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玉东

作品数:8 被引量:53H指数:4
供职机构:乐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佛山市科技局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皮瓣
  • 3篇骨折
  • 3篇穿支
  • 3篇创面
  • 2篇岛状
  • 2篇指动脉
  • 2篇指动脉逆行岛...
  • 2篇逆行
  • 2篇逆行岛状
  • 2篇疗效
  • 2篇内固定
  • 2篇跟骨
  • 2篇跟骨骨折
  • 2篇供区
  • 1篇岛状皮瓣
  • 1篇蒂皮瓣
  • 1篇动脉穿支
  • 1篇掌背
  • 1篇掌背动脉

机构

  • 5篇广州医科大学
  • 3篇乐从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台州恩泽医疗...

作者

  • 8篇何藻鹏
  • 8篇李卫
  • 8篇刘东波
  • 8篇郑玉东
  • 7篇刘金伟
  • 1篇黄文华
  • 1篇张国栋

传媒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儿童足后跟Ⅲ级轮辐伤的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研讨儿童足后跟Ⅲ级轮辐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29例儿童足后跟III级轮辐伤患儿,回顾分析其病例记录资料.其中18例男性,11例女性,平均年龄5.17±2.03岁;受伤到入院时间为2小时~25天,平均时间5.54±1.04天.足后跟皮肤软组织的缺损范围为35mm×25mm^45mm×82mm;伴有跟骨结节骨及跟腱缺损.其中跟腱缺损较大15例,不可直接拉伸到跟骨结节患儿,采取复合腓肠肌肉瓣(V-Y)推进与跟腱止点重建术进行联合治疗,皮瓣取切范围:160mm×50mm^100mm×210mm,剩余14例患儿,跟腱可以拉伸到跟骨结节,采取局部带蒂皮瓣逆行移位修复与跟腱止点重建术进行联合治疗,皮瓣切除范围:40mm×25mm^45mm×82mm.皮瓣供区采取刃厚皮片植皮修复,所有患儿均未采取神经吻合术.将所有患儿临床特点、治疗效果纳入讨论中.结果:术后所有患儿均得到随访,进行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平均为1年;除2例患儿皮瓣出现远端部分坏死,术后切口I期均愈合,其余患儿皮瓣均全部成活.皮瓣外形、色泽均较好,并不影响行走和穿鞋,恢复感觉.随着时间延长,术后踝关节背伸角度随之逐渐改善.结论:对于儿童足后跟Ⅲ级轮辐伤的特点,其有着自身特点,需要根据软组织和跟腱缺损状况,选择不同手术方法.手术结束后早期踝关节背伸功能受到限制,随着时间延长,其关节功能随之逐渐改善,可是跟骨结节缺损要进行长期随访.
何藻鹏刘金伟李卫郑玉东曾迪藩刘东波
关键词:儿童足后跟III级
改良甲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含指间关节的拇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良甲复合组织瓣修复含指间关节的拇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3年6月,应用改良甲皮瓣携带骨质、肌腱及趾间关节囊移植修复14例(14指)木工机械所致的含指间关节的拇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52岁,平均30岁。伤后至入院时间0.5~2.0 h,平均1.2 h。拇指背侧指甲、皮肤缺损范围为2.5 cm×1.5 cm^5.0 cm×2.5 cm;指间关节背侧伴不同程度骨缺损,掌侧部分骨质及关节囊尚存,骨缺损长度2.5~4.0 cm,平均3.4 cm。甲皮瓣切取范围3.0 cm×2.0 cm^6.0 cm×3.0 cm。供区采用植皮(5例)或第2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9例)修复。结果术后1例甲皮瓣发生动脉危象,其余甲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3例植皮出现液化坏死,其余植皮及第2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顺利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3年6个月,平均23个月。4例因甲复合组织瓣局部稍臃肿,6个月后行二期整形;其余甲复合组织瓣外观、颜色、质地满意。12例再造拇指指甲生长良好,2例稍增厚。末次随访时,X线片复查示,12例包含趾近节趾骨头部移植者,移植骨与拇指近节指骨近端愈合良好,供区趾趾间关节融合后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获优12例,良2例,优良率100%。供足均行走良好,无疼痛。结论改良甲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含指间关节的拇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能有效改善损伤拇指的外观及功能。
刘金伟何藻鹏李卫周琮镇郑玉东曾迪藩刘东波
关键词:拇指复合组织缺损创面修复
掌背动脉穿支蒂皮瓣转移修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供区创面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掌背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供区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对18例外伤所致指端缺损的患者切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供区创面设计以掌背动脉穿支皮瓣转移修复。切取指动脉岛状皮瓣面积1.2cm×2.0cm~1.8cm×3.0cm,切取掌背动脉穿支皮瓣面积1.2cm×2.0cm-1.8cmX3.0cm。结果术后36块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随访1~12个月,穿支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指蹼宽度和深度无影响,伤指的外展角度与健侧同名指相近,不存在瘢痕挛缩、瘢痕触痛、神经传导异常等并发症。结论掌背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血供恒定、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修复指根部逆行岛状皮瓣供区创面的较理想方法。
刘金伟王成李卫何藻鹏周琮镇郑玉东曾迪藩刘东波
关键词:掌背动脉穿支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供区
腓浅动脉皮支蒂V-Y推进皮瓣修复小腿小面积软组织缺损9例
2023年
目的探讨以腓浅动脉皮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小腿较小创面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手足整形外科对9例小腿前外侧创面采用以腓浅动脉皮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予以修复,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0 cm×4.0 cm~4.0 cm×5.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8.0 cm~5.0 cm×9.0 cm,供区直接缝合。术后门诊及微信视频随访。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创面及供区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者出院后,由手术负责人对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末次随访时皮瓣质地与周围组织接近,皮瓣愈合后,外形无臃肿,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患者的评分均达S3级。结论以腓浅动脉皮支为蒂的V-Y推进皮瓣修复小腿较小面积软组织损伤,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继发损伤小,疗效确切。
郑玉东李卫何藻鹏刘东波韦春荣廖贤万曾迪藩周湘桂
关键词:V-Y推进皮瓣小腿创面显微外科技术
3D打印技术在复杂跟骨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跟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72例(84足)复杂跟骨骨折患者,按床位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3D组,各36例(42足)。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常规CT检查,并进行跟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对照组患者直接根据X线及CT二维图像进行手术,3D组患者进行数字化重建、模拟复位并打印跟骨3D模型,术前钢板预塑形、设计个性化方案再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D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C臂X线暴露风险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优良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在复杂跟骨骨折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提前进行术前设计及模拟手术,对手术起到辅助作用,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何藻鹏李卫刘金伟郑玉东曾迪藩刘东波
关键词:跟骨骨折疗效
3D打印技术在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设计中的应用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在Sande~Ⅲ型跟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2例Sande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5例;年龄23—53岁,平均38.7岁;双侧跟骨薄层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进行骨折三维重建、虚拟复位、数字化手术设计,用3D打印技术制作1:1大小的跟骨骨折实体模型,制作钉道导航模块,进行接骨板预塑形与模拟手术。根据术前规划进行手术,术后对跟骨形态学参数进行评价,将术后效果与术前数字化设计效果进行比较。结果1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60—90min,平均77.9min。术后随访时间4—8个月,平均6.2个月;患者均无切口软组织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B6hler角(32.6°±3.6°)、Gissane角(123.9°±9.5°)较术前(12.40±2.10、143.90±7.80)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跟骨外形与术前复位模型相仿,内固定位置、钉道方向与术前设计接近。术后3个月Maryland评分平均为87.8分,优良率为91.7%。结论该技术从数字化设计转化出真实手术工具,有助实现SandeⅢ型跟骨骨折精准手术设计。
何藻鹏李卫刘金伟张国栋郑玉东曾迪藩刘东波黄文华
关键词:跟骨骨折3D打印
指蹼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供区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应用指蹼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供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外伤所致指端缺损的患者切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设计指蹼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供区。切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面积1.5cm×2.0cm-2.0cm×3.5cm,切取指蹼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面积1.5am×2.0cm-2.0cm×3.5cm。结果术后24块皮瓣全部存活,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1-18个月,穿支皮瓣外观、质地良好,指蹼宽度和深度无影响,伤指的外展角度与健侧指相近,无瘢痕挛缩、瘢痕触痛、神经传导异常等并发症。结论指蹼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具有血供恒定、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修复指根部逆行岛状皮瓣供区的较理想方法。
刘金伟何藻鹏李卫周琮镇郑玉东曾迪藩刘东波
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观察分析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8月-2015年8月本院收治的56例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复位良好,无异位骨化、桡骨小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现象发生,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4.64%。结论:针对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可取的较满意的骨折复位效果,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简单的优点,结合功能锻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
何藻鹏刘金伟李卫郑玉东曾迪藩刘东波
关键词:微型钢板桡骨小头骨折内固定螺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