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巍
-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垫状植物在高山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格局与机制被引量:5
- 2013年
- 垫状植物通常被认为是高山生态系统的基础种,具有生态系统工程师的功能,能改善非生物环境并进行生境塑造,对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养分循环等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高山环境特征出发,分析了垫状植物作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对垫状体及其周边定居植物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评述了垫状植物在群落组织和生态系统过程中的关键功能.同时,还介绍了垫状植物促进作用随环境胁迫梯度的变化格局.最后,结合垫状植物作用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垫状植物的功能对物种响应气候变化、群落演替过程中种间关系转化及群落分布格局与过程等方面影响的研究方向.
- 孟丰收石培礼闫巍何永涛
- 关键词:垫状植物
- MTCLIM模型日平均温度调和系数获得算法的改进被引量:2
- 2007年
- MTCLIM模型对日平均温度的模拟结果是基于日平均温度调和系数(TEMCF)的值,而国内外目前对该系数的估计多直接基于简单的最小二乘法进行该系数的本地化,我国学者的相关工作多直接引用原模型在北美干旱气候条件的测定默认值,因而往往造成模拟结果误差较大。首次提出了根据不同水热条件的影响确定TEMCF值的方法,大大改善了最后模拟结果的精度。以长白山地区为例,通过对我国典型山地条件下日平均温度的推算方法的对比,对不同水热条件下MTCLIM模型日平均温度调和系数的获得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不同水热条件对该模型日平均温度估算算法中TEMCF的值有较大的影响。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和日照时间的缩短,TEMCF的取值呈减小趋势,这也解释了原MTCLIM模型在我国山地地区的应用研究的结果中较大时空差异性的原因。通过不同水分和热量等级下的模拟结果表明,将TEMCF值根据水热条件情况分别模拟日平均气温将能够大大改善MTCLIM模型在典型山地地区中的模拟结果,从而为山地地区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准确的基础性参考资料。
- 杨振林石培礼闫巍徐玲玲
- 高山垫状植物的生态系统工程师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10年
- 垫状植物是分布于高山地区的一类代表性植物,通常具有密致且一定面积的外表结构,因此其具有较强的改变周围微环境的能力:调控局部区域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增加土壤湿度和养分的有效性,降低风的侵蚀性。垫状植物对微环境的调节有利于其他高山植物的生存,从而可以提高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促进外来植物的生长,提高生态系统的功能,因此被称为高山地区的"生态系统工程师",这也是植物适应高山区域严酷生存条件的重要途径之一。垫状植物对其周围资源环境调节的程度及其作用的空间尺度是影响其生态系统工程师效应的主要因素,也是目前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 何永涛石培礼闫巍
- 关键词:垫状植物
- 不同海拔高度垫状点地梅微环境因子特征及其光合测定
- 本文选取我国分布最广的一种垫状植物——垫状点地梅(Androsace tapeteMaxim.)为研究材料,以野外观测调查、室内实验为手段,初步分析了念青唐古拉山南坡环境因子的垂直性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并调查了该地区不...
- 闫巍
- 关键词:青藏高原
- 当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不同海拔垫状点地梅分布特征被引量:6
- 2013年
- 垫状点地梅(Androsace tapete)是广义青藏高原的特有种,是西藏垫状植被中分布面积最大、最重要的一个群系。通过调查垫状点地梅在西藏当雄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沿海拔梯度(4500~5200m)的分布格局,并结合垂直样带上的小气候观测数据,初步分析了影响垫状点地梅分布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垫状点地梅主要分布在海拔4750~5200m间,在海拔4500m处有零星分布。其最大盖度出现在山坡中部的海拔4900m处,其他海拔的垫状点地梅盖度则明显减少。垫状点地梅的大小分布在数量上以面积〈100cm。的个体为主,在盖度上则以面积〉100cm。的个体占优势,且在海拔〉4900m个体较大的垫状点地梅所占比例较高。垫状点地梅的分布有一个适宜的水热因子区域,而草地的退化则可能导致了垫状点地梅在海拔4500m处的零星分布。
- 何永涛石培礼张宪洲杜明远闫巍孙维
- 关键词:海拔梯度盖度青藏高原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_2通量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特征被引量:29
- 2006年
- 以涡度相关技术为基础,研究了青藏高原当雄县高寒草甸生态系统2003—2005年共3个生长季的潜热通量L(E)、CO2通量F(c)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该地区2004和2005年的太阳总辐射最高值可分别达到1563和1640Wm/2,瞬时净辐射最高值分别为896和925Wm/2,瞬时潜热通量最高值分别为592和597Wm/2。净辐射能量的转化形式季节变化特征明显,6—8月份,净辐射能量多用于潜热蒸发,5月和10月净辐射则多用于显热交换。就2004年5—10月份所选6个代表性晴天来说,LE占Rn的比例分别为0.355%、0.916%、0.738%、0.818%、0.609%、0.456%。②该地区的LE从早上8:30左右开始增加,在下午15:00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逐渐下降;CO2通量从早上8:00左右通过零值开始上升,在10:30左右达到峰值后下降;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变化特征是日出后迅速增加或直接达到全天的最高值,其后在一天内呈现下降趋势;2004年和2005年生长季的CO2吸收峰值都刚接近-0.3mgCO2.m-2.s-1F(c为负值时表示碳吸收),水分利用效率瞬时最大值接近8gCO2k/gH2O。③2004年当雄高寒生态系统白天CO2通量平均值从6月份初就开始表现为净碳吸收,而2005年在6月下旬才表现为碳吸收F(c为负值),但两者均在10月初就表现为碳排放F(c为正值);2004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平均值从6月初通过零点开始上升,在7月中下旬左右达到最大值。相比之下,2005年的水分利用效率日平均值在6月底通过零点开始上升。另外,2004年的水分利用效率在总体水平上要高于2003年和2005年。就水分利用效率的日平均值而言,2003年和2005年的最大值分别为2.0gCO2k/gH2O和2.7gCO2k/gH2O,而2004年可以达到3.2gCO2k/gH2O。④当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在2004年和2005年生长季(5月1日到10月31日)净CO2吸收量分别为0.257kgCO2.m-2和0.153kgCO2.m-2;2004年和2005年整个生长季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0.496gCO2k/gH2O和0.365gCO2k/gH2O,与
- 闫巍张宪洲石培礼杨振林何永涛徐玲玲
-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潜热通量显热通量CO2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