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晖
- 作品数:104 被引量:526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局限进展期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术前辅助治疗疗效分析
- 陈斯乐彭建军吴晖马晋平陈创奇蔡世荣何裕隆张信华
-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被引量:19
- 2004年
-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1月至2003年5月间608例胃癌术后病理资料,分析各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并用二值Logistic回归似然比法分析与第7~9组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结果本组608例中,第3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为444%,其次为第15组的432%。第7、8、9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2%、248%和207%,3组综合转移率为375%。与第7~9组淋巴结综合转移密切相关的因素有第1~6组淋巴结综合转移情况和肿瘤的浸润程度(P<005)。第7~9组淋巴结有转移时,预测第1~6组淋巴结有转移的准确率为822%,假阳性率为15%;第7~9组淋巴结无转移时,预测第10~16组淋巴结无转移的准确率为593%,假阳性率为127%。结论第7~9组淋巴结有类似前哨淋巴结的作用,术中病理活检有利于指导胃癌术式的选择。胃下部癌第7~9淋巴结有转移时宜常规清扫第15组淋巴结。
- 何裕隆张常华詹文华蔡世荣黄美近陈创奇吴晖彭建军
- 关键词:胃癌术后假阳性率病理活检病理资料前哨淋巴结
- 不同时期胃癌浸润邻近器官情况及其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胃癌浸润邻近器官数目、浸润器官及其外科治疗与预后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1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80例接受手术治疗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入院时间分为阶段1(1994年8月至2000年12月)、阶段2(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阶段3(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3组,比较各组患者胃癌浸润邻近器官情况及外科治疗与预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累计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阶段1、2、3组患者胃癌浸润邻近器官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34.67%(130/375)、27.08%(117/432)和26.65%(206/77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9,P〈0.05)。其中,胃癌浸润1个器官、≥3个器官的发生率3组依次下降(χ2=6.301,6.253,P〈0.05);胃癌浸润2个器官的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4,P〉0.05)。胃癌浸润胰腺、脾脏的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61,5.376,P〉0.05);胃癌浸润胰腺+脾脏的发生率3组依次升高(χ2=9.404,P〈0.05);胃癌浸润胰腺和脾脏以外其他器官的发生率3组依次降低(χ2=27.247,P〈0.05)。阶段1、2、3组患者的总体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80.87%(307/375)、85.19%(368/432)和87.71%(678/77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4,P〈0.05)。其中,胃癌浸润1个器官者的根治性切除率3组依次升高(χ2=9.520,P〈0.05);胃癌浸润2个及≥3个器官者的根治性切除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88,1.491,P〉0.05)。胃癌浸润胰腺、脾脏、胰腺+脾脏者的根治性切除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43,0.303,1.706,P〉0.05);胃�
- 吴晖姚宝国何裕隆徐建波蔡世荣张信华王亮詹文华
- 关键词:胃肿瘤外科手术预后
- 关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的荟萃分析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系统评价进展期胃癌根治术中三种不同范围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自Medline、EMBASE、OVID、Cochrane Controlled Trials Register databases和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等数据库检索有关胃癌根治术不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s)文献。评估文献质量并提取数据资料,应用荟萃分析专用软件包RevMan 4.2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经质量评估后有关于10个RCT的15篇文献符合本研究要求被纳入分析。单纯Meta分析结果显示,D_2根治术与D_1根治术相比5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异;而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死亡率方面,D_2根治术高于D_1根治术;仔细分析各RCT的质量和考虑可能存在的偏倚后,结果显示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实施D_2根治术是安全的。并且可以改善进展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同时Meta分析显示,尽管D_2根治术加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D_2+PAND)与D_2根治术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死亡率无差异,但D_2+PAND术式的5年生存率并没有提高。结论 D_2根治术应作为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标准根治术式。
- 王亮何裕隆蔡世荣张常华詹文华吴晖彭建军
-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结清扫随机对照试验
- 胃癌手术方式对患者手术创伤程度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评估胃癌手术方式对手术创伤程度的影响。方法1994年8月至2011if-4月,中山大学胃肠胰外科施行病灶切除术的1499例胃癌患者,依手术方式分为根治性切除组(根治组,1344例),姑息性切除组(姑息组,155例),并根据胃切除方式、根治程度、联合脏器切除进一步划分亚组,以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术中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作为手术创伤程度评估指标,比较各组、各亚组的手术创伤程度。结果根治组和姑息组的中位输血量(Q1,Q3)分别为0(0,600)比400(0,800)ml(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远端胃切除病例,根治组和姑息组的中位输血量(Q1,Q3)分别为0(0,400)比400(200,800)ml(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全胃切除病例,根治组、姑息组的手术时间、中位输血量、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根治组病例中,接受D1、D2、D3、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PAND)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中位输血量(Q1,Q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8±71)、(271±72)、(309±96)、(351±103)min,(13±4)、(16±12)、(18±11)、(20±19)d,0(0,500),0(0,600),400(0,800),600(200,1000)ml,均P〈0.05],而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根治组病例中,无、有联合脏器切除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中位输血量分别为(264±66)比(315±96)min,(15±11)比(19±15)d,0(0,400)比400(0,80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姑息性切除手术相比,根治性手术并不增加胃癌患者的手术创伤。对接受根治术�
- 吴晖徐萍萍何裕隆徐建波蔡世荣张信华王亮杨东杰詹文华
- 关键词:胃肿瘤手术方式
- 胃癌术前、术后外周血与术中瘤旁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和术中瘤旁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RGF—C)浓度,探讨其临床意义及作为胃癌临床评估指标的可能性。方法接受胃癌根治术的患者108例,分别取术前外周静脉血、术中瘤旁静脉血、术后7d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试剂盒检测VEGF-C血清浓度,比较各时段的浓度值,以36例非肿瘤病例的术前外周血浓度为对照。分析VEGF—C血清浓度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术前外周血、术中瘤旁血与术后7d外周血VEGF—C浓度(ng/L)分别为(4819.34±2112.65)、(5976.24±2222.75)、(2955.73±948.49)ng/L,瘤旁血浓度显著高于外周血,术后7dVEGF—C浓度较术前显著下降,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肿瘤患者VEGF—C术前外周血清浓度为(2509.61±730.97)ng/L,显著低于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清浓度(P〈0.05)。胃癌术前外周血、术中瘤旁血VEGF-C血清浓度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况显著正相关(P〈0.05)。术后7dVEGF-C外周血清浓度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VEGF—C外周血清浓度检测可以作为胃癌的筛查和诊断指标,瘤旁血VEGF—C浓度与肿瘤进展相关,根治术后VEGF—C浓度检测可能成为监测肿瘤复发的指标之一。
- 蔡世荣吴晖吴文辉何裕隆王昭陈创奇詹文华
- 关键词:胃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清浓度
- 影响胃癌术中输血量的相关因素及输血量对预后影响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探讨影响胃癌术中输血量的相关因素及输血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从1994年8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接受根治性及姑息性切除术的胃癌患者1518例,依术中输血量(ml)由低至高分为5组(A^E),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及治疗方式对输血量的影响,以及输血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不同性别、年龄、肿瘤Borrmann分型、WHO组织分型、分化程度间患者术中平均输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1994年~2010年,以5年为间隔,输血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1)。患者术中平均输血量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腹膜种植、肝转移、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根治或姑息切除)、根治程度、胃切除方式、联合脏器切除率、淋巴结阳性数显著相关(P<0.01)。姑息性切除患者的平均输血量为(506.1±517.8)ml,显著高于根治性切除患者的(359.0±498.3)ml(P<0.01)。联合脏器切除患者的平均输血量为(607.3±669.4)ml,显著高于无联合脏器切除患者的(275.7±369.8)ml(P<0.01)。A^E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6.4、38.0、31.0、22.3、10.3个月,生存期随输血量增多显著下降(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度、远处转移、Bormann分型、WHO组织分型、根治手术、术中输血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中输血量与肿瘤TNM分期及手术方式、根治程度、手术时间相关,输血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减少术中输血有益于根治术胃癌患者的预后。
- 吴晖徐建波何裕隆张信华蔡世荣马晋平陈创奇王亮姚保国詹文华
- 关键词:胃肿瘤输血影响因素预后
- 淋巴结转移阳性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对预后影响
-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阳性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对其预后影响. 方法 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142例,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阴性组(116例)和阳性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不同淋...
- 吴晖王亮何裕隆徐建波蔡世荣马晋平陈创奇张信华詹文华
- 关键词:淋巴结切除术预后
- 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指导外科治疗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1994年8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231例,分析其预后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确诊时合并肝转移患者占同期结直肠癌患者总数的8.46%(231/2732)。该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21.9%,和11.4%,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周径(P=0.017)、浆膜侵犯(P=0.000)、肝转移分期(P=0.000)、浸润深度(P=0.010)、肿瘤分化程度(P=0.007)、手术方式(P=0.000)和化疗(P=0.041)影响患者预后。肝转移H1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8.4%、39.7%和21.3%,肝转移H2组分别为64.1%、15.7%和7.8%,肝转移H3组分别为55.0%、9.2%和0.0%(P<0.01)。根治性手术组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37.9%和19.8%,姑息手术组分别为60.2%、24.0%和0.05%,减状手术或者未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7.0%、0.09%和0.0%(P<0.01)。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肝转移分期(P=0.000)和手术方式(P=0.010)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结直肠癌肝转移分期影响预后,应早期发现和诊治。对于结直肠癌仅有肝转移的患者应尽可能手术切除原发灶和肝转移病灶,化疗可以改善姑息术后患者的预后。
- 徐建波何裕隆吴晖彭建军张信华张常华蔡世荣詹文华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预后
- 胃癌个体化治疗关键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应用
- 何裕隆张常华彭建军徐建波吴晖杨东杰蔡世荣陈创奇魏哲威王亮张信华王昭何伟玲陈剑辉宋武
- 中国是胃癌高发地区,总体5年生存率仅37%。改善胃癌预后迫在眉睫。该项目针对胃癌个体化治疗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和应用研究,取得如下创新性成果。 (一)创新胃癌个体化手术治疗的关键技术,胃癌治疗效果国际先进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胃...
- 关键词:
- 关键词:胃癌外科治疗肿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