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金伟

作品数:45 被引量:215H指数:9
供职机构:乐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骨折
  • 9篇缺损
  • 9篇关节
  • 6篇手术
  • 6篇皮瓣
  • 6篇股骨
  • 5篇血管
  • 5篇内固定
  • 5篇解剖学
  • 5篇背侧
  • 4篇掌指
  • 4篇掌指关节
  • 4篇指关节
  • 4篇趾关节
  • 4篇椎间盘
  • 4篇跖趾
  • 4篇跖趾关节
  • 4篇疗效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机构

  • 25篇乐从医院
  • 16篇南方医科大学
  • 9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89...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吉首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佛山市中医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台州恩泽医疗...

作者

  • 45篇刘金伟
  • 26篇李卫
  • 22篇何藻鹏
  • 13篇丁自海
  • 12篇李春雨
  • 12篇刘东波
  • 8篇吴举
  • 7篇郑玉东
  • 5篇周兵
  • 5篇董玉科
  • 4篇吴涛
  • 3篇詹俊峰
  • 3篇汪坤菊
  • 3篇黄继辉
  • 3篇陈启康
  • 2篇彭浩
  • 2篇田喜光
  • 2篇杨林林
  • 2篇詹俊锋
  • 2篇宋磊

传媒

  • 6篇中国临床解剖...
  • 3篇临床骨科杂志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解剖与临床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骨科
  • 1篇临床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实用手外科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6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6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足后跟Ⅲ级轮辐伤的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研讨儿童足后跟Ⅲ级轮辐伤的特点及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29例儿童足后跟III级轮辐伤患儿,回顾分析其病例记录资料.其中18例男性,11例女性,平均年龄5.17±2.03岁;受伤到入院时间为2小时~25天,平均时间5.54±1.04天.足后跟皮肤软组织的缺损范围为35mm×25mm^45mm×82mm;伴有跟骨结节骨及跟腱缺损.其中跟腱缺损较大15例,不可直接拉伸到跟骨结节患儿,采取复合腓肠肌肉瓣(V-Y)推进与跟腱止点重建术进行联合治疗,皮瓣取切范围:160mm×50mm^100mm×210mm,剩余14例患儿,跟腱可以拉伸到跟骨结节,采取局部带蒂皮瓣逆行移位修复与跟腱止点重建术进行联合治疗,皮瓣切除范围:40mm×25mm^45mm×82mm.皮瓣供区采取刃厚皮片植皮修复,所有患儿均未采取神经吻合术.将所有患儿临床特点、治疗效果纳入讨论中.结果:术后所有患儿均得到随访,进行随访时间为6个月~3年,平均为1年;除2例患儿皮瓣出现远端部分坏死,术后切口I期均愈合,其余患儿皮瓣均全部成活.皮瓣外形、色泽均较好,并不影响行走和穿鞋,恢复感觉.随着时间延长,术后踝关节背伸角度随之逐渐改善.结论:对于儿童足后跟Ⅲ级轮辐伤的特点,其有着自身特点,需要根据软组织和跟腱缺损状况,选择不同手术方法.手术结束后早期踝关节背伸功能受到限制,随着时间延长,其关节功能随之逐渐改善,可是跟骨结节缺损要进行长期随访.
何藻鹏刘金伟李卫郑玉东曾迪藩刘东波
关键词:儿童足后跟III级
改良甲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含指间关节的拇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改良甲复合组织瓣修复含指间关节的拇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3年6月,应用改良甲皮瓣携带骨质、肌腱及趾间关节囊移植修复14例(14指)木工机械所致的含指间关节的拇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52岁,平均30岁。伤后至入院时间0.5~2.0 h,平均1.2 h。拇指背侧指甲、皮肤缺损范围为2.5 cm×1.5 cm^5.0 cm×2.5 cm;指间关节背侧伴不同程度骨缺损,掌侧部分骨质及关节囊尚存,骨缺损长度2.5~4.0 cm,平均3.4 cm。甲皮瓣切取范围3.0 cm×2.0 cm^6.0 cm×3.0 cm。供区采用植皮(5例)或第2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9例)修复。结果术后1例甲皮瓣发生动脉危象,其余甲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3例植皮出现液化坏死,其余植皮及第2跖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顺利成活。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3年6个月,平均23个月。4例因甲复合组织瓣局部稍臃肿,6个月后行二期整形;其余甲复合组织瓣外观、颜色、质地满意。12例再造拇指指甲生长良好,2例稍增厚。末次随访时,X线片复查示,12例包含趾近节趾骨头部移植者,移植骨与拇指近节指骨近端愈合良好,供区趾趾间关节融合后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获优12例,良2例,优良率100%。供足均行走良好,无疼痛。结论改良甲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含指间关节的拇指背侧复合组织缺损能有效改善损伤拇指的外观及功能。
刘金伟何藻鹏李卫周琮镇郑玉东曾迪藩刘东波
关键词:拇指复合组织缺损创面修复
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手足外科收治的80例手指指腹缺损患者临床资料,采用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结果术后3个月手指指腹缺损治疗的优良率100%高于术后1个月手指指腹缺损治疗的优良率7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踇趾腓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腹缺损,踇趾腓侧皮瓣是最佳皮瓣选择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琮镇李卫刘金伟何藻鹏曾迪藩刘东波
关键词:缺损
脊柱胸腰段侧面的应用解剖学观测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为胸腔镜辅助下脊柱胸腰段前路椎间融合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22具(44侧)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尸体标本脊柱胸腰段侧面血管神经的走行、分布及毗邻关系。结果:在脊柱胸腰段侧面,上下位节段血管、交感干与内脏大神经或腰丛之间构成了一个相对无血管神经的"安全区",椎间隙恰好位于该"安全区"内。在T10/11、T11/12椎间隙,"安全区"的面积双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左侧分别为17.54mm×17.53mm、20.50mm×14.56mm,右侧分别为17.54mm×27.85mm、20.50mm×21.47mm;在T12/L1、L1/2、L2/3椎间隙,同节段"安全区"的面积双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侧面积向下逐渐增大,依次为24.56mm×19.95mm、27.37mm×25.31mm、28.28mm×27.51mm。结论:在脊柱胸腰段侧面,椎间隙位于一个相对无血管神经的"安全区"内,该区可为胸腔镜下前路椎间融合术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并以椎间盘为参考标志,可减少对血管神经的损伤,减少手术并发症。
周兵刘金伟詹俊锋董玉科吴涛田喜光丁自海
关键词:胸腔镜胸腰段
下腰椎腹腔镜侧前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下腰椎是指L3-S1节段。据统计,有超过90%的椎间盘疾病发生在此节段,其中L4/5、L5/S1椎间盘是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其常常会引起腰背痛、坐骨神经痛、肢体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手术无疑是治疗的最佳选择...
刘金伟
关键词:下腰椎椎间盘疾病应用解剖学腰椎体间融合术腹腔镜
文献传递
老年新鲜与陈旧性重度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疗效比较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新鲜与陈旧性重度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介绍技术操作要点。方法选择自2009-08—2013-04诊治的71例重度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包括新鲜骨折23例,陈旧骨折48例,在三维CT引导、C型臂X线机透视下分期注射骨水泥行椎体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5~24个月,平均12.5个月,大部分伤椎疼痛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无脊髓神经损伤、针道感染等并发症。骨水泥渗漏:新鲜骨折组5例,陈旧骨折组8例;邻椎骨折:新鲜骨折组及陈旧骨折组各有3例;2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手术前后VAS评分改善、椎体高度恢复、后凸Cobb角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疼痛缓解有效率、邻椎骨折发生率、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与末次随访时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度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采用椎体成形术可取得满意疗效,新鲜骨折的疗效优于陈旧骨折;三维CT定位、透视下分期少量注射骨水泥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林绍仪刘金伟蔡厚洪
关键词:胸腰椎新鲜骨折陈旧骨折骨质疏松椎体成形术
大隐静脉再造修复颈动脉破裂的临床救治体会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破裂的有效抢救方法。方法:分析我科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抢救的3例颈动脉破裂患者,总结经验教训。结果:我们采用大隐静脉再造修复颈动脉的方法,3例患者全部救治成功,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颈动脉破裂虽然危险,但只要抢救及时、方法妥当,是可以抢救成功的。
李卫刘金伟陈启康黄继辉林绍仪蔡厚洪李春雨何藻鹏陈应驹
关键词:颈动脉破裂大隐静脉
保留感觉带穿支血管的小腿顺行推进皮瓣修复儿童后跟轮辐伤
何藻鹏刘金伟李卫
拆分第二足趾修复两个相邻掌指关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第二足趾拆分、修复两个相邻掌指关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的新术式及疗效。方法从2006年12月到2011年12月间,对7例14个掌指关节缺损患者,设计应用以足背动脉一第一、二跖背动脉一趾背动脉为蒂的第二足趾,将其拆分成以足背动脉一第一跖背动脉一第二足趾胫侧趾背动脉为蒂的第二跖趾关节复合组织瓣及以足背动脉一第二跖背动脉一第二足趾腓侧趾背动脉为蒂的第二趾近侧趾间关节复合组织瓣,经过重建,保留复合组织瓣背侧半,同时修复两个相邻掌指关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结果本组7例14个掌指关节。12个关节移植成功,2个关节因第一跖背动脉变异而放弃趾间关节组织瓣。全部病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x线提示骨折愈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良率为83.33%。结论第二足趾拆分、重建同时修复两个相邻掌指关节背侧复合组织缺损临床可行,能有效改善损伤掌指关节的功能。
李卫刘金伟何藻鹏蔡厚洪林绍仪吴举李春雨梁观钦
关键词:掌指关节跖趾关节趾间关节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全足底皮肤缺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修复全足底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11例足底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16~50岁,平均32岁。一期应用VSD覆盖封闭引流,二期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重建足底。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无感染。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至3。5年,平均26个月。足底成形好,皮瓣质地、弹性好,足底感觉均有明显恢复,行走功能恢复。根据王澍寰等对皮瓣移植功能评定标准:优3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0.1%,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结合VSD技术修复足底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能够重建足底、恢复步行功能,是一种风险低且有效的方法。
李春雨刘金伟李坤李卫何藻鹏陈应驹黄继辉
关键词:足损伤外科皮瓣修复外科手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