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亮

作品数:69 被引量:356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7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5篇胃癌
  • 23篇肿瘤
  • 18篇预后
  • 18篇淋巴
  • 14篇胃肿瘤
  • 13篇手术
  • 13篇病理
  • 10篇直肠
  • 10篇肠癌
  • 9篇术后
  • 9篇临床病理
  • 9篇淋巴结
  • 8篇直肠癌
  • 8篇外科
  • 8篇细胞
  • 7篇切除
  • 7篇切除术
  • 7篇病理特征
  • 6篇临床病理特征
  • 5篇血管

机构

  • 53篇中山大学附属...
  • 18篇中山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南华工商...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69篇王亮
  • 33篇何裕隆
  • 31篇吴晖
  • 27篇蔡世荣
  • 20篇徐建波
  • 19篇詹文华
  • 17篇张信华
  • 17篇陈创奇
  • 13篇马晋平
  • 12篇杨东杰
  • 10篇彭建军
  • 10篇张常华
  • 7篇戴伟钢
  • 7篇叶志君
  • 5篇宋武
  • 5篇陈双
  • 4篇何伟玲
  • 4篇姚益龙
  • 4篇王天宝
  • 4篇林维浩

传媒

  • 20篇消化肿瘤杂志...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疝和腹壁...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临床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财经论丛
  • 1篇当代经济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南方经济
  • 1篇卫生经济研究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4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的荟萃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系统评价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三种不同范围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自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 databases和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检索有关胃癌根治术不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s)文献。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资料,应用荟萃分析专用软件包RevMan 4.2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经质量评估后有关于10个RCT的15篇文献符合本研究要求被纳入分析。单纯Meta分析结果显示,D_2根治术与D_1根治术相比5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死亡率方面,D_2根治术高于D_1根治术;仔细分析各RCT的质量和考虑可能存在的偏倚后,结果显示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实施D_2根治术是安全的。并且可以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同时Meta分析显示,尽管D_2根治术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D_2+PAND)与D_2根治术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死亡率无差异,但D_2+PAND术式的5年生存率并没有提高。结论 D_2根治术应作为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标准根治术式。
王亮何裕隆蔡世荣张常华詹文华吴晖彭建军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清扫随机对照试验
不同时期胃癌浸润邻近器官情况及其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胃癌浸润邻近器官数目、浸润器官及其外科治疗与预后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1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80例接受手术治疗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入院时间分为阶段1(1994年8月至2000年12月)、阶段2(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阶段3(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3组,比较各组患者胃癌浸润邻近器官情况及外科治疗与预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累计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阶段1、2、3组患者胃癌浸润邻近器官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34.67%(130/375)、27.08%(117/432)和26.65%(206/77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9,P〈0.05)。其中,胃癌浸润1个器官、≥3个器官的发生率3组依次下降(χ2=6.301,6.253,P〈0.05);胃癌浸润2个器官的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4,P〉0.05)。胃癌浸润胰腺、脾脏的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61,5.376,P〉0.05);胃癌浸润胰腺+脾脏的发生率3组依次升高(χ2=9.404,P〈0.05);胃癌浸润胰腺和脾脏以外其他器官的发生率3组依次降低(χ2=27.247,P〈0.05)。阶段1、2、3组患者的总体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80.87%(307/375)、85.19%(368/432)和87.71%(678/77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4,P〈0.05)。其中,胃癌浸润1个器官者的根治性切除率3组依次升高(χ2=9.520,P〈0.05);胃癌浸润2个及≥3个器官者的根治性切除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88,1.491,P〉0.05)。胃癌浸润胰腺、脾脏、胰腺+脾脏者的根治性切除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43,0.303,1.706,P〉0.05);胃�
吴晖姚宝国何裕隆徐建波蔡世荣张信华王亮詹文华
关键词:胃肿瘤外科手术预后
胃癌手术方式对患者手术创伤程度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评估胃癌手术方式对手术创伤程度的影响。方法1994年8月至2011if-4月,中山大学胃肠胰外科施行病灶切除术的1499例胃癌患者,依手术方式分为根治性切除组(根治组,1344例),姑息性切除组(姑息组,155例),并根据胃切除方式、根治程度、联合脏器切除进一步划分亚组,以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术中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作为手术创伤程度评估指标,比较各组、各亚组的手术创伤程度。结果根治组和姑息组的中位输血量(Q1,Q3)分别为0(0,600)比400(0,800)ml(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远端胃切除病例,根治组和姑息组的中位输血量(Q1,Q3)分别为0(0,400)比400(200,800)ml(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全胃切除病例,根治组、姑息组的手术时间、中位输血量、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根治组病例中,接受D1、D2、D3、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PAND)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中位输血量(Q1,Q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8±71)、(271±72)、(309±96)、(351±103)min,(13±4)、(16±12)、(18±11)、(20±19)d,0(0,500),0(0,600),400(0,800),600(200,1000)ml,均P〈0.05],而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根治组病例中,无、有联合脏器切除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中位输血量分别为(264±66)比(315±96)min,(15±11)比(19±15)d,0(0,400)比400(0,80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姑息性切除手术相比,根治性手术并不增加胃癌患者的手术创伤。对接受根治术�
吴晖徐萍萍何裕隆徐建波蔡世荣张信华王亮杨东杰詹文华
关键词:胃肿瘤手术方式
淋巴管标志物和胃癌新生淋巴管
2014年
淋巴管标志物淋巴管系统是循环系统的辅助组成部分,在维持体液平衡、新陈代谢、免疫反应以及肿瘤转移方面具有重要的功能。淋巴管和血管的区分有赖于特异性的标志物。理想的淋巴管标志物应具备以下特点:1在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地表达(阳性标志物)或不表达(阴性标志物),而不是依赖于其在淋巴管和血管的表达量差异;2表达或不表达于各级淋巴管内皮细胞;3表达特异性在病理状态下不会发生改变;4在组织学水平易于检测,
何裕隆王亮
关键词:淋巴管VEGFR淋巴系统淋巴管内皮细胞
淋巴结组织结构与功能及胃癌淋巴转移的组织学基础被引量:2
2014年
淋巴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一、淋巴结的组织发生人的淋巴结也是受抗原刺激后才发育完善,它一般呈卵圆形,直径数毫米至1厘米,位于淋巴回流的通路上,以颈部、腋窝、腹股沟、盆腔、纵隔、胭窝及肠系膜等处较多见,人有300~500个淋巴结,总重量约100克。淋巴结是淋巴的滤器及抗原引发免疫应答的重要场所。淋巴结的发生与淋巴管的发生密切相关。
何裕隆王亮
关键词:淋巴结微转移印戒细胞癌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2007年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临床上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它们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ACEI类药物可能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表达,增加血管抑素的生成等多个方面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其临床相对优良的安全性可能为抗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王亮何裕隆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肿瘤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近端为主胃癌的根治性术式选择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近端为主胃癌的根治性术式选择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胃癌诊治中心自1994年8月至2010年12月近端为主胃癌366例,依手术方式分为根治性近端胃切除组(PG组,77例)和根治性全胃切除组(TG组,28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生存质量、预后等,进而阐述其术式选择依据。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癌胚抗原(CEA)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G组肿瘤35cm、脏器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浸润癌、低分化癌比例均低于TG组[15.6%(12/77)比49.8%(144/289)、16.9%(13/77)比37.7%(109/289)、67.5%(52/77)比79.9%(231/289)、3.9%(3/77)比11.4%(33/289)、45.5%(35/77)比68.9%(199/289)、32.5%(25/77)比57.8%(167/289),均P〈0.05]。PG组手术时间、中位输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阳性中位数、联合脏器切除率均低于TG组[(256±83)比(298±86)min、0比400ml、(15±12)比(26±15)枚、0比3(枚)、15.6%(12/77)比43.2%(125/289),均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高于TG组[14.3%(11/77)比7.6%(22/289),P〈0.05]。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5cm、无脏器侵犯、无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时两组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35am、合并脏器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时PG组的中位生存期均短于TG组(月:15.0比29.0、15.0比30.0、34.0比45.0、4.0比18.0,均P〈0.05)。结论对合并脏器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5c的近端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较近端胃切除能显著改善预后。
吴晖何裕隆徐建波蔡世荣马晋平陈创奇张信华王亮詹文华
关键词:胃肿瘤消化系统外科手术近端胃癌
术后早期经口进食对结直肠癌术后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6
2013年
目的探讨术后12h内经口进食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临床结局及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前瞻性人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5—12月间拟行限期根治性手术的7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期进食组(术后12h内开始进食)和传统进食组(术后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及体液免疫指标。结果62例患者完成试验,其中早期进食组32例,传统进食组30例。早期进食组较传统进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21)d比(4±2)d,P〈0.01]、排粪时间[(3.8±1.6)d比(6.4±2.5)d,P〈0.01]、半流饮食时间[(4±2)d比(8.2±2.2)d,P〈0.01]和术后住院时间[(6±1)d比(11.7±3.8)d,P〈0.01]均明显缩短。术后两组患者各项体液免疫指标均明显下降,之后逐渐回升,但早期进食组恢复速度快于传统饮食组,至术后第3天,早期进食组较传统进食组患者球蛋白[(24.1±2.4)g/L比(22.1±3.3)g/L,P〈0.05]、免疫球蛋白G[(10.8±2.4)g/L比(8.7±2.1)g/L,P〈0.01)和补体C4[(0.24±0.09)g/L比(0.17±0.05)g/L,P〈0.05]水平明显增高。结论术后12h内经口进食应用于限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安全有效,有助于加快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并促进术后体液免疫功能的恢复。
杨东杰何伟玲王亮徐建波彭建军吴晖宋武张常华何裕隆
关键词:术后早期进食结直肠肿瘤体液免疫
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杂交修补技术被引量:6
2012年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在10%~20%,其治疗的根本方法仍然是通过外科手术。目前切口疝的手术方式有多种,如单纯缝合的修补、应用修补材料的开放的或腔镜下的修补以及采用组织分离技术等。就临床疗效而言,组织缝合修补术后复发率高,有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单纯修补术后5年复发率可高达20%-50%,而应用人工材料修补其复发率可明显降低。
陈双王亮江志鹏
关键词:切口疝腹腔镜补片修补杂交技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胃癌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胃癌生长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设立对照组、培哚普利组、卡托普利组,定期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测量肿瘤体积,3周后取出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测定各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和癌周微淋巴管密度。结果培哚普利组、卡托普利组移植瘤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受到抑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哚普利组、卡托普利组肿瘤组织中的MMP-7、VEGF-C(P<0.05)和LMVD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托普利和培哚普利能明显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以及新生淋巴管的形成。
王亮何裕隆张常华詹文华蔡世荣吴晖彭建军
关键词: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