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金

作品数:22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东莞市黄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手术
  • 6篇外科
  • 5篇出血
  • 4篇入路
  • 4篇外科治疗
  • 4篇显微外科
  • 4篇脑出血
  • 4篇脑室
  • 4篇分流术
  • 4篇腹腔
  • 4篇腹腔分流
  • 4篇腹腔分流术
  • 3篇置管
  • 3篇外科手术
  • 3篇显微外科手术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瘤
  • 3篇脑损伤
  • 3篇高血压
  • 3篇高血压脑出血

机构

  • 17篇东莞市黄江医...
  • 5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山西省中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王伟金
  • 7篇黄国豪
  • 5篇黄勤
  • 5篇陈沛林
  • 5篇朱蔚林
  • 4篇曾白云
  • 3篇孙鹏
  • 3篇方泽鲁
  • 3篇杨宏
  • 3篇柳浩然
  • 2篇李学远
  • 2篇罗斌
  • 2篇陆永建
  • 2篇李冰
  • 1篇付万新
  • 1篇毛之奇
  • 1篇陈国华
  • 1篇柯以铨
  • 1篇陈尚轩
  • 1篇冯金福

传媒

  • 3篇江西医药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州医药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3篇200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桥小脑角脑膜瘤的诊断与显微手术治疗(附65例报告)
2006年
目的探讨65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的诊断及其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88年10月~2005年10月间诊治的65例桥小脑角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桥小脑角脑膜瘤临床表现类似听神经瘤,本组肿瘤全切12例,近全切32例,部分切除21例,术后γ刀53例。术后颅神经功能改善41例;无改善或加重24例,其中死亡2例。40例随访3个月~15年,34例恢复良好,6例死亡,5例复发。结论桥小脑角脑膜瘤依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多可早期定位与定性诊断;术中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妥善处理和保护血管、神经、脑干等,术后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疗效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曾白云黄勤朱蔚林王伟金
关键词:桥小脑角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
经颞叶入路与经中央脑沟皮质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出血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分析经颞叶皮质入路和经中央脑沟皮质入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优劣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基底节区出血的病例3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16例经颞叶入路进入血肿腔,B组20例经脑沟下段皮质入路进入血肿腔。对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操作,血肿清除率,术后3d的再出血率,术后1月死亡率,及格拉斯预后评分(GOS)及术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操作的比较,经脑沟皮质入路进入血肿腔更容易,止血更易,操作更简单。经中央脑沟的血肿清除率、格拉斯预后评分(GOS)及术后1月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明显优于经颞叶皮质入路,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性。结论手术清除偏近中央脑沟皮质下的基底节区出血的血肿,经中央脑沟皮质入路较颞叶皮质入路更符合临床操作,值得推广。
陈沛林王伟金叶波林陈尚轩冯清亮黄国豪
关键词:基底节脑出血外科治疗
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前颅窝底骨折急诊术中行“三明治法”颅底重建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前颅窝底骨折急诊术中行'三明治法'颅底重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1月期间于我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4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前颅窝底骨折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试验组行'三明治法'颅底重建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硬脑膜颅底重建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治愈、死亡率及颅内感染、脑膜脑膨出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硬脑膜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明治法'颅底重建治疗开放性颅脑损伤合并前颅窝底骨折临床效果更好,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沛林黄国豪黄玉萍王伟金江勇豪蓝敏倩
关键词:开放性颅脑损伤颅底重建
经翼点入路鞍区手术间隙显微解剖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对鞍区的显微解剖研究 ,进一步掌握和熟悉鞍区内重要结构及其毗邻关系 ,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15例 ( 30侧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 ,模拟翼点入路双侧开颅 ,对鞍区手术常用的 3个手术间隙及其内部结构进行解剖和测量 .结果 描述和测量了各间隙内血管和神经的毗邻、走行及直径、长度 .间隙Ⅰ为视交叉间隙 ,垂体柄的形状呈上粗下细的近似圆锥形 ,与活体差异较大 ,翼点入路中通过间隙Ⅱ更能清楚地看见垂体柄 ;间隙Ⅱ为视神经、颈内动脉 (ICA)和大脑前动脉 (ACA)间隙 ,ICA床突上段分为眼段、交通段和脉络膜段 ;间隙Ⅲ为ICA、小脑幕游离缘间隙 .AchA是视束的主要供血动脉之一 .结论 在鞍区显微手术中 ,间隙Ⅰ、Ⅱ是最常用的间隙 ,间隙Ⅲ、Ⅳ主要配合间隙Ⅰ、Ⅱ完成手术 .间隙Ⅲ内进行手术操作时 ,动眼神经的识别和保护比较重要 .垂体上动脉分支对视神经血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熟悉这
黄勤付万新朱蔚林王伟金
关键词:翼点入路鞍区手术间隙显微解剖
新型头皮夹承载装置在头皮止血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新型头皮夹承载装置在头皮止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开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甲组头皮夹应用传统方法放置,乙组应用新型头皮夹承载装置。对两组头皮愈合情况、术中各项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乙组愈合情况及美观程度均优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安置头皮夹、术后回收清点头皮夹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甲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头皮夹承载装置可明显减少开颅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为护士提供充足头皮夹数量并方便术后清点,从而能促进切口愈合,改善外观。
陈沛林黄国豪王伟金
关键词:开颅手术
评价持续腰大池引流配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究持续腰大池引流配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单独采用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观察组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配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脊液中蛋白质及白细胞计数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葡萄糖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腰大池引流配合万古霉素鞘内注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黄国豪王伟金袁国东李松燕刘俏丽
关键词:持续腰大池引流万古霉素鞘内注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
腹腔穿刺置管系统在脑室-腹腔分流术的疗效分析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应用腹腔穿刺置管系统的效果。方法 36例脑积水患者,均应用腹腔穿刺置管系统,通过脐周四点提起法将腹壁提起,通过脐缘穿刺置入脑室-腹腔分流管腹腔端,对置管过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结果 36例患者均成功置管,置管成功率为100%,穿刺置管时间最短3 min,最长5 min,置管中无腹腔内脏器损伤、腹腔内出血出现。通过观察发现穿刺系统未损伤血管或者腹腔脏器,分流管腹腔端可以准确完成盆腔的导向。36例患者在手术结束后接受腹部X线平片复查,结果发现分流管处在腹腔中,无打结情况及反折情况,穿刺点无遗留瘢痕。36例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7个月,随访期间无腹壁疝、肠粘连、腹腔内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出现,获得满意分流效果。结论腹腔穿刺置管系统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应用微创、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成功率高,不会有瘢痕遗留等。
江勇豪翟柱文陈沛林袁国东黄国豪王伟金冯清亮李冰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
丙泊酚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的麻醉效果及脑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对丙泊酚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效果与脑保护功能予以探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按就诊单双数顺序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分别予以丙泊酚、咪达唑仑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与脑保护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T1、T2、T3的心率和收缩压与T0相比,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1、T_2、T_3的CjVO_2、CaO_2、Da-jvO_2指标与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1、T2、T3的CjVO_2、CaO——2、Da-jvO——2指标与参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3的CEO2与T0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低于参照组(37.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丙泊酚麻醉,效果显著,且可发挥脑保护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叶波林王伟金李解生曾金稳陈丽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丙泊酚脑保护
微创经皮气管穿剌置管术的应用研究(利用自有专利《新型快速经皮气管切开器》操作)
冯清亮姜万富马树红杨育如李冰王伟金江勇豪
该项目是东莞市2011年重点课题,立项编号:2011105102013,用于危重病人经皮气管切开术。气管切开术是一项常用的外科基该技术,需行气管切开而未及时处理者,有直接导致死亡可能。气管切开有直接手术切开和经皮气管切开...
关键词:
关键词:气管切开手术微创治疗
深静脉穿剌管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针对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存在的不足,对传统的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改良。方法:交通性脑积水25例使用深静脉穿剌针经腹部反麦氏点穿刺,经穿刺针导入导引钢丝,拨出穿剌针,沿钢丝插入可撕裂“8F”可撕裂导管鞘,拨出导引钢丝,经导管鞘插入脑室腹腔分流管。结果:改良手术无需开腹,置入脑室腹腔端仅需3min,腹部皮肤切口长仅0.5cm,均无切口疝形成。术后10d头颅CT复查脑室缩小,间质水肿明显减轻22例,侧脑室过度缩小、分流过度者1例术后随访0.5~2a,全部病例未发生肠黏连、切口疝及腹腔脏器损伤情况。结论:改良手术具有操作简单、省时、微创、可靠、易于推广的优点,明显优于传统术式及经腹腔镜下置管术式。
冯清亮江勇豪王伟金饶青梅柯以铨
关键词:微创脑室腹腔分流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