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刚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造血
  • 2篇干细胞
  • 1篇异基因
  • 1篇异基因造血干...
  • 1篇异基因造血干...
  • 1篇造血干
  • 1篇造血干细胞
  • 1篇造血干细胞移...
  • 1篇造血重建
  • 1篇正常人
  • 1篇正常人外周血
  • 1篇人脐
  • 1篇人脐带
  • 1篇人脐带间充质...
  • 1篇人外周血
  • 1篇髓系
  • 1篇髓系白血病
  • 1篇脐带间充质干...
  • 1篇脐血CD34...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3篇李刚
  • 1篇林颖
  • 1篇王亚非
  • 1篇刘庆丰
  • 1篇杜桂书
  • 1篇马巧玲
  • 1篇翟卫华
  • 1篇徐燕
  • 1篇李长虹
  • 1篇李静
  • 1篇陈欣
  • 1篇孟恒星
  • 1篇韩明哲
  • 1篇邱录贵
  • 1篇姜尔烈
  • 1篇何维
  • 1篇郝牧
  • 1篇巴德年
  • 1篇姚剑峰
  • 1篇苏秀华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0
  • 1篇199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造血重建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脐血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将3.5×10~5个脐血CD34^+细胞单独(单移植组)或与5.0×10~6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同(共移植组)输入经^(137)Cs 3.0Gy照射后的NOD/SCID小鼠体内,观察移植后6周内小鼠外周血象的变化情况。于移植后第6周处死小鼠,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脾脏及外周血人源细胞(hCD45^+)含量,并分别检测小鼠骨髓中人源淋巴系(CD3/CD19)、粒系(CD33)、单核系(CD14)、血小板(CD61)、红系(CD235a)等各系血细胞比例,比较间充质干细胞共移植对CD34^+细胞植入率的影响。结果移植后3周,两组小鼠外周血象开始有不同程度恢复;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已达高峰,明显高于单移植组(P<0.05),两组小鼠的红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骨髓及外周血中人源细胞hCD45^+CD34^+比例分别为(42.66±2.57)%和(4.74±1.02)%,明显高于单移植组的(25.27±1.67)%和(1.19±0.54)%(P=0.006)。移植后6周,共移植组小鼠骨髓内的CD19^+、CD33^+、CD14^+、CD61^+和CD235a^+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单移植组(P<0.05),CD3^+T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单移植组(P=0.003);CD19^+ B淋巴细胞得到优势扩增,明显高于其他各系血细胞比例(P<0.05)。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脐血CD34^+细胞共移植可促进造血干细胞的植入,缩短CD34^+细胞移植后造血恢复时间。
郝牧漆佩静李刚孟恒星徐燕李长虹王亚非邱录贵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D34^+细胞造血重建
病原体抗原刺激的正常人外周血CD4^+T细胞对γδT细胞的影响被引量:2
1997年
CD4+T辅助(Th)细胞和γδT细胞在抗微生物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相互作用有待阐明。本文报道以胞内感染体结核杆菌、人类VI型疱疹病毒及胞外寄生虫阴道毛滴虫刺激活化从正常人外周血经洗淘法分离纯化的CD4+T细胞,结果各组活化的细胞均表现明显增殖和产生以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显著升高为主的Th1型细胞因子分泌谱。利用细胞隔离渗透性共培养体系,将抗原活化的CD4+T细胞和γδT细胞共培养,结果显示γδT细胞的增殖和细胞毒作用均可为CD4+T细胞产生的可溶性因子所显著增强。这提示在抗感染免疫中,CD4+Th1细胞可通过Th1型细胞因子促进γδT细胞功能。
何维李刚林颖于松涛刘庆丰杜桂书李静巴德年
关键词:T细胞细胞毒
难治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长期疗效及预后分析
苏秀华姚剑峰梁晨陈欣李刚翟卫华马巧玲姜尔烈韩明哲
共1页<1>
聚类工具0