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坚

作品数:96 被引量:537H指数:12
供职机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0篇肿瘤
  • 39篇疗法
  • 38篇放射疗法
  • 37篇放疗
  • 34篇食管
  • 27篇鼻咽
  • 24篇食管癌
  • 24篇鼻咽癌
  • 19篇食管肿瘤
  • 14篇调强
  • 12篇预后
  • 12篇化疗
  • 11篇咽肿瘤
  • 11篇鼻咽肿瘤
  • 10篇适形
  • 10篇细胞
  • 8篇淋巴
  • 7篇三维适形
  • 6篇乳腺
  • 6篇适形放射

机构

  • 93篇汕头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香港大学深圳...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伯明翰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深圳市宝安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6篇陈志坚
  • 59篇李德锐
  • 27篇陈创珍
  • 25篇李东升
  • 15篇周明镇
  • 14篇林志雄
  • 10篇陆佳扬
  • 9篇郭隆佳
  • 8篇彭逊
  • 8篇郑明章
  • 7篇林灿峰
  • 7篇林柏翰
  • 7篇张武哲
  • 7篇伍方财
  • 6篇陈世坚
  • 5篇吴丽丽
  • 5篇庄婷婷
  • 4篇庄名赞
  • 4篇郭竑
  • 4篇洪泓

传媒

  • 13篇中国肿瘤
  • 13篇中华放射肿瘤...
  • 6篇肿瘤学杂志
  • 5篇癌症
  • 5篇广东医学
  • 5篇汕头大学医学...
  • 4篇中华放射医学...
  • 4篇中国肿瘤临床
  • 4篇国际肿瘤学杂...
  • 3篇实用癌症杂志
  • 3篇中国医学物理...
  • 2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国外医学(肿...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8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6篇2001
  • 3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验证
2011年
目的:检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剂量误差,建立IMRT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措施和方法.方法:取12例IMRT计划,分别移植至IMRT验证模体,计算剂量分布,并于剂量均匀处放置测量点,利用电离室测量出其实际剂量.同时,针对12例IMRT计划,利用二维电离室矩阵MatriXX进行平面相对剂量验证.结果:12例调强计划中,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误差为0.63% ± 0.74%,计算值的误差控制在±2%以内,平面相对剂量验证的γ指数通过率为95.34%±1.50%.结论:利用指形电离室、MatriXX的剂量测量验证能有效检验IMRT计划计算和执行的误差,可作为每个病人治疗前的剂量验证常规方法.
郭和锋庄名赞陆佳扬陈志坚
关键词: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疤痕瘤术后小分次放疗的治疗价值被引量:1
1999年
 1994 年1 月~1998 年10 月我科使用100 ~140 K V X 线对61 例疤痕瘤术后患者进行放疗。方法: 常规照射及小分次照射。常规治疗组照射剂量 D A75 ~24 Gy5 ~12 次, 中位剂量18 Gy9 次; 小分次 D A15 ~28 Gy3 ~7 次, 中位剂量16 Gy4 次。结果: 疤痕瘤术后小分次放疗的治疗具有疗程短、治愈率高、不影响手术切口正常愈合、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彭逊李德锐陈志坚李东升陈世坚
关键词:放射疗法术后
乳腺癌放射治疗CT模拟定位技术被引量:2
2004年
CT模拟定位系统为Picker公司的ACQPlan软件系统和PQ5000螺旋CT组成。病人用真空袋固定体位,于治疗体位下在PQ5000CT上行定位扫描获得图像资料;在ACQPlan系统上用视束观(BEV)并借助有关轮廓线及各种断面和三维立体图像于数字重建图像(DRR)设计照射野。技术一采用锁骨上野上半野及切线野前半野及二个等中心,辅以转床和挡块消除锁骨上野和切线野的交叉。技术二采用锁骨上半野及切线1/4野、用同一等中心,有适形挡块挡去肺组织。二种定位方法均准确可行,技术二因为只有一个等中心点,治疗摆位更加方便,但因为采用的下半野长度经常超出了楔形板的长度,故无法使用楔形板,会使胸壁的剂量分布均匀度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陈创珍陈志坚洪红光李德锐
关键词:乳腺肿瘤放疗技术CT模拟定位
食管癌p53过量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1998年
为了解p53过量表达和食管癌临床特点的关系,以及对放射敏感性和预后的影响。作者收集1989年4月至1993年12月保存完好、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放疗前食管癌病理标本64例,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食管癌中p53的表达情况。对比分析p53蛋白表达和病灶长度、淋巴结转移、死亡原因、近期疗效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全组有57.8%(37/64)的肿瘤呈p53蛋白阳性反应,p53过量表达和食管癌病灶长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近期疗效和生存情况无关,因远处转移死亡者的p53蛋白阳性率高于局部复发者(P<0.05)。作者认为p53的过量表达不能作为单独的预后指标用来判断食管癌单纯放疗后的近、远期疗效。
陈志坚李淳郑明章郑瑞明李德锐
关键词:食管肿瘤P53蛋白放射疗法预后
17例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结果评价
2005年
目的:评价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17例,放射治疗方法均为前程常规放射治疗(2.0 Gy/次,5次/周,共40 Gy)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2次/d,1.6 Gy/次,10次/周,共25.6 Gy),全疗程总剂量65.6~70.8 Gy,36~39分次,40~43 d完成.结果: 随访时间4~62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4.7%、39.2%、39.2%,中位生存16个月.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 58.8%、39.2%、29.4%.死亡10例(复发和转移).未发生食管出血、穿孔或放射性肺炎等并发症.结论: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较常规放射治疗效果好.
郭隆佳陈志坚周明镇陈创珍
关键词:超分割放射治疗预后
基于锥形束CT的头颈部肿瘤精确放疗摆位误差与体质量变化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对基于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进行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IMRT)、容积调强放疗(VMAT)中摆位误差和体质量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102例接受IMRT或VMAT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采用机载CBCT每周扫描,与定位CT图像匹配后获取摆位误差数据,同时每周记录患者体质量变化,连续6周。结果全部患者在左右、背腹、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11 5±0.125 3)cm、(-0.017 6±0.123 3)cm、(-0.014 1±0.156 7)cm,三个方向上的平均系统误差在0.02 cm以内,平均随机误差在0.2 cm以内。不同周(次)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体质量随治疗进行而持续下降,平均下降近3.5 kg。体质量变化与周(次)之间呈负相关,体质量下降与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相关(P〈0.01)。结论患者的摆位误差未发现随着疗程进行出现明显变化,但患者治疗期间体质量的下降对于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产生一定影响。
庄婷婷郭和锋王国喜林正忠陈志坚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放射疗法摆位误差
3227例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生存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总结常规放疗技术和治疗策略变化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1989年9月至2007年2月间,首程治疗鼻咽癌3227例。按治疗技术的演变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1989年至1995年,60Co治疗,规则野照射,耳前野+前颈切线野;第2阶段,1996年至2001年,直线加速器或60Co治疗,面罩固定低熔点铅不规则野照射,面颈联合野DT36~40Gy后改面颈分野,或面颈联合野后界避开脊髓,后上颈部用电子线照射;第3阶段,2002年至2007年,病人CT模拟定位,TPS设计,DVH评价治疗计划,直线加速器低熔点铅或MLC不规则野照射。同时对N2~3期病人同期化疗,大部分病人用PF方案(DDP+5-Fu)。[结果]随访结果,5年和10年总生存率,第1阶段为54.2%和47.2%,第2阶段为64.5%和54.6%,第3阶段的5年总生存率为71.1%。3个阶段的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77,P=0.000)。局部晚期即Ⅲ~Ⅳ期的病人占所有病人的比例,第1个治疗阶段为83.8%,第2个治疗阶段为70.2%,第3个治疗阶段为73.9%。Ⅲ期病人5年总生存率比较,第1阶段为病人57.6%,第2阶段为61.7%,第3阶段为66.7%(χ2=6.510,P=0.039)。Ⅳ期病人总生存率比较,第1阶段为34.3%,第2阶段为45.0%,第3阶段为53.8%(χ2=22.289,P=0.000)。[结论]近20年来鼻咽癌治疗治疗技术和治疗策略演变进步,显著提高了治疗后病人的生存率。
李德锐陈志坚陈创珍陈建洲李东升周明镇林志雄
关键词:鼻咽癌放射疗法常规放疗放射治疗技术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7例放疗效果分析
2000年
目的 :了解放射治疗 7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疗效。方法 :采用单纯放疗 ,总剂量DT2 0~ 5 0Gy,分次剂量DT1 5~2 5Gy。结果 :6例于治疗结束前肿瘤完全消失 ,1例于治疗后 1年完全消失 ,随访 3~ 9年 ,均无瘤生存。结论
陈创珍陈志坚李德锐
关键词: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放射疗法
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与适形放疗计划的剂量学比较被引量:45
2009年
背景与目的:胸上段食管癌所处的解剖特点导致其放疗计划的制订难度很大,而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有可能克服上述难题。本研究比较分析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conformal radiotherapy,CRT)在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优劣,为IMRT在食管癌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胸上段食管癌11例进行研究。在实际治疗采用的CRT计划基础上,每一病例再设计一5野IMRT计划进行对比。对比内容包括相关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结果:肿瘤及相邻组织的计划靶区可见IMRT和CRT计划之间的平均剂量、最大剂量、包含99%和95%靶区的剂量均很接近(P>0.05),但IMRT较CRT的适形指数好(0.68±0.04vs.0.46±0.11,P<0.01)。IMRT对锁骨上区的剂量均匀性较CRT更好,二者的非均匀指数分别为1.17±0.05和1.33±0.15(P=0.01)。IMRT计划中脊髓计划区的最高受量明显较CRT的低(44.4Gy vs.52.5Gy,P<0.05);10Gy以上的肺受照体积为(32±6)%,也明显较CRT计划的(35±9)%低(P<0.05)。结论:对胸上段食管癌,调强放疗较适形放疗有更好的剂量适形性,可更有效保护脊髓,并显著降低肺10Gy以上剂量的受照体积。
张武哲陈志坚李德锐林志雄李东升陈创珍
关键词:调强放疗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
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化疗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分析联合化疗对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1例经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58例接受3D-CRT,93例接受3D-CRT联合化疗,比较这两种方法对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全组总放疗剂量40~72Gy,中位剂量66Gy,常规分割。3D-CRT联合化疗组放疗期间接受PF方案化疗2个周期,部分患者再接受1~2个周期PF方案辅助化疗。[结果]3D-CRT联合化疗组和3D-CRT组的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7.7%、55.4%、44.4%和68.4%、41.4%、32.7%(χ2=5.777,P=0.016),1、2、3年疾病相关生存率分别为79.8%、58.1%、46.5%和70.6%、44.4%、36.0%(χ2=4.445,P=0.035),1、2、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6.9%、48.3%、41.3%和57.6%、36.9%、29.9%(χ2=4.043,P=0.044)。单因素和因素分析均显示性别、病灶部位和联合化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3D-CRT联合化疗组治疗急性毒性高于3D-CRT组,但均不影响治疗进程,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联合化疗能显著提高食管癌患者3D-CRT的总生存率、疾病相关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女性患者、病灶位于颈段或胸上段和接受联合化疗者有较好的预后。
杨曼陈创珍李德锐陈志坚陈建洲余元祥
关键词: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化疗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