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信华

作品数:77 被引量:38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4篇胃肠
  • 44篇间质
  • 44篇间质瘤
  • 38篇胃肠间质瘤
  • 28篇手术
  • 24篇肿瘤
  • 22篇外科
  • 20篇预后
  • 17篇胃癌
  • 16篇病理
  • 15篇伊马替尼
  • 13篇外科手术
  • 11篇临床病理
  • 11篇靶向
  • 10篇直肠
  • 10篇胃肿瘤
  • 10篇靶向治疗
  • 9篇疗效
  • 7篇术后
  • 7篇GIST

机构

  • 74篇中山大学附属...
  • 11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复旦大学附属...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北京肿瘤医院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肿瘤医...
  • 2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77篇张信华
  • 56篇何裕隆
  • 41篇詹文华
  • 39篇蔡世荣
  • 32篇吴晖
  • 30篇陈创奇
  • 24篇徐建波
  • 22篇马晋平
  • 17篇王亮
  • 10篇宋武
  • 9篇彭建军
  • 7篇杨东杰
  • 7篇张常华
  • 6篇陈剑辉
  • 6篇陈斯乐
  • 5篇韩方海
  • 5篇宋新明
  • 4篇王昭
  • 4篇吴恺明
  • 3篇夏延哲

传媒

  • 22篇消化肿瘤杂志...
  • 11篇中华胃肠外科...
  • 6篇中国实用外科...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 1篇肿瘤影像学
  • 1篇第8届全国胃...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11篇2012
  • 2篇2011
  • 10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局限进展期胃肠间质瘤伊马替尼术前辅助治疗疗效分析
陈斯乐彭建军吴晖马晋平陈创奇蔡世荣何裕隆张信华
不同时期胃癌浸润邻近器官情况及其外科治疗与预后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胃癌浸润邻近器官数目、浸润器官及其外科治疗与预后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至2010年3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80例接受手术治疗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入院时间分为阶段1(1994年8月至2000年12月)、阶段2(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阶段3(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3组,比较各组患者胃癌浸润邻近器官情况及外科治疗与预后。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累计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阶段1、2、3组患者胃癌浸润邻近器官的总体发生率分别为34.67%(130/375)、27.08%(117/432)和26.65%(206/77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69,P〈0.05)。其中,胃癌浸润1个器官、≥3个器官的发生率3组依次下降(χ2=6.301,6.253,P〈0.05);胃癌浸润2个器官的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4,P〉0.05)。胃癌浸润胰腺、脾脏的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61,5.376,P〉0.05);胃癌浸润胰腺+脾脏的发生率3组依次升高(χ2=9.404,P〈0.05);胃癌浸润胰腺和脾脏以外其他器官的发生率3组依次降低(χ2=27.247,P〈0.05)。阶段1、2、3组患者的总体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80.87%(307/375)、85.19%(368/432)和87.71%(678/77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24,P〈0.05)。其中,胃癌浸润1个器官者的根治性切除率3组依次升高(χ2=9.520,P〈0.05);胃癌浸润2个及≥3个器官者的根治性切除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88,1.491,P〉0.05)。胃癌浸润胰腺、脾脏、胰腺+脾脏者的根治性切除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843,0.303,1.706,P〉0.05);胃�
吴晖姚宝国何裕隆徐建波蔡世荣张信华王亮詹文华
关键词:胃肿瘤外科手术预后
胃癌手术方式对患者手术创伤程度的影响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评估胃癌手术方式对手术创伤程度的影响。方法1994年8月至2011if-4月,中山大学胃肠胰外科施行病灶切除术的1499例胃癌患者,依手术方式分为根治性切除组(根治组,1344例),姑息性切除组(姑息组,155例),并根据胃切除方式、根治程度、联合脏器切除进一步划分亚组,以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术中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作为手术创伤程度评估指标,比较各组、各亚组的手术创伤程度。结果根治组和姑息组的中位输血量(Q1,Q3)分别为0(0,600)比400(0,800)ml(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远端胃切除病例,根治组和姑息组的中位输血量(Q1,Q3)分别为0(0,400)比400(200,800)ml(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全胃切除病例,根治组、姑息组的手术时间、中位输血量、术后住院日、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根治组病例中,接受D1、D2、D3、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PAND)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中位输血量(Q1,Q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8±71)、(271±72)、(309±96)、(351±103)min,(13±4)、(16±12)、(18±11)、(20±19)d,0(0,500),0(0,600),400(0,800),600(200,1000)ml,均P〈0.05],而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根治组病例中,无、有联合脏器切除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日、中位输血量分别为(264±66)比(315±96)min,(15±11)比(19±15)d,0(0,400)比400(0,800)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姑息性切除手术相比,根治性手术并不增加胃癌患者的手术创伤。对接受根治术�
吴晖徐萍萍何裕隆徐建波蔡世荣张信华王亮杨东杰詹文华
关键词:胃肿瘤手术方式
结直肠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非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目的:探讨结直肠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与非粘液腺癌的临床病理差异和预后及它们之间关系。 方法:1994-2007年我科收治的2089例结直肠癌病例中,粘液腺癌病144例,印戒细胞癌病例25例,比较结直肠粘液腺癌、...
宋武何裕隆蔡世荣张常华张信华陈创奇彭建军吴晖詹文华
关键词:结直肠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
瑞派替尼加量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效果的全国多中心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瑞派替尼加量治疗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全国1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14例晚期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9例,女5例;年龄为63(40~73)岁。患者均行瑞派替尼加量治疗。观察指标:(1)患者临床特征情况。(2)瑞派替尼治疗效果。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生存时间。结果(1)患者临床特征情况。14例患者中,肿瘤原发部位在小肠、胃、其他分别为8、4、2例,肿瘤转移部位在肝脏、腹膜、骨、肺分别为13、9、4、2例(每例患者可发生>1种转移),转移肿瘤数目1~5个、6~10个、>10个分别为2、8、4例,有手术史或转移灶局部消融治疗11例,既往治疗线数≤2线、≥3线分别为3、11例,既往治疗药物采用伊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阿伐替尼分别为14、13、9、2例(每例患者治疗药物可>1种)。14例患者均进行基因检测,KIT外显子11合并外显子13基因突变5例,KIT外显子11合并外显子17基因突变4例,KIT外显子11合并外显子13和17基因突变2例,KIT外显子9合并外显子17基因突变、KIT外显子11突变和野生型各1例;其中继发基因突变12例。(2)瑞派替尼治疗效果。1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7.3(4.4~30.0)个月。①瑞派替尼标准四线治疗:14例患者均行瑞派替尼标准四线治疗,治疗持续时间为6.0(2.0~17.0)个月,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分别为1、2、11例,客观缓解占比为3/14,疾病控制占比为14/1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6.0个月。14例患者中,11例发生1~2级不良事件,均未发生3~4级不良事件。②瑞派替尼加量治疗:14例患者行瑞派替尼标准四线治疗后均发生疾病进展,均行瑞派替尼加量治疗,其中12例行150 mg 2次/d治疗,2例行200 mg 1次/d治疗�
张信华孙小峰张业繁毛凯刘洪俊刘宁周烨蒙燕檀碧波王烈齐长松康荣彬周永建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疗效安全性
腹膜后胃肠间质瘤外科处理策略
2013年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腹膜后GIST的生长类型少见,没有固定术式,应该根据GIST手术原则,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对应具体病例制定手术方案。结合靶向药物的术前辅助治疗,认真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对提高手术切除率,保存脏器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至关重要。
何裕隆张信华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腹膜后外科手术
超声仿真结肠成像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超声仿真结肠成像(ultrasound colonography,USC)显示正常结直肠腔的可行性和成像质量。方法:8例健康志愿者行严格肠道准备后,经二维超声评估各肠段(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对肠腔清洁度良好、无肠气及肠腔充盈良好的肠段施行USC检查,统计USC在各肠段的可施行率及成像质量。结果:USC可施行率:盲肠-升结肠4例(50.00%),横结肠3例(37.50%),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均8例(100%)。USC成像质量(1级:差;2级:欠佳;3级:良好)结果显示,盲肠-降结肠1级1例(25.00%)、2级2例(50.00%)、3级1例(25.00%);3例横结肠(100%)达2级;降结肠1级0例、2级6例(75.00%)、3级2例(25.00%);8例(100%)乙状结肠及8例(100%)直肠达3级。结论:USC在乙状结肠、直肠的可施行率高,成像质量良好;在降结肠的可施行率高,但成像质量欠佳;在盲肠-升结肠、横结肠的可施行率低,成像质量较差。
刘锦雅陈立达吴晖徐建波叶锦宁张信华谢晓燕吕明德王伟
关键词:结直肠可行性成像质量
巨大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把控被引量:3
2017年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起病隐匿,早期并无特异性症状。其膨胀性生长的生物学特点又区别于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不容易导致消化道梗阻,因此,GIST首诊或复发表现为长径〉 10 cm的巨大病灶并不少见。除了首诊发现的巨大GIST外,另一类临床上常见的巨大GIST为靶向治疗耐药的局限或广泛性进展病灶。
张信华徐建波吴晖何裕隆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手术GIST生物学特点膨胀性生长消化道梗阻
横结肠系膜浸润胃癌T分期的合理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评估目前横结肠系膜浸润胃癌T分期的合理性。方法行手术治疗的T4期原发性胃癌808例,根据脏器浸润情况分为无浸润组(穿透浆膜的T4a期胃癌)638例,非系膜组(横结肠系膜以外单个脏器浸润的T4b期胃癌)126例,系膜组(仅横结肠系膜浸润)44例,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方式和预后。结果无浸润组、非系膜组和系膜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率、肝转移率、肿瘤Borrmann分型、病理类型、分化程度、血清癌胚抗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浸润组、非系膜组和系膜组患者的肿瘤直径i〉5cm者分别占39.0%、61.1%和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浸润组、非系膜组和系膜组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1.9%、30.2%和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浸润组、非系膜组和系膜组患者的腹膜种植转移率分别为8.2%、26.2%和3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浸润组、非系膜组和系膜组患者的Ⅳ期患者分别占25.4%、84.7%和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浸润组、非系膜组和系膜组患者的根治性切除率分别为92.0%、69.8%和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膜组的肿瘤直径、远处转移率、腹膜种植率、TNM分期和手术方式与无浸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系膜组的肿瘤直径、远处转移率、腹膜种植率、TNM分期和手术方式与非系膜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167)。无浸润组、非系膜组、系膜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0、16.4和19.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无浸润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非系膜组和系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非系膜组和系膜组患者的中位生�
吴晖徐萍萍何裕隆徐建波蔡世荣张信华王亮杨东杰詹文华
关键词:胃肿瘤病理学外科手术
淋巴结转移阳性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阳性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清扫范围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早期胃癌患者142例,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阴性组(116例)和阳性组(2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不同淋巴清扫范围对早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Borrmann分型、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和癌胚抗原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阳性组患者的TNM分期晚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1与D2清扫术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阳性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1与D2清扫术患者的淋巴结清扫中位数分别4和20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1和D2清扫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和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6和9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D2和Dl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56和9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阳性组中1)2和Dl清扫术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6和2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清扫范围、淋巴结转移为早期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仅根据常规临床病理特征无法准确评估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对淋巴结转移状况不明者应采取D2清扫术;与D1清扫术比较,D2清扫术并不增加手术创伤和并发症,但患者预后显著改善。
吴晖王亮何裕隆徐建波蔡世荣马晋平陈创奇张信华詹文华
关键词:手术前诊断淋巴结切除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