替比夫定组婴儿HBsAg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婴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3,95%CI:0.06~0.26,P〈0.01)。结论对于高病毒载量的孕妇(妊娠期间血清HBVDNA〉10×10^7copies/ml),在妊娠晚期给予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联合新生儿主被动双重免疫能够有效降低HBV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率。
丁云易建华
关键词: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2015年
对于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持久的免疫控制表现为抗病毒治疗结束后仍能保持持久的HBeAg血清学转换。因此,HBeAg血清学转换是免疫控制的临床标志,也是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理想应答标志。现介绍1例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以聚乙二醇干扰紊联合阿德福韦酯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的病例,与各位病友分享。
易建华
关键词:个体化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学转换免疫控制阿德福韦酯
158例腹腔感染患者致病菌谱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3
2001年
目的 研究腹腔感染患者致病菌感染谱和耐药性的变化。方法 用纸片扩散法对由腹腔感染患者分离的细菌进行药敏试验 ,并按 NCCL 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  1994年以来自腹腔感染患者分离致病菌 184株 ,肠球菌的构成增高显著 ,并具有多重耐药特性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 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的出现 ;1994年以来大部分临床分离菌对过去常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上升明显。结论 细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产生了程度不等的耐药性 ,在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特别注意耐药现象 。
易建华曾令兰姜伟超罗端德
关键词:药物耐受性细菌腹腔感染
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及早期疗效预测被引量:2
2004年
易建华罗端德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早期疗效干扰素
双环醇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3
2006年
目的研究双环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以双环醇治疗慢性乙肝患者20例,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血清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肽(PⅢP)和透明质酸(HA)水平。同时经皮肝活检观察治疗前后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双环醇可以显著降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ALT和GGT水平,复常率分别达95%和70%,同时可以明显降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LN、CⅣ和PⅢP水平,尤其PⅢP和CⅣ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呈明显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53和0.530,P<0.01)。结论双环醇可以减轻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和抑制肝纤维化。
易建华李伟熊英曾令兰翁志宏蔡淑清
关键词:双环醇肝纤维化慢性乙肝肝活检
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双环醇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肝组织炎症、纤维化程度、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抗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20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双环醇150mg/d治疗24周,治疗前、后分别行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评估治疗前、后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察治疗前、后肝组织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状况和Ⅰ、Ⅲ型胶原含量的变化。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经双环醇治疗后,其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水平可显著降低,复常率分别达95%和70%,不仅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且肝组织内α-SMA和TGF-β1的表达强度明显减弱,同时Ⅰ、Ⅲ型胶原的含量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双环醇治疗可减轻慢性乙肝患者肝脏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同时明显降低肝组织内TGF-β1、α-SMA的表达,阻止肝星状细胞活化和Ⅰ、Ⅲ型胶原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易建华王华蔡淑清
关键词:双环醇肝星状细胞慢性乙型肝炎
双环醇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_1和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易建华李伟曾令兰罗端德
关键词:胶原表达双环醇发病机制研究常见病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