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冬艳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蝗灾
  • 2篇地理研究
  • 2篇灾害
  • 2篇气候
  • 2篇明清
  • 2篇明清时期
  • 1篇贷款
  • 1篇地理
  • 1篇地理特征
  • 1篇银行
  • 1篇银行贷款
  • 1篇灾害研究
  • 1篇债券
  • 1篇债券筹资
  • 1篇中国地理
  • 1篇中国历史
  • 1篇融资
  • 1篇融资渠道
  • 1篇时间序列
  • 1篇水系

机构

  • 8篇西北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杭州市财政局

作者

  • 9篇孔冬艳
  • 7篇李钢
  • 5篇王会娟
  • 4篇刘倩
  • 1篇杨新军
  • 1篇陈海
  • 1篇黄兵兵
  • 1篇李丰庆
  • 1篇谭然
  • 1篇汪宇欣

传媒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浙江经济
  • 1篇热带地理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4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全域发展被引量:11
2016年
"一带一路"战略自提出以来,其双起点至今尚未明确,现有认识只是尊重和沿袭丝路历史的结果,未必是我国外向型经济空间布局的理想选择。在世界新地缘政治前景下和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要求下,本着"欲外开,先内联"的思路,提出"一带一路"历史起点向东向北延伸与我国全域开放"π"字型骨架经济空间布局构想,介绍了该构想下的四种可能的起点组合方案,并做了战略辨析与前景展望。认为"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的中国全域开放"π"字型骨架以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为主线,更具统领性、开放性、开拓性、包容性和弹性,是我国最高层级的全域开放型经济空间战略,其终极目标是促进中国与全球互联,推动中国全域发展。
李钢刘倩孔冬艳林依硕黄兵兵
关键词:一带一路
江苏千年蝗灾的时空特征与环境响应被引量:11
2015年
利用史料记录建立了江苏北宋至民国近千年来的蝗灾数据库,构建蝗灾等级序列和10a尺度上的蝗灾频次序列,再现蝗灾发生的时空特征,探讨了蝗灾动态与河湖环境变迁及气候变化的关联。结果表明:宋至民国时期江苏有282个蝗灾年份,平均2.8a/10a;蝗灾整体上呈现增多的趋势,蝗灾频次统计揭示有7个蝗灾高发期和7个蝗灾低发期。苏北和苏南地区蝗灾频次和升降趋势整体上较为一致,苏南灾情更甚。小波分析显示,蝗灾暴发没有显著的周期性。江苏历史蝗灾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水缘性"特征,相对集中于湖泊周围和河流沿岸地区,亦有逐步向南、向东扩散的趋势。蝗灾与温度关系不明确,与干旱较为一致。未来亟需开展历史蝗区演化与水系变迁及蝗灾代次细化与追踪溯源研究,以获得更加深入的认识。
李钢刘倩王会娟孔冬艳杨新军
关键词:时间序列环境响应
中国历史蝗区演化与水系变迁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7
2017年
蝗区是孕育和发生蝗灾的地理空间载体,是具有不同结构类型的一类自然生态地理单位。中国东部季风区尤其是黄淮海平原及其毗邻地区是历史蝗灾研究的焦点区域。围绕"蝗区演化与水系变迁"的主线,重点回顾了飞蝗与蝗区的研究背景,梳理了历史蝗灾与历史蝗区、蝗区演化与水系变迁等相关研究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亟需关注的科学问题及其研究意义,包括历史蝗灾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地图集的编绘,"面―线―点"聚焦解析与"气―水―蝗"集成研究,蝗灾的社会影响及未来风险等方面,认为尤其要挖掘蝗区显著的"水缘性"特征,在东部季风区开展河泛、滨湖、沿海、内涝4类蝗区演化历史及其相互转化的格局、过程与机制的研究,进而揭示气候变化背景下蝗区演化与水系变迁的响应过程与机理。
李钢孔冬艳李丰庆刘倩王会娟
关键词:水系变迁历史时期
1526~1530年我国群聚性灾害的地理特征与气候背景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近年来从地理学视角的历史灾害研究重点关注空间分布、时间序列及个案复原,相对而言个案复原亟需加强。本文针对1526~1530年间我国重大的旱、蝗、涝等群聚性灾害,以旱灾、蝗灾为主线,复原灾异的时空演化过程及其相互关联,探讨其社会影响,揭示其气候背景。结果表明:1)三大灾害所波及的县次随着时间都有所波动,差别在于蝗灾呈现单峰倒勺特征与"缓升速降"的演变态势,峰值年份为1529年;旱灾呈现双峰台阶特征,峰值年份为1528年;而涝灾呈现三峰轻微波动特征,无极端峰值年份;2)旱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地区,且南北分异明显,南方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北方主要位于黄淮海流域,河北、河南受灾最重;蝗灾的发生区域相对集中,核心区域位于华北地区,河南、河北、山东受灾最重;涝灾分布则相对分散,以长江中下游为主;3)就灾异的时空联系而言,饥荒、瘟疫与三大灾害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与时间承继性,蝗灾与旱灾具有极大的空间关联性与时间承继性;4)蝗蝻分布区与蝗灾发生区可以良好指示蝗灾的源地与扩散区,且分布与水系格局有关,蝗虫的迁移方向以北方路径为主,且表现出距离衰减特征,存在北部边界,这可能与同期华北地区盛行风向及蝗虫自身喜干恶湿的特性有关;5)三大灾害群聚性地发生于1525厄尔尼诺年的次年与1531厄尔尼诺年的前年,气候背景冷期内相对温暖。
王会娟李钢孔冬艳汪宇欣
关键词:蝗灾地理特征气候背景
中国地理研究特点与态势——基于“四地”刊物高被引论文的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与数据挖掘的原理与方法,以《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以下简称"四地"或四刊)创刊以来发表的学术论文为基础数据,选取各刊被引量前500位的论文,从时间特征、位次特征、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所属地区等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旨在揭示中国地理研究的特点与态势。结果表明:1四刊论文贡献量的时间分布存在差异,但高被引论文年代区间集聚特征明显;2高被引论文同位次被引量变化曲线是比较期刊影响力的一种较好方法,四刊曲线均呈现负幂函数曲线衰减态势;3四刊论文作者个数及关键词个数变化整体上较为同步,论文数量随着作者数的增加而呈现"倒勺"变化,关键词个数总体上呈现"趋多避少"的态势;4关键词大类统计反映了四刊的关注重点与差异,核心词根统计揭示了研究焦点与学术支点,空间、城市、土地、变化、生态、中国、区域、旅游、环境、发展等词根出现频次最高;5入围量排名靠前的作者大多从事人文经济地理研究,一批领军人物和活跃研究者贡献突出且优势明显;6《地理学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在各自层面首位度明显。最后,从研究时效及结果解释力、中外研究数据统筹、学术贡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团队评价及中国地理研究均衡化、本土化与国际化等方面指出了未来的努力方向。
李钢王会娟孔冬艳梁燕均谭然刘倩
关键词:地理研究高被引论文
近千年来(960-1949AD)华北平原及毗邻地区蝗灾地理研究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蝗灾与水灾、旱灾频发,成为影响人类社会的三大自然灾害。历史时期我国的蝗灾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尤以华北平原及毗邻地区为最,成为我国蝗灾暴发的主要源地,因此选择华北平原及毗邻地区作为研究区开展研究具有特殊的...
孔冬艳
关键词:蝗灾气候环境华北平原
文献传递
明清时期京津冀地区蝗灾的时空特征及环境背景被引量:6
2017年
明清时期(公元1368—1911年)是中国的小冰期,也被称为方志时期,蝗灾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且记录丰富。华北平原是中国历史蝗灾暴发的主要源地,对其开展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基于明清时期的文献资料,从灾害地理学的视角,借助数理统计与GIS空间分析方法,构建京津冀地区蝗灾等级、频数和县次序列,揭示蝗灾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解析其成因。结果表明:(1)明清时期京津冀地区蝗灾平均1.8 a一遇,年均受灾3县次;蝗灾主要发生在夏半年的三月至八月,其中六月和七月是蝗灾暴发的峰值月份,而冬半年的九月至次年二月较少;(2)蝗灾等级以Ⅱ级和Ⅲ级为主,平均等级为2.17;"十年蝗灾频数"和"十年蝗灾县次"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3)蝗灾代际县次变化,夏蝗县次多于秋蝗县次,且次年夏蝗的发生与上年暖冬并未良好对应;(4)小波分析指示蝗灾存在100 a和30 a的主周期和53 a、17 a和11a的次周期;(5)蝗灾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集中性,东南远多于西北,受地形起伏和水系格局的影响较大;(6)蝗灾的发生与温度关系不明显,但与旱涝关系密切,并与Nino3指数有良好的对应。
孔冬艳李钢陈海
关键词:蝗灾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中国沿海地区海潮灾害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明清时期是我国的小冰期,也被称为方志时期,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且记录丰富。基于明清文献资料,重建了1368-1911年中国沿海地区海潮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解析了潮灾的发生原因及其社会影响和应对措施。结果表明:(1)在时间上,潮灾年份上的分布清代较明代更为频繁,月份上的分布较为集中于5-9月,且以7月为最,长期趋势总体上呈现缓慢波动上升,小波分析指出潮灾存在长短不一的周期;(2)在空间上,潮灾发生频次和热点区域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具有一定的集中性,主要发生在苏浙沪一带;(3)潮灾发生与El Nino、太阳活动和蝗灾暴发有较为密切的关联:El Nino和太阳黑子通过影响台风在我国的登陆最终影响潮灾发生,潮灾通过影响水系格局及水文变迁进而影响蝗灾发生,与蝗灾在年份上对应良好;(4)潮灾危及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沿海经济的发展,民间大多采用筑堤及筑闸坝、防潮墩和围堰等方法来阻挡海潮灾害的侵袭。
孔冬艳李钢王会娟
关键词:明清时期海潮台风
企业并购融资渠道的选择
2004年
虽然目前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渠道并不是很畅通,但只要充分借鉴国外的并购融资方式,结合我国实际创造出更多的融资工具,必将为企业并购增添一个成功的砝码。
孔冬艳
关键词:企业并购融资渠道债券筹资银行贷款管理层收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